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以來,烏克蘭總統一屆5年法定任期已過的澤連斯基,接連出席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會、法國諾曼底登陸80周年紀念活動、意大利G7峰會、瑞士的首屆烏克蘭和平峰會。其中,后三個峰會都有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場。
在一改年初萎靡困頓的模樣、重新成為活躍的座上賓之外,澤連斯基還化身“超級籌款員”,不但新近從美國國會要到600多億美元援助,還從西方凍結的俄羅斯海外資產中,克扣出500億美元的所謂對烏貸款。美日還分別與烏克蘭簽署了為期10年的安全合作協議。
從喜劇演員到超級籌款員,澤連斯基都詮釋了“不瘋魔,不成活”的職業精神。但有關他家人有海外豪宅和烏克蘭高層腐敗層出不窮的閑言碎語,以及對他不經大選程序就延長任期的批評,也令他的形象更加復雜化。隨著F-16到位后烏克蘭即將對俄發動猛擊,這位1978年出生的年輕總統也會繼續留在人們的視線中心,并經受兩極化的評價。
“澤連斯基篡奪了烏克蘭的權力,犯下了一系列國家罪行。他至今仍在冒充烏克蘭總統并試圖履行國家元首的職責。而這一職責于2024年5月21日就已終止。”6月21日,俄羅斯前總統梅德韋杰夫在網上斥責“澤連斯基是一個沒有才能的傀儡”。
普京似乎期望特朗普二次上臺后,會迫使澤連斯基下臺。他6月初公開講:“他們(美國高層)會允許他(澤連斯基)干到明年春天,至少干到明年年初。等他做完這一切,他們就會說再見。”
俄羅斯議長沃洛金也跟風表示:烏克蘭已經破產,澤連斯基的支持率已降至17%,可能被美國和歐盟換掉。“由于資金被盜、武器被倒賣,美國和歐盟被迫成立特別委員會,來監督分配給澤連斯基的資金的使用情況。”
不光是俄方在貶低澤連斯基,今年2月曾專訪普京的美國著名媒體人塔克·卡爾森,也是澤連斯基的長期批評者,曾抨擊他是一個榨取美國納稅人的“腐敗強人”,在波蘭導彈爆炸一事上謊言不斷,試圖將美國拖入“第三次世界大戰”。
就連“挺烏”的《紐約時報》,也對烏克蘭輿論空間受擠壓表示擔憂。該報基輔分社社長安德魯·克萊默最近領銜撰文稱,烏克蘭新聞自由“大倒退”,相關限制措施超出了戰時安全需要。例如,烏克蘭國家通訊社試圖“禁止采訪”反對派政客和不聽招呼的地方民選官員,一名剛剛泄露此規定的烏克蘭記者,第二天就收到了征兵通知。
又如,在烏克蘭西部利沃夫市,記者被告知不要引用當選市長安德烈·薩多維的話—該政客被視為未來的總統候選人;而由烏克蘭前總統、澤連斯基的政治對手波羅申科領導的“歐洲團結黨”,其成員很難獲邀上國營電視臺的節目。美國國務院的一份報告稱:“烏克蘭對黃金時段電視新聞的控制,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烏當局控制輿論的一個主要目的,是壓制對政府和軍方的負面報道。其派生的一個后果是,夸大的戰果宣傳滿天飛,也帶偏了很多西方媒體。
親烏軍事博主日前在HistoryLegends上揭露,所謂的“在沃夫昌斯克渡河失敗的四百俄軍正在投降”是西方媒體意淫,而明明是一小隊俄軍“前進200米”拿下烏軍要塞阿爾格雷特工廠,卻被美國主流媒體說成“相當于數個營的俄軍士兵”在沃夫昌斯克綜合體“陷入重圍”。報喜不報憂,澤連斯基不管管嗎?
