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總統任期開始以來,拜登一直被助手們小心保護著,很少接受記者自由提問。但如今“當權者的紙牌屋塌了”,拜登被迫一次次走到聚光燈前。7月5日接受美國廣播公司22分鐘采訪,就是拜登一次試圖挽回危局的機會(可惜又不成功)。
這一切緣起于拜登在己方設定的6月27日首場總統辯論中,不僅聲音沙啞、頻頻忘詞卡殼,而且首尾兩階段的答問有氣無力,盡顯高齡病態,被主流大報紛紛勸告“為了國家,務請退出總統競選”。
辯論之夜,奧巴馬等民主黨高層表面支持拜登,實際在等待機會。要想換馬,程序上必須拜登主動退(其夫人吉爾不讓),而且他募的2.4億美元的競選款項無法隨便轉贈給副手以外的候選人。最方便的換人辦法,就是由拜登出面背書,讓副總統卡瑪拉·哈里斯競選總統,再給她另配副手,趕在8月民主黨大會結束前完成黨代表票的重計。
但特朗普已揚言,卡瑪拉·哈里斯更易于對付。如果民主黨貿然陣前換帥,最后總統選舉依然是大敗,那么還不如不換為好,那樣可以把精力集中于捍衛國會的席位。
首場由CNN從亞特蘭大播出的大選辯論,比往屆的大選辯論早得多,且現場幾乎沒有普通觀眾。拜登同意舉行此辯,部分是為了平息黨內對他能否在11月獲勝的質疑。
結果,拜登在現場結結巴巴,一些講話讓人聽不清,還有的話莫名其妙(如“我們終于擊敗了醫療保險”)。舉例時,拜登講錯了他的政府降低胰島素價格的幅度,將醫保藥費上限2000美元說成了200美元。他還一再混淆“十億”和“百萬”。總之,他被困在90分鐘的辯論時間里,疲于防守。
特朗普的辯論技巧是,第一時間不接CNN主持人的刁鉆問題,只接著批拜登沒講完的話題,有時不斷變換談話的主題,讓拜登的思路跟不上趟、反擊淺嘗輒止。
左翼媒體指責特朗普在辯論中多次撒謊,例如謊稱拜登已指示對他(特朗普)進行刑事起訴,又如謊稱美國人壓倒性地支持他(特朗普)關于墮胎的立場。特朗普則在辯論中抓住一個機會,并聯系到“通俄門”“通烏門”等例子,反復指責拜登陣營撒謊。
這個被抓住的機會是,拜登當場講述了據報道一位將軍告訴他的事情:特朗普在法國時,稱一戰的陣亡美國士兵為“一群失敗者和傻瓜”。特朗普反駁說:“想想,我會在將軍和其他人面前說‘傻瓜和失敗者’嗎?”“他(拜登)編造了‘傻瓜和失敗者’說法。所以他現在應該向我道歉。”
特朗普還將拜登上屆競選總統的理由—無法忍受特朗普說夏洛茨維爾的白人至上主義者中有“好人”—說成了拜登為開啟競選編造的借口,讓拜登啞口無言。
事后右翼媒體總結,拜登在聲稱自他擔任總統以來沒有美國士兵死亡時撒了謊,而他說特朗普執政期間失業率為15%、特朗普想廢除社會保障、邊境巡邏工會支持拜登、拜登執政期間的非法越境人數比特朗普執政期間少,等等,這些都是謊言。
在說理邏輯上,特朗普還成功將拜登最大的外事失敗與當下現實聯系起來。他攻擊拜登無節制援烏的邏輯是:拜登在阿富汗暴露美國軟肋,之后又挑逗俄越境攻烏,花了那么多錢,讓烏克蘭死了那么多人,現在還不收手,可能通向第三次世界大戰。
辯論結束后,拜登在亞特蘭大一家餐廳迎接顧客,當被問及是否擔憂自己的表現時,拜登答“不”。“很難與騙子辯論。《紐約時報》指出,他(特朗普)撒了26次謊。”
辯論后CNN嘉賓的喋喋不休,集中在吐槽拜登表現薄弱上。一些人說,拜登在剩下的四個多月里,有足夠的時間恢復狀態。他們說,里根和奧巴馬都曾有過在最初辯論中表現不佳的經歷。
