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地理課程資源是指在一定空間尺度的地理環境中,存在并可被用于地理教學,且有利于實現既定課程目標的所有自然及社會資源的總和。鄉土資源比較貼近學生實際生活,將其融入地理教學,能夠使學生感受到家鄉伴隨自己成長而發生的變化,有助于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一、教學設計理念及思路
《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明確提出了鄉土地理教學的內容要求。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中并沒有與初中學生認知相對應的鄉土地理教材,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巧妙引入和適當滲透。地理教學的區域性、綜合性和實踐性均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盡量選取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素材和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做中學,學習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地理、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將鄉土資源應用到地理教學恰好符合這一理念,因此,深入挖掘家鄉地理要素,利用家鄉自然與人文事物和現象創設教學情境,展開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本節教學設計以湘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一節“農業”為例,以真實情境為主線,以學生較為熟悉的農產品白鳳桃為切入點,分析農業相關知識,聚焦綜合性、地方性和實踐性,簡潔、科學地串聯起教學的三大環節——新課導入、核心問題探究、學以致用,引導學生了解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思想,體會科技興農的重要性。具體教學設計思路如下(見圖1)。
二、教材分析
湘教版地理八年級上冊前三章內容分別從“人”和“自然”兩方面學習,本章開始進入人與自然的關系,即生產和生活,因此學習本節內容時,要在體現人與自然關系的基礎上,結合蘭州市安寧區白鳳桃設計教學,將鄉土資源融入地理教學,進一步探究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必要性及走科技強農之路的重要意義。
三、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地理學習能力,有了初步的地理研究視角,能夠理解更為深刻的地理問題,在學習農業的時候可以更好地思考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
四、教學目標
1.通過對白鳳桃產區空間分布的了解,學會正確選擇和讀取地圖信息。
2.通過案例學習,初步了解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必要性,體會科學技術在農業發展中的重要性。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必要性,體會科學技術在農業發展中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通過案例學習,初步了解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必要性。
六、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教師活動】展示地圖:初步明晰蜜桃在我國的主要產區和甘肅省白鳳桃的主要產區,展示蘭州市安寧白鳳桃名片。
材料1:白鳳桃是“十里桃鄉”安寧最負盛名的鮮桃品種,也是蘭州鮮桃的“金字招牌”。白鳳桃果實中大或較大,近圓形,底部稍大,果頂圓,中間稍凹;果面黃白色,陽面鮮紅;皮較薄,易剝離;肉質乳白,近核少量紅色。肉質致密,汁多,味甜,香味淡,品質上等。每年8月安寧白鳳桃成熟上市,因肉質細膩柔軟,蜜汁豐富甘甜,深受市場歡迎。
【學生活動】看圖明確白鳳桃的產地分布,初步了解白鳳桃的相關信息。
(二)核心問題探究
▲環節一:品白鳳桃之甘甜
【教師活動】播放“桃子熟了”剪輯視頻,請學生免費品嘗本地白鳳桃,并分享感受。
【學生活動】觀看視頻,品嘗白鳳桃,談感受。
【教師活動】為什么安寧白鳳桃如此出名?影響安寧白鳳桃生長的自然因素有哪些?答案就藏在這一顆小小桃核中,讓我們一探究竟吧!
▲環節二:試種白鳳桃小盆栽
【教師活動】
(1)育苗:播放桃苗培育視頻。
(2)移栽:工具包括桃苗、沙土、鏟子、水。
步驟:盛土→定植→澆灌。
要求:①每8人為一組,互助合作,邊種邊分析白鳳桃的生長條件;②先認真觀察老師演示,聽到指令后,再自行操作。
【教師活動】邊講解邊演示移栽過程。
【學生活動】以小組為單位,分工合作,跟隨教師完成移栽步驟,思考并回答問題。
【教師活動】
(1)盛土:將準備好的本地沙土均勻地倒入花盆。
材料2:安寧區土壤主要為灰鈣土和黃棉土,土層深厚,土壤礦物質含量豐富,土地肥沃,條件優越,適宜桃樹栽培。
思考:花盆底部為什么有漏孔?沙質土壤對于白鳳桃的生長有什么作用?
學生討論得出:①漏孔說明白鳳桃生長需要透氣性好、排水性好。②沙土富含礦物元素,可為白鳳桃的生長提供肥沃的土壤。
(2)定植:把幼苗移入花盆,根部最好能夠達到花盆三分之二的深度,再次加沙土固定。
材料3:蘭州市安寧區屬黃河中上游黃土高原溝壑區。地形東西兩側高,中間低緩,呈馬鞍形,中間為狹長河谷平原。
思考:果農在桃苗移植時需要深植,嘗試分析白鳳桃適宜種植的地形條件。
學生討論得出:白鳳桃應該適宜生長在相對平坦的山麓地帶、河谷平原,土層深厚、土壤肥沃。
(3)澆灌:用適量的水澆灌桃苗
材料4:黃河從西往東穿越蘭州市全境,流經24千米,地表水源占90%,地下水占10%。蘭州市安寧區地下水資源總量為2.74億立方米。
思考:安寧白鳳桃的灌溉水源來自哪里?
