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實現精品細讀,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是當前教育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精品細讀不僅強調學生對文本內容的深入理解和分析,還注重他們在閱讀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審美感受。這種閱讀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文本的主旨和深意,提升閱讀能力和綜合素質。本文以七年級下冊《老王》為例,深入探討了精品細讀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深度融合的可能性,旨在為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效果提供有益的參考。
一、整合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
實現精品細讀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深度融合,首要任務是整合教學資源并豐富教學內容。這要求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關注表面的知識點,更要深入挖掘教材的深層含義和文本價值。通過細致的文本分析,教師可以揭示文本的內在邏輯和審美價值,引導學生從中獲得更深層次的閱讀體驗。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如教材、教輔資料和網絡資源等,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閱讀材料。同時,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教師應精心選擇適合的閱讀材料,確保內容既具有挑戰性又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整合教學資源并豐富教學內容,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文學鑒賞能力,還能夠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和習慣。
以七年級下冊《老王》為例,這篇課文以其樸實無華的語言和深入人心的故事,為我們展現了一個普通老人的生活畫卷。在這篇課文中,學生不僅能夠學到語文知識,更能夠感受到深刻的人文情感和社會價值。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如作者介紹、背景資料、相關視頻等,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通過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創作背景,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中蘊含的情感和主題。例如,在介紹《老王》的作者時,教師可以突出其對社會底層人物的關注和人文關懷的特點,讓學生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和文本的社會價值。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相關視頻等多媒體教學資源,為學生呈現直觀、生動的文本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想象力。
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文本的內在邏輯和審美價值,讓他們從中獲得更深層次的閱讀體驗。教師通過提問、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情節結構、語言風格等方面,讓學生從中獲得更深層次的閱讀體驗。例如,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老王是一個怎樣的人?他的生活有哪些困難和挑戰?作者又是如何通過語言來表現老王的形象和情感的?”通過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內涵和價值,提高閱讀能力和文學鑒賞能力。教師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文學鑒賞能力,還能夠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和習慣。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拓展閱讀,推薦與《老王》主題相關的其他文章或書籍,讓學生在更廣闊的閱讀空間深化對文本的理解。通過這樣的拓展閱讀,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社會現實和人生價值。
二、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
在精品細讀的過程中,創新教學方法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至關重要。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往往使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難以真正領略文學的魅力。因此,語文教師需要敢于打破常規,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認知特點,不斷探索和嘗試新的教學策略如情境導入、小組合作、角色扮演等,從而使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閱讀中。情境導入需要教師創設生動的情境,將學生帶入文本的世界,引發他們的共鳴;小組合作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讓他們在探討中深化對文本的理解;角色扮演更是能讓學生親身感受文本中的人物內心和情節,增強他們的情感體驗。
在教授《老王》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事先準備一幅描繪老王騎著破舊三輪車的插圖,這輛三輪車既是他的謀生工具,也是他生活的象征。在這幅圖的背景中,可以隱約看到老舊的街道、破舊的房屋,以及忙碌而貧窮的勞動人民。
隨著課堂的開始,教師首先展示這幅插圖,并配以低沉而有力的背景音樂,營造一種深沉而真實的氛圍。接著,教師朗讀《老王》中描述老王生活狀態的段落,如“他靠著活命的只是一輛破舊的三輪車。有個哥哥,死了,有兩個侄兒,‘沒出息’,此外就沒什么親人。”這樣的描述與插圖形成呼應,讓學生仿佛親眼看到了老王那艱難的生活場景。通過情境導入法,學生不僅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老王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狀態,還能夠深入感受到他內心的孤獨、堅韌與對生活的渴望。這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將使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課文的學習中,更加深入地理解老王的性格特點和人生哲學。
