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提高幼兒的生活認知能力,教師會在日常教學中融入生活材料。在開展游戲教學時,教師應使用生活材料組織幼兒進行游戲活動,讓幼兒更好地感知與應用生活材料。在幼兒園游戲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生活材料創設游戲情境、制作游戲道具、開發游戲工具,助力幼兒提高生活認知能力,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
【關鍵詞】幼兒園游戲;游戲教學;生活材料;生活認知
作者簡介:朱華琴(1976—),女,浙江省杭州市錢塘區錢江幼兒園。
游戲教學是以幼兒為核心、以游戲形式為載體的一種教學形式。游戲教學能夠有效激活幼兒思維、促進幼兒思考、提高幼兒實踐能力。生活材料作為幼兒園教學中常用的材料,能夠豐富幼兒對生活的認知,培養幼兒的生活技能。在游戲教學中應用生活材料,可以充分發揮游戲教學的效用,同時加深幼兒對生活實際的認知。
一、幼兒園游戲教學中生活材料的應用優勢
(一)易于獲取,優廉兼備
在選擇游戲時,教師應立足于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并重視游戲的難易程度,以確保游戲內容符合幼兒的成長階段,發揮游戲教學的效用。在游戲教學中,為了讓幼兒充分利用生活材料,教師應選擇具有普遍性特征的生活材料,如易于采集、價格低廉、品質良好等。這樣的生活材料,一方面可以搭配較為簡單的游戲活動,減少教師運用生活材料設計游戲的壓力,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幼兒園活動整體資金的投入,充分發揮生活材料在幼兒教學中的價值。
(二)安全無毒,可塑性強
教師需要特別注重游戲教學的安全性,確保幼兒在游戲中的安全。因此,教師可以選擇生活材料作為游戲教學的資源。一方面,生活材料是人們經常使用的材料,其安全性已經被驗證,能夠保證幼兒使用的安全;另一方面,生活材料大多是可回收的資源,具有可塑性強的優勢,能夠為幼兒提供再創作的機會。
(三)取自生活,靈活應用
生活材料來源于生活,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教師選用生活材料,可以增加游戲的教育功能,讓幼兒有效了解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高幼兒的生活認知能力。同時,通過對生活材料的了解,幼兒可以逐漸積累生活常識、生活經驗,并學會有效利用生活材料,促進綜合應用能力的提高。
二、幼兒園游戲教學中生活材料的應用策略
(一)借助生活材料創設游戲情境,營造活躍氛圍
1.創設主題情境,培養幼兒積極情感
為了充分發揮生活材料在游戲教學中的作用,教師可以通過創設主題情境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在主題情境中,幼兒積極參與游戲,同時進一步了解生活內容,增進對生活的情感認知。此外,教師應帶領幼兒對生活材料進行創造性使用,讓幼兒在游戲中產生身臨其境之感[1]。
例如,教師以“神奇動物在哪里”為主題創設游戲情境,通過游戲教學讓幼兒了解自然界中的動物,引導幼兒探索動物的生活習性、生存環境的知識。具體而言,教師帶領幼兒利用生活材料,為小動物搭建生活場地,如草地、森林、山丘等。其中,選用的生活材料以硬紙板、廢舊衣服、棉花為主,這些生活材料既可以用來布置山丘等質地較硬的環境,也能夠布置草地、森林等質地較軟的環境,從而讓幼兒更好地感受自然的氛圍。在完成布置主題情境后,教師可以讓幼兒根據動物的生活習性、生存技能等特征,找到隱藏在不同環境中的小動物。這樣,既可以加深幼兒對小動物生活習性與生存環境的認知和理解,也
能夠切實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積極參與游戲教學。
可見,教師可以在主題游戲情境中融入生活材料,組織幼兒一起布置主題游戲需要的情境,而后引導幼兒根據情境內容和自身認知,探索與主題相關的知識,從而讓幼兒進一步掌握主題內容,培養幼兒的積極情感。
2.創設創意情境,激發幼兒探索興趣
