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人類歷次技術革命,每一次都是生產力的重新布局,都會編織一張新基礎設施“網絡”。蒸汽時代布局了一張“鐵路網”,電氣時代構建了一張“電力網”,而數字經濟時代正在編織一張“算力網”。
誰在算力網優化升級上搶先一步,誰就能占領未來發展制高點。為構建新型算力網絡體系,中國于2020年9月成立“東數西算”產業聯盟,2021年5月啟動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建設,加快推進“東數西算”工程。
2022年2月,“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目前,“東數西算”在貴州、寧夏、甘肅等地區推進,各方正在努力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算力新格局,構建數字時代“經濟新版圖”。
炎炎夏日,走進位于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城區東部的“東數西算”慶陽基地、國家數據中心集群(甘肅·慶陽)“東數西算”產業園,處處都是關于數據中心建設的獨特風景:一座座數據中心拔地而起,一排排機架整齊排列,一臺臺服務器高速運轉,一家家企業加速落地,一個個項目陸續開工……在這里,“東數西算”的脈搏正強勁躍動。
算力基礎設施對能耗和氣候等要素要求十分高。慶陽地處甘肅省東部,氣候環境適宜,即使到了炎熱的夏季,也能保持清涼的氣溫,對算力基礎設施的熱排放提供了十分友好的外部條件。此外,慶陽可再生能源資源富集,又在積極開發風能、光能,這為算力基礎設施長期穩定運行提供了足夠的動力支撐。
在國家數據中心集群(甘肅·慶陽)“東數西算”產業園區隴東能源大數據中心,電力工作人員正緊緊盯著大屏上跳動的數字,大數據企業、重要用戶的電流、電壓、負荷、頻率等關鍵要素的變化情況在這里得以實時監測。
“數據中心建設是落實‘東數西算’工程的基礎。大規模啟動數據中心建設,實現大規模算力和存儲大量數據后,才能吸引相關智能裝備制造企業投資建廠,催生算力和數據應用產業落地。”慶陽市“東數西算”產業園區管委會主任董宗謀介紹。
自甘肅樞紐設立慶陽數據中心集群以來,經過兩年多的發展,慶陽“東數西算”工程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東數西算”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一系列支持政策密集出臺;400多戶數字經濟企業與慶陽簽約,100多戶知名企業在慶陽注冊成立子公司;1.5萬架機柜上架運行,形成算力規模6000P……
在貴州貴安新區龍山工業園區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貴州)主樞紐中心主算力基地(以下簡稱“主算力基地”),一期總面積約17000平方米,機房服務器上不停閃爍的指示燈表示著正在為客戶提供不間斷的算力服務,整個機房“數據感”撲面而來。
對數據機房高質量的運營維護,確保了算力供給日夜不息地持續。相關負責人介紹,基地運維人員每天都要對數據中心進行基礎環境狀況監控及日常巡檢,每4小時一次的維護頻率保障著服務器安全運行。主算力基地擔當“后廠”的職責,以國產化、智能化、網絡化、綠色化、安全穩定為導向,主要負責提供復合型異構的“西算”工作。
另一邊,設在貴陽大數據科創城的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貴州)主樞紐中心算力調度中心(以下簡稱“運營調度中心”),充滿科技感的算力調度平臺,可視化的方式讓算力、數據如何調度、流通、交易更直觀地展示了出來。運營調度中心作為算力應用、運營、調度的“中樞核心”,充當“前店”的功能,與主算力基地形成“一中心+一基地”的“前店后廠”模式,打造國家“東數西算”工程的戰略支點。
流水線上,“人工智能質檢員”疾速揪出不合格產品,這雙“眼”既銳利又不知疲倦;司機并未觸碰方向盤,汽車自己靈活避障、麻利轉彎,自動駕駛車輛已行駛在街頭;高考作文題公布了,有人打開人工智能應用,眨眼間收獲一篇流暢工整的文章……這些場景的背后,是一次次“神機妙算”。
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火爆,推動算力的關注度提升。長三角各地正發力奔跑,通過算力中心“做加法”、政策支持“全覆蓋”,持續夯實算力底座,為發展新質生產力賦能。
“算力就是計算能力。手機、服務器等所有具備計算能力的物理設備,都是算力的載體。近年來,數字經濟的浪潮席卷全球,5g、工業互聯網、虛擬現實等新技術向各領域滲透,對數據資源存儲、計算和應用的需求大幅提升,算力因此成為數字經濟進一步發展需要突破的關鍵瓶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吳強介紹。
目前,“東數西算”工程正在穩步推進,8個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建設已全部開工,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同步布局。
截至2023年底,我國提供算力服務的在用機架數達到810萬標準機架,各類算力提供主體超5000家,算力總規模位居全球第二位。正如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所說:“我國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摘編自《經濟日報》《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