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闡釋教學評一體化的內涵,以外研版英語八年級下冊Module 2“Experiences”Unit 2“They have seen the Pyramids.”的閱讀課為例,分析如何基于教學評一體化進行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旨在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教學評一體化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義務教育學業質量評價專項課題“基于新課標中教學評一體化的初中英語課例研究”(立項編號:2023ZJY42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鄧林珍(1975—),女,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臨桂區西城中學。
閱讀課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要課型之一。但是,如果教師采用以灌輸為主的閱讀教學方法,讓學生被動接受知識,那么學生往往會對閱讀學習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對此,在閱讀課中落實教學評一體化,可以讓學生通過豐富多樣的閱讀材料和互動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在學生對閱讀感興趣之后,他們的學習動力自然會增強。同時,教師在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閱讀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自我評價和反思,了解自己的閱讀水平和進步空間,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后續學習中。通過閱讀評價,教師可以掌握學生對語篇的閱讀情況,知道他們是怎么閱讀語篇的,據此為他們提供有針對性的幫助和指導。教師也可以將閱讀評價作為教學效果的反饋,從而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學質量。
一、教學評一體化的內涵
根據《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內容,“教學評一體化”中的“教”主要體現為基于核心素養目標和內容載體而設計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活動,決定育人方向和基本方式,直接影響育人效果;“學”主要體現為基于教師指導的、學生作為主體參與的系列語言實踐活動,決定育人效果;“評”主要發揮監控教與學過程和效果的作用,為促教、促學提供參考和依據。推動教學評一體化設計與實施,既是一條教學建議,也是一種指導英語教師進行教學設計與實施的理念[1]。因此,教師要在初中英語閱讀課中落實教學評一體化。
二、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案例
筆者經過課題的集體備課,圍繞外研版英語八年級下冊Module 2“Experiences”Unit 2“They have seen the Pyramids.”上了一節閱讀課。下面筆者將從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活動的設計和組織、課堂評價等方面來分析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閱讀教學實踐過程。
(一)教學分析
1.深度解讀語篇
教師在研讀語篇時,應明確語篇的主題及內容(What),語篇所傳遞的意義(Why),語篇的文體特征、內容結構及語言特點(How),并從What、 Why 和How三個層面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語篇[2]。
What—本節課教學的語篇是關于美國男孩邁克·羅賓遜及家人的故事。邁克和妹妹克萊爾同父母先后在德國、法國、中國和埃及生活。他們學會了不同的語言,結識了各國的朋友。現在他們快要回到美國了,這讓他們感到高興。
Why—學生通過閱讀語篇,能夠了解各地不同的地理環境和風景名勝,以及西方人熱衷旅行、追求自由的個性,培養獨立自主的意識和對家鄉、祖國的熱愛之情。
How—語篇共有五段,主要是用現在完成時描寫的,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二部分是第三段和第四段,第三部分是第五段。其中,第三段描述了邁克和家人在埃及參觀過什么景點。
2.分析學生情況
筆者班上中等水平的學生居多。學生喜歡在游戲或活動中學習。他們大都能讀懂語篇,已經掌握了英語基礎知識,具備一定的聽說讀寫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但是,部分學生對英語的興趣不濃。這部分學生在閱讀時不關注章節標題、插圖等內容,不知道如何仿照語篇的結構進行寫作。
3.制訂教學目標
筆者在進行語篇解讀和學生情況的分析之后,為本節課制訂了如下教學目標。
(1)讓學生學會提取和梳理有關旅行地點和旅行活動的信息,掌握核心詞匯、核心句型。
(2)讓學生學會根據語篇結構圖,概括語篇內
容。
(3)讓學生學會用略讀、尋讀這兩種快速閱讀方式閱讀語篇,用現在完成時描寫個人的旅行經歷。
(二)具體教學實踐
第一步,上課伊始,筆者介紹和展示本節課的主題,讓學生明白自己在本節課的學習中需要完成的
任務。
第二步,筆者借助生動的圖片,提出“Do you like
travelling? Have you visited the Great Wall yet?”等問題,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之后圍繞China、France、Germany、Egypt等國家的詞匯,開展首都搶答比賽,運用“What is the capital of ...?”這一句型對學生進行提問,旨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給學生帶來直觀的視覺體驗,激發學生對本節課的興趣。筆者根據學生回答的內容進行及時的反饋,為表現出色的學生送上掌聲,給予他們表揚。
第三步,為達成有關信息提取和梳理、略讀和尋讀的目標,筆者帶領學生參與到語篇閱讀活動中。活動主要內容如下。
1.讓學生基于標題、插圖瀏覽全文,回答“What's the passage about?”這一問題,并試著進行略讀;檢查學生能否理解語篇大意。
2.讓學生觀看視頻,回答“Where are Mike and Clare at the moment?”“Where are they moving?”這兩個問題,啟發學生閱讀首段和尾段,學習如何略讀。
3.用“How many paragraphs are there in the passage?”
這一問題來引導學生梳理語篇結構,并展示與語篇有關的部分內容(見后文),要求學生根據語篇的上下文將句子補充完整;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尋找關鍵詞來進行尋讀,幫助學生理解核心詞匯和句型;讓學生根據填寫、朗讀句子的情況,從內容是否準確和朗讀是否流利、有感情等方面進行同桌互評。
At the moment, the Robinsons are in in . They moved here two years ago.
is the capital of Egypt. It's one of the biggest and busiest cities in .
