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期是人體生長發育最為迅速的階段,科學的喂養方法和正確的育兒思維對于嬰幼兒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母乳喂養作為一種自然而健康的喂養方式,對嬰兒的健康發育有著顯著的影響。隨著寶寶的成長,需要的營養量不斷增加,也要逐漸轉變喂養方式,從母乳喂養過渡到多樣化的喂養,要樹立正確的育兒思維,讓寶寶順利接受不同的食物。
母乳也要科學喂養
母乳是寶寶最理想的食物,含寶寶所需的所有營養物質,包括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母乳中含豐富的營養物質和抗體,能提供嬰兒所需的各種營養素,并增強其免疫力。母乳喂養易于寶寶消化吸收,減少了寶寶腸胃負擔,可降低嬰兒患上呼吸道感染、腸道感染和過敏疾病的風險。此外,還有助于母嬰情感的建立和親子關系的發展,增強母子間的情感紐帶。
母乳喂養時間過長會給寶媽造成過多負擔,寶寶也會因母乳營養不足出現不良影響,母乳喂養時間太短會讓寶寶免疫力下降,因此,斷奶太早或太晚都不是正確的喂養觀念。斷奶時間可根據寶寶發育情況、母乳供應情況及家庭實際情況決定。一般在6個月左右開始添加輔食,逐漸增加輔食的種類和量,同時逐漸減少母乳的喂養次數。當寶寶能攝入足夠的輔食且不再依賴母乳時,考慮逐漸斷奶。
隨著嬰兒的生長發育,需選擇其他喂養方式,促進嬰兒的健康和發育。還有一些特殊情況不支持母乳喂養,如寶寶患苯丙酮尿癥、半乳糖血癥等疾病。寶媽不要有壓力,糾結喂養方式,不論是配方奶喂養還是混合喂養等方式都適合嬰兒,其營養成分與母乳營養成分配比都能滿足嬰兒營養需求,需要新手爸媽能建立起科學的喂養觀念。
科學喂養的誤區
面對眼花繚亂的育兒指南,新手爸媽難免陷入喂養思維誤區。
? 誤區一:太過于糾結喂養方式
? 誤區二:科學喂養就是精細喂養
部分寶媽過于追求精細化喂養,嚴格按照沖泡奶粉的刻度、食材的種類等進行喂養,過度講究和生搬硬套,忽略寶寶的實際情況,結果可能會適得其反。
? 誤區三:寶寶發育慢是營養不夠
很多寶媽發現自己的寶寶不如別的寶寶長得快,會認為寶寶營養不夠。其實,寶寶的體重、身高等數據需經過專業的判斷才能確定是否存在發育遲緩問題,不是大補特補能解決的。
形成正確的育兒思維
(一)母乳喂養過渡到奶瓶喂養
喂養方式的改變意味著寶寶喝奶習慣的變化,每個寶寶都有不同的喂養偏好和適應速度。有些可能很容易過渡到奶瓶喂養,有些寶寶可能需更多的時間和耐心,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1.選擇適合寶寶年齡和口感的奶瓶和奶嘴,可嘗試不同品牌和形狀的奶瓶,嘗試不同流量的奶嘴,找到寶寶最喜歡的類型,根據寶寶的需要選擇,以便寶寶更容易接受。
2.循序漸進地替換喂養方式,開始時,可嘗試在每天的一次喂養中使用奶瓶,其他喂養時間繼續母乳,逐漸增加奶瓶喂養次數,直到完全過渡到奶瓶喂養。
3.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幫寶寶適應新的喂養方式。喂奶前,可將奶瓶放在溫水中加熱一段時間,使奶瓶的溫度接近母乳的溫度,用有媽媽味道的衣服包裹寶寶,給寶寶平時喂養一樣的感覺,播放寶寶熟悉的兒歌,或給寶寶安撫,讓寶寶感到安全,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4.喂養姿勢會影響寶寶口腔和頜面生長發育,最好將寶寶抱在懷中,讓他的頭部稍微抬高,便于吞咽。將奶嘴放在寶寶嘴唇上,確保奶嘴完全覆蓋住嘴唇,將奶瓶傾斜,使奶液填滿奶嘴的一半,根據寶寶的吞咽能力,控制奶瓶傾斜的角度,以控制奶液的流速。如寶寶吞咽困難或咳嗽,可稍微傾斜奶瓶,減慢流速,減少寶寶吸入空氣的機會。
(二)按需喂養,不可以過度喂養
寶寶的胃容量較小,食量較小,如超過寶寶需求的量去喂奶,會出現吐奶。寶爸寶媽們希望給孩子充足的營養,愛子心切可能會出現過度喂養的狀況,有時寶寶不餓不想吃東西,家長卻誤以為寶寶厭食,變著法的給寶寶吃過量的食物,導致消化系統出現問題。
(三)與寶寶交流,了解喂養規律
嬰幼兒時期寶寶雖不會使用語言與家長交流,但此時已開始了知識信息的儲備,能辨識父母的聲音與氣味,通過語言、肢體動作等表達自己的感受,父母可通過表情和聲音和寶寶互動,關注寶寶的反應,了解寶寶的情緒,在喂養過程中逐漸掌握寶寶的喂養規律。
(四)均衡飲食
嬰幼兒時期,飲食以清淡為主,少鹽、少油、少糖,注重補充水果蔬菜,均衡攝入各種微量元素,盡量少食用含各種添加劑的加工食品,選擇新鮮、有機的食材。添加輔食時,選擇單一的食物,如米粉、米糊、果泥等,逐漸引入多樣化的食物,包括蔬菜、水果、肉類等。此外,有些食物易引起過敏反應,如雞蛋、花生、海鮮等,添加新食物時,逐漸引入,觀察是否出現過敏癥狀。添加輔食后,觀察嬰幼兒的反應,包括食欲、消化情況、排便等。
(五)養成良好的喂養方式
嬰幼兒在進食時要保持坐姿,確保食物的衛生和安全,使用干凈的勺子和容器,避免食物受到污染。嬰幼兒的口腔和消化系統較嬌嫩,食物的溫度不宜過熱或過冷,應適當調溫后再喂食。建立固定的喂養時間表,每天喂養嬰幼兒5~6次,每次喂養間隔2~3小時,幫助寶寶建立規律的飲食習慣。此外,創造一個安靜、舒適的喂養環境,避免干擾和噪音,在喂養過程中與寶寶進行眼神交流和親密接觸,有助于建立親子關系和促進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