【摘要】新課標強調“探索在不同的情境中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和提出問題,綜合運用數學和其他學科的知識從不同的角度尋求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本文結合北師大教材內容,從情境出發探討北師大初中數學教材在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創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關鍵詞】初中數學;情境教學;數學素養
北師大初中數學教材以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和思維能力為主要目標,注重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強調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并重視數學思想的滲透和數學文化的傳播.總的來說,北師大初中數學教材對于中學生的影響是積極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思維能力和應用能力,同時也能夠傳播數學文化,增強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和熱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材只是教育的一種工具,教育效果還受到教師、學校和家庭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在使用北師大初中數學教材進行教學時,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和優化.
1 北師大初中數學教材特點分析
1.1 教材結合和體系分析
北師大初中數學教材在每個年級的教材內容設置上都有一定的差異,但都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和思維能力,強調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并重視數學思想的滲透和數學文化的傳播.北師大初中數學教材分為三個年級,每個年級的教材內容設置都有所不同.
七年級教材內容主要包括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四個部分,其中數與代數包括數的認識、數的表示、數的大小、數的運算、式與方程等;空間與圖形包括圖形的認識、圖形的測量、圖形與位置等;統計與概率包括數據收集與整理、可能性等.
八年級教材內容主要分為四大模塊: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其中數與代數包括數的概念和運算,應用題和方程;圖形與幾何主要學習不同圖形的性質、識別和畫圖;統計與概率主要涉及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以及可能性等.
九年級教材內容主要包括數與運算、數量關系、圖形與空間、統計與可能性等方面.在數與運算中,增加了小數的認識和運算;在數量關系中,介紹了常見的數量關系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策略;在圖形與空間中,介紹了圖形的平移、旋轉、對稱等變化,以及圖形的測量和位置等;在統計與可能性中,介紹了數據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等.
1.2 教材的實用性與創新性
北師大初中數學教材注重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教材中的例題和習題往往與實際生活相關,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教材中的問題設計靈活多樣,可以激發學生的思考,培養他們的邏輯推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解決教材中的問題,學生能夠培養出獨立思考和創新思維的能力.這種實際應用的教學方法順應了課標的改革,有助于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興趣,并提高他們的應用能力.
在教學內容上北師大版的數學教材進行了創新設計.教材內容不僅包括基礎的數學知識,也涵蓋了數學的前沿領域和發展動態.教材中加入了一些數學史、數學家的故事和數學思想方法等內容,有助于學生了解數學的發展歷程和數學學科的文化內涵,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和熱愛.
2 中學生數學素養培養現狀調查與分析
基于數學素養的發展歷程,其基本內涵應是“三會”: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對初中階段學生和教師進行調查和訪談,總結如下:
當前中學生在數學素養培養方面主要依賴課堂教學,學生對數學學科具有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興趣,但也有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科表現出恐懼、抵觸等消極情緒.大部分中學生對數學基礎知識掌握較好,但也有部分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部分中學生具備較強的數學思維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較復雜的實際問題,但也有部分學生在面對復雜問題時表現出思維局限、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足.一些中學生能夠將所學數學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和實際問題中,但仍有部分學生應用能力較弱,難以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問題相結合.一些中學生具有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如定期復習、總結等,但也有部分學生學習習慣較差,如拖延、聽課效果不佳等.
3 北師大初中數學教材在培養學生數學素養方面的作用
3.1 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3.1.1 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北師大初中數學教材注重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體系,鼓勵學生通過探索、發現和交流等方式來獲取數學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他們能在自我思考和同伴互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教材在設計問題時,注重啟發學生的思考,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使他們在解決復雜問題時,能運用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進行分析.教材例題和活動應從實際生活出發,將數學知識融入現實情境中.
例如 在代數學習中,教材給出一個復雜的數學表達式,要求學生通過拆分、合并等方式,簡化表達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運用邏輯思維,分析表達式的結構,找出合理的方法進行簡化.這樣的題目設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運用教材的優勢,關注學生的思維發展,提高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3.1.2 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北師大初中數學教材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鼓勵學生在解決問題時采用創新的思維方式和方法.這不僅是對知識的重復應用,更是對知識的重組、再創造和創新應用.教材在題目的設計上注重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力.教材中出現的項目化學習活動,鼓勵學生從實際問題出發,進行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這使他們能在實際項目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得出創新的結論.
例如 在統計板塊學習中,學生通過調查和數據分析,設計一個最適合的市場調研方案,用來引導某產品的研發和推廣.項目化活動鼓勵學生進行創新,要求他們運用統計學方法和創新的思維進行數據分析和方案設計.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提供創新思維的機會和環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2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2.1 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
北師大教材注重知識的內在聯系和邏輯體系,將知識點按照一定的順序和結構進行編排,有助于學生形成系統化的知識體系.同時,教材還提供了豐富的案例和實際問題,鼓勵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和實踐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教材中的問題設計注重啟發學生的思考,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鼓勵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來解決問題.
