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能力培養是新課標提出的重要教學要求,也是核心素養培養背景下教師設計教學所要遵循的必要教學導向。地理教師應結合地理學科教學實際,圍繞地理學科能力做出針對性分析,形成有效性更強的地理教學設計,推動學生的能力發展。文章以學生能力培養為導向,就初中地理學科教學優化的策略方法做出了分析,并聯系五方面地理學習能力的培養給出了相應的操作方法。
關鍵詞:能力培養;初中地理;學科優化;方法革新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4)26-0139-04
新課標要求教師要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能力發展,設計更加高效合理的教學過程。基于這一要求,地理教師應結合地理教學實際做出研究,嘗試著找出優化地理教學、推動學生能力有效發展的策略,以此實現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革新設計。通過研究可以發現,在地理教學中,讀圖能力、探究能力、實際問題解決能力、實踐能力、自我認知能力是學生需要培養的重要能力構成,五方面能力的發展對學生的地理學習和綜合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教師在設計教學時可以從五方面能力出發做出拓展,形成更加合理高效的教學過程。
一、 關注讀圖能力,優化地圖教學
地圖是地理學科的特色資源,也是學生需要學習的地理知識的重要載體,在地理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具有讀圖能力的基本發展,并從地圖的閱讀與分析中獲得相關的地理學知識。在實際的地理教學優化中,教師要關注學生讀圖能力的發展,并以其為導向做出拓展,設計對應的讀圖教學過程,幫助學生學習地圖閱讀的有效方法,讓其達成有效讀圖。
(一)開發網絡資源,選擇多樣地圖
教學資源的豐富度是影響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重要因素,對讀圖教學而言,教師需要選擇豐富的地圖資源做出展現,引導學生對地圖的特征與類型進行分析,讓其實現有效讀圖。在過去,教師在教學中使用的地圖資源主要來自教材,這使得教師能展現的地圖類別與數量都很難得到保障,學生的讀圖效果受到了較大的影響,其讀圖能力也難以得到發展。在當前,為了做出優化,教師可以做出網絡資源的開發,用互聯網檢索訪問地圖資源站點,獲取相應的地圖資源。
例如,在“地圖的閱讀”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聯系教材中的地圖教學專題單元做出地圖教學的搭建。為搭建有效的地圖教學,發展學生的地圖讀圖能力,教師需要在課前做好教學資源的開發工作,利用搜索引擎訪問資源站點獲取對應的地圖。一般而言,為幫助學生實現對地圖的初步了解,教師要選取常見的地圖做出整理。其中,教師可以將“中國行政區劃圖”“世界地圖”“喜馬拉雅山脈地形圖”“中國礦產資源分布圖”等作為關鍵詞鍵入搜索引擎,搜集對應的地圖。為保證地圖教學的效果,教師要將清晰度和準確度作為考查地圖效益的標準,剔除一些清晰度不足的資源。此時,在教師做好資源的開發工作后,豐富的地圖資源便為教師的地圖教學做好了準備。
(二)做出展示引導,幫助學生讀圖
讀圖教學的開展也是確保學生讀圖能力發展的要點,教師應關注學生的讀圖能力發展需求,從教學的實際出發搭建讀圖教學過程。通常而言,展示是教師實現讀圖教學的主要方式,教師要綜合選用地圖主題和類別做出地圖的展示,讓學生從地圖的比例尺和特征入手進行分析,再結合地圖的內容提出相應的觀察思考問題,使學生從地圖中得出所需的相關地理信息。待到學生掌握了基本的技能后,教師也可以圍繞練習的開展設計一些讀圖任務,推動學生做出實踐。