但是,其他人沒有像拜登這樣,一次犯下這么多低級錯誤。而且,第一印象很重要,特別是對剛剛關注選舉的選民來說,他們更有可能觀看第一次辯論,而不是定于9月的第二次辯論。所以,不少民主黨人告訴CNN,拜登應當在當周就宣布終止競選活動。
新罕布什爾州共和黨前主席、“永不特朗普”成員弗格斯·卡倫警告說:“任何看到父母變老、虛弱和恍惚的人,都會意識到他們所看到的,并知道從這里開始,情況只會越來越糟。”特朗普副手人選之一道格·伯古姆落井下石說:“我們一直在談論選舉。我們今天面臨的國家安全風險比周四更大,因為總司令表明他沒有能力服役。”
看來,一場辯論差點給拜登“蓋棺定論”了。
雖說部分民主黨人對總統的表現驚慌失措,嚷著要換候選人,可除了程序和財務問題,更尷尬的是,潛在的替代人選“不夠成為共主”—“加州派”的卡瑪拉·哈里斯、州長加文·紐森偏左;前國務卿希拉里偏右,且繞過哈里斯會激怒部分非洲裔;密歇根州女州長格雷琴·惠特默、前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則缺乏足夠知名度或政府管理經驗。
歷史上,民主黨人杜魯門和林登·約翰遜都在總統任內放棄了競選連任,結果便宜了共和黨的艾森豪威爾和尼克松。有了前車之鑒,奧巴馬更希望拜登能在僥幸連任后不久,將權力移交給副總統哈里斯。這是奧巴馬第一時間與民主黨國會領導人一起發聲挺拜登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拜登需要時間緩沖,也需要下臺階,而他的競選團隊還沒有立即認輸的跡象。辯論當晚,拜登籌到比平日更多的捐款。拜登競選團隊負責人狄倫說,辯論當晚及第二天,團隊籌集到2700多萬美元。她還說,辯論后的內部民調顯示,選民對拜登的看法不變,拜登的支持率甚至大幅上升。
當然,這種內部民調也就是自娛自樂了。辯論一周后的多家民調機構的平均計數顯示,特朗普對于拜登的領先幅度已超3%的誤差范圍,也就是說如果現在大選,拜登輸定了。
但拜登團隊仍不以為意,覺得隨著美國經濟狀況好轉,如果9月美聯儲來一次降息,說不定能點燃選民的樂觀情緒,從而拉拜登一把。
本著“以拖待變”的想法,辯論后的幾天內,拜登接連出席4個州的競選籌款活動,向潛在金主們保證:他仍有能力贏得總統選舉。
最先“說不”的是影視圈名流。多名好萊塢知名捐款人揚言,如果拜登繼續競選,他們就不再捐錢給民主黨。網飛的創始人之一哈斯汀也拒絕支持拜登。
對民主黨來說,科技圈以外,就數影視圈的金主最重要,蓋過了媒體圈、教育圈等。此前光是喬治·克魯尼、朱莉亞·羅伯茨等明星參加的一場活動,就籌到3000萬美元,創下民主黨單場籌款活動的紀錄。因此,這批金主變臉對拜登打擊頗大。
此后,又有沃爾瑪繼承人克里斯蒂·沃爾頓等168名億萬富翁或企業高管聯署勸退信,以及迪士尼家族女繼承人的公開嗆聲。還有一些金主雖未發聲“勸退”,但決定放棄總統選舉,而把錢投入參眾兩院的輔選。
然后是少數民主黨政客陸續“勸諫”。比如,對拜登上屆大選幫助甚大的非洲裔國會眾議員詹姆斯·克萊伯恩喊話道,如果拜登退選,民主黨內應舉行“小型初選”,而他認為副總統哈里斯會表現得很好。又如,參議員馬克·華納召集了一群同僚,試圖說服拜登下臺。