游戲對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具有重要作用,在游戲教學中融入生活材料,能夠促進幼兒生活認知能力的提高。基于此,教師可以創設創意情境,發揮生活材料的價值,有效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具體而言,在創意情境中,教師可以選擇材質、造型、顏色具有一定共性的生活材料,從而有效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同時培養幼兒的對比思維,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提高[2]。
例如,教師創設“紙的大家庭”游戲教學,讓幼兒明確游戲教學的目標,從而實現幼兒對游戲內容的目的性認知。幼兒能夠通過本次游戲活動,學會熟練辨識生活中形態各異的紙張,同時初步了解紙的特性、用途等知識。為了使幼兒全身心投入游戲教學,教師對班級中的墻面進行了一次“大改變”。具體而言,教師收集生活中常見的紙張,對不同紙張進行不同形式的裁剪,制作出大小不一、材質不一的正方體,并將這些正方體固定在教室的墻面上。而后,教師組織幼兒開展游戲活動,讓幼兒逐一觸摸墻面上的正方體,體驗不同紙張帶來的不同觸感。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嘗試說出自己的感受,并猜測紙張的用途。
可見,在創意情境的游戲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生活中的元素作為教學材料,并對這些材料進行加工,而后讓幼兒觸摸、感知這些生活材料,猜測其材質、用途等。以此,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從游戲課堂中了解更多的生活知識,促進幼兒感知能力、思維能力等能力的提高。
(二)借助生活材料制作游戲道具,豐富游戲形式
1.一物多用,開發多樣游戲
一物多用形式的游戲是指,在游戲教學中,教師選擇單一的生活材料作為開展游戲的基礎材料,同時教師組織幼兒對這一生活材料進行交流、分析、思考,進而開發出多種不同形式的游戲。教師應圍繞弱結構性、強可塑性等材料特點來確定適用的游戲生活材料,以保證生活材料選擇與應用的有效性。在此基礎上開發的多樣游戲,可以鍛煉幼兒的發散思維,讓幼兒能夠根據要求完成對“一物多用”的探索,從而有效強化幼兒的認知思維,深化幼兒對生活材料的多元認知[3]。
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圍繞易拉罐進行探索,充分挖掘易拉罐的游戲功能。具體而言,教師圍繞“如何實現對易拉罐的一物多用”引導幼兒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思考和探索。第一,將易拉罐作為“啦啦舞游戲”的主要道具。在制作游戲道具時,教師指導幼兒在易拉罐中放入事先準備好的小石子,讓易拉罐成為一個簡易的發聲裝置,而后教師可以播放音樂,讓幼兒跟隨音樂的節奏晃動易拉罐,讓易拉罐發出聲音。此時,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學習“啦啦舞”,并引導幼兒在游戲中配合舞蹈和音樂晃動易拉罐。第二,利用易拉罐開展“打罐子游戲”。在該游戲中,需要幼兒蒙眼站在教室中間,教師把易拉罐分別放在教室的不同位置,經由其他幼兒間斷性地敲擊易拉罐,再由蒙眼幼兒猜測發出聲音的易拉罐的位置,如此反復,讓每一名幼兒都能夠體驗“聽音辨位”的過程。
可見,一物多用的形式既豐富了幼兒的游戲體驗,也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讓幼兒的綜合應用能力得到切實鍛煉。此外,教師可為幼兒提供一定的時間與空間,讓幼兒自主探索不同的游戲形式,進一步增強幼兒的游戲體驗。
2.多物一用,提高游戲成效
多物一用形式的游戲是指,在游戲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目標選擇形式多樣的生活材料,并組織幼兒對這些生活材料進行針對性應用。當下,多物一用的游戲形式已經被廣泛運用于游戲教學中,且具有顯著成效。在常見的藝術類游戲或搭建類游戲中,教師可以采用多物一用的游戲形式,在增強幼兒游戲體驗的同時,讓幼兒領悟不同材料在同一游戲中發揮的效用。此外,通過應用多種生活材料,幼兒能夠豐富對實際生活的認知。