作為“當代網紅”,澤連斯基忙于在網上維護自己的名譽。當世界首富、“星鏈”服務供應商馬斯克發布揶揄澤連斯基頻繁呼吁西方援助的惡搞圖片,澤連斯基的手下就紛紛譴責:這是在給俄羅斯助攻,馬斯克“沒有同理心”,而澤連斯基是“爭取獨立的開國元勛”。
今年5月,針對烏克蘭以戰亂為由取消總統大選,馬斯克又反諷道:“我以為,我們在那里是為了‘捍衛民主’。”指責澤連斯基“獨裁”的美國保守派人士指出,美國從未推遲過總統選舉,就算在南北戰爭國土分裂的情況下,也在聯邦所轄的州按時進行投票。“(林肯認為)如果你在戰爭中中止民主,那基本上就是在削弱戰爭的整個目的。”
任內近一半時間都在與俄羅斯打仗的澤連斯基,從戰前的民調矮子變成戰時的輿論巨人,他不想要“屈辱的和平”,也是有特殊原因的。
特朗普6月15日在底特律競選時,調侃澤連斯基是“最厲害的推銷員”,稱后者每次來美國,就能帶走“600億美元”。特朗普在這方面有自知之明,因為他迄今的競選籌款,最厲害的一個月,也才籌到上億美元。
相比“重罪犯”特朗普出國難,近來澤連斯基頻頻以C位亮相國際場合。6月初在新加坡,他會見了印尼當選總統普拉博沃、新加坡總理黃循財、美防長奧斯汀等政要,之后與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飛往馬尼拉,舉行更顯親密的會晤。澤連斯基這趟罕見的東南亞行,意在為瑞士和平峰會攢人氣。
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新加坡演講中表示,烏克蘭將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將盡一切努力讓以色列停止(軍事)行動”。身為猶太人的澤連斯基之所以拂了以色列面子,是因為對方囿于國內俄裔的影響力,不肯公開譴責俄對烏動武,另外,他也是在爭取伊斯蘭國家參與瑞士和平峰會。
但這個發言立即招來以色列報復—烏克蘭公民被取消免簽入境待遇。
6月6日在法國西北部的諾曼底半島,西方20多國領導人聚集在澤連斯基身后,似乎向莫斯科表明,與1944年英美加等國聯軍登陸作戰一樣,歐洲的自由要靠集體流血換取。拜登挑明了說:“我們不會一走了之,因為如果我們這樣做,烏克蘭將被征服,這也不會是終點。烏克蘭的鄰國將受到威脅……”
但諷刺的是,拱起俄烏戰火的諸多因素中,北約的一再東擴難辭其咎。北約一步步超越有限的防御聯盟,其在波羅的海地區的巡邏、與新成員國的聯合演習、向烏克蘭和格魯吉亞發出的邀請,都被莫斯科視為重大挑釁。曾受邀參加過諾曼底登陸60周年和70周年紀念活動的普京,后來也不忍了。
此外,馬克龍在家門口張羅這么一場80周年紀念活動,卻忽略了西方各國的民生問題才是選民首要關注點,所以不奇怪,他的政黨在3天后的歐洲議會選舉中慘敗。力挺烏克蘭的英國首相蘇納克,則因自己的議席可能在7月4日英國大選中被挑落,而提前離開了法國,趕回去錄制競選節目。
告別諾曼底一周后,美英法德加五國領導人再聚首,這次是在意大利南部出席G7峰會。澤連斯基同樣獲邀參會,并在10人大圓桌的顯眼位置接受合影。這次會議最重要的共識是,從俄央行被凍結的約2800億美元海外資產中,變相解鎖500億美元交給烏克蘭。G7還要求俄方向烏方賠償逾4860億美元的損失。
對于海外資產被挪用,俄方認為形同盜竊,除了作為報復會對境內美國資產下手外,還表示“報復手段將令歐盟極其痛苦”。
到了6月15日,包括馬克龍、德國總理、日本首相、美國副總統在內的92國(含地區,下同)代表,在瑞士出席了烏克蘭和平問題高級別會議,主要討論了澤連斯基的“10點和平方案”。作為會議發起人,澤連斯基享受了聯合國秘書長也難媲美的焦點人物待遇。
