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背景下,主題文化建班是重要的班級創新文化實踐。文章闡述了文化建班的時代背景、理論依據與主要內涵,以江蘇省揚州旅游商貿學校20313烹飪工藝與營養班為例,列舉了“牛文化”主題建班的五點策略,即找準基點、落實要點、夯實支點、創新亮點、把握焦點,以“點”生力,有效激發學生的成長潛力。
[關鍵詞] “牛文化”主題建班;中職學生;積極教育
文化是學校建設的靈魂,優質教育的實現有賴于教育文化自覺。班級是學校的基本單位,班級文化是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班級文化建設是班級的靈魂所在。“好班級”貴在有文化的支撐,因為好的班級文化能凝聚催人奮進的力量。
一、時代背景與實然狀況
(一)文化建班的文化熱潮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文化自信”這一新時代課題,為新時期班級文化建設指明了方向。習近平總書記還強調“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由此,全國各地掀起了國學經典熱。為了以文化人、文化育人,許多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門提出“一校一品”建設,推動學校開展校園文化建設,進而掀起了班級文化建設熱潮。
(二)文化建班的實踐誤區
當前,班級文化建設普遍存在認識誤區,導致文化建設出現“五無”現象,即班級文化建設無主題、無程序、無持續、無關聯、無發展。無主題,則文化缺少靈魂的統整。無程序,即文化建設缺乏頂層設計,前后不搭,次序很亂。無持續,班主任換了,教室換了,學期或者學年結束了,班級文化就消失了。無關聯,即所做的文化與學生的生命成長沒有建立連接。無發展,即文化始終在一個平面上,沒有形成立體的班本課程體系及科學的評價體系等。
(三)中職學生的成長乏力
當前,中職學生普遍存在自卑、自棄,對自身認知不足、理想信念缺失、價值觀念偏離、文化素養不高、職業生涯迷茫等問題,尤其是存在行為偏常這一嚴重影響自身和他人成長的問題。班級缺乏個性的魅力文化,就缺乏無形有效的教育力量,以致班級缺乏向心力、凝聚力,學生缺乏成長動力。
二、理論依據與主要內涵
(一)理論依據
積極心理學是21世紀以來在美國興起的心理學研究領域,強調激發正能量,引導人們以積極、建設性的心態面對生活,提高幸福感。把積極心理學引入教育領域,就是積極教育。積極教育是在積極心理學的啟發下,在反思教育現實和傳統觀念的基礎上構想的一種教育理念和方式。積極教育主張以積極的態度重新解讀教育,形成積極的教育理念,采取積極的教育行動,激發和引導學生積極求知并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積極的人格品質與人生態度。基于積極教育理念的班級文化建設旨在發掘班級的文化潛在價值,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班級文化,激發學生的成長潛能。
(二)主要內涵
班級文化是“社會、學校倡導的主流文化與教師文化、學生文化整合后生成的文化現象,反映班級這一最基本的教育單位的價值取向和生活狀態,是班級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班級文化是班級師生情感、態度、價值觀交織而成的意義之網,是班級共有的信念、價值觀和做事方法。班級主題文化,就是班級圍繞主題培育所形成的一種共同價值觀,是一個讓學生在主題活動中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地陶醉其中,從而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形成自己的價值觀的過程。
三、“金牛班”的建班文化實踐
在大力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背景下,主題文化建班是落實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重要實踐,是班級特色文化建設的重要創新,是實現文化管理班級的重要途徑。江蘇省揚州旅游商貿學校20313烹飪工藝與營養班以“牛文化”為文化建班主題(以下簡稱“金牛班”),之所以選擇這個主題,是因為它具有深刻的時代背景及文化
