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憲章(1895.1—1953.1),號永之,字立言,湖北均州(今丹江口市)城關人。他是我國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經濟學家、日本問題專家,是九三學社創始人之一,九三學社上海分社第一屆理事、第二屆常務理事,九三學社第一屆中央理事會理事、第二屆中央理事會常務理事。他一生淡泊名利,正如他在自傳中所述:“特不愿為地位及權勢之爭。余為革命而革命,絕不存任何報酬企圖。”[1]
自幼勤學 求知若渴
孟憲章自幼天資聰慧且又勤奮好學,“幼曾讀完十三經兼習作八股試帖詩”[2]。后在湖北襄陽第二師范讀書,畢業前夕,正逢武昌成立國語注音字母短期學校,孟憲章便請假赴考。第二師范因孟憲章平日成績優異,注音字母又是師范生所應熟練掌握的,遂準予長假,孟憲章得以專心學習。抵達武昌后,在學習注音字母之余,孟憲章又考入湖北私立法政學校和湖北省立外國語專校。此時,他已同時就讀四所學校。師范學校和國語學校畢業后,孟憲章又赴北平,考入陸軍部軍醫專校,同時又考入中央大學,仍同時兼讀四所學校。當時,北京大學和北京師范大學兩校均為知名院校,孟憲章便舍棄法政學校和外國語專校,考入北大及師大,攻習政治、經濟、歷史、地理、教育等科。在北大就讀時,孟憲章積極參加了五四運動,由此,五四精神也伴隨他終身。
救亡圖存 責任在肩
孟憲章見證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巴黎和會。當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外交失敗、主權淪喪時,他的內心感觸頗深,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他以筆為劍,著述《世界最近之局勢》第一卷《世界大戰》、第二卷《巴黎和會》(兩冊),旨在喚起國人覺悟,發奮圖強。馮玉祥將軍評價:“《世界最近之局勢》一書敘述了上次世界大戰之因果及經過,條分縷析,確為軍人應研究之書。惜余(馮玉祥)未早讀也。”[3]
1926年北伐軍抵武漢,孟憲章受派前往襄陽參加策反鄂鎮守使張聯升部,成功后,同年12月,張部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獨立第九師,張聯升任師長。1927年2月,孟憲章被委任為第九師政治部主任。同年4月,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制造了震驚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張聯升率師響應,鎮壓共產黨人和工農進步力量,孟憲章憤而離開。1927年,孟憲章在鄭州拜訪馮玉祥將軍,二人一見如故。孟憲章年輕有為,過人的才華和淵博的學識得到了馮玉祥的器重,隨即被委任為隨從秘書、宣傳處副處長。
《革命軍人朝報》屬于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軍報,是集團軍馮玉祥總司令為教育士兵、提高士兵的思想文化素質(供官兵每日講讀)而創辦的報紙,由集團軍政治部主辦。該報于1927年10月在鄭州創刊,日出8開2張。每周出《革命軍人畫報》1張。《革命軍人朝報》報頭是馮玉祥題字,下面是總理(孫中山)遺囑,再下面是馮總司令誓辭,報邊印有鼓舞士兵的口號(合并見圖1)。孟憲章每天都會在《革命軍人朝報》上寫一篇至少1000字的社論。
1927年10月,孟憲章在鄭州集團軍特別黨部成立大會上正式當選特別委員會委員(18人組成)和執行委員(14人組成)[4]。1928年2月,孟憲章正式被委升為宣傳處處長,并負責經營《革命軍人朝報》。《革命軍人朝報》1928年6月遷往開封出版,后遷至陜西。1930年10月,該報因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與蔣介石之中原大戰失敗而停刊。
孟憲章為人“誠篤不茍,劬學不倦”[5],“沉默寡言,勤儉樸實,有儒風味”[6]。他的為人做事在軍中也享有較高聲望。正因如此,孟憲章深得馮玉祥信任,“追隨馮氏十余年,馮氏私人書札,出其手筆甚多,編有馮煥章言行錄。數年前馮氏在泰安讀書時,孟氏曾被邀前往侍讀”[7]。孟憲章作為馮玉祥的一名文將,纂輯了馮玉祥調令匯編(見圖2)。
1929年4月,湖北省教育廳廳長劉樹杞辭職,蔣介石委托孟憲章暫時代替,旅京、旅滬鄂人獲悉后甚為歡喜,“孟同志系新進教育專家,著述宏富,早為國人所欽佩。自北伐以來西北的教育規劃多孟同志努力”[8]。鄂在京、在滬同鄉會和在滬學術研究社也紛紛開會歡慶,一致希望孟憲章早日赴鄂主持教育。但孟憲章擁護馮玉祥先生的政治主張,不滿蔣介石背棄孫中山倡導的三民主義。“余(孟憲章)因蔣反動日甚,推未就職。旋赴滬聯絡各方倒蔣。”[9]