可讓“西方同溫層”失望的是,參會的14國代表未在會后的聯合聲明上簽字。簽字的國家有78個,數量不到主辦方瑞士原擬邀請與會的約160個國家的一半。而且,聯合聲明本身內容空泛,給人避重就輕的“注水”感覺。
一句話,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刷國際支持也多是逞口舌之快,或是拉來一些外圍援助。
澤連斯基下一個要亮相的重要場合,是7月9—11日于華盛頓舉行的北約75周年峰會。一年前的北約峰會在立陶宛首都舉行,謀求烏克蘭入約之路而不得的澤連斯基,在會場發泄了一通怨氣。
當時,烏軍在東部戰場丟失了“頓涅茨克之鑰”巴赫穆特,醞釀許久的“春季反攻”陷入死局,就連6月下旬的俄瓦格納雇傭團兵變,也沒能讓烏軍占到多少便宜。可以說,澤連斯基在立陶宛飽受北約成員國領導人的集體冷落。一張他形單影只的照片,配上“今年他如同瑟瑟發抖的‘被雨淋的松鼠’一樣,沒有人再懼怕他的政治訛詐了”的評論,道盡了他的凄涼。
但這就是國際政治的現實,當西方的大殺器如主戰坦克等給了烏軍后,烏方卻沒能重現2022年春季遏止俄軍在北方的鉗形攻勢,并在秋季接連收復東北部哈爾科夫州的大片領土和南部赫爾松市這類“戰場奇跡”。于是,西方媒體對澤連斯基的不滿日益增多,美國眾議院對于烏克蘭的撥款被攔下,缺少彈藥的烏軍連防守都變得吃力,以致今年2月丟失了頓涅茨克地區另一個軍事重鎮阿夫杰耶夫卡。
就在各種不利條件下,澤連斯基時來運轉:美國眾議院今年4月放行對烏援助,烏軍頂住了5月俄軍突然的哈爾科夫攻勢,西方為烏克蘭培訓了大半年的F-16飛行員也陸續學成歸國。而在北約協調下,歐盟國家還再掀一波對烏軍援潮:法國提供“幻影-2000”戰機,羅馬尼亞轉讓“愛國者”導彈發射車,丹麥擬在烏本土投資生產軍火……
這期間還有一個小插曲:烏克蘭國防部情報總局6月9日高調宣布,前一天首次擊毀一架俄軍最先進的蘇-57隱形戰機,是用無人機遠程奔襲俄南部的伏爾加河三角洲地區,毀壞了俄空天軍的第五代戰機。但俄方回應稱,烏方提供的衛星照片中蘇-57機身旁的起火痕跡,系烏方無人機在俄軍機場墜毀后產生的,俄軍機組人員和飛機并未受損。
不管烏方這一波空中攻勢有何具體成果,俄羅斯的軍事能力仍然比烏克蘭大得多。前不久法國揚言出兵烏克蘭,而美國亮出戰略核武器,都說明這場比拼最終是西方與俄羅斯的軍事較量。在代理人澤連斯基不能完成規定任務時,換掉他不是不可能的選擇。而一旦特朗普重新當選總統,已綁上“拜登戰車”的澤連斯基或將厄運臨頭。所以,盡快在未來幾個月打出成果,好給拜登的競選連任添磚加瓦,是澤連斯基當前的中心任務。
壞消息是,如今美國朝野對烏克蘭的支持陷入分化,隨著總統辯論和共和黨大會舉行,美國選民對烏克蘭的支持可能繼續下降。不僅如此,美國學界對北約東擴的反思也沒停下。“北約已向烏克蘭認捐了數千億美元,這是一筆非常慷慨的款項。烏克蘭領導人應該停止要求加入北約。”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高級研究員克里斯托弗·奇夫維斯表示。美國思想研究所的研究和推廣主任蘇曼特拉·邁特拉也認為:“對美國來說,唯一明智的前進道路是北約停止擴張。擴張的最大弊端不僅僅是俄羅斯和美國之間永久的裂痕,它還創造了一個超國家組織,從根本上反對美國狹隘的國家利益,甚至反對成員國的民族主義。”
北約不足恃。同樣是長袖善舞,在俄核潛艇訪問古巴、普京訪問朝鮮越南之后,澤連斯基于國際舞臺的好時光還能持續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