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語教學倡導課堂要以學生為中心,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的設計都要圍繞學生的實際情況,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從而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學關系,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為此,初中英語交互式教學非常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為目標,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語言交互,為學生打造沉浸式的學習體驗,從而促進英語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本文以八年級上冊“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單元教學為例,對交互式教學展開論述。
一、導學交互,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一些教師忽略了課前預習的重要性,缺少明確的預習任務和目標,導致學生的預習效果不甚理想,難以為課堂教學提供支持。為此,教師要改正以往對預習的認知,提升課前預習的互動性,實現互動導學,從而提升學生的預習質量。教師還可以借助導學案引導學生在課前對單元知識進行預習,并為學生提供預習指導。而在教學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預習成果,預習中遇到的問題、難點、疑點等,實現導學交互,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調動課堂氣氛。
例如,“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單元的教學內容圍繞“多久做一次運動”這一話題展開,Section A是基本語言內容的收集和學習,這一部分引導學生借助本課的語言素材進行看圖說話、句型演練、實際描述,通過對話表演等使學生能夠正確地使用表示做什么活動的詞組以及多久做一次活動的句型,從而對單元話題展開討論。為此,教師可以在課前為學生設計如下導學案。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Section A導學案
★短語速記:
1.how often ______________
2.去購物______________
3.stay up______________
4.去睡覺 ______________
★句子翻譯:
1.你多久去看一次電影?______________
2.你兒子多久幫忙做一次家務?______________
3.你每天讀多久英語?______________
4.他們有時玩游戲。 ______________
★思考探究:
如果你想知道Tina多久看一次電視,可以怎么問她?如果你想知道Tom多久去一次圖書館,可以怎么問他?
在上述導學案中,“短語速記”主要讓學生通過閱讀教材了解短語的含義,加深學生的印象;“句子翻譯”主要引導學生在預習中明確本單元的重點句型,豐富學生對單元主題意義的認識;“思考探究”主要考查學生英語語言應用能力,要求學生根據實際的語言情境進行對話設計。教師在教學前,引導學生分享自己的預習成果,并指導學生學習短語中的語法知識和句子中的句型。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主反饋在預習階段遇到的問題或者疑點,如時態和人稱的轉換、禮貌的問候語等,從而實現導學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續學習做好準備。
二、課堂交互,提升學生關鍵能力
在英語教學中,為了體現交互式教學的特點,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口語交流的機會,增強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加深學生對單元話題的認識,培養學生的語言思維,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從而提升學生關鍵能力,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發展。
(一)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熟悉語境
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一些教師過于重視語言知識的傳遞,忽略了學生口語的培養。為此,在交互式教學中,教師應該糾正以往的教學觀念,為學生創設課堂情境,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交互習慣,引導學生熟悉語境,促進學生敢于說英語、善于說英語、樂于說英語,以此營造積極活躍的課堂交互氣氛。
例如,在教學“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Section A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熟悉語境,進而學習單元相關的語法知識和重要句型。
首先,教師向學生展示各種運動項目的圖片,如籃球、足球、羽毛球、踢毽子等,引導學生復習相關詞匯,同時向學生提問:“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同時,教師將兩個句子板書在黑板上,引導學生對這兩個問題展開討論。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
I usually ...
Do you...?
Yes,.../No,...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其次,學生通過回答教師的問題思考如何用頻率副詞表達自己的想法,并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常見的頻率副詞以及實際的意義,如never,sometimes, often,usually,always等。另外,教師指導學生學習once a week/twice a month/three times a year等表達頻次的詞組,并引導學生根據每個頻率副詞的意義以及頻次的詞組編寫句子。
I usually play basketball once a week.
I sometimes ride a bicycle to school.
I usually go to the library three times a week.
I never listen to rock songs.
I usually go to my grandfather’s house twice a week.
