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幼兒園幼小銜接工作存在活動形式枯燥、效果不顯著等問題。為解決上述問題,教師應堅持以幼兒為主體的理念,篩選契合幼兒發展需求的繪本,結合繪本閱讀活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文章聚焦繪本閱讀,探尋幼小銜接教學路徑,旨在幫助幼兒提前適應小學生活、集體生活,游刃有余地應對接下來的
挑戰。
【關鍵詞】繪本閱讀;幼小銜接;家園共育
作者簡介:湯雅文(1993—),女,江蘇省常熟市東南幼兒園。
繪本是一種備受幼兒喜愛的圖文兼備的圖書種類。通過閱讀繪本,幼兒不僅能獲得豐富的閱讀體驗,還能提升語言能力。隨著學前教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教師意識到幼小銜接的重要性,開始致力于借助繪本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培養幼兒的創造力,使幼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本文從具體案例出發,深入分析如何利用繪本閱讀開展幼小銜接工作。
一、堅持兒童為本,營造閱讀氛圍
(一)創設有效情境,激發閱讀興趣
情境創設是激發幼兒閱讀積極性的有效手段。從定義來看,情境即情景、境地,是一種能夠支持學習者學習的學習環境。通過創設具有問題性質的真實情境,幼兒能快速進入學習狀態,以感悟和體會的方式學習新知識。教師可緊扣繪本內容,提煉其中的生活元素,將其轉化為教學情境,通過提問式引導來促使幼兒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相較于以往的教育模式,教師要相信“幼兒可以在情境中有所收獲”,并有意識地轉換教育思路,將自己帶入幼兒的視角,創設符合他們生活經驗、認知規律、認知能力的情境[1]。
以繪本《我的裙子你不能碰》的教學為例。從以往經驗來看,部分幼兒缺乏自我保護意識,這使得他們缺乏對陌生人的防范之心?!叭绻腥讼胍愕娜棺?,你會讓他摸嗎?”“如果有一個大叔一直跟著你,并且說你很漂亮,你會怎么做?”……教師通過提問來判斷幼兒的安全意識。從后續的反饋來看,大部分幼兒存在缺乏自我保護意識的問題。
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引入《我的裙子你不能碰》這一繪本,講述其中的內容。教師分別針對男孩子和女孩子制訂了不一樣的閱讀目標。比如,針對女孩子,教師引導她們意識到保護自己的重要性,形成自我保護意識,教給她們自我保護的方法;針對男孩子,教師引導他們正確欣賞女孩子的魅力,通過“如果有一個女孩子穿得很好看,你會怎樣贊美她?”等提問讓他們初步明確性別差異。
認知心理學認為,人類建構認知有兩種方法,即自上而下的探索以及自下而上的探索。其中,自上而下的探索講求以情境為前提。在日常的教育與引導中,教師可結合繪本內容,創設教育情境,營造閱讀氛圍,讓幼兒逐步感受閱讀的魅力,從而提升閱讀能力。
(二)創設共讀環境,實現家園共育
作為從學前教育向小學教育轉化的重要階段,幼小銜接承載了培養幼兒良好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的使命。在幼兒教育中,教師可以以繪本閱讀為載體,營造家園共育的良好氛圍,促e2f9a9c62368b26fa0d58f238970e7b3使幼兒養成良好習慣。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需要爭取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同時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一部分家長對于幼小銜接的認識比較有限,對此,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資源、線上學習社群等多種資源和方式搭建溝通的橋梁,形成教育合力[2]。
比如,教師以繪本《眼鏡公主》為載體,聯合家長共同開展繪本閱讀活動。在幼兒閱讀完這本繪本的內容后,教師引導家長和幼兒在家中就繪本內容展開交流互動。
家長可提問:“因為看不清,眼鏡公主鬧出了哪些笑話?”繪本中,因為近視,眼鏡公主看錯數字、搭錯公交車,吃東西和做運動也都很不方便。幼兒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后,家長可繼續提問:“如果眼鏡公主向我們求助,想要擺脫近視,我們要怎樣幫助她?”這時,家長要將幼兒的想法和建議以表格的方式記錄下來。比如:有的幼兒表示要減少看電子設備的時間;有的幼兒表示要保持正確的坐姿……家長要將記錄表反饋給教師,雙方達成教育共識,共同培養幼兒,使其養成良好習慣。
憑借高效的互動,幼兒既能感受到閱讀的樂趣,養成積極閱讀的習慣,又能意識到要科學用眼,認識到愛眼、護眼的重要性。
二、設計閱讀任務,促進多元發展
(一)精心篩選繪本,鋪墊小學生活
2021年3月,教育部印發《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幼小銜接主要包括身心準備、生活準備、社會準備和學習準備四大方面的內容。其中,身心準備包含兩個部分:身體準備和心理準備。基于具體的教育要求,教師積極開展繪本閱讀活動并將繪本視為介紹小學生活的主要教育資源,借助繪本為幼兒答疑解惑。
