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跨學科學習”理念的提出,有著復雜、深遠的教育理論背景,也有著現實、深刻的語文教育背景。語文“跨學科學習”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不僅對語文課程改革具有無法替代的獨特價值,同時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發展也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能夠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促進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究,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關鍵詞:語文“跨學科學習”;理念背景;意義
“學習任務群”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相對于21世紀前兩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一個全新概念。在其中的“拓展性學習任務群”中,一個任務群是“整本書閱讀”,另一個任務群即是“跨學科學習”。語文“跨學科學習”也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重點使用的全新理念之一。那么,為什么2022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會提出語文“跨學科學習”?它的教育理論背景和語文教育背景是什么?語文“跨學科學習”理念有哪些重要意義?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們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關注、探究的問題。
一、語文“跨學科學習”的教育理論背景
當代有三大課程流派:學科中心課程、人本主義課程以及問題中心課程。這三大課程流派依據的課程理論分別是學科中心課程論、人本主義課程論以及問題中心課程論。在這三種課程理論的指引下,三種課程各自有突出的優點,也各自有鮮明的不足之處。在21世紀初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開始之前的較長時期內,我國基礎教育階段開設的各門課程大多是典型的學科中心課程,往往過分強調本學科知識體系的完整性、重要性,嚴重忽視學生自身的興趣、需要、情感以及探究空間等,學生的主體地位逐漸被嚴重壓扁,長此以往,課程存在的問題越來越突出。而人本主義課程及問題中心課程,雖然各自有其鮮明的缺點,但是它們重視學生的和諧發展、重視生活實踐以及綜合性強等突出優點,恰好能夠彌補學科中心課程存在的嚴重不足。所以,我國新世紀之初開啟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總體思路主要就是吸納、借鑒人本主義課程以及問題中心課程的理念,吸收它們的優點,以彌補原來各門學科中心課程存在的種種缺陷。事實上,從21世紀前兩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大力倡導語文“綜合性學習”到2022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著力倡導語文“跨學科學習”,也都與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積極吸納人本主義課程、問題中心課程的種種優點來革除曾經過分、片面強調語文學科知識體系因而頗為“目中無人”的語文課程的種種弊端息息相關。具體來看,“綜合性學習”“跨學科學習”教育理念的逐漸形成和發展,離不開對教育史上豐富的教育理論成果的繼承和借鑒。
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杜威為代表的進步主義教育提出了兒童中心論、實驗“活動課程”,更加關注學生,并強調教育與社會生活的聯系。之后,以皮亞杰和布魯納為代表人物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開始真正從學生“學”的角度研究教育,為綜合性學習、跨學科學習奠定了心理學基礎。以馬斯洛、后期的布魯納等為代表人物,20世紀中期興起的人本主義教育觀認為教育是為學生個人自由發展提供服務的,提倡學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自我選擇、自我設計、自我奮斗,最終達到自我實現。這就進一步把個體的主體意識推到了極致,奠定了綜合性學習、跨學科學習倡導創造能力的理論基礎。
后現代課程觀認為,課程就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探究、一起探索未知世界,從而實現認識領域的拓展和延伸的過程,而不是教師向學生傳遞教師所知的過程。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教育改革的步伐越來越大,各國紛紛出臺各種措施,注重教育理念的突破,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例如,美國強調以“探究”為特征的學習策略,采用“以項目為中心的學習”和“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這兩種模式都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以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全發展為主,體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個性化。另外,一些國家開始開設綜合學習課,目標是讓學生能把所學到的各科知識、技能,在實踐中綜合運用,從而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各個國家的綜合課程或實踐課程也都力圖實現所有課程的整合,其目標是培養個性健全的人,把學生看作“完整的人”,把“探究性”“創造性”“發現”等看作人的本性。
歷經數百年的積累,這些教育學、心理學的豐富理論成果,逐漸為我國21世紀語文“綜合性學習”“跨學科學習”理念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二、語文“跨學科學習”的語文教育背景
語文“跨學科學習”理念的提出,與曾經問題重重的中小學語文教育密不可分,也與21世紀初開啟的語文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語文綜合性學習一脈相承。
