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確診病癥時,醫生會讓腫瘤患者做“免疫組化”,但大部分人對它并不了解,甚至疑問:一定要做嗎?本期就讓何教授帶大家來了解一下免疫組化吧!
何裕民談抗癌
何裕民教授,上海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主任委員、上海民生腫瘤診療中心首席專家、國家“九五”重點建設學科“中醫內科學”的學術帶頭人。
進行腫瘤診斷及指導治療
●本刊記者:為什么要做免疫組化?
○何裕民:免疫組化是一種常用的實驗技術,是病理科常會做的檢查。主要作用是進行腫瘤的診斷及鑒別診斷,還有對腫瘤進行更細化的分類。比如,加做了免疫組化后,特別是一些低分化或未分化的腫瘤,它診斷的準確率可達到50%~75%。
免疫組化優勢有幾點:1.判斷腫瘤的良惡性。如可通過增殖細胞核抗原、周期素、核抗原(Ki-67)等了解腫瘤增殖能力,知道細胞的良惡性。了解腫瘤是否浸潤淋巴管或血管,明確疾病分期。2.對癌細胞屬性的判定更準確。對“未分化”惡性腫瘤的分類:例如通過細胞角蛋白(CK)、波形蛋白等的檢測,可知曉該腫瘤是癌還是肉瘤。3.明確腫瘤的治療及預后。通過免疫組化檢測,可提前發現腫瘤的侵襲性和復發風險等因素。可輔助判斷,如乳腺癌是否需內分泌治療或需加用曲妥珠單抗等靶向治療藥物等。不僅提高治療效果,還降低用藥風險。
良性腫瘤也可能需要做
●本刊記者:哪些人適合做?
○何裕民:所有腫瘤患者,做免疫組化都是有必要的,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本刊記者:良性腫瘤患者也需要做嗎?
○何裕民:許多人會誤以為只有惡性腫瘤才需要做免疫組化檢查,一聽需要做免疫組化便像“如臨大敵”,覺得自己病情嚴重,其實這是完全不對的,是否做免疫組化與腫瘤細胞的良惡性沒有必然聯系。有的良性腫瘤可能也需要進行免疫組化檢查,便于醫生了解其原發灶情況和預后。尤其針對乳腺癌、宮頸癌、肺癌等患者,許多常規病理診斷困難,有些細胞,并不是“善惡分明”的,有的是組織結構不典型,有的是處于良惡性交界的臨界點上。這時必須通過免疫組化來進一步確診。
但需知,我們也不能單憑免疫組化的結果來“定生死”,免疫組化作為輔助手段,應該在整體診療方案中起到重要的補充作用,而不是過度依賴。
●本刊記者:謝謝何教授的介紹和講解,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