內涵。
(一)“金牛班”的主題選擇
在2021農歷牛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新年茶話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要發揚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斗老黃牛的精神,永遠保持慎終如始、戒驕戒躁的清醒頭腦,永遠保持不畏艱險、銳意進取的奮斗韌勁。
中國古代社會是一個農耕文化的社會,牛文化是農耕文化的核心,牛為中國幾千年的農業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孕育著中華民族的可貴精神:勤勞、善良、誠實、勇敢、奉獻、奮進、擔當、堅強。牛在西方文化中是財富和力量的象征,是人成功的標志。
“金牛班”有著特殊的學情:學生以00后獨生子女居多,以個人為中心的現象比較嚴重,他們缺乏對他人的關愛,缺少班級服務意識、創新與奮斗精神。選擇“牛文化”為班級文化主題,打造“金牛班”,旨在引導學生學做具有牛精神的成功牛人。
(二)“金牛班”的建設思路
“金牛班”班級建設以積極教育為理念指導,以“牛文化”為載體,通過創新運行全員值日班長制,落實學校“5S、6W、7X”管理制度。“5S”是指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即學校實訓室管理標準,以規范實訓行為,提升學生的自信心。“6W”是在與學生相關的(教室課桌)學位、(實訓物品)工位、(電動)車位、(食堂)餐位、(宿舍)床位、(實習)崗位方面制定管理細則,以提升責任意識和自立能力。“7X”是指多角度、全方位、立體式的七條組織管理網絡線,能充分發掘德育管理工作的育人潛能,實現三全育人;通過實施“五自”(自信、自律、自覺、自立、自強)班本活動課程,鼓勵學生在活動中積極體驗;通過班級“牛金銀行”量化考評、周小組競爭與合作,以及落實學校“百優十佳”評選表彰等,激勵學生成長;以變潛為能,立德樹人,培養自信、自律、自覺、自立、自強的廚界牛人。
(三)“金牛班”的建設策略
在積極教育理念的指導下,“金牛班”通過“牛文化“建班的五點策略:找準基點、落實要點、夯實支點、創新亮點、把握焦點,以“點”生力,激發學生的成長
潛力。
1.找準“牛文化”基點:設計班建“牛”理念
在變潛為能的建班主張下,“金牛班”探索了一套“牛文化”建班特色理念,設計了最具文化內涵與青春活力的班徽:同心圓中、筷子路上、傳承百年“梅苑”精神、爭做“五自”廚界牛人(“梅苑”:學校前身,明清時期的梅花書院)。全班師生民主討論確定了樂學、樂行、樂創、樂善的“四樂”班訓。為了激發學生學會做人、做事,激勵學生成人、成才,班級教室張貼四幅“柱標”:扎實基礎,做樂學的鐵牛;提升素養,做樂行的銅牛;開拓創新,做樂創的銀牛;修身礪能,做樂善的金牛。教室上方的第一個橫梁上張貼了“如牛奮發,牛氣沖天”。為激勵學生增長“牛氣”,打造屬于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第二個橫梁上張貼了“善念養正氣,理想強志氣,自信鑄骨氣,精技長底氣”。教室后黑板上方懸掛著紅色條幅(班級宣言):做新時代德正技精的“五自”牛人。
2.落實“牛文化”要點:考評激勵“牛”機制
為了激勵學生成長,“金牛班”形成了催人奮進的考評機制:日考核與周競合相結合的“牛金銀行”。將“牛金銀行”學期儲蓄總積分作為學生評優、入團、入黨等推選的重要參考。日考核即從學生早上準時起床到晚自習認真自修,共計30個考核點,考察學生的學習、生活、行為規范以及活動表現等,對照加減標準進行日積分。周競合是在日考核的基礎上,將全班40個學生分為5個小組,一周累計每個小組的總積分,每周排名前三的小組,獲得班級家委會發放的金額不等的紅包獎勵,獲獎組長根據本組成員積分貢獻的大小,再按照小組發放方案進行二次發放。
3.夯實“牛文化”支點:全員值日“牛”班長
