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美工活動是需要幼兒調動多種感官感知、表達的藝術活動,有利于提高幼兒各方面的能力。文章從當前幼兒美工活動存在的問題著手,指出教師在幼兒美工活動中要注重觀察指導與評價、豐富活動形式、收集各種廢舊材料資源,從而更加有效地開展幼兒美工活動,使幼兒得到全面發展。
【關鍵詞】美工活動;觀察;興趣;資源
作者簡介:葛恬(1994—),女,江蘇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龍騰幼兒園。
集畫、剪、貼、折、捏等多種操作于一體的幼兒美工活動是幼兒喜歡的藝術活動形式。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能夠充分調動腦、手、眼等多種器官,發揮想象力、創造力和觀察能力。《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于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教師應從生活中挖掘可利用的資源,在實踐中不斷對幼兒進行引導和啟發,激發幼兒的興趣,使幼兒美工活動得到有效開展。
一、幼兒美工活動存在的問題
幼兒美工活動是以幼兒徒手或借助簡單工具,運用折疊、剪切、組合、加工、變形等方式將材料制作成具體形象的造型活動。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經驗和對美的感知進行制作。在傳統的幼兒美工活動中,由于材料單一、幼兒缺乏操作經驗、教師未能有效引導等因素,幼兒的創造力往往無法被激發。
以“給朋友的愛心賀卡”幼兒美工活動為例。雖然幼兒在構思賀卡時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他們缺乏經驗,在面對各種材料時無從下手。多數幼兒僅是利用畫圖的方式制作賀卡,最終導致美工活動變成純粹的繪畫活動,這限制了幼兒創造力和動手能力的發展。
二、注重觀察,為幼兒美工活動提供更多有效指導
(一)細心觀察,注重操作過程
通過對幼兒美工活動的過程進行細致的觀察,教師能夠及時了解幼兒內心的想法和幼兒的問題,從而對幼兒進行有效的指導[1]。
以“剪紙游戲”幼兒美工活動為例。開始,幼兒僅是隨意裁剪不流暢的線條。筆者細心觀察幼兒的情況,并對其進行有效指導。經過筆者的有效指導,幼兒開始用自己剪的圖案拼貼在空白的紙上使之變成剪貼畫。接著,幼兒進一步動手動腦,將剪貼畫對折變成賀卡,并在賀卡的開口處用紙條粘貼,使之變成加密的信件。
(二)耐心引導,提高幼兒美工活動的水平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建議:“尊重幼兒自發的表現和創造,并給予適當的指導。”幼兒在參與美工活動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此時,教師適時的介入和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
以“折紙游戲”幼兒美工活動為例。折紙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和創造性,對幼兒的發展十分有益,深受幼兒的喜愛。此外,折紙對幼兒來說還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筆者發現有些幼兒在折紙失敗后會有不同的表現,有的垂頭喪氣、有的尋求幫助、有的索性放棄。作為教師,應耐心引導幼兒解決問題,讓他們了解和掌握正確的折紙方法,激發他們參與折紙的興趣。
(三)用心評價,肯定幼兒的美工成果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獨特的筆觸、動作和語言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應對幼兒的藝術表現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審美標準去評判幼兒,更不能為追求結果的‘完美’而對幼兒進行千篇一律的訓練,以免扼殺其想象與創造的萌芽。”教師需要站在幼兒的角度欣賞他們眼中的美,并予以積極的評價。
以“制作萬花筒”幼兒美工活動為例。軒軒將兩個紙筒并列粘在一起,并剪了許多彩色碎紙屑和短毛線放在紙筒里。當其他幼兒紛紛猜測軒軒做的是垃圾桶時,他悄悄告訴筆者這是“望遠鏡萬花筒”。筆者用心地感受軒軒的美工成果,并鼓勵他向大家介紹自己的新作品。筆者用心評價:“軒軒的作品很有創意,很有想法,竟然能想到把紙筒變成漂亮的萬花筒!”此時,軒軒的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他還對同伴說:“下次我也教你做!”
