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職業倦怠普遍存在于各種服務行業,中職班主任也是一個容易產生職業倦怠的群體。文章在對D市110名中職班主任開展問卷調查和訪談的基礎上,借助教育社會學的研究范式和相關理論,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場域分別探析中職班主任產生職業倦怠的原因,并對如何預防和緩解中職班主任的職業倦怠提出建議和對策,期望能對提升中職班主任的職業幸福感提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 教育社會學;中職班主任;職業倦怠;場域
中職班主任是中職學校穩定和發展的基礎,是中職生健康成長的重要他人,更是培養新時期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參與者。目前,很多中職學校都存在班主任難找、老師不愿意承擔班主任工作的現象。為探尋產生這一現象的深層原因,以引起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領導的重視,并對他們出臺相應政策提供參考和借鑒,幫助中職班主任提升職業幸福感,我們對D市6所公辦中職學校110名班主任展開了問卷調查和訪談。借助教育社會學中的研究范式和相關理論對調查和訪談結果進行統計和分析發現,中職班主任普遍存在一定的職業倦怠。對此,我們從三個層面對中職班主任產生職業倦怠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和建議。
一、中職班主任產生職業倦怠的原因分析
(一)宏觀的社會場域
法國社會學家布迪厄認為,場域就是位置間客觀關系的一種網絡或一個構形,這些位置是經過客觀限定的。整個社會、一所學校、一個班級都可以看成一個場域,只是各自資本、力量和關系存在差異而已。
1.學校的變遷。當地為調整中職學校布局,對一些學校進行合并和搬遷。但老師的家庭住址并沒有隨遷,很多班主任既要在學校陪早操和查晚寢,又要照顧家庭,每日早出晚歸,奔波于學校和家庭之間,深感疲憊。
2.新技術的革新。以通信網絡為代表的新技術在帶給社會諸多便利的同時也衍生出一些新問題,如網絡游戲、網絡詐騙等,不斷沖擊著學生的正常學習和生活,給學校和班主任的教育和管理帶來諸多無形的壓力和負擔。
3.職稱評審的失衡。在中職學校,學生的管理工作比教學工作更為艱辛,更需班主任傾注心血。然而,目前中職教師職稱晉升評審制度卻更偏向于學科業績,班主任方面的業績僅作參考。
4.特殊學生的成倍增加。三年疫情和升學競爭不斷前移等原因,導致以“心理問題”為主的特殊學生成倍增加。而班主任又是這些特殊學生的直接管理者,這使得班主任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
(二)中觀的學校場域
學校是一種有目的、有組織的社會群體,是受社會委托、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進行教育活動的組織。班主任是維系學校穩定和發展的中堅力量,同時他們又受學校制度的管理和約束。
1.學校德育場建設的缺位。德育場是學校在德育實施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無形的德育管理氛圍。它猶如一個大的磁場,身在場中的老師和學生都知道“何可為,何不可為”,如宿舍衛生如何做、被子如何疊、黑板如何擦、儀容儀表如何要求,等等。學校德育場建設一旦缺位,班主任就會為這些小事而忙得焦頭爛額。
2.班主任評價機制的偏差。班主任評價是學校相關部門對班主任工作成效給予一定判斷和分析的結論,評價的結果直接關系到班主任的津貼發放和職稱晉升等。因此,評價的方式備受班主任的關注。有的學校采用“量化打分制”,就是將所有活動、業績量化到具體分值。也有的學校采用“德育小組決定制”,就是由德育小組對每一位班主任進行考核。“量化打分制”一目了然,但班主任工作存在很多無法量化的內容,而且不同專業和不同學生之間差異較大,這都容易造成部分班主任為“分”而工作。“德育小組決定制”也會造成一些人為的不公平,畢竟德育小組中的核心成員掌握了基本的話語權。
3.“多頭管理”下的疲于奔命。班主任是學校教育工作最基層的組織者和協調者,需要完成學校各部門安排和組織的活動與任務。例如,總務處要求班主任完成學生相關費用的收取、教室和活動區的衛生清潔等;教務處要班主任完成學籍資料的完善、考試報名、各類考試教室的布置、實習的組織等;學生處要班主任做好學生思想工作和班級管理工作等。班主任還經常會收到一些部門布置的“緊急任務”,部門間有時會因缺乏溝通和協調,對同一任務提出不同的要求,致使班主任重復工作。
4.實習管理中的擔憂。學生實踐實習是中職學校的一項重要工作,一般是由學校規劃和安排,班主任具體落實。因專業原因,有時需將學生分散到各小公司中實習,這無形中增加了班主任的管理和巡視難度。
(三)微觀的班級場域
班級是組成學校的基本單位,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主陣地。班主任、學生、家長、科任老師是班級場域中的重要元素。
1.瑣碎的班級事務。班主任除了正常教學外,還要管理一個班級。他們每天、每周、每學期都在重復看似不同卻又大同小異的事情,這包括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班級管理工作,組織開展班級活動、職業指導工作,溝通和協調好與家長、與科任老師間關系的工作等。除此之外,還要處理上級部門下達的防溺水、防詐騙、防性侵、國家安全教育、憲法學習等非教育性事務。
2.復雜的學生問題。中職生大多在學習和行為習慣上存在一定的偏差,部分學生還存在行為怪異、經常違反學校制度的現象,還有極個別的“問題”學生,他們性格暴躁,不服管教,異常敏感,心理脆弱……這些都是中職班主任產生職業倦怠最直接的原因。