1929年10月,孟憲章因參與馮、閻倒蔣活動而在其“已登輪準備離滬時被偵者追及,即被拘押警備部”[10]。后經其妻、同鄉友人等多方援救以及蔡元培先生保釋,在關押兩個多月后,孟憲章終獲自由。
1930年3月,恢復自由后不久的孟憲章作為第二集團軍駐滬代表北上,“與擴大會議(討蔣)各方聯絡,并將所整理各文獻復印”[11]。1930年10月,馮玉祥領導的西北軍因在中原大戰中失敗而瓦解,之后孟憲章東渡日本,赴東京帝國大學研究院留學。
1931年秋,抗日將領吉鴻昌因不愿打內戰堅決請纓抗日觸怒蔣介石而被解除軍權,強令出洋考察。吉鴻昌物色了數位不同領域的有志青年組成一個環游考察團,以便分工視察,其中就包括當時在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研究院研究國際政治的孟憲章。考察團遍游歐美等國,留意收集各國政治、經濟、教育、產業、社會等多方面現狀,以探索救國圖存之路。次年一·二八淞滬抗戰后,考察團即刻結束了歷時半年的考察,于2月回國。同年4月,吉鴻昌為《環球視察記》一書撰寫了序言。隨后,“《環球視察記》一書以北平東方學社名義出版,署吉鴻昌孟憲章合編。當是孟氏手筆而吉具一名也”[12]。孟憲章著述的《歐美教育考察記》《三萬里海程見聞錄》二書也先后由北平東方學社出版。
1933年5月,喪權辱國的《塘沽協定》簽訂后,民族危機日益深重。吉鴻昌等一眾將領在馮玉祥領導下,組織察哈爾抗日同盟軍,奮起抗戰。孟憲章在北平擔任聯絡,整理出版《察哈爾抗日實錄》一書。1935年,孟憲章因西北軍關系先后任編譯室主任,主編《世界情報》半月刊,側重介紹日本國情,揭露日本侵華野心。
七七事變后,孟憲章返回武漢主編《民族戰線》周刊,宣傳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與鄧初民、張執一等發起湖北戰時鄉村工作促進會。
1938年12月初,李宗仁委派孟憲章回均州籌辦五戰區干訓團,校址選在均縣武當山的周府庵。1939年1月,干訓團正式開學。1939年底,干訓團改編為中國陸軍軍官學校第八分校。
1940年春,孟憲章至渝,經馮玉祥介紹,先后任軍委會政治部設計委員、中央銀行經濟研究專員。因在鄉間辦公,閑暇時他瀏覽馬列主義書籍。孟憲章曾兩度赴前方視察,深感地方政治腐敗并得知蔣介石對抗戰怠工實情,更加堅定了對革命的信念。
知史勵行 強我中華
1945年8月,日本帝國主義宣布無條件投降。這是中華民族無數革命先輩不屈抗爭、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偉大勝利。可沒過多久,蔣介石就為一己私欲,不顧人民的呼聲撕毀了《雙十協定》,全面發動內戰,使得剛剛結束戰火摧殘的華夏大地再一次受到侵襲。在此背景下,孟憲章與張西曼、許德珩、吳藻溪、孫蓀荃等人先后發起中國民主憲政促進會和九三學社。
1946年夏,孟憲章由渝來滬。由于日本問題將趨嚴重,遂在大公、文匯、和平、僑聲各報撰文大聲疾呼,欲喚起國人對日本問題的關注。褚輔成特在上海繅絲同業公會邀集孟憲章、王造時、笪移今、孫蓀荃、吳藻溪發起對日問題座談會,先后在大公報聯名發表《我們對于日本問題的意見》與《我們關于對日和約的主張》兩文,指出美國援助日本軍國主義復興的危險。九三學社聯合各黨派和民主進步人
士開展的反美扶日運動由此掀開。孟憲章看清了蔣介石假共和、假民主、假憲政的真面目,義無反顧地投入到反美扶日的洪流,這也堅定了他投身中華民族解放事業的信念。孟憲章以反美扶日為武器,聯絡各地民主及有正義感人士,積極參加民主進步人士座談會,他以筆為劍撰文寫道:“美國獨占資本戰后最反動之一便是把同盟國在戰時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剛才打倒的德日法西斯侵略勢力重新扶植起來。他在歐洲把西德看作西歐的防蘇堡壘,不顧英法之反對,要把西德建為西歐工廠,以作為馬歇爾計劃之核心。同樣在亞洲,把日本看作遠東的防蘇堡壘,不顧中非澳諸國之反對,要把日本建為遠東工廠,以作東亞的經濟復興中樞……提議召開對日和約預備會議,虛點一槍便進而采取減輕賠償,積極提高工業水準。并接二連三的予以貸款的方針,以便這個遠東的防蘇堡壘真正名副其實。”[13]0ca7c11d2517535212e048d9931dc7ad文章一針見血地揭露美國扶日自然要在經濟上減輕日本戰爭賠償、在軍事上扶植日本復興之險惡居心,欲以此真正達到建立歐亞防蘇堡壘、長久獨霸全球之真實戰略野心昭然若揭。