學生討論得出:黃河穿城而過,為白鳳桃生長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
【教師活動】除以上自然條件,使安寧白鳳桃甜美多汁的自然條件還有什么?展示蘭州市氣候直方圖,分析安寧白鳳桃生長的氣候條件。
材料5:安寧區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雨熱配合較佳,光照充足,降水少,蒸發大,氣候干燥。
【學生活動】(1)還有氣候條件。(2)從圖中可以看出,蘭州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少,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有利于有機質的積累,使得白鳳桃甜度高。
【教師活動】除了以上條件外,桃苗還需要日常護理,如施肥、防凍害等。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發現蘭州市安寧區的地形、土壤、氣候、水源等自然環境為白鳳桃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白鳳桃在此處“安家”,正體現了農業生產中的一個重要的思想:因地制宜。
【教師活動】近年來,為增加產量、提高品質,在安寧區委、區政府的指引下,果農們也在不斷地嘗試新方法、新技術,努力讓白鳳桃變成“致富果”。接下來,讓我們跟隨一則新聞一起見證安寧白鳳桃產業的發展歷程。(播放視頻)請結合視頻內容思考:除自然因素外,影響安寧白鳳桃的社會經濟因素有哪些?其中最重要的是哪個因素?
【學生活動】
(1)技術、市場、交通、勞動力、政策等。(2)從視頻中我們可知,果農嘗試5G技術種植白鳳桃。果農利用高科技手段種桃、售桃,白鳳桃的產量已經可以輕松突破萬噸,說明科學技術在農業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承接過渡】安寧白鳳桃已經成為蘭州市的一張名片,我們如何將家鄉的白鳳桃變成真正的“致富果”,相信大家一定有自己的見解。
(三)學以致用:思家鄉農業發展
活動:我為安寧白鳳桃代言(角色扮演)
1.背景:假如安寧白鳳桃將參加“中華名果”選拔大賽,蘭州市安寧區政府將選取一位代言人為比賽助力。
2.每個小組派一位代表抽取競選身份(安寧堡白鳳桃果農、安寧區果業公司老總、安寧區政府干部、甘肅農業大學博士研究員)。
dYX8jD0yXUgxxNcOyJmDH/fdIHzoE7UntuX1RDfxYxQ=3.每個小組結合學案圖文資料討論:不同身份 的人分別能為安寧白鳳桃的發展做些什么?討論后推選代表,發言時長控制在2分鐘。
【學生活動】依據學案提供的資料,展開小組討論,并推選代表發言。學生分角色展示討論成果。
安寧堡白鳳桃果農:妥善修剪桃樹,去強留弱,準確把握修剪時機和修剪力度,促進果樹生長,提高果樹產量;積極參加果農培訓班,學習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管理經驗;開展白鳳桃入園采摘活動,增強顧客的體驗感,吸引顧客,增加銷售量。
安寧區果業公司老板:多為果農利益考慮,做好白鳳桃收購和銷售一體化工作,拓展銷售渠道,提高銷售效率;利用專業團隊進行直播帶貨,打通物流渠道,將安寧白鳳桃銷往全國各地。
安寧區政府干部:為果農提供學習和培訓機會,鼓勵果農利用閑暇時間進行學習,提升果農整體素質;將白鳳桃生產與當地旅游業相結合,可結合種植技術比拼、果實展覽、桃花節等活動吸引游客,提升知名度;統籌各方利益,做好研究人員、果業公司、物流公司與果農的對接工作,使利益最大化。
甘肅農業大學博士研究員:利用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采用精準滴灌技術,提高灌溉和施肥效率,為果農節約生產成本;培育優良品種,采用嫁接技術,增加白鳳桃產量的同時,提升品質,增強抗風險能力;向果農推薦套袋技術,減少病蟲害,防治陽光灼燒,提高白鳳桃品質。
【教師活動】播放視頻“鄉村振興看蘭州”。
【學生活動】觀看視頻。
【教師活動】近年來,安寧區逐步探索走出了“白鳳桃+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路子,這也讓全區旅游經濟發展邁上了“快車道”,可以說安寧白鳳桃延續至今已經成為安寧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最后,老師以一副對聯結束本節課:上聯“因地制宜安寧白鳳甘甜香飄四?!?,下聯“科技強農助力家鄉發展再創輝煌”,橫批“鄉村振興,你我同行”。
七、總結與反思
1.將鄉土資源引入課堂教學,助力地理實踐活動的開展。
地理實踐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用學生熟悉的農產品作為實踐對象,體現情境的真實性,喚醒學生參與活動的主動性,有利于活躍課堂思維,助力課堂生成。
2.將鄉土資源應用于課堂教學,利于厚植學生的家國情懷。
學以致用環節,教師用角色扮演方式讓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為家鄉發展建言獻策。學生的很多接地氣和創新性建議均得益于鄉土資源的引入,喚醒了他們的責任感和對家鄉的熱愛,并升華至對祖國的熱愛。
(作者單位:北京八中蘭州分校)
編輯: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