拜登在7月5日受訪時還是不愿退選,他知道一旦他無條件讓步,接下來可能就有人要求他馬上辭職,以便讓哈里斯當幾個月的總統“練練手”。
就在民主黨內部亂作一團時,共和黨又等來“總統豁免權”一案的好消息。
7月1日,聯邦最高法院以6比3裁決“總統任內官方行為”免受刑事指控,并把什么算作“官方”行為這一棘手問題發回了下級法院。雖說華盛頓特區的聯邦法院還會繼續為難特朗普,但辯護律師將上訴,案件幾乎肯定要拖到大選后。
鑒于“總統豁免權”的新判決,原本已被紐約曼哈頓陪審團“定罪”的封口費案(一審中34項重罪指控成立),也因關鍵證言發生在特朗普時期的白宮內,可能失去效力,而不得不推遲“判刑”(從共和黨大會召開前的7月11日,推遲到9月)。
此外,保守派大法官克拉倫斯·托馬斯還在最高法下達判決書時,附帶置評了拜登司法部任命的特別檢察官杰克·史密斯的資格問題,認為其并非曾得到參議院批準上任的前公職人員,作為一介平民沒有資格出任特別檢察官。杰克·590c7eeb27e6835c31799f6ae4582e63史密斯在華盛頓特區和佛羅里達州發起了兩樁針對特朗普的聯邦訴訟,如果發起人最終被判定無資格,換特別檢察官起訴,時間上恐來不及,也就相當于案件無疾而終了。
還有個外圍官司值得一提:2021年初沖進國會大廈后被捕的前地方警察費舍爾,把自己“妨礙官方程序”的官司打到了聯邦最高法院。后者以6比3判決:不可使用安然丑聞時代禁止銷毀證據的法律來追究“1·6事件”的被告。由于此法律也被杰克·史密斯用來起訴特朗普的兩項罪行,即便杰克·史密斯的資格有效,他能起訴的罪行也變少了。
接二連三的司法變故,讓不少民主黨人在垂頭喪氣之余,重新把矛頭對準了最高法院幾名有瑕疵的保守派大法官。另一邊廂,特朗普趁勢角逐兩黨民調差距不大的3個“藍州”,想奪下弗吉尼亞、明尼蘇達、新罕布什爾州的選舉人票;如果全部“逆轉勝”,特朗普的選舉人票可能達到339張(對手為199張)。
特朗普之所以要“大勝”,除了需要削減對方可能作弊的冗余度,也是希望帶動同期的國會選舉,讓共和黨同時贏得參眾兩院,這樣有利于日后順利施政,包括延長2017年的減稅政策,以討好背后的金主。
近期被曝光的特朗普金主,包括IT富豪蒂莫西·梅隆、摔跤大亨麥克馬洪的妻子和賭王阿德爾森的遺孀,還有“比特幣大亨”文克萊沃斯兄弟、漫威前老板等。由于受金主、選民結構等的影響,特朗普不再一味民粹,而更像政客,在比特幣、留學生綠卡政策、TikTok、黑客阿桑奇等問題上大變臉。
對于副手人選,特朗普考量因素包括性別、金主偏好、是否利于奪下具體的搖擺州、是否MAGA路線接班人,等等。外界認為,北達科他州州長道格·伯古姆、俄亥俄州聯邦參議員J.D. 萬斯、佛羅里達州聯邦參議員盧比奧,是排名前三的熱門副手人選。
這三人中,“老白男”伯古姆名氣最小,但相比后二人,他與特朗普過節甚少,還曾任微軟高級副總裁,也許會成為黑馬。畢竟,特朗普沖刺白宮從輸不起到幾乎穩贏后,對副手人選會首先考慮路線一致及忠誠度。而如果選情吃緊,為了爭奪“繡帶”州,特朗普也許會選擇以暢銷書《鄉下人的悲歌》出名的耶魯畢業生萬斯,后者年僅40歲。
總統辯論帶來的變數,讓競選提前白熱化。一邊是特朗普誓要大勝,一邊是拜登不退選,雙方金主都在重新盤算,而兩黨人事布局依然扣人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