3.特別的學生家長。有的家長對學校和班主任的管理或教育方法不認可,不配合班主任,與班主任“唱對臺戲”;有的家長教育方法失當,親子關系失衡;有的家長完全放棄對孩子的管教,失去了教育孩子的信心,拒不配合班主任的工作;還有的家長縱容孩子,只要孩子在學校受到一點“委屈”就暴跳如雷,甚至威脅班主任,向教育局投訴等。
4.內在的自身原因。有些中職老師性格內向,不善于與人打交道,管不住學生,他們擔任班主任時會感到異常辛苦;還有的班主任認為工作太過單調,每天面對難管的學生,處理相同的事情,有志難酬,有才難展。他們僅把做教師看作是一種謀生的手段,把擔任班主任當作是學校布置的任務。他們往往缺乏耐心和愛心,管理班級心不在焉,經常受到學校的關注和批評。
5.“蹩腳”的科任老師。科任老師是協助班主任管理班級的得力助手。班主任都期望自己班的科任老師能嚴格一點,協助自己管理好班級,但每所學校都會有部分在班級管理方面經驗比較欠缺的老師,面對這樣的老師,班主任深感無奈。
二、預防和解決中職班主任職業倦怠的建議與對策
(一)社會特別是教育主管部門需加強對中職班主任的重視和支持
一是教育主管部門要充分認識到班主任工作的專業性,建立和健全中職班主任任職資格標準、持證上崗制度和培訓制度,如初任中職班主任應具備1年以上教育教學工作經歷或擔任跟崗副班主任半年以上,每學年參加不少于16學時的班主任專業培訓,任職2年內必須取得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C級及以上資格證書等。
二是完善中職職稱評審制度。職稱評審時,班主任在德育研究、班級管理、家庭教育等方面的成果(包含課題、論文、著作等)可以作為學科專業成果。在職稱評審德育系列設置班主任方向,老師可以申報班主任講師、班主任高級講師和正高級講師。
三是上級部門在學校遷址過程中盡量完善相關配套設施的建設,包括考慮老師的住房和子女讀書等問題。在當前中職學校大多采用“寄宿制”的情況下,讓老師在校安家,以校為家,方便接送子女和上下班。
四是打通班主任向上成長的通道,如多開展班主任類的評選活動,組織市級以上的“班主任”節,分層級評選“最美中職班主任”,并建立“班主任能手”——“班主任帶頭人”——“省、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的上升通道等。
最后是要聯合多個部門,切實控制非教育部門向學校“伸手”和“攤派任務”。減少甚至杜絕非教學性的事務進學校,切實減少班主任的“教育留痕”任務。
(二)學校要做好德育工作的頂層設計,加強對班主任的人文關懷
首先,學校要充分認識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并通過制度設計做好德育工作的頂層設計。這包含三個方面:一是設置學校德育場,主要是對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管理作統一要求并切實落實,如日常上課要求、儀容儀表規范、宿舍管理、衛生標準、集會要求等。全校對學生做統一的規范,學生就會自覺遵守,間接減輕了班主任的負擔。二是制定校本班主任培養制度,既要針對全員班主任的精準培訓,也要開展對“準”班主任的跟崗培訓,還要通過“青藍工程”為年輕班主任的成長提供定向幫扶。三是合理制定班主任評價機制,既要貼近班主任實際,盡量減少班主任對評價結果的爭議,同時在學校評優評先和職稱晉升中優先考慮班主任,并落實和保障班主任津貼的發放。
其次,學校要成為班主任堅強的后盾。當班主任遇到類似師生沖突、家校矛盾等困難時,學校要主動伸手,為他們排憂解難。對一些剛入職、年齡偏大或者身體偏弱的班主任,盡量分配一些相對好管理的班級,并安排有經驗的科任老師協助他們。對一些擔任特殊班級(如班級有多名重度心理問題的學生)的班主任要給予一定的專業和行政支持,協助他們解決特殊問題。
最后,學校要給班主任工作減負。盡量減少一些非教育性的事務,少組織一些不必要的活動,保障班主任有充足的時間做好學生思想工作和開展班級管理工作。同時,要加強部門間的協調,建立班主任工作指引機制,避免重復工作。
(三)班主任的自我調整
首先,要轉變思想。班主任既要清醒地認識到職業倦怠的客觀存在,也要認識到既然選擇教育行業就逃避不了班主任工作的安排。要多省思倦怠的原因,主動尋求解決的策略和方法,并根據班級和個人的實際設立合理的期望目標,把壓力看作人生的一個個挑戰,積極解決,化壓力為成長動力。
其次,要主動出擊。班主任工作有一定的專業性,需要經過不斷的學習和反思來提升。中職班主任可以通過主動閱讀教育書籍、向老教師請教、參加班主任專業能力大賽、加入省市名班主任工作室等來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專業能力,并在日常班主任工作中不斷反思,領悟班主任工作之道,探求班主任工作之術。
再次,要鍛煉身體。中職班主任工作也是一項體力活,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應對各種繁雜瑣碎的班主任事務。中職班主任要多尋求適合自己鍛煉身體的方法并持之以恒。
最后,調整角色。中職班主任要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斷調整自己的定位,協調在工作與家庭之間的角色轉變,不要把負面情緒遷移到工作和家庭中。同時,面對社會的不斷變化,要加強學習,主動適應。
[參考文獻]
[1]李國亮.中職班主任職業倦怠的成因與解決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09).
[2]梁新寧.中職學校班主任職業倦怠的成因與對策探討[J].才智,2018(05).
陳懷珍 廣東省東莞市輕工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