例如,在“地圖的閱讀”一課的教學中,教師便可以使用電子白板做出展示,為學生展示相應的地圖。在實際的展示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預先搜集的“中國行政區劃圖”“世界地圖”“喜馬拉雅山脈地形圖”“中國礦產資源分布圖”,讓學生觀察地圖中包含的元素,學生可以較為容易地發現其中的比例尺,而后教師可以用簡單的數學方法做出說明,讓學生明確比例尺的含義,并了解比例尺大小對地圖精確程度的影響。在實際的展示中,教師可以使用電子白板提供的拉伸放大功能來為學生放大地圖,讓學生觀察地圖中包含的元素。作為拓展內容,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展示地圖軟件“高德地圖”,讓學生觀察這一類地圖軟件中所使用的地圖與常見的地理學地圖的差異,幫助學生達成有效認知。如此一來,借助合理的展示,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認識相應的地圖,這對學生讀圖能力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 著力探究能力,革新教學方法
探究能力是學生需要發展的一項重要能力,這一能力的強弱會對學生探究分析情況產生直接的影響。在地理學需要培養的能力中,探究能力是極其重要的構成。為推動初中學生在地理學習中發展其探究能力,教師要注意為學生留出探究的空間,創建探究學習的機會,讓其在實際研究和思考中獲得相應能力的有效發展。落實到方法上,教師可以對教學方法做出調整,從小組探究和趣味提問兩方面做出調整。
(一)形成探究任務,推動小組探究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學生學習方式,也是一種有助于學生探究能力發展的教學模式。為落實能力導向的教學優化要求,推動地理教學的優化構建,教師要就小組合作學習的搭建做出分析,從資源的開發與運用入手形成針對性的教學過程。從具體構成來看,為融入小組合作學習,教師需要關注學生小組的構建,形成同組異質的學生小組,然后再從當前的地理教學內容出發,選擇合理的拓展點形成探究任務,用探究任務推動學生的探究學習。
例如,在“氣溫的變化與分布”一課的教學中,教師便可以圍繞學生探究能力的發展來完成學生小組的構建與探究任務的設計,為學生的小組探究打好基礎。其中,針對學生小組的搭建,教師可以開展一次摸底測試,對學生現階段的地理探究能力及發展現狀進行調研,并將學生按照實際表現做出排列。在完成排列后,教師可以從排名的首末位選取學生搭建小組。在順利完成小組的規劃后,教師便可以從本課的主題出發形成探究任務。一般而言,探究任務可以設計為“觀察我國氣溫圖,分析等溫線的分布”“觀察相關的溫度數據,說一說影響地域氣溫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等。借助這些任務的設計,教師就可以推動學生的小組探究。
(二)構建趣味問題,引導探究思考
新課標強調教師要開展問題導向的教學,用問題導學取代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學習中可以真正地進行思考與學習。為實現問題導學法的有效應用,教師應圍繞問題的設計和提出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在問題的設計上,教師應考慮趣味性和探究性,形成探究價值較高的思考問題,在問題的提出上,教師則要重視問題展示的方式和形式,選用合理的途徑做出問題的展現,以此實現學生探究思考的有效引導。
例如,在“氣溫的變化與分布”一課的教學中,為推動學生探究能力的發展,教師便可以從趣味問題的構建與提出做出研究,并進行有效引領。在問題的設計上,為凸顯趣味性,教師可以聯系現實生活形成一些趣味思考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是“為什么南北方的氣溫不一樣呢?”“為什么晚上的氣溫低呢?”“為什么冬天的氣溫低呢?”等。在問題的提出上,教師則可以結合實際的問題做出分析,從問題的特點出發展示相應的問題。以“為什么南北方的氣溫不一樣呢?”為例,教師在展示這一問題時可以為學生展示冬天時北方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場景,再對比展現南方的鳥語花香,讓學生進行對比觀察,在學生的注意力得到充分調動時再展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這樣一來,借助合理的方式設計并提出問題,教師就可以發揮問題的效益,實現對學生的引領。
三、 立足求解能力,開發生活元素
生活元素的開發可以幫助教師構建生活化的教學,為學生搭建生活化的學習情境,這可以幫助學生認清地理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帶領學生去認識與現實生活存在密切聯系的地理問題,進而推動學生實際問題求解能力的發展。聯系到生活實際中,教師便需要從生活元素開發和學生研究引領兩個方面做出設計,構建對應的教學過程。