In Egypt, the Robinsons have seen . They have travelled . They have visited . They have begun .
Mike and Clare are moving back to with their parents. They feel . They their friends in the US. They are the days.
4.讓學生深入閱讀全文,結合語篇相應的段落回答問題鏈,以此引導學生經歷思考、概括和整合等過程;鼓勵學生積極開動腦筋,大膽回答問題,給予回答問題的學生適當的提示和引導,并與其他學生一起對回答問題的學生進行評價,對回答正確的學生表示
贊揚。
5.讓學生利用融入核心詞匯和現在完成時的練習,加深對語篇的理解,并對練習中出現的與本節課有關的知識的掌握及運用情況進行自我評價。
第四步,筆者帶領學生回顧語篇的結構,讓學生思考語篇是如何引出主題的,以及語篇分別從幾個方面進行了闡述,并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對語篇內容進行復述,幫助學生對語篇內容形成全面、深入的認識。接著,筆者讓學生完成教材中需要用詞匯的正確形式補充短文內容的課后習題,旨在促進學生對語言知識的內化,從學習理解逐漸過渡到應用實踐。在評價時,筆者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在學生做課后習題時,觀察學生能否將詞匯的正確形式填入短文的相應位置,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指導,據此評價學生對語篇內容的理解程度。
第五步,筆者要求學生運用本節課學習的閱讀技巧和方法來閱讀“A trip”這篇短文,展現學習成果,以此實現遷移創新。
第六步,筆者要求學生用現在完成時寫一篇關于旅行經歷的作文,在學生開始寫作之前展示包含四個檔次的評價標準和范文“A trip to Beijing”,在學生完成寫作后讓學生與同桌進行互評,找出同桌的作文的優點和缺點,評出等級。
本節課結束前,筆者為學生提供與教學目標相匹配的自評、互評表,讓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進行反思。
(三)教學反思
在上述教學實踐過程中,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學生進行引導,這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一是讓學生通過圖片和比賽,對一些國家形成認識,激發學生思考的積極性,以便學生在之后的環節更好地學習語篇,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提高交流能力。二是讓學生在語篇閱讀活動中運用略讀、尋讀的方式,對語篇大意、主旨、結構等形成全面認識,總結學習方法,保持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學會如何從語篇中獲取信息,分析不同信息之間的關系,把握其中的細節,促進學生語言方面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品質和情感態度。三是讓學生通過開展多種學習活動,培養自身運用語言的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發展創新思維,提升跨學科學習等方面的素養。
在本節課的教學前,筆者深度解讀語篇,精確分析學情,制訂了具有指導作用和一定的挑戰性的教學目標。在本節課的教學中,筆者開展了聯系學生生活的活動,從而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提高語言技能的基礎上學會解決問題。本節課教學的優點是進行了多維度的課堂評價,即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互評,通過對教學活動過程的評價,及時檢測活動的有效性,適當調整教學方案,同時充分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了激勵,增強了自信心和成就感,幫助學生對學習成果的好壞做出了正確的判斷,形成了清晰的自我認識,從而發揮出評價促教、促學的作用。本節課教學的缺點是在學生自評和互評的環節提供的評價量表不夠科學,這使得不少學生的評價僅僅停留在打鉤以及評分的層面,他們對于需要進行語言輸出的評價還比較缺乏經驗。對此,筆者認為自己在后續實踐中應該引導學生將書面評價與口頭評價相結合,使生生互動變得更有效,幫助學生在評價過程中逐漸提高語言能力[3]。
結語
筆者在本文中介紹的一次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是一節逆向設計的、教學評一體化的閱讀課。本節課的教學需要先確定預期結果,然后設計教學活動,最后進行教學反思。教學評一體化的理念能夠引導教師在教學設計與實施中關注“教什么”“學什么”“如何學”的問題。在整節課的教學過程中,課堂評價貫穿始終。這樣能讓教師在獲取學生反饋的信息的同時,反思和調節自己的教學行為,提升教育教學水平,使教學更加專業化;也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激發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得到教師及時有效的評價,據此調整學習策略[4]。
教師應該不斷增強落實教學評一體化的意識,通過課前的預設和課后的反思,提高課上的應變能力,指導學生開展有效的評價,改善學生的學習體驗,增強學生對學習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評一體化理念所倡導的教學方法,確保自身能夠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基于這一理念,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明確后續教學的方向。另外,教師還要注重將核心素養的培養融入對不同主題的單元教學中,讓學生在掌握學科知識的同時,能夠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在具體的實踐中,教師可以根據每個單元的特點,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選擇相應的評價方式,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深入理解單元內容,同時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發展他們的核心素養,實現他們的全面提升,從而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沈海燕.促進深度學習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設計[J].教育界,2023(23):125-127,40.
[3]曾琳琳,鄧靜.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高中讀寫教學實踐與思考[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22(11):54-58.
[4]李宇航.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初中英語寫作教學實踐探究[J].英語教師,2021,21(13):168-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