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辦好思政課,是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關心的一件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思政課建設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重要論述。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對學校思政課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并強調,“不斷開創新時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養更多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為新時代高校辦好講好思政課提供了根本遵循,指引了正確方向。
強化頂層設計,著力構建“大思政課”新體系。辦好新時代學校思政課既是建設教育強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抓手,也是回答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的有力舉措。高校要站在擁護“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高度,站在堅守意識形態陣地和黨的事業薪火相傳的戰略維度,牢記初心使命,扛起主體責任,守正創新辦好新時代思政課,培根鑄魂育時代新人。要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將黨的領導貫穿于立德樹人、思政教育全過程各環節。要不斷健全體制機制,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分工負責、全員協同參與的常態化、長效化工作格局,深入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要貫徹落實馬院建設的最新要求,著力打造一批有廣度、有深度、有溫度、有效度的思政“金課”,彰顯新時代馬院新氣象、新作為。
強化師資引領,著力提升“大思政課”新支撐。辦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重點在發揮教師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高校要加強引才引智工程建設,將思政課教師隊伍納入人才隊伍總體規劃,著力建設高質量思政課教師隊伍。要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持續開展“以賽促學、以訓促優”的能力提升工程,“建設一支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高水平思政課教師隊伍”。要發揮教育評價“指揮棒”作用,健全教師評價機制,建立以師德師風、教學能力、教學業績為核心的教育教學評價標準,構建有利于教師專心從教、潛心育人的文化生態與制度環境,激發思政課教師“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責任擔當,爭做“經師”與“人師”相統一的“大先生”。
強化改革創新,著力深化“大思政課”新格局。改革者進,創新者強。改革創新是推動“大思政課”建設的核心動力。思政課的講授不應局限于課堂,更要與社會生活“無縫對接”;既要講好“思政小課堂”,也要講好“社會大課堂”“網上云課堂”,構建新時代大思政教育新模式。高校要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舉世矚目成就為內容支撐,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高校特有文化為力量根基,守正創新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不斷提高思政課針對性、吸引力。要堅持思政課建設與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同步推進,以徹底的理論把道理講深,以透徹的分析把學理講透,以豐富的形式把哲理講活,讓“大思政課”以理論說服人、以政治涵養人、以內涵感染人。要注重挖掘特色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構建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實現“課程門門有德育,教師人人講育人”,注重發揮家庭、學校、社會等多元主體合力,打造“三全”育人格局。要立足紅色資源稟賦,發揮學校文化育人優勢,豐富課程載體,用好教學基地,讓文物“說話”,讓歷史“重現”,讓文化“鮮活”,切實發揮思政課啟智潤心、鑄魂育人的效果。
(作者系贛南醫科大學黨委書記、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