(一)開發生活元素,聯系學科實際
生活元素的開發是提出生活化地理問題的基礎,也是構建生活化地理教學、提升地理教學效益的關鍵。為實現教學的調整與革新,教師要關注課下研究,借助思考分析的進行就當課的教學內容做出分析,然后再聯系學生的發展需求和探究興趣選擇相應的延伸點,搜集并整理對應的生活元素。在完成生活元素的搜集與整理后,教師便可以完成生活化問題的擬制。在初步擬制問題后,教師還要對問題的可能回答進行預設,做好實施學生幫扶的準備。
例如,在“美國”一課的教學中,教師便可以結合本課的教學主題做出分析,選擇合適的角度開發生活元素,形成對應的生活化實際問題,引導學生對相應的問題做出分析,并應用自己的地理學知識進行解決。旅游是人們非常喜歡的一種活動,教師可以從旅游出發聯系美國做出引申設計。其中,教師可以形成實際問題:“如果你選擇去美國旅游,在不考慮資金限制的情況下,你應該如何準備才能更好地體會美國的風景呢?”針對這一實際問題,教師可以結合旅游攻略的展示引導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嘗試著搜集并討論美國的著名城市和景點,并結合美國氣候和我國的差異探討需要準備的內容。其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討論時差的問題,并以拓展知識的形式展示時區相關的地理知識,讓學生了解相關內容。
(二)做出元素展現,引領學生研究
為推動學生實際問題解決能力的發展,促進學生的地理知識運用,教師應聯系學科實際做好實際生活問題的展現。在實際的展示中,教師要在展示問題的同時顯現一些拓展元素,為學生創建問題思考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思考興趣。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中,教師也要給出一些思路和觀點上的引導,推動學生的分析研究。
例如,在“美國”一課的教學中,教師便可以為學生展示美國相關的元素,并結合中美文化景觀的不同引導學生做出研究,探討如何解決“如果你選擇去美國旅游,在不考慮資金限制的情況下,你應該如何準備才能更好地體會美國的風景呢?”這一實際問題。在展示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索旅游的要點,并讓學生分析去哪里可以觀賞到美國獨特的景色。其中,教師可以結合“自由女神像”“黃石國家公園”等著名景點做出展現,引導學生進行分析。
四、 圍繞實踐能力,設置研學旅行
地理實踐力是地理核心素養的維度構成,也是學生需要發展的一個關鍵能力。教師應關注學生地理實踐能力的培養,從學校實際條件出發,形成相應的研學旅行活動。從構成來看,研學旅行活動的開展形式多種多樣,教師應結合當前的教學主題和學校的實際條件做出選擇,形成相應的研學旅行活動。在活動的設計與開展中,教師要關注準備工作的開展,形成相應的設計。
(一)結合教學主題,選擇研學主題
研學旅行活動的構建需要教師做好研學主題的選擇,教師應在課程規劃階段做出研究,對當前的單元教學主題做出分析,選擇合適的研學主題。一般而言,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適宜選擇的研學主題有學生團隊課外實踐、學生素質拓展、學生團隊調研、學生互聯網合作檢索活動等。在選定了研學活動主題后,教師便可以從主題出發做出拓展,形成相對應的活動設計。
例如,在進行“河流”的教學時,教師便可以圍繞本課的內容做出拓展,為學生選擇研學的主題。通過研究可以發現,本課的教學主題為河流,其涉及的內容為我國相關河流的介紹與河流的相關知識,而從河流中拓展的研學主題可以是河水基本情況實地調研,這一活動屬于“學生團隊調研”的構成。針對這一研學活動,教師便可以做好規劃,合理設計研學計劃。
(二)做好準備工作,助力活動開展
研學活動相較于一般的實踐活動更強調學生的實際體驗,學生在活動中可以更好地體驗合作探究環節,也會經歷更加真實的研討活動。但與之相對的,學生受到意外傷害的概率會更高。為做好防范,教師要強調活動前的準備工作,從研學旅行的目的地、活動內容、用時、交通方式等做出逐一梳理,盡最大的努力做好安全準備工作。
