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曾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也是我國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肥沃土壤”,黨的建設很多理念和思路都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內在的聯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需要結合當下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加強人民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性認識,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黨建工作相融合,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的建設領域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好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于黨的建設的指導作用,不斷推進黨的建設理論和實踐深入發展。
以“忠誠老實”為根本推進黨的政治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事業,人民的事業,是靠千千萬萬黨員的忠誠奉獻而不斷鑄就的。”黨內發生的所有政治問題,究其原因就是是否能夠做到“對黨忠誠”。正所謂“人之忠也,猶魚之有淵”,對國家對人民忠誠老實,是中國共產黨的立身之本,對黨忠誠老實是中國共產黨黨員的基本要求。一個人、一個政黨、一個民族只要懷有“以身許國,何事不敢為”的忠誠信念,就能夠激發自身強大的精神力量,面對困難就會有迎難而上的勇氣。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多次面臨生死存亡的重大危機,革命事業數次跌落低谷而最終轉危為安,依靠的就是對國家忠誠、對革命忠誠的強大信念。
2019年在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形勢下,要大力加強對黨忠誠教育”;2023年在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要求廣大黨員、干部要“始終忠誠于黨、忠誠于人民、忠誠于馬克思主義”。因為歷史證明,我們黨一路走來,經歷了無數艱險和磨難,但任何困難都沒有壓垮我們,任何敵人都沒能打倒我們,靠的就是千千萬萬黨員的忠誠。
以“實事求是”為原則推進黨的思想建設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十分善于汲取實事求是的傳統智慧,十分重視實事求是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更是將其發展成為黨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領導方法。實事求是作為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是中國共產黨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只有真正貫徹落實了實事求是思想,秉承“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的執政精髓,才不至于碰到“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的窘境,才不至于在工作中“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才能達到“不受虛言,不聽浮術,不采華名,不興偽事”的工作境界。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一切從實際出發,著眼解決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不斷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作出符合中國實際和時代要求的正確回答,得出符合客觀規律的科學認識,形成與時俱進的理論成果,更好指導中國實踐。”其中實事求是可以看為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形成和發展的重要基礎。解放思想在本質上體現著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習近平總書記認為:“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更好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和求真務實同樣也是對實事求是的發展和延伸。其中與時俱進是用發展的態度來貫徹實事求是,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堅持實事求是不是一勞永逸的,在一個時間一個地點做到了實事求是,并不等于在另外的時間另外的地點也能做到實事求是,在一個時間一個地點堅持實事求是得出的結論、取得的經驗,并不等于在變化了的另外的時間另外的地點也能夠適用。”
以“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為遵循推進黨的組織建設
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其中重要的一環就在于人才的任用。“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歷來是中國共產黨選人用人的重要原則,正所謂“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的諸多論述中,十分注重領導干部的道德素養的培育和提升。正如“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所展現的德與才的相互關系一樣,人才需要具備德和才兩方面,二者具有相互辯證的關系,德是才的領導基礎,才是德的基本保障。“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則體現出德要配位的重要思想;春秋時期古人就總結出“德莫高于愛民,行莫賤于害民”的智慧,強調在執政者的諸多道德品質中“愛民”處在最高位置;此外干部還要養成“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的行事方式。
當前,我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機遇與挑戰并存,新的領導干部隊伍走上了關鍵崗位,干部隊伍建設呈現出了新的特點。在此時代背景下,繼續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干部隊伍建設原則,有助于把握干部隊伍建設的正確方向,真正讓聚人才、選干部、配班子與干部隊伍建設達成內在統一,切實加強干部隊伍綜合素質的提升。
以“公道正派”為標準推進黨的作風建設
黨的作風是觀察黨群干群關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作風就是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開展黨的作風建設,必須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關于官員執政“公道正派”的優秀思想,充分挖掘其當代價值,發揮其浸潤作用。