1948年5月3日,上海全市學生在交通大學召開營火晚會,參加者2萬余人。孟憲章受邀在會上作了主題演講。他列舉大量事實,有力揭露了美國扶植日本戰后復興的真相,激起了學生強烈義憤,反美扶日情緒高漲。“反美扶日,并非中國一國的偏見,而為全世界特別是遠東各國的公論。”[14]一場聲勢浩大的反美扶日學生愛國運動由此從上海開始,全國多地紛紛響應。
嘔心瀝血 建設祖國
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不久,孟憲章便接到通知,要求他于8月下旬離滬前往北京工作,任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經濟研究專門委員。他還身兼湖北省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主持九三學社中央宣傳委員會工作。孟憲章懷揣一顆建設祖國的赤誠之心,工作上盡其所能、無私奉獻,生活簡樸、不慕虛榮。憑借自身專長,他在忙碌中仍堅持著述,陸續出版了多部著作,如《東方民族解放戰爭的新形勢》
《戰后美帝扶日罪行全史》《新民主主義經濟教程》《美國扶蔣侵華罪行史》《中國反美扶日運動斗爭史》《中國近代經濟史教程》等。
1953年1月1日,孟憲章因病在京逝世,安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享年58歲。在有限的生命里,他把思想融于墨跡饋贈社會,為后人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
傳承,是使命,更是為了精神的延續。我們緬懷和紀念九三學社先賢,就是為了傳承和弘揚先賢的愛國、民主、科學之精神,接續先賢執著之信念、奮斗之力量。
注釋:
[1]孟憲章:《自傳》,《丹江口文史資料(第五輯)》,丹江口市政協資料委員會出版,1999年9月,第72頁。
[2]同[1],P69。
[3]馮玉祥:《馮玉祥日記第二編》,民國史料編輯社,1932年,第52頁。
[4]謝野:《孟憲章與革命軍人朝報》,
《社會新聞(現代史料)》,1933年第3卷第21期。
[5]聽道:《介紹孟憲章》,《晶報》,1932年10月17日,第2版。
[6]《法商院明開學》,《益世報》(天津),1937年2月17日,第6版。
[7] 同[6]。
[8]《孟憲章長鄂教廳》,《中央日報》,1929年4月20日,第9版。
[9]同[1],第69頁。
[10]《孟憲章在滬被拘押警備部》,《大公報》(天津),1929年10月30日,
第3版。
[11]同[1],第70頁。
[12]《小史料(孟憲章與環球視察記)》,《中外問題》,1937年第18卷第6期。
[13]孟憲章:《美國怎樣在重建日本為遠東工廠》,《經濟周報》,1948第7卷第12期,第3-4頁。
[14]孟憲章:《事實勝于雄辯——評美駐日政治顧問的聲明(續完)》,《大公報》(香港),1948年6月24日,第2版。
參考文獻:
1.九三學社中央:歷屆中央委員會,http://www.93.gov.cn。
2.老陜:《學生時代之孟憲章》,《福爾摩斯》,1929年4月29日,第2版。
3.孟慶芳:《寫在家父<自傳>以外》,《丹江口文史資料(第五輯)》,丹江口市政協資料委員會出版,1999年9月,第74頁。
4.《獨立第九師政治部主任(總部委定孟憲章)》,《漢口民國日報》,1927年2月20日,第11版。
5.賈熟村:《馮玉祥集團的“筆桿子”》,《濰坊學院學報》,2012年2月,第12卷第1期。
6.劉建明等:《宣傳輿論學大辭典》,經濟日報出版社,1993年,第1120頁。
7.《西北軍最高黨部改組》,《民國日報》,1927年10月11日,第5版。
8.《馮玉祥由鄭赴汴》,《民國日報》,1928年2月13日,第4版。
9.《孟憲章代鄂教廳長》,《時報》,1929年4月12日,第1版。
10.《孟憲章被捕后夫人求助朱媛光》,《益世報》(天津),1929年11月1日,第3版。
11.《駐滬二集團代表孟憲章赴平》,《益世報》(天津),1930年3月5日,第3版。
12.鄭吉平:《寫在前面的話》/《環球考察記》,河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版。
13.吉鴻昌:《序言》,《環球考察記》,北平東方學社出版,1935年5月。
14.朱之斌:《孟憲章》,《湖北省志-人物》(上),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4月,第222頁。
15.胡晶:《黃埔軍校在十堰》,十堰市檔案館(史志研究中心),2016年5月17日。
16.孟憲章:《悼念民主老斗士褚輔成先生》,《創世》,1948年第16期,第8-9頁。
(作者為九三學社上海電氣委員會社員)
責任編輯:馬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