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親接手集團后,按照小說劇情,我得和弟弟妹妹爭奪家產。但這倆小家伙比我小了整整12歲。就當我以為勝券在握的時候,我二叔從英國回來了……”
近幾個月,因為這部系列短劇《毛巾帝國》,潔麗雅集團董事長之子石展承走紅網絡。視頻里,他采用“虛實結合”的手法,把毛巾家族企業的人物關系和發展故事娓娓道來,吸引了大量粉絲。
7月2日,《環球人物》記者在杭州見到了剛結束拍攝的石展承。為了接受采訪,他連口水都沒來得及喝就趕回了公司,結束后又要馬上轉場,完成下一項工作。
忙碌已經成為石展承的日常。早在2022年,他就開始做自媒體。與短劇里的“家族顯眼包”形象不同,談起目前的工作,他表示自己還在不停地學習。“回頭來看這兩年的經歷,我還是比較自豪的。因為我的確實打實地幫家里做成了一些事。”石展承說。
《毛巾帝國》由石展承自編自導自演自剪,靈感來源于他的日常生活,讓他迅速漲粉幾十萬,目前在短視頻平臺上的播放量已超1億。
提到這部短劇,石展承十分自信地說:“很多人覺得這是專業團隊剪出來的,其實從拍攝到剪輯,包括找配樂,都是我自己做的。因為這是我身邊的故事,所以情節也都是自己創作的。”
在《毛巾帝國》中,石展承采用“霸道總裁”小說體,介紹了幾位長輩:潔麗雅創始人、“毛巾大王”——爺爺石昌佳,潔麗雅現任董事長、“毛巾小王子”——父親石磊,北京大學本科、英國留學歸來的“毛巾老叔叔”——二叔石晶。
不同于小說里繼承家產的富二代、富三代們,石展承在短劇中的故事頗有些坎坷:創業失敗、被二叔“踢出”公司、“流放”自家工廠……雖然“爭奪家產”是虛構的,但其他情節并非都是無中生有。劇中,石展承被想要“爭奪家產”的二叔“流放工廠”的情節,其實源于他在工廠學習的經歷。
潔麗雅于2010年起,在新疆優質長絨棉主產地阿拉爾投資27億元建設了產業生產研發基地,全棉產業鏈生產線年產毛巾2萬噸。石展承回歸家族企業后,在新疆棉花基地和自家工廠待過一段時間,學習和鍛煉自己,比如搬棉紗、踩縫紉機和包毛巾等。直到現在,他每年都堅持去基層鍛煉。
短劇上線后,第一集反響平平。沒想到,第二集一上線就收獲了很高的觀看量,點贊也突破百萬。“我把英國留學回來的二叔‘搬’出來之后,觀眾腦海里就有了一個非常‘小說’的角色,人物形象也更加立體。”石展承說。
《毛巾帝國》每集大約1分cj+z3tGCYRnD4haVw2Xb2A==鐘,石展承卻要花費1周左右的時間制作。“每次拍攝完的素材大約有15分鐘左右。我在剪輯中覺得哪一段不滿意,就重新拍攝,合并素材后再從頭剪輯。這導致我的視頻更新得特別慢,網友也經常催更。”


隨著粉絲越來越多、關注度飆升,石展承壓力驟增,不免有些擔心:“二叔、父親和爺爺都屬于比較傳統的民營企業家。一開始制作短劇的時候,我只考慮到內容設計,沒有顧及到家人的感受。接收到的評論越來越多,我才慢慢地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覺得有責任去保護好家人的隱私,照顧好他們的感受。”
幸運的是,石展承所做的事情得到了家人的鼓勵。父親、二叔知道后,寬慰他說:“放心,只要是對企業真正有幫助的事情,我們都很愿意支持你。”
如今,全家人都關注著石展承的賬號,也時常翻看一下網友的評論。石磊有時還會問兒子:“你怎么還不更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他更是表現出對兒子的肯定:“專業人士說,以價值轉化的話,以前(在廣告上)可能投個幾千萬也達不到這個效果。”
石展承從小在充滿關愛的環境中長大,員工們都喜歡稱他為“小老板”。就這樣被叫著叫著,他自己“也會當真,覺得將來要繼承家業”。
作為潔麗雅的“企三代”,石展承的童年不可避免地有所缺失。“小時候,我比較怕老爸。以前在最忙的時候,他的壓力很大,有時候會把工作中的情緒帶回家,板著張臉。但現在不會了,他已經學會了調整自己。”石展承回憶道。
那時,石展承的媽媽是浙江省小百花越劇團的成員、國家二級演員。父母工作都很忙,一周才能陪石展承一天。他每天上下學都是車接車送,很少有機會和同學一起放學、玩耍,漸漸地失去很多結交朋友的機會,甚至被同學孤立,變得少言寡語。為了陪伴石展承,媽媽幾乎放下了所有工作。
高二那年,石展承對表演產生了興趣,想要參加藝考。這一“叛逆”行為遭到了父母的反對,“他們想讓我好好讀書”。后來,還是爺爺拍板,這件事才塵埃落定。石展承向父母明確表示,畢業后不會走演戲這條路。父母同意讓他報考表演專業。“很多人把這一過程稱為交換,但我覺得不是。一方面這是父母對我放手的過程,另一方面我也會尊重他們的想法,向他們表示我的責任感和擔當。”石展承說。
“還有很多人表達了對我們國民老品牌的友好和支持,也成為我繼續做下去的動力。”