人不僅是“被文化”的教育對象,也是“建文化”的主體。每一個個體都是學校文化建設的組織者、參與者、體驗者、創造者,所以受教育者“被文化”的過程其實也是他們參與“建文化”的過程。在主題文化班級建設中,為了給每個學生的成長提供鍛煉的機會和平臺,“金牛班”的班級管理實行全員值日班長制。一方面,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關愛、關注,使得值日班長成為班級一日學習生活的焦點,有利于發揮他們的才能;另一方面,通過履行值日班長的工作職責,有利于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增強自信,促進核心素養發展。
4.創新“牛文化”亮點:文化標配“牛”名片
為了讓勤勞、善良、誠實、勇敢、奉獻、奮進、擔當、堅強的牛精神對學生形成全方位、多方面的影響,“金牛班”打造“十件套”,成為班級主題文化的標配:一面印有班徽圖標及班名的班旗(外出集體活動如志愿者服務活動使用);三本日記本,封面印有班徽圖標及班訓,一學年一本,記錄學生每天成長的點滴及所思所想;兩套班服,春秋季和冬季各一套,與校服隔天輪流穿,班服上印有班徽圖標;一把印有班徽圖標的鑰匙扣;一個印有班徽圖標和班級宣言的筆袋;一把印有班徽圖標及班名的雨傘;一支印有班徽圖標的黑水筆;一百個印有班徽圖標及收件人地址(班級收件地址)的信封;十本印有班徽圖標及班名的信箋;一雙印有班徽圖標的白色運動鞋(跑操、升旗統一穿)。
5.把握“牛文化”焦點:班本活動“牛”課程
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活動就沒有教育。”基于生活、文體、技能等內容,“金牛班”構建了班本活動“牛”課程。課程實施成了“牛文化”主題建班育人實踐的重點與焦點。課程以“學習‘牛文化’精神,爭做新時代廚界牛人”為宗旨,以“樹立自信、強化自律、培養自覺、從自立走向自強”為課程目標。課程實施注重發揮學生的烹飪專業技能特長,如成立了“牛人”志愿服務隊。志愿服務隊傳承二十四節氣以及傳統節日美食習俗文化,弘揚志愿者服務精神,每月走進社區和敬老院等,開展尊老、敬老、助老、愛老等主題活動,獲得了社會的好評。
四、“金牛班”建設成效與啟示
在積極教育理念的引領下,“金牛班”建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牛文化”的影響下,班級形成了成長動力“場”,學生的主動性、主體性、創造性得到了充分發揮,個個如牛奮發,班級牛氣沖天,形成了樂學、樂行、樂創、樂善的班風和學風。爭做“五自”新時代的廚界牛人,成為學生的內在自覺。2021年12月,“金牛班”參加揚州市第四屆全市班級文化評比,獲評高中組“十佳教室”。2022年5月,“金牛班”獲評“江蘇省先進班集體”。
主題文化建班作為一種班級文化建設的新樣態,目前仍然處于實踐探索中,需要不斷深入研究。反思“金牛班”主題文化建班實踐,可以獲得如下啟示:
其一,主題文化的靈魂在于文化精神。之所以選擇“牛文化”,是出于中職烹飪學生缺乏牛精神的班情,旨在塑造學生的牛精神,培養“五自”精神品質。
其二,主題建班的關鍵在于家長支持。“最有范教室”的打造、“牛金銀行”紅包的發放,以及班本“牛”課程活動經費的支出等,都離不開家長的支持。
其三,主題建班的落實在于激勵考評。在小組競合獎勵,“百優十佳”推選,入團、入黨推薦等過程中,“牛金銀行”量化積分考評貫穿于學生成長的全過程,發揮了積極的促進、推動作用。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課題“基于積極教育理念的中職班級主題文化建設研究”(編號:D/2021/03/199)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陳振華.積極教育論綱[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03).
[2]唐亮.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成長[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5.
[3]王秀菊.班級主題文化構建[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6.
林紅明 江蘇省揚州旅游商貿學校,高級講師,揚州市特級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