在一百多年的現代語文教育歷程中,對語文教育存在問題的批評,曾經多次出現過。“五四”以后的二十年代初期、抗戰前的三十年代中期、抗戰勝利前后的四五年間,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大躍進”年代的后期,都有過關于“搶救國文”“中學生語文程度低落”“語文教學質量下降”之類的批評和議論。而在上世紀80年代之后的近二十年間,雖然我國中小學語文教育取得了不可忽視的成就,但是人們對中小學語文的批評幾乎從未間斷過。從上世紀80年代初到90年代后期,我國中小學語文教育漸漸地嚴重背離了語文教育的目標,在教育觀念、教學方法、考試等方面存在的弊端越來越多,最終引發了上世紀末全國社會各界對中小學語文教育問題的大討論。歷時數年的大討論中,人們對中小學語文教育提出了許多非常尖銳、激烈的批評意見。
正是由于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人們對中小學素質教育的持續研究與強烈呼喚,加上這場全國性語文教育大討論對中小學語文教育的激烈批評與全面爭鳴,我國加快了中小學語文新課程改革的步伐。2001年,教育部頒布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提出了語文素養、對話、綜合性學習等多個重磅的新理念。在這一版語文課程標準的“階段目標”“教學建議”和“評價建議”部分,都把綜合性學習和語文課程的其它四大領域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并列,進行了相關表述。它在教學建議中指出:“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綜合性學習應強調合作精神,注意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提倡跨領域學習,與其他課程相結合。”[1]在其“課程的基本理念”部分,也有“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2]的表述。2011年修訂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繼續全方位地繼承了實驗稿的語文“綜合性學習”理念。關于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這些表述,特別是“語文課程與其它課程的溝通”“提倡跨領域學習”以及“注重跨學科的學習”等說法,都為后來的語文“跨學科學習”形成了重要鋪墊。
“本學習任務群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聯結課堂內外、學校內外,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領域;圍繞學科學習、社會生活中有意義的話題,開展閱讀、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動,在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3]這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關于“跨學科學習”學習任務群的總述。結合前兩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關于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相關表述,我們來對照這段總述以及接下來關于“跨學科學習”在四個學段的“學習內容”及“教學提示”的表述,不難發現,語文“跨學科學習”理念全面繼承了語文“綜合性學習”理念,其學習內容及要求與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很多相似之處,盡管也有一定的變化。
三、語文“跨學科學習”理念的重要意義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課程內容”部分列出的六大任務群之一,語文“跨學科學習”理念的提出及其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中的實施,是對其它五個任務群特別必要的補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其意義主要體現在兩方面:第一,它對于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改革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價值;第二,它自身具備十分寶貴的教育價值——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突出價值。
(一)語文“跨學科學習”獨特的課程改革價值
在2022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六大學習任務群中,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以及整本書閱讀這五個任務群,其涉及的學習內容本質上屬于比較常見的漢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傳統語文課程領域,唯有語文“跨學科學習”任務群是大大超越傳統語文課程領域的全新內容。因此,對于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改革來說,它具有其它任務群無法取代的獨特價值。
第一,語文“跨學科學習”能夠進一步引領語文課程沖破以語文學科知識、學科能力為中心的藩籬,走向以人為本、旨在促進學生核心素養全面發展的廣闊天地。結合前述相關的教育理論背景可知,繼承和發展了語文“綜合性學習”理念的語文“跨學科學習”理念,主要是借鑒了人本主義課程論、問題中心課程論的理論精髓,沖破了新課程改革前以學科為中心的語文課程的桎梏。所以,相比于其它幾個學習任務群,它能夠更突出地引領語文課程走向以學生為中心、旨在促進學生核心素養全面發展的康莊大道。
第二,語文“跨學科學習”能夠進一步引領語文課程超越語文學科的局限,使語文課程與其它課程形成更密切的關聯。“跨學科學習”是整合兩種或兩種以上學科的觀念、方法與思維方式,以解決真實問題、產生跨學科理解的課程與教學取向。[4]語文“跨學科學習”要求在閱讀、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動中,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所以,它能夠更突出地引領語文課程擺脫學科孤立從而走向與其它學科的適度融合。
第三,語文“跨學科學習”能夠進一步引領語文課程超越語文學科,超越課堂,超越學校,走向無限廣闊的社會生活。跨學科學習不是單純地對語文知識的學習,不是對單篇課文的解讀,而是“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聯結課堂內外、學校內外,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領域”,要“圍繞學科學習、社會生活中有意義的話題,開展閱讀、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動”。課標中這樣的表述,明確地指引了語文“跨學科學習”從課堂內擴展到課堂外、從學校內擴展到學校外,從學科學習中有意義的話題擴展到對社會生活中有意義的話題的學習。而探討學科學習、社會生活中有意義的話題,有助于學生認識完整的現實世界,并參與真實的社會生活。[5]很顯然,語文“跨學科學習”能夠更加突出地引領語文課程從狹隘的語文課堂回歸無比廣闊、豐富的社會生活,使課程變得更加生動活潑、豐富多彩。