可見,教師用心評價幼兒,不僅能夠增強幼兒的自信心,讓幼兒感受到自己的美工成果被認可,還能夠驅使幼兒在美工活動中學會思考、大膽創造。
三、拓展內容形式,調動幼兒的參與積極性
幼兒美工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教師要努力豐富幼兒美工活動的內容,充分考慮幼兒的興趣、年齡特點等情況,并將幼兒美工活動與節日等主題相結合,從而更好地調動幼兒的參與積極性。
(一)結合節日主題,玩轉創意美工
節日主題活動烘托的氛圍感能夠使幼兒對節日的意義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教師可以利用不同的節日開展主題活動,讓幼兒參與相關的美工制作,在動手動腦中感受節日的氣氛。
以“‘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幼兒美工活動為例。此次幼兒美工活動的目標是讓幼兒給媽媽或奶奶送一束自己動手制作的花。根據幼兒目前的能力水平,畫花的方式過于簡單,而折花的方式又有些困難。筆者綜合考慮,決定引導幼兒用皺紋紙來制作花束。首先,筆者引導幼兒卷起正方形皺紋紙相鄰的兩邊,并固定起來,形成花束的形狀。其次,筆者引導幼兒將彩色皺紋紙進行撕、揉等操作,制作紙球裝飾花束。最后,筆者引導幼兒對花束的整體布局和顏色搭配進行調整,提高花束的美觀性。
(二)根據幼兒的興趣,玩轉趣味美工
幼兒的想象力豐富,一片落葉、一塊石頭、一個廢舊的紙箱都是他們靈感的來源,他們有能力將這些平平無奇的事物變成藝術品[2]。教師需要及時捕捉幼兒的興趣點,引導他們發現美。此外,教師需要為幼兒提供材料,支持幼兒大膽創造,鼓勵幼兒表現美、創造美。
以“建房子”幼兒美工活動為例。幼兒提議要做一個很大的紙盒房子。考慮到幼兒并沒有制作立體房子的經驗,如果選擇大紙盒作為材料制作房子,對幼兒來說會有一定的困難。于是,筆者與幼兒商量先做一個小的房子模型。第二天,幼兒帶來了自己收集的牙膏盒、牛奶盒、香皂盒等,筆者提問他們:“要讓這些盒子變成房子,需要做什么呢?”經過討論,幼兒總結出房子上要有門、窗戶、屋頂等。接著,筆者提問幼兒:“可以用什么辦法做出門、窗戶、屋頂呢?”有的幼兒說:“可以用剪刀剪出一個門。”有的幼兒說:“可以畫一個窗戶貼上去。”還有的幼兒說:“可以把紙盒頂部壓扁做屋頂。”在一番有趣的討論后,幼兒開始進行創作。夕夕先在盒子上開了三個洞,再用一片紅色的紙對折后貼在盒子上當作屋頂。當夕夕高興地向小玉展示她的房子時,小玉說:“你的房子都沒有窗簾。”夕夕想了想,說:“那我做個窗簾吧,這種窗簾會根據天氣自動開關,還能防水。”于是,夕夕剪了一小片黃色彩紙貼在窗戶洞上面,又把這片彩紙向上折了一些,她說:“現在是晴天,窗簾自動打開了。”過了不久,幼兒都做好了自己的房子。有的幼兒在房頂上掛了長長的繩子,頂端還有圓形的紙片,表示這是可以飛起來的熱氣球房子。有的幼兒在房子周圍用黏土做了小兔子等動物,表示這是家養小寵物。
(三)融合季節特點,玩轉多彩美工
教師可以融合季節特點組織幼兒開展相應的美工活動,這樣不僅可以裝扮環境,還可以讓幼兒觀察大自然的變化,深入感受季節的特點。
以“清涼夏日”幼兒美工活動為例。筆者為幼兒提供卡紙、打印紙、皺紋紙、海綿紙等不同的彩色紙張,引導幼兒制作夏日清涼用品。有的幼兒用海綿紙做成帽子;有的幼兒將腳丫放在卡紙上畫出輪廓做成拖鞋;有的幼兒用卡紙折一折變成扇子。靜靜在做一把扇子,她用卡紙折成兩個扇面后,發現缺少一個扇柄。她開動腦筋想辦法,不一會兒,就從美工區的材料中找到一個冰棒棍制成扇柄。其他幼兒看到靜靜的創意,也紛紛模仿。有的幼兒用吸管制作扇柄,有的幼兒用扭扭棒制作扇柄。
四、做好資源收集,為幼兒的美工活動提供更多可能