角色扮演是另一種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教學方法。在教授《老王》時,教師可以選取班上的學生,分別扮演老王、老王的鄰居以及其他相關角色。為了增強真實感,教師指導學生提前閱讀課文,理解角色的性格特點和心理活動,也可以設計一些與課文內容緊密相關的對話和動作。如:
場景一:作者與老王的閑聊
動作:作者坐在三輪車上,老王蹬著車,兩人邊行邊聊。
對話:
作者:“老王,你這車騎了多少年了?”老王:“哈哈,這車啊,從我年輕時候就開始騎了,都騎了幾十年了。”作者:“那你這些年有沒有什么變化啊?”老王:“嗨,人老了,什么都沒變,就是這身子骨不如以前了。”
場景二:老王最后的告別
動作:老王站在門口,一手拿著香油和雞蛋,一手攥著錢,神情有些滯笨。
對話:
作者:“老王,你這是干什么?快把錢拿回去。”老王:“不,這是我的心意,你一定要收下。”作者:“那你進來坐坐吧,喝杯茶再走。”老王:“不用了,我還得回去呢。”說完,老王轉身離去,作者站在門口目送著他消失在樓梯轉角。
三、強化閱讀實踐,提升閱讀技能
精品細讀作為深化學生對文本理解和分析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這一教學方法強調學生對文本的細致解讀和全面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和文學鑒賞能力。然而,僅僅理解文本內容并不足以滿足學生的需求,他們還需要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閱讀技能,如快速定位關鍵信息、準確分析文本結構、深入挖掘作者意圖等。這些技能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還能夠提高他們的閱讀效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引導學生參與閱讀實踐,讓他們通過不斷的練習和反思逐漸提升閱讀技能。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課堂討論、分享閱讀心得,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
在教授《老王》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采用漸進式的閱讀教學方法,要求學生進行多次閱讀,每次閱讀都帶有明確的目標和要求。
在第一次閱讀中,學生需要快速瀏覽全文捕捉關鍵信息,理解文章的主題和基本情節。在《老王》這篇文章中,學生要能夠識別出老王這一主要人物,以及他與作者之間的互動和關系。他們要概括出老王的生活境遇和作者的內心感受,從而把握文章的大致內容。
在第二次閱讀中,學生需要仔細閱讀文章,重點關注其中的關鍵詞句和表達方式。在《老王》的學習中,學生可以圈點出描述老王形象、生活環境和作者感受的詞句,如“他簡直像棺材里倒出來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髏上繃著一層枯黃的干皮,打上一棍就會散成一堆白骨”。通過分析這些詞句,學生可以深入理解老王的悲慘境遇和作者的同情與憐憫之情。同時,學生還可以關注作者的敘述風格、語言特點等,如平實的語言、生動的細節描寫等,從而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文章的語言魅力。
在第三次閱讀中,學生需要運用所學的閱讀技能對文章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評價。在《老王》的學習中,學生可以探討文章所表達的人性和情感,思考弱勢群體的生存狀態和社會責任。他們還可以評價作者的寫作手法和文章的藝術價值,如對老王形象的刻畫、對作者內心感受的描寫等。學生還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對文章進行個性化的解讀和反思,從而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認識。
在多次閱讀之后,教師帶著學生的理解,同學生一起梳理出以下的文章結構。
四、注重評價反饋,促進持續發展
在精品細讀的教學過程中,評價反饋機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不僅能夠幫助教師準確掌握學生的閱讀情況和進步程度,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和幫助,進而促進他們的持續發展。具體而言,評價反饋機制能夠讓教師及時了解學生閱讀過程中存ZKEY89kbZV61/1SPf1evVLTkwz0NWrsl9r+HDMGoW54=在的問題和困惑。通過定期的測評、課堂互動和作業批改等方式,教師可以收集學生在閱讀技能、文本理解、文學鑒賞等各方面的反饋信息。這些信息能夠幫助教師調整教學策略。
對于《老王》這篇課文的評價反饋,首先,教師可以進行課堂互動評價,通過提問、討論等方式了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通過課堂互動,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
△理解性問題:請簡述《老王》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和情節。
△分析性問題:你認為老王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點,作者通過哪些細節來刻畫他?
△應用性問題:如果你是作者,你會如何描述老王與作者之間的互動?
△評價性問題:你如何看待老王與作者之間的情感紐帶?這對你有何啟示?
其次,教師進行書面作業評價,通過批改學生的讀后感、評論等作業了解他們的閱讀成果。例如“讀完《老王》這篇課文后你有什么感受?”和“請從文中挑選出幾個關鍵的詞句并分析其作用”,以評估學生的閱讀成果。
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讓他們對自己的閱讀過程進行反思和評價。如,教師提出“你認為自己在閱讀過程中有哪些收獲和不足?”和“請給同伴的閱讀成果提出建議”的問題,讓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并相互學習。
通過這些評價反饋的方式,教師可以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為他們提供有效的指導和幫助,促進他們的持續發展。同時,評價反饋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帶動他們更加積極地參與到閱讀活動中來。
五、總結
精品細讀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深度融合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它需要教師不斷探索和實踐,創新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和提高他們的閱讀素養。教師整合教學資源、創新教學方法、強化閱讀實踐和注重評價反饋等策略的應用,可以逐步實現精品細讀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深度融合,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甘肅省靜寧縣石咀初中)
編輯:曾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