為把握幼兒對小學和小學生的了解情況,教師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如:“小學生每天都會做什么?”從反饋結果來看,幼兒對小學的了解多停留于“小學比幼兒園要大很多,我在和媽媽一起回家的途中看到過小學的教學樓”“上了小學的哥哥姐姐要背很大的書包,看起來很累”等淺層認知上。
為幫助幼兒提前適應小學生活,教師選擇繪本《一年級,一點都不可怕》展開教學。通過閱讀這本繪本,幼兒可以充分了解小學生每天都會做什么,知曉小學生活是什么樣子的。在后續的引導中,教師有意識地延伸繪本內容并提問:“升入小學之后,你想學些什么?”幼兒積極闡述自己的想法。比如:有的幼兒表示自己想學習更多的科學知識;有的幼兒表示自己想學習更多的體育技能……
當幼兒有了對小學生活的基本認知后,他們會對接下來的小學生活產生期待,激發學習新技能、新知識的求知欲望。此時,教師要做好繪本資源的篩選,選擇適合的繪本開展閱讀活動,讓幼兒在入學前做好一定的心理準備。
(二)結合繪本內容,做好生活準備
生活準備是幼小銜接準備工作中的重要一環。從定義來看,生活準備是指讓幼兒在生活自理能力與生活習慣等方面做好準備,大致包含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安全知識、自我保護能力、參與勞動的能力等。為幫助幼兒提前適應小學生活,教師精心篩選繪本資源,并與幼兒展開高效互動,幫助幼兒逐步做好面對小學生活的生活準備[3]。
以繪本《老狼,老狼,幾點了》為例。在這本繪本中,幼兒要跟隨老狼的視角,了解它在不同時間段做的事情,充分體會到時間管理的重要性,養成守時的好習慣?;诶L本內容,教師設計了相應的時間管理任務,引導幼兒圍繞晨起時光、早餐時光、自主整理、親子共讀等多個環節規劃要做的事情,并按照規劃安排完成一周的體驗。從后續的反饋來看,大部分幼兒可以先結合生活經驗思考這個時間段中有哪些不得不做的事項,再按照時間表格的要求展開實踐。為了督促幼兒定期、定時完成指定任務,教師讓幼兒以照片、文字、日記等多種多樣的方式記錄自己的親身經歷或所思所想。
在活動、游戲、實踐的指引下,幼兒能夠將書面文字付諸實踐,并從實踐中汲取經驗,豐富生活經驗。
三、創新閱讀形式,優化幼小銜接
(一)基于閱讀任務,培養交往能力
幼兒在成長過程中是存在個體差異的,比如,部分幼兒愿意社交并掌握了基本的社交技能,而部分性格內斂的幼兒則很少社交。為了讓幼兒提前適應小學集體生活,教師深度把握交往準備的基本內容并致力于將幼兒培養成能與同伴友好相處,自尊、自信、自立,并能在新的環境中建立新的人際關系的人才。基于此,教師引入角色扮演等游戲活動,引導幼兒通過模仿繪本人物的社交方式,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交能力,掌握基本的社交方法。
根據教師的觀察來看,班級中不乏害羞、不善于社交的幼兒。為了讓這些幼兒敢于社交并融入集體生活,教師引入繪本《有時我會害羞》。教師引導幼兒將自己代入害羞的小蝸牛這一角色,分析它不敢與其他人交流的原因;接著,將自己視為引導者,為小蝸牛建言獻策:“如果你是另一只性格開朗的小蝸牛,你會如何主動與其他兩只小蝸牛交朋友?”在這個角色扮演活動中,幼兒要以小組為單位,模擬交往的場景。比如,小組中的“開朗的小蝸?!狈e極邀請“害羞的小蝸牛”一起吃午飯,一起回家,一起玩游戲,并將他介紹給自己的好朋友,讓更多人認識他。
社交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教師不能操之過急。結合繪本中的情境以及角色扮演任務,幼兒或從模仿的角度還原故事情節,或從創新的角度賦予故事內容以新的生機,實現了社交能力的提升。
(二)基于閱讀任務,培養學習能力
學習準備建立在身心、生活、社會等準備的基礎上。從定義來看,學習準備,即幼兒在學習興趣培養、學習習慣養成等方面的準備。在此過程中,教師要致力于提升幼兒的學習能力,為其進入小學學習儲蓄能量。為提升幼兒的學習專注力以及獨立思考的意識和能力,教師可結合訓練目標和訓練內容,設計相應的閱讀任務,讓幼兒對新事物產生好奇心,并將這種好奇心轉化為自主學習動力。
以繪本《如果你坐得歪歪扭扭》為例。結合繪本內容,教師從學習習慣的角度對幼兒加以引導。不同于以往的講解方式,教師并未直接講述繪本內容,而是先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幼兒們的坐姿。通過熟悉的背影,幼兒們很快在圖片中找到自己。教師問:“大家覺得這些坐姿美觀嗎?”從歪歪扭扭的坐姿中,幼兒很快意識到:這種坐姿并不美觀。教師引導道:“怎樣的坐姿才是正確的?”接下來,幼兒瀏覽繪本內容,明確正確的坐姿。最后,教師設計了一個“排排坐”的游戲。根據游戲要求,幼兒要以小組為單位面對面而坐,在30秒、1分鐘、1分鐘30秒的時間內保持正確坐姿,由教師選出坐姿最標準的幼兒。
結語
總之,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培養想象力、發展思維能力的主要途徑。3—6歲是幼兒的黃金閱讀期,因此,教師應充分把握幼兒的認知規律,帶領幼兒閱讀繪本,提升閱讀能力,感受小學生活,提前了解小學學習內容。
【參考文獻】
[1]沈士吉.巧用多媒體,為繪本教學賦能:例談多媒體技術在幼兒繪本教學中的應用[J].智力,2023(34):175-178.
[2]陳艷.淺談在幼兒繪本閱讀中融入品格教育的有效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3(12):147-149.
[3]徐素芳.趣味閱讀 全面發展:幼兒繪本閱讀策略探析[J].讀寫算,2023(35):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