成功考入中國傳媒大學表演專業后,石展承開始了一段自由的大學生活,“最大的收獲是我的那幫同學”。能和一群同齡的朋友,每天上課、吃飯和玩耍,無疑彌補了石展承從小到大在友情上的缺失。學習表演后,他能夠更加自然地“在鏡頭前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或者去演繹一個人物角色”。
雖然當時對未來并沒有明確規劃,但石展承做出了很多嘗試。因為熱愛收藏球鞋,大學期間,他曾嘗試過賣球鞋,但以失敗告終。畢業后,家人并不要求石展承立刻回公司,石展承也希望靠自己闖出一片天地。于是,他和一幫朋友跟隨浪潮,開始嘗試做直播帶貨。
“在那個年紀,更多的只是頭腦一熱,一股腦兒地闖。”石展承回憶道。這讓他在創業時遇到不少問題——沒有完善的團隊、人員不夠專業、目標也不夠明確。“很多事情我沒有評估好,比如能接受多少時間和金錢成本、想要達到什么目標。”
由于創業初期的“甩手掌柜”風格,加上耗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石展承的直播間最終難以為繼。經過和成員們慎重商議,他開始轉換賽道,嘗試做自媒體博主。
這次,石展承意識到自己的責任,開始主導工作方向,進行短視頻的策劃等,慢慢積累起一些粉絲。“我發現網友對我們家族企業的事情感到好奇,于是開始嘗試做與潔麗雅相關的短視頻。”
沒想到,這次嘗試獲得了意外成功,不僅讓毛巾家族企業完美破圈,帶動了品牌的發展,還實現了與網友的雙向奔赴。在短視頻的評論區,網友經常給石展承提供新奇的點子。“我會把網友留言收集起來,反饋給二叔,由他去做一系列評估。”石展承說,“還有很多人表達了對我們國民老品牌的友好和支持,也成為我繼續做下去的動力。”
在石展承看來,自己很幸運,“從小被家里保護得很好”。很多經營的難處,他是后來才知道的。
“我小時候很困惑,為什么總是見不到爺爺。”回到公司后,石展承才知道,爺爺常年待在新疆。在和員工們的交流中,他慢慢了解到,為了建設棉花基地和保障產品質量,爺爺付出了很多。
“在我上大學期間,父親的身體承受著工作壓力過大帶來的損傷。當時沒有人告訴我,直到畢業后,我才知道。”石展承說。二叔也是在企業發展的重要關頭回來幫忙的。開始做自媒體后,石展承發現自己的短視頻可以起到宣傳作用,也逐漸“回歸”企業。

他不再逃離“接班”。“現在,很多‘企二代’、‘企三代’開始‘接班’。像我們這個年紀,其實一開始都很迷茫。但時間久了,總要考慮如何幫助家里。而且不得不承認,父輩是非常優秀的,我們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努力向他們學習。”石展承說。
平時石展承的父親和二叔見面,總會聊起工作。“為了讓企業更好地維持下去,他們要從公司大局出發考慮問題,即使是簡單的產品運輸問題,也要精確到每一個環節。”于是,石展承經常默默聽著,學習他們的思維邏輯和解決問題的方式。
有時候看到只比自己大幾歲的二叔,石展承也會心疼。“二叔在這個年紀,打交道的已經是和我父親一輩的人。他的外型和行為方式等相結合,就像個矛盾體。”
多年前,潔麗雅就意識到品牌年輕化的重要性。石晶一直在做相關的探索和嘗試。如今,石展承無疑為此打開一個新局面,也成為傳統企業突圍的一個特色樣本。現在,他主要負責自媒體內容的產出和產品的線上宣傳,以及一些品類拓展的工作。在他的眼中,自己更像一名產品體驗官,正在努力做好企業和年輕用戶之間溝通的橋梁。
“年輕一代天生是社交媒體的孩子。社交媒體是他們獲取信息的渠道,也是企業進行營銷的天然戰場。”財經專家崔傳剛在接受《環球人物》記者采訪時說。“作為傳統行業,毛巾產業面臨著門檻較低、品牌影響力不足、營銷渠道單一和同質化競爭嚴重等問題。但年輕的企業繼承者,可以借社交媒體和用戶建立直接聯系,并洞察用戶的實際需求,進而去設計和制造新的產品。”
作為一名“95后”,石展承的腦海中有天馬行空的構思,但也知道“步子不能邁得太大”。“我需要先做出一些成績,讓家人看到我是有用的,之后再把想法說出來,看能不能產生積極作用。”石展承說,他一直“摸著石頭過河”,在家族企業中走一條獨屬于自己的路。
爆火之后,石展承想得更多了:“作為一個自媒體創作者,我得發散思維,往外走。但作為一個經營者,又需要在公司里探索。所以我現在經常思考,如何能更好地平衡在辦公室工作和在外面拍視頻,盡量提高自己的效率。”
同時,他也受到長輩們的影響,變得更加穩重和謙虛。“我覺得要腳踏實地地向他們學習,像我的名字一樣,把踏實、務實的精神繼承和發展下去。”
石展承:1999年出生于浙江諸暨,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潔麗雅集團“企三代”。目前,其運營的“毛巾少爺”賬號在短視頻平臺有近100萬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