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道德教育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小學階段是學生品格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進行融合立德樹人理念的小學班級管理,可以在學生心中播下道德和責任感的種子,培養學生成為有思想、有品德、有社會責任感的未來公民。據此,文章通過深入分析立德樹人理念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應用方式及其對學生品格塑造的重要性,探討了如何在日常教育活動中有效地融合這一理念,以及這種融合對提升教育質量和學生全面發展的積極影響。
[關鍵詞] 小學班級管理;立德樹人;具體策略
在21世紀,素質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道德教育成為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核心環節。在這一背景下,將立德樹人理念融入小學班級管理中,不僅是對傳統教育模式的一種優化和升級,更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重要嘗試。本文旨在探討立德樹人理念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實際應用,以及這一理念對學生個人成長和整體班級氛圍所產生的積極影響。通過對這一教育理念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并實施有效的班級管理策略,以培養更多具有良好品德和創新能力的學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小學班級管理中有效融入立德樹人理念的現實意義
“立德” 是以德育為先,“樹人”是堅持以人為本, 將立德樹人理念融入班級管理中,為班級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對學生、班級和學校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對學生成長的意義
將立德樹人理念融入小學班級管理,對學生來說具有深遠的意義。首先,通過將德育融入班級日常管理,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與品質。例如,在班級管理中,通過設定合理的規則和期望,學生可以在日常互動中自然而然地學會尊重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際交往習慣。其次,通過德育的融入,學生能夠在日常行為中表現出更高的道德標準。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同學之間難免會發生矛盾和沖突,教師可以通過角色互換、情景模擬等方式,引導學生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并通過對話和協商解決沖突。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逐漸學會自我反思,對自己的行為作出更加成熟和合理的判斷。通過在班級管理中強調德育的重要性,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將得到積極的塑造。
(二)對班級管理的意義
對于班級日常管理而言,立德樹人理念的融入有助于營造更加和諧有序的班級環境。首先,通過在日常班級管理中強調德育,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相互尊重的意識。例如,通過定期的班會和德育活動,學生不僅可以學會如何遵守規則,也能夠理解這些規則背后的道德意義。其次,在塑造學生整體風貌方面,立德樹人理念的融入同樣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日常班級管理之中,通過開展多樣化的班級活動和團體項目,學生能夠在實際操作中學習合作共贏的理念。這些活動不僅能夠調動學生參與班級事務的積極性,還有助于學生學會如何在團隊中發揮自己的作用。
二、小學班級管理中立德樹人理念有效融入的具體策略
當前小學班級管理主要集中在學科知識的傳授和紀律的維護上,這種偏向導致學生的個性發展和社會責任感培養不足。基于立德樹人理念,為解決這個問題,教師要注重德育與智育的平衡,關注學生的全面成長。同時,對學生進行個性化關注,以識別和滿足學生各自的發展需求,從而在班級內部營造一種和諧、團結的
氛圍。
(一)自治管理規范,為學生提供管理機會
1.從日常管理出發,構建班級常態“自治規范”
在日常班級管理中,構建“自治規范”意味著讓學生扮演更為主動和負責的角色。教師要讓學生參與到制定班級規則、日程安排、行為準則等方面的決策中。例如,學生可以共同討論并決定課堂行為規范、作業提交時間、課間活動規則等。這種參與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聲音和選擇是被珍視和尊重的,從而更加自覺地遵守規則。
通過日常管理構建的“自治規范”對學生的幫助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這種做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當學生參與到規則的制定過程中,學生會更加明白規則背后的意義和目的,從而更加主動地遵守這些規則。另一方面,學生在參與規則制定的過程中,會考慮集體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觀點,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合作精神和道德判斷能力。這也是一種有效的德育方式。
2.從學習活動出發,構建班級日常“學習規范”
從學習活動出發構建“學習規范”,意味著在學習中引入規范化管理,可有效促進學生的積極學習態度和有效學習行為,如課前準備、課堂參與、課后復習等方面的規定。在教學管理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討論并設定課前閱讀、課堂提問、小組討論等活動標準和流程。通過從學習活動出發構建的“學習規范”,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還能夠幫助學生學會有效地利用自己的學習時間和資源,提高學習
效率。
(二)構建學習情境,為學生營造成長環境
1.結合班級活動,構建“德育成長排行榜”
構建“德育成長排行榜”能夠將學生的德育表現與班級活動相結合,鼓勵學生在日常行為中展現良好的品德。在設計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基于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課間活動的參與,以及對同學的幫助等方面進行評估。例如,教師可以在每次班會或特定活動后,對學生的友善行為、責任感等進行點評,并在“德育成長排行榜”上記錄。這種評價方式不僅激發了學生參與班級活動的積極性,還能在同學間形成良好的競爭氛圍。