在古代中國人治社會的背景條件下,官員個人自身作風的好壞對于政令下達和實施有著顯著的影響,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現在也是如此,如果黨員干部的作風不公道正派,那么就難以服眾,難以得到人民的擁護。黨員干部要常懷敬畏之心,汲取“一心可以喪邦,一心可以興邦,只在公私之間爾”這一古人經驗智慧,樹立秉持公心的態度,堅定自身“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情懷,將國家利益放在首位,要有“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情操,做到憂國憂民,一心為公。
“政者,正也”,黨員干部要樹立正確的權力觀,講黨性原則、講組織紀律,將公道正派融入共產黨人價值觀當中,將其作為自身的立身之本、工作的處事之基、交際的為人之道,真正做到對事公道、為人正派、對己嚴格、對外平等。
以“清正廉潔”為要求推進黨的紀律建設
“物必先腐,而后蟲生”,貪腐問題的出現,從來是先從思想上開始的。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奢靡之始,危亡之漸”,其用意就是要求全體黨員干部牢記歷史教訓,汲取古代吏治的先進經驗,自覺抵制奢靡之風,做到清正廉潔,維護好自身在人民群眾中的良好形象,時刻注意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堅持和維護黨的核心領導地位。
法律是國家治理的起點,正如古時所說“法者,治之端也”,所有執政治理行為都要從法律法規開始。黨規黨紀是中國共產黨的黨內法律,要在全黨中樹立黨規黨紀的權威,要有“人心似鐵,官法如爐”的觀念,增強黨規黨紀的震懾作用。執法過程中要秉持“法不阿貴,繩不繞曲”的態度,這樣才能發揮黨規黨紀“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的效果。唯有如此,才能根除“道私者亂”的現象,達到“道法者治”的境界,
在古代中國,“廉”同“孝”是選拔官員的重要參考,如漢朝時的“舉孝廉”。正所謂“吏不廉平,則治道衰”,清正廉潔思想對我國兩千多年的官吏制度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厘一毫,民之脂膏”的觀念深入人心,清正廉潔已經成為中國人民對于領導干部的基本要求。
以“自我革命”為法寶推進黨的制度建設
“常制不可以待變化,一途不可以應無方,刻船不可以索遺劍”。不論是國家治理還是黨的建設,沒有四海皆準的方法,沒有一勞永逸的制度,世情國情黨情隨時都在變化,就要求黨員的思想、認識和理論要隨之發展和革新,要能做到“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只有努力在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中實現自身跨越,才能不斷給黨和人民事業注入生機活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的建設也必須依照新的時代特征和人民要求進行理念更新,不能故步自封,要有“學我者拙,似我者死”的意識,不能簡單地照搬照抄先進經驗。要深刻理解“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和“新故相推,日生不滯”蘊藏的道理,在日常工作中將創新逐步發展成為一種常態化的舉措和習慣。“凡益之道,與時偕行”,只有把握好時代的脈搏,明察國內外的基本形勢,不斷進行制度、理論、實踐等各方面的創新,才能保持中國共產黨長盛不衰。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綜合黨的自我革命歷史和實踐經驗,提出了“形成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發現問題、糾正偏差的機制”的目標構建。勤于發現問題、敢于直面問題、善于解決問題,是中國共產黨面對危機而屹立不倒的關鍵,這正是“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坐觀其變而不為之所,則恐至于不可救”歷史智慧的映射。
結語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將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自身的崇高使命,肩負著引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朝著正確方向發展的責任和義務。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積極吸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養分,再次證明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這一論斷,代表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始終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典范。要想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就要繼續堅持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這樣既能夠更好開展新時代的黨建活動,還能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增強自身文化軟實力、為世界難題提供中國方案等方面提供更加科學的認識論和方法論。要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求滋養,積極探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黨建工作相結合的內在規律,為黨的建設提供強大的文化力量,增強黨的執政能力,推動黨和國家事業行穩致遠。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75.
[2]習近平關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9:5.
[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00.
[4]習近平.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4-14.
[5]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12-27.
[6]習近平.堅持從嚴治黨落實管黨治黨責任 把作風建設要求融入黨的制度建設[N].人民日報,2014-7-1.
[7]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26.
【基金項目】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2024年度校級黨建研究課題:“習近平黨建思想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探析”(DJKTYB200401)。
(作者系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公共服務學院輔導員,碩士)
責任編輯/曾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