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反映2023年度公共關系服務市場的運行態勢,綜合評價中國公共關系業的發展狀況,為專業機構提供積極的行業指引,2024年3月4日至4月10日,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CIPRA)對中國大陸境內主要公關公司展開調查活動。該項活動由協會研究發展部具體實施。
項目組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對2023年度全國主要公關公司進行抽樣調查,內容涉及運營管理、業務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
項目組對問卷所取得的數據進行了全面統計,并依據行業經驗和歷史數據進行了相關核實和判斷,在科學分析基礎上形成本調查報告。本報告由年度排行榜、行業調查分析、TOP公司研究、最具成長性公司研究及行業發展分析五個部分組成。
報告說明
1.本報告所涉及的調查內容僅涉及中國內地的公共關系服務,不包括被訪者的廣告及其他制作業務;
2.本報告所依據的調查數據為被訪者所提供的數據,盡管訪問者對這些數據做了相關核實,但本報告并不為這些數據的真實性提供保證;
3.本報告所訪問的對象為公司主要負責人,他們在接受調查時均聲明代表公司的意志,所提供的信息均是真實、準確和有效的;
4.本報告所發表的數據和結論以被訪者提交的數據為基礎,經過統計分析和行業判斷,并加以測試和修正,這些數據不一定完全符合真實情況,但能反映行業發展基
本情況;
5.本報告相信,有關數據和分析確實具有非常好的參考價值,能為中國公共關系市場的健康發展提供積極的引導和推動力。
2023年度公關公司排行榜包括TOP公司和最具成長性公司兩個榜單,其中TOP公司30家,最具成長性公司10家。該榜單以自愿參與調查活動、提交完整數據、能夠接受考察核實的公關公司為評選對象,以“TOP公司評選標準”為評選依據,通過加權指數計算產生最終結果。榜單不作先后排名。榜單統計分析由CIPRA研究發展部執行,CIPRA公關公司工作委員會常委會審議。
本調查中所使用的“營業利潤”一詞,專指公共關系服務收入(不含廣告、制作等業務),Fee或稱毛利潤。該收入為含營業稅的服務收入,須扣除第三方費用(包括外購勞務、媒體購買等)。
2023年,中國公共關系行業處于穩步恢復和增長中,營業規模約為802億元人民幣,相比2022年的765.3億元人民幣,年增長率為4.8%,略低于5.2%的GDP增速。究其原因,一是隨著國家經濟結構調整,部分傳統行業的公關支出下降;二是全行業的恢復性增長相對于整體經濟有一定的滯后性。與2022年行業年增長率2.6%相比,2023年公共關系行業恢復性增長較為明顯。盡管全行業營業規模實現了增長,但TOP公司年營業利潤卻呈現一定程度的下降,突顯了行業競爭加劇。在公關支出中,汽車行業繼續一家獨大并份額有所提升。此外,中國企業出海的提速和國內新質生產力產業的快速發展,為公共關系行業開辟了新的邊界和空間。
年營業額變化
單位:億元
年營業額增長率變化
調查顯示,2023年度中國公共關系服務領域排行前十的行業分別是:汽車、IT(通訊)、快速消費品、互聯網、金融、制造業、醫療保健、娛樂/文化、政府、旅游。其中,政府公共關系服務代替了奢侈品行業,排名第九,這說明政府更加注重與公眾建立良好關系,提升政府形象。前十位的其他行業排名與2022年度基本保持一致,這些行業企業普遍具有較強的品牌和公關傳播意識,能夠繼續保持在公共關系服務上的投入。
2022年和2021年行業市場份額對比
鑒于TOP30和10家最具成長性公司數據的代表性,我們依據這40家公司數據,從業務領域、業務類型、業務潛力和數字化傳播服務內容等方面加以統計分析。
(1)業務領域