第四,語文“跨學科學習”能夠進一步引領語文課程超越知識點,超越分數,超越結果,走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問題探究過程。“在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顯然,語文“跨學科學習”更加注重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實質上,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在知識、能力、方法、情感、態度與個性等方面取得全面的收獲,最終能夠更加高效、充分地達成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
(二)語文“跨學科學習”突出的學生發展價值
當今學校教育的終極目標是為了引導、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語文課程的終極目標當然也是為了全面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語文“跨學科學習”自身具備非常寶貴的教育價值,即它對于學生核心素養全面、和諧發展的突出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社會參與精神。在語文“跨學科學習”中,圍繞一定的話題,學生要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生的知識視野能夠得到極大的拓展。開展語文“跨學科學習”,學生往往要在課堂內外、家庭內外、校園內外開展觀察、記錄、參觀、調研、閱讀、寫作、討論、分享等實踐活動,而不是只在教室里一心只讀圣賢書,學生的實踐能力必然能夠得到更加充分、突出的培養。同時,語文“跨學科學習”圍繞的探究主題是學科學習或社會生活中有意義的話題,在學習中學生的腳步和心靈往往要走出教室,走出學校、社區,走向廣闊的社會,學生的社會參與精神、社會責任感也能夠得到更加充分、突出的培養。
2.培養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究的意識與能力。因為語文“跨學科學習”主要是學生圍繞學科學習或社會生活中有意義的話題,去開展閱讀、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動,在活動中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所以,它主要是以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開展實踐性、綜合性、探究性的學習活動為主,學生學習、發展的主體地位特別突出,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究的意識與能力自然能夠得到更加充分、突出的培養。
3.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精神。在當今這個科技發達、信息爆炸的時代,人才的創新精神尤為重要。“而跨學科學習具有整合性、情境性、高階性的特點,突破了線性的分科思維模式,更加有利于引領學生成為具有分析能力的批判性思考者、具有團隊協作能力的自主學習者、具有創新思維的問題解決者。”[6]因為語文“跨學科學習”的這種情境性、綜合性、探究性的特點,它顯然能夠更加突出、充分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精神。
4.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能力。在21世紀20年代的今天,樂意與他人合作、善于與他人合作的合作意識、合作能力,對于每一位公民都特別重要。由于語文“跨學科學習”主要是圍繞學科學習或社會生活中有意義的特定話題來開展閱讀、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動,所以它往往是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展學習的。在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能力自然能夠得到更加突出、充分的培養。
5.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語文“跨學科學習”絕不能完全脫離“語文”。根據2022年版語文新課標關于語文“跨學科學習”學習任務群之學習目的、學習內容的總述,語文“跨學科學習”的學習活動,無論涉及的領域、話題有多么開放、綜合,都要求“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開展”,并且最終要“提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學生在語文“跨學科學習”中,無論是參與故事會、朗誦會等校園活動,還是寫簡單的調查研討報告并與同學交流,無論是撰寫實驗研究報告,還是寫發言提綱并參加班級討論等,都離不開聽、說、讀、寫等語文實踐活動。所以,語文“跨學科學習”必然能夠不斷鍛煉、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總之,2022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跨學科學習”理念的提出,有著復雜、深遠的教育理論背景和真實、深刻的語文學科教育背景,并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深刻認識語文“跨學科學習”理念的背景及意義,將有利于廣大中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高度重視、不懈探索語文“跨學科學習”,更好地促進它順利、高效地實施。
注釋:
[1][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8,3.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34.
[4]張華.論理解本位跨學科學習[J].基礎教育課程,2018(22):7-13.
[5]陸志平.語文跨學科學習要體現其特有價值[J].人民教育,2022(23):61-64.
[6]任明滿,申小艷.小學語文“跨學科學習”任務群的價值探析與設計策略[J].小學語文,2022(3):9-14.
[本文為曹春蓮主持的湖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中學語文跨學科學習活動設計與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23JB49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