例如,在開展游戲教學時,教師將多物一用與藝術類內容相結合,設計相應的藝術類游戲活動,如開展“沒有筆的畫”的游戲教學。在該游戲活動中,教師可以為幼兒準備大量的生活材料,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想法創作畫作。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植物類的生活材料,如玉米須、大葉蔬菜等,也可以準備玩具類的生活材料,如塑料積木、帶圖案的氣球等,還可以準備衣物制品類的生活材料,如各種材質的布條等。在創作畫作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幼兒進行針對性指導,幫助幼兒完成自己的畫作。在此過程中,幼兒能夠充分感受到游戲課堂的樂趣,并在創作中鍛煉自己的整體思維、創意思維、動手能力、想象能力等,從而實現自身素養的全面提高。
可見,教師借助多樣的生活材料開展多物一用的游戲活動,能夠讓幼兒自主思考材料的應用,進行個性化實踐操作,從而促進幼兒綜合素質的提高。
(三)將生活材料開發成游戲工具,提高幼兒能力
1.將生活材料作為認知工具,豐富幼兒的生活常識
在游戲教學中,將生活材料作為認知工具,能夠切實幫助幼兒掌握生活常識。在開展游戲教學時,教師應立足于幼兒的認知水平,選擇能夠幫助幼兒認知生活、適應生活的材料,并將其合理融入課程游戲中。在游戲中,幼兒能夠逐漸掌握生活材料的實際用途,有效把握生活常識,同時逐漸提高生活能力[4]。
例如,教師開展“尋物騎兵”游戲教學,通過此次游戲活動帶領幼兒了解玻璃、陶瓷、塑料、金屬、木制品等生活中常見的材料。在開展游戲教學前,教師需要針對上述生活材料進行充足準備,以碗為例,教師可以按照各種材質準備大小相近、形狀相似的碗。在進行游戲教學時,教師需要向幼兒說明游戲規則:當教師發出游戲開始的指令后,幼兒需要將游戲材料放到指定位置,這樣即可獲得相應積分,放置錯誤不積分。在游戲初期,教師可以適當降低難度,如教師可以發出“將金屬材質的碗放在講桌上”的指令。在幼兒逐漸熟悉游戲規則與流程后,教師可以適當提高游戲難度,如教師可以發出“從這些碗中找出塑料碗,并放在班級中有塑料物品的位置”的指令。針對這一指令,幼兒需要經歷兩次思考,第一次是找到塑料碗,第二次是將碗放置在正確位置,這對幼兒來講有一定的難度。如此,幼兒能夠逐漸認識不同材質的碗,了解不同材質的碗可以應用的場合。
可見,將生活材料作為認知工具能夠讓幼兒充分接觸并了解生活中各種常見的材料,豐富幼兒對生活常識的認知,幫助幼兒積累生活經驗。
2.將生活材料作為實踐工具,增強幼兒的應用意識
在游戲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生活材料作為實踐工具,讓幼兒應用可操作性強的生活材料進行實踐活動。教師通過這樣的游戲教學過程,引導幼兒學會有效應用具有實踐性的生活材料,從而鍛煉幼兒的實際應用能力,切實培養幼兒的生活技能和應用意識。
以開展“小小家政”的游戲教學為例。開展游戲教學前,教師為幼兒準備家政工作中需要用到的生活材料,如拖把、掃帚、紙簍、清潔劑、水盆等。在實際游戲中,教師鼓勵幼兒根據游戲場景,選擇合適的工具來完成家政工作。比如,在清理游戲場景中的碎紙屑時,幼兒通過實際應用發現,使用拖把會讓碎紙屑留在地面上;而使用掃帚,可以輕松地將碎紙屑清理干凈。如此,幼兒意識到在清理類似碎紙屑這樣的垃圾時,可以使用掃帚進行清理。同樣地,教師可以繼續邀請其他幼兒使用清潔劑、水桶、水盆等生活材料,開展家政工作的實踐活動,從而讓幼兒學會使用不同的工具清理各種垃圾。
可見,將生活材料轉變為日常生活中需要使用的工具,能夠讓幼兒學會應用實踐工具,促進幼兒應用意識的提高。
結語
綜上所述,在幼兒園的游戲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對生活材料的應用,開展游戲教學活動。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教師將生活材料分別融于游戲情境、游戲道具、游戲工具三部分內容中,以此營造活躍氛圍、豐富游戲形式、提高幼兒能力。在游戲教學中應用生活材料時,教師應從幼兒的角度出發,選用適合幼兒的生活材料,讓幼兒實現對生活材料的有效應用,進而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賈新新.生活材料在幼兒園游戲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研究,2023(31):86-88.
[2]郭浩.幼兒園游戲教學中生活材料的應用研究[J].教師,2023(27):84-86.
[3]任蘇閩.幼兒園游戲教學中生活材料的運用實踐策略[J].天津教育,2023(17):126-128.
[4]黃佳.生活材料在幼兒園游戲教學中的具體運用探究[J].智力,2023(10):187-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