40家公司中,30家開展汽車業務,21家開展IT(通訊)業務,29家快速消費品業務,25家開展互聯網業務,20家開展金融業務,10家開展制造業業務,14家開展醫療保健業務,6家開展娛樂/文化業務,2家開展政府公共關系業務,4家開展旅游業務。
業務領域構成
單位:公司數
(2)業務類型
40家公司中,線上業務占79%,線下業務占21%。其中,20家以數字化傳播業務為主,2家以活動代理及執行為主,18家以傳播代理及執行為主。數字化傳播業務依然是本年度公關市場的主要業務類型。
業務類型市場構成
單位:公司數
(3)業務潛力
調查顯示,40家公司在新的服務手段應用進展方面,事件營銷、意見領袖(KOL)管理、輿情監測、娛樂營銷、客戶關系管理、企業社會責任方面有所加強。其中,36家開展事件營銷,34家開展短視頻營銷,26家開展意見領袖(KOL)管理,15家開展輿情監測,14家開展危機管理,13家開展娛樂營銷,10家開展客戶關系管理,9家開展企業社會責任,7家開展議題管理,7家開展海外品牌傳播管理, 6家開展體育營銷,4家開展城市營銷,1家開展員工關系,1家開展政府關系。
業務潛力市場構成
單位:公司數
(4)數字化傳播服務內容
調查表明,數字化傳播的客戶主要需求集中在產品推廣、整合傳播、事件營銷、口碑營銷和企業傳播。其中,37家開展產品推廣,35家開展整合傳播,30家開展事件營銷,30家開展口碑營銷,29家開展企業傳播,14家開展輿情監測,10家開展意見領袖(KOL)管理,8家開展危機管理,4家開展社區運營。
數字化傳播業務服務內容構成
單位:公司數
營業情況
· TOP公司年均營業額5.96億元,同比增長4.6%;年均營業利潤1.2億元,同比下降14.3%。
· 年均簽約客戶82個,同比增長2.5%。其中,外資客戶占比22.7%,同比下降18.3%;日常代理客戶占總簽約客戶的66.1%,同比增長76.3%。
· 新服務手段方面,TOP公司在短視頻營銷、事件營銷、意見領袖(KOL)管理、娛樂營銷方面實現較快發展。
· TOP公司數字化傳播業務年均營業額4億元,年均營業利潤8927.8萬元。服務內容主要集中在產品推廣、整合傳播、口碑營銷、事件營銷、企業傳播的業務。
· 人員成本、管理費用等營業成本的增加,以及兼并收購出現的商譽和無形資產減值等因素,導致營業利潤一定程度下降,也說明行業競爭更加激烈。
運營管理
· TOP公司年均員工人數391人,同比下降5.1%;管理團隊38人,同比下降15.6%。
· 女性雇員占比63.3%,同比增長1.1%;員工平均年齡30歲左右,與上年持平;人員流動率28.8%,同比增長8.7%;平均留任時間3年,與上年持平;周平均工作43小時,同比下降12.2%。
· 年人均培訓時間83.6小時,同比增長14.5%,主要集中于業務認知、專業技能、業務管理等方面,一般通過公司課程、內部業務交流、行業培訓來解決。
· 年平均工資17132元/月,同比增長4.8%;客戶經理平均工資15014元/月,同比增長1.1%;應屆大學生轉正平均工資6938元/月,同比增長2.5%。
TOP30公司對照統計表
營業情況
· 最具成長性公司年均營業額11370.2萬元,同比增長5.3%;年均營業利潤2376.7萬元,同比增長2.1%。
· 年均簽約客戶34個,同比增長6.3%。其中,外資客戶占33.2%,同比下降12.4%;日常代理客戶占總簽約客戶的71.8%,同比增長13.6%。
· 新服務手段方面,主要集中在事件營銷、短視頻營銷、客戶關系管理、輿情監測方面實現較快發展。
· 數字化傳播業務年均營業額9289.8萬元,年均營業利潤2361.5萬元。服務內容主要集中在產品推廣、企業傳播、事件營銷、整合傳播的業務。
運營管理
· 最具成長性公司年均員工人數110人,同比下降2.7%;管理團隊20人,與上年持平。