教師需要不斷更新和豐富幼兒美工活動的材料,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創作源泉[3]。
(一)充分利用廢舊物品,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將廢舊材料與幼兒美工活動相結合,不僅可以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激發幼兒對美工活動的興趣,還可以培養幼兒發現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教師可以在幼兒美工活動區域投放一些吸管、紙杯、瓶蓋、貝殼等材料,鼓勵幼兒擺弄、探索和創作。當幼兒對材料有一定的了解后,教師可以傳授幼兒一些利用材料的方法,如瓶蓋可以做成小汽車;棋子、花朵、吸管組合可以做成貼畫;貝殼可以做成項鏈、貝殼畫等。
一次性紙杯是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大多數人在使用后都會將其扔掉。其實,將一次性紙杯清洗后可以做成許多有趣的美工作品。在幼兒園內總能看到幼兒用紙杯做出的各種造型的“紙杯娃娃”,如穿花裙子的小兔、滑稽可愛的小貓、活蹦亂跳的青蛙等。一段時間后,幼兒不再拘泥于用紙杯做簡單的改造。笑笑在紙杯的邊緣分別貼上四個瓶蓋,在杯身上貼了“窗戶”和“門”,在空白處用超輕黏土做了裝飾,還在杯底畫了方向盤和卡通人物,于是,一輛“小汽車”誕生了。樂樂用吸管做了一面“海盜旗”固定在杯身內,將紙杯口用紙條封住,用扭扭棒圍了一圈當作圍欄,還用超輕黏土做了幾個“海盜”放在杯身上,于是,一艘神奇的“海盜船”出現了。之后,還有的幼兒將紙杯做成紙杯花、紙杯電話、紙杯望遠鏡等。
(二)家園合作,發動家長幫助幼兒收集廢舊物品
通常,家長都把廢舊物品當作垃圾處理,他們沒有意識到這些廢舊品物品對幼兒來說有著很大的利用價值。教師可以向家長展示一些幼兒利用廢舊物品制作的美工作品,讓家長看到這些廢舊物品的利用價值;還可以通過開展“每月廢舊物品征集”活動等途徑,發動家長幫助幼兒收集廢舊物品。一開始,可能會有些家長不理解,他們可能會認為幼兒園成了“廢品收購站”。但是,當這些廢品變為各式各樣的美工作品后,家長會逐漸理解并配合。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家長與幼兒共同利用廢舊物品制作美工作品,體驗動手制作的樂趣,從而增進親子間的感情。
(三)利用材料,布置幼兒園環境
教師可以布置幼兒園的環境為切入點,為幼兒拓寬利用材料制作美工作品的思路。
例如,筆者在幼兒美工活動區域投放葡萄梗,引導幼兒將其插入在花瓶或紙杯中,并用黏土固定。接著,筆者引導幼兒將葡萄梗想象成一棵大樹,從而讓幼兒發揮想象用不同的方式進行點綴。
又如,筆者在幼兒美工活動區域投放牛奶盒,引導幼兒將其改造成小畫框或者展示架,從而讓幼兒的繪畫作品得以展現。
結語
總而言之,為了有效開展幼兒美工活動,教師應在日常注重收集各種能夠支持幼兒創新的材料,為幼兒創造更好的條件和更多的機會,放手讓幼兒自主制作美工作品,促進幼兒各項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朱丹娜.學用《指南》,推進美工區域中的觀察與評價[J].早期教育(美術版),2018(Z1):4-5.
[2]俞蘭.幼兒創造性線描畫活動的有效開展策略[J].早期教育(美術版),2018(Z1):6-7.
[3]郭亦勤,王麒.學前兒童藝術教育活動指導[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