例如,在“河流”的教學中,為發展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教師可以將河流實地調研作為研學旅行的實際內容。圍繞這一內容,教師需要準備的內容有具體的目的地、交通規劃、調研規劃、便攜醫療箱、緊急通信安排等。為確保活動順利開展,教師可以協同其他教師做出探討,在每個學生小組中都安排一名帶隊教師。在學生研學旅行結束后,各個小組都需要結合實際調研發現出具一份研究報告,記錄其研究。如此一來,借助地理實踐活動的開展,學生的地理實踐力就可以得到有效的發展。
五、 注重自我認知,優化評價設計
評價是教學完成后的一個重要環節,有效評價的設計不但可以推動師生交流,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的發展情況,找出自己的問題所在,這對學生自我認知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的意義。為強化學生的自我認知,教師要做好評價的優化調整,從學生評價出發做好規劃設計,引導學生認識評價的方法,發展評價的技能。在評價的調整上,教師也要聯系新課標的要求,樹立以過程評價為核心的新型教學評價體系,做好學生的能力發展點評工作。
(一)引入學生評價,推動學生自評
學生評價是評價體系的重要構成部分,借助學生評價的實施,不但可以提高評價的效率,還可以幫助學生實現自我認知,發展其相應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在當前,教師要舍棄傳統評價的設計,將學生評價納入評價體系中,并為學生提供評價的標準和方法,讓學生評價發揮其實際效益。
例如,在完成“水資源”一課的教學后,教師就可以結合實際開展學生自評,讓學生做出評價探討。為給學生提供評價依據,發展其自我認知能力,教師可以給出其評價的參考量表,在其中規范本課學生需要掌握的內容,以此實現有效評價。
(二)開展過程評價,關注能力發展
過程評價是注重學生學習過程發展的教學評價,其強調學生的過程表現和能力發展。在當前,新課標提倡教師關注學生的能力發展,將過程評價作為評價的要點進行設計。為做好過程評價,教師要就過程評價的切入點做出分析,選擇合理的方向來設計評價內容,用評價的實施來推動學生的反思,讓其認識到自身發展的不足,再借助針對性建議的提出與引導實現學生的調整,推動其綜合能力的發展。
例如,在“水資源”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借助過程評價的實施,對學生的能力發展情況做出點評。在評價實施中,教師應評估學生讀圖過程、探究過程的實際表現,結合學生的能力發展層次給出相應的評價意見。在提出評價意見后,教師也要給出針對性的評價建議,推動學生的革新調整。
六、 結論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關注學生的能力培養,并以學生能力培養為導向對初中地理學科教學優化的目標做出針對性調整。基于這一調整目的,教師需要做出學生能力的分析探究,圍繞具體的能力做出拓展構建,形成針對性的教學過程。在實際中,讀圖能力、探究能力、實際問題解決能力、實踐能力、自我認知能力都是學生需要發展的重要能力構成,教師可以聯系五方面能力做出針對性的研究,選擇合適的方向和途徑設計針對性較強的教學過程,推動學生的有效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兵兵.以區域認知能力培養為導向的初中地理情境教學設計與應用[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23.
[2]黃穎.基于問題式教學的初中地理綜合思維能力培養[J].教師,2022(12):78-80.
[3]王科中.初中地理學生讀圖能力培養方法探析[J].新課程,2021(2):183.
[4]于建國.初中地理教學中學生讀圖能力培養研究[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1(10):34-35.
[5]楊曉霞.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初中地理教學[J].基礎教育論壇,2021(10):69,71.
[6]雒彩霞.初中地理實驗教學對學生地理能力培養的重要性淺談[J].讀寫算,2020(35):64-65.
作者簡介:常杰(1974~),女,漢族,山東淄博人,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羅村中學,研究方向:地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