3.2.2 自主學習方法的培養
依托教材進行教學整體規劃,引導學生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包括確定學習目標、規劃學習時間、分配學習任務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和需求,制定具體可行的學習計劃.在單元學習前引導學生分析教材內容,明確重點、難點,并調動已掌握的數學知識,建立框架體系,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這些重點知識.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直接或者間接地提供學習資料,或者引導學生學會利用教材附帶的參考資料、互聯網等資源來擴充知識和深入學習.單元和學段學習結束后引導學生自主總結,巧妙利用思維導圖、框架圖來進行知識梳理,融入自我評估和反思,檢查自己的學習情況,查找問題和不足之處,并設定改進的目標.
3.3 培養學生的實踐與合作能力
3.3.1 實踐能力的培養
北師大教材中通過將數學知識與實際情境結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踐動機,強調學習與實踐相結合,將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解決中.學生通過實際情境提出問題,進行觀察、實驗、推理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在教學中需要依托教材貼合學生活動引入實際問題和情境,讓學生能夠通過觀察、實驗等方式進行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性探究,例如進行實驗、制作模型、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等.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共同解決實踐問題.學生在進行實踐活動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和總結.通過獎勵和鼓勵,激發學生的實踐動力.例如,可以組織數學競賽、實踐項目等活動,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和探索的熱情.
3.3.2 合作能力的培養
學生在與同伴合作中,能夠相互學習、分享和協作解決問題,培養合作能力.在合作學習中能夠通過合作共享、相互支持和協同構建知識.學生通過合作學習,能夠在共同的目標下,相互交流和協作,培養合作能力.依托教材探究活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一起討論、解決問題,分享觀點和方法.結合初中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引導學生制定合作規范,如尊重他人意見、積極參與、互助合作等,小組學習中需要明晰活動目標和個體學生的學習任務,要求學生在小組中分工合作,每個成員負責不同的任務和角色.在教材的基礎上深挖合作學習的機會和資源,例如組織合作活動、分享資源、倡導學生相互幫助等.通過提供合作學習的機會和資源,激發學生的合作意愿和能力.
4 培養學生的數學情感與態度
4.1 積極情感的培養
數學積極情感是指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所表現出的積極、主動、愉悅和自信的心理狀態.進入中學后,數學知識難度增高,對于一部分中學生來說數學是沒有趣味的一門學科,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學習數學的內驅力,包括求知欲、好奇心、成就動機等,這就是積極的心理.依托數學教材,從教材情境出發,從數學學習出發,從學生興趣出發,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情緒體驗,如快樂、興奮、滿足等,使學生愿意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學習數學.數學積極情感對學生的學習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當學生具備積極的情感態度時,他們更容易克服學習過程中的困難和挑戰,提高學習效果和成績.
4.2 正確態度的培養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的情感需求和價值觀的培養,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數學思維和行為習慣,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學習信心和積極情感.于教材學習中強調數學學科的嚴謹性和規范性,培養學生的嚴謹的數學態度和習慣.通過強調數字、符號、公式等的準確性、規范性和一致性,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數學思維和行為習慣.通過講解數學在日常生活、科學、技術、經濟等領域的應用和重要性,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學科的價值和意義,從而增強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認同感和興趣.于學習過程中提升數學思維,如邏輯思維、推理思維、抽象思維等,培養學生的理性思考能力.促進學生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和正確的價值觀,加深對數學學科的認識和理解.通過合作學習、討論、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鼓勵學生相互學習、支持和幫助,共同解決問題,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歸屬感.
5 結語
數學素養的提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持續不斷地學習和實踐.數學素養的提升需要通過實踐來體現.學生需要積極參與數學實踐活動,如數學實驗、數學建模、問題解決等,依托北師大數學教材提升學生數學素養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和價值觀的培養,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和創新能力,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數學素養不僅是個人的素養,也是社會的素養.于數學學習中引導學生關注數學在社會中的應用和發展,了解數學在科技進步、經濟建設、文化傳承等方面的作用和價值,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參考文獻:
[1]李秋.粵教版初中數學教材對學生數學素養培養的影響研究[J].科學教育研究,2018,26(02):95-98.
[2]紀文宇.在反思中成長在發展中提升——淺談北師大新版初中數學教材內在的兩個特點[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7(09):78.
[3]朱學敬.北師大版初中數學教材中的兩個導入情境商榷[J].中學數學月刊,2016(07):17-18.
[4]廖帝學.領會教材編寫者意圖 探尋復習課教學策略——對北師大版初中數學教材“回顧與思考”的反思[J].進展(教學與科研),2019(S01):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