通過結合班級活動構建的“德育成長排行榜”,能夠顯著提升學生的德育意識。學生通過看到自己在排行榜上的表現,不僅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自己在德育方面的進步和待改進的地方,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激勵的能力。學生在努力提高自己在排行榜上位置的同時,也在學習如何評估自己的行為,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
2.結合課后學習,構建“學習標兵訓練場”
構建“學習標兵訓練場”旨在提供一個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課后能夠深入探索和鞏固課堂上學到的知識。例如,在設計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課后小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小組中相互學習、討論課堂內容,或者進行相關的實踐活動。此外,“學習標兵訓練場”還包括定期的挑戰和評估。例如,教師可以定期舉辦小型競賽或測驗,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競爭精神。
(三)開展主題活動,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
1.從學校生活出發,開展“好習慣養成”系列班級活動
“好習慣養成”系列班級活動的核心是將德育理念具體化、生活化,使之成為學生學校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定期的主題活動,如“誠信星期”“友善周”“環保日”等活動,每項活動都圍繞一個特定的德育主題。在這些活動中,首先,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等方式,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學習和實踐相關的德育理念。其次,這些活動還可以結合日常課程和實際情況進行設計,如在“誠信星期”期間,可以讓學生參與誠信測試,自主完成作業,或在金錢交易時誠實地返回多余的錢等。
2.從家庭生活出發,開展“好行為踐行”系列社區活動
開展“好行為踐行”系列社區活動的目的是將德育擴展到學生的家庭和社區生活中。在設計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圍繞家庭責任、鄰里關系、環境保護等主題進行設計,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與家長一起參與社區清潔活動、老年人關愛活動或者環保宣傳活動。其次,教師還可以設計文化交流和社區服務等活動,如引導參與組織社區文化節或參加社區藝術展覽等,這樣的活動不僅能夠增進社區成員之間的聯系,還能夠培養學生對本地文化的認識和尊重。
通過參與這些“好行為踐行”系列社區活動,學生不僅能在家庭和社區環境中學習和實踐德育理念,還能夠提升學生的社交技能、團隊合作能力和公共意識。這些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的機會,幫助學生理解在社會中做一個負責任公民的重要性。
(四)優化激勵方式,為學生發展提供動力
1.從錯誤行為出發,在問題中激勵學生成長
從錯誤行為出發,在問題中激勵學生成長的策略是基于對學生錯誤的理解和正確的引導。當學生犯錯時,教師應耐心地引導而非簡單地懲罰。例如,當學生在課堂上表現不佳或違反校規時,教師可以通過個別談話、反思日記等方式,幫助學生認識到錯誤的后果,并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改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積極心理學的方法,關注學生犯錯背后的原因,以及學生面臨的情感和心理挑戰,如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探討學生的挫敗感、壓力來源或是與同伴的關系問題。這樣,學生不僅能學會從錯誤中吸取教訓,還能夠提高自我意識,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2.從優異表現出發,在行為中培養學生習慣
從優異表現出發,基于學生的良好表現,為激勵其他學生成為正面習慣的模范,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還要關注學生的行為表現、團隊合作能力、創新思維等方面。例如,教師可以設立“每月之星”或“優秀行為獎”,表彰那些在學習、行為、團隊協作等方面表現出色的學生。這種公開的認可不僅激勵了被表彰的學生,也為其他學生樹立了積極的榜樣,鼓勵學生努力學習和改善行為。
3.從學習成績出發,在成果中磨煉學生意志
從學習成績出發,在成果中磨煉學生意志,重點不在于追求分數的高低,而在于讓學生理解努力和持之以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不斷的努力來提升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幫助學生設定適合自己水平的學習目標,并鼓勵學生制訂實現這些目標的計劃。例如,對于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分析成績不佳的原因,并制訂改善計劃。對于表現優異的學生,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挑戰更高難度的內容或參加更高層次的競賽。
從學習成績出發,在成果中磨煉學生意志的策略能夠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展現出更多的決心和韌性。一方面,這種方法有助于學生端正目標導向的學習態度。當學生設定并達成學習目標時,學生不僅提升了學業成績,還學會了如何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如何規劃和管理自己的學習過程。另一方面,這種方法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毅力。面對學習上的挑戰和困難,學生學會了不輕言放棄,努力堅持,從而在逆境中增強自己的意
志力。
將立德樹人理念融入小學班級管理,有助于學生成長為具有批判性思維、創新能力和良好人文素養的全面發展的個體。通過這種全面、均衡的教育方式,能夠為學生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培養出更多有能力、有責任感、有道德觀的新時代公民。
[參考文獻]
[1]馬成燕.指向立德樹人的小學班級管理策略[J].寧夏教育,2023(09).
[2]王洪濤,趙偉偉.立德樹人理念下小學班級管理的意義與策略探尋[J].中小學班主任,2023(13).
[3]嚴玲琳.基于立德樹人的小學班級德育管理探尋[J].求知導刊,2023(15).
[4]吳寒.基于立德樹人的小學班級管理探析[J].教書育人,2022
(10).
[5]甘慧琳.立德樹人理念與小學班級管理融合策略[J].青海教育,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