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對單元話題展開討論和交流,能夠很好地將學生引入生活情境中,引導學生了解關于“詢問對方頻次”的語境以及常用的詞組、詞匯、句型等,同時激發學生的交互興趣,營造積極活躍的課堂氛圍。另外,教師可以將學生編寫的句子進行展示,畫出句子中包含的頻率副詞,加深學生的記憶,同時提高學生表達的積極性,以此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二)對話訓練,培養學生交互思維
初中生口語能力難以得到提升的很大原因是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缺少口語表達的機會,口語思維較弱,因此,部分學生的強項是背誦、記憶和做題,但用英語交流的時候卻無話可說,難以表達。在交互式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多提供一些對話訓練,調動學生說英語的意識,引導學生逐漸熟悉口語氛圍,從而培養學生的交互思維。
例如,在教學“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Section A的時候,教師可以依據教材內容,指導學生展開對話訓練。
首先,教師指導學生觀察教材中的圖片,歸納總結對話的核心內容。
How often do you watch TV?
I watch TV once a week.
基于此對話,教師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與小組成員展開對話訓練,互問對方的課余活動以及活動的頻次,從而掌握How often句型以及頻次短語的用法。教師觀察學生能否掌握How often的句型以及once,twice的答語,并根據學生的表現給予指導。
How often do you play basketball?
I play basketball twice a week.
其次,教師指導學生聽錄音了解并掌握程濤的假期活動,并能用第三人稱復述程濤的周末活動。在復述過程中,學生可以采用一問一答的方式展開交流,從而加深學生對錄音內容的理解。教師根據學生對聽力練習的完成情況和對程濤周末活動的復述情況給予指導與反饋。
最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梳理、歸納錄音對話的核心內容并根據教材內容進行角色扮演,開展同伴問答活動。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問答表現,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強化學生對頻次話題的問答應用。
教師引導學生在聽、說、讀的過程中掌握How often的句型以及once,twice的答語,并能熟練掌握第三人稱單數謂語動詞在核心句型中的作用,從而培養學生的交互思維。另外,教師也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經歷,為學生創設多樣化的口語練習情境,鼓勵學生展開討論,從而豐富學生的口語交際經驗,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提升英語課堂的教學效果。
(三)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口語能力
在英語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方式能夠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同時為學生提供自由交流的機會,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為此,教師可以依據課程知識中的聽力、對話、閱讀等學習素材,組織學生開展你問我答、話題探究、分角色對話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
例如,在教學“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Section A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多個探究性的話題,引導學生與小組成員合作,展開話題討論。
How often do you help with housework?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
How often does your best friend exercise?
What do you usually do after school?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借助上述句式,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提出新的問題,從而深入交流。教師也可以觀察學生是否能夠熟練地進行問答,并對學生的提問和回答進行指導,從而幫助學生掌握語言的運用。
在學生討論結束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分享自己通過問答過程了解的信息,如同伴的周末活動都有什么?同伴多久鍛煉一次?同伴在放學后都喜歡做什么?等等。并在課下利用上述句式向家人、朋友提問,從而了解更多人課余生活的方式,真正地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這種小組合作學習過程,可以很好地引導學生互相了解彼此的生活,拉近學生的距離,同時鍛煉學生對重點句型的應用,以此提高學生的口語交互能力。
(四)課堂實踐,提高學生應用能力
培養學生的口語水平不能停留在課堂學習中,還應該融入學習實踐中,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為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交互實踐任務,要求學生通過口語交流的方式學習,從而促進學生學做合一,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例如,在教學“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Section A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調查活動,要求學生通過采訪的方式了解小組各個成員的周末安排以及每一項活動的頻次,并整理成表格向其他人分享。在該實踐任務中,學生需要利用本單元所學的重點詞句展開對話討論,營造良好的互動氛圍。與此同時,教師觀察學生的交流情況,并予以鼓勵和幫助。這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表達能力,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還可以實現課程知識的遷移創新,促進學生從課本走向實際,在交流互動中了解彼此、增進友誼,從而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結語
交互式教學模式對提升學生口語能力、營造課堂英語環境具有突出的實踐意義。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通過多樣化的教學途徑為學生打造交互場景,如導學交互,提升學生的預習質量;情境交互,培養學生對英語語境的識別;對話練習,培養學生的口語思維,豐富學生的口語交際經驗;合作學習,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對知識的應用能力;課堂實踐,發展學生的語言綜合素養,實現知識內化。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通過多樣化的教學途徑為學生打造交互場景,如導學交互、情境交互、對話練習、合作學習、課堂實踐等,鼓勵學生在學習中積極地說英語,從而培養學生的語言思維和應用能力,促進初中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
(作者單位:臨沂第二十八中學)
編輯: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