· 女性雇員占比65.9%,同比下降1.3%;員工平均年齡29歲左右,與上年保持一致;人員流動率27.2%,同比增長17.2%;平均留任時間3年,與上年持平;周平均工作47小時,同比增長6.8%。
· 年人均培訓時間108.6小時,同比增長37.5%,主要集中于業務認知、專業技能等方面,一般通過公司課程、內部業務交流、外部培訓來解決。
· 年平均工資14884元/月,同比下降8.8%;客戶經理平均工資15239元/月,同比下降14.4%;應屆大學生轉正平均工資6513元/月,同比下降4.6%。
最具成長性公司對照統計表
2023年中國公共關系行業呈現以下顯著特點:
一、調查顯示,2023年度中國公共關系服務領域排名前十的行業分別是:汽車、IT(通訊)、快速消費品、互聯網、金融、制造業、醫療保健、娛樂/文化、政府、旅游。與2022年度相比,排序變化不大,但值得一提的是,政府公共關系代替奢侈品行業,排名第九。奢侈品行業退出前十,表明國人的消費觀念趨于理性和務實。另外,以上這些服務領域基本涵蓋了社會生活的絕大部分,公共關系服務受到廣泛重視。
二、汽車行業繼續一家獨大,占比進一步擴大,達到44.1%,2022年這一數字是37.8%。汽車行業多年來一直居于公共關系服務領域的首位,2023年中國汽車在產量和出口量方面均居世界第一,汽車行業出海提速,這使得行業公關支出進一步加大。調查數據顯示,在所調查的40家公司中,有30家開展汽車業務。
三、TOP公司線上業務占比繼續擴大。調查顯示,40 家公司中,線上業務占 79%,其中,20 家以數字化傳播業務為主,2家以活動代理及執行為主,18家以傳播代理及執行為主。由此可見,數字化傳播業務依然是本年度公關市場的主要業務類型。多數公司逐步尋求轉型,并減少活動代理及執行業務,線上業務增長的趨勢未來也將持續。
四、TOP公司利潤下滑,最具成長性公司營業利潤微幅增長。與2022年相比,2023年TOP公司的年均營業額保持略有增長的情況下,年均營業利潤1.2億元,同比下降14.3%。而最具成長性公司年均營業額為11370.2萬元,同比增長5.3%,但年均營業利潤為2376.7萬元,同比增長2.1%。
五、事件營銷和短視頻營銷依然是公共關系行業的重要服務手段。調查顯示,40家公司在新的服務手段應用進展方面,事件營銷、意見領袖(KOL)管理、輿情監測、娛樂營銷、客戶關系管理、企業社會責任方面有所加強。其中,36家開展事件營銷,34家開展短視頻營銷,26家開展意見領袖(KOL)管理,15家開展輿情監測,14家開展危機管理,13家開展娛樂營銷。
六、人力成本增加給行業帶來一定的運營壓力。調查顯示, 雖然2023年度TOP公司的年均利潤下降,但年平均工資為17132元/月,同比增長了4.8%;客戶經理平均工資為15014元/月,同比增長了1.1%,應屆大學生轉正平均工資為6938元/月,同比增長了2.5%。與TOP公司不同的是,最具成長性公司年平均工資為14884元/月,同比下降了8.8%,客戶經理平均工資為15239元/月,同比下降了14.4%,應屆大學生轉正平均工資為6513元/月,同比下降了4.6%。這也是最具成長性公司營業利潤略有增長的一個因素。
人員成本增加是公共關系行業的一個明顯趨勢,加上企業在同等公關預算的情況下,要求提供更多的服務內容,這都導致了行業利潤進一步收窄,公關公司運營面臨壓力較大。
七、中國公共關系行業面臨的挑戰
1. 行業競爭加劇,分化趨勢明顯。TOP公司營業利潤出現下降,代表競爭進一步加劇。最具成長性公司營業利潤雖有一定的增長,但這是以壓縮成本、收縮業務為代價,并不利于長期的布局與成長。此外,TOP公司之間也呈現明顯的分化特點,一部分依舊能夠保持穩定的增長,但也有部分公司營業規模下降幅度較大。相比本土公關公司,國際性公司由于具有全球的協同效應,業務上體現了相對的穩定性與可持續性。
2.線上業務是大方向,線下業務開始回歸。過去幾年受疫情影響,線上業務需求激增,比如短視頻傳播、直播帶貨、網上教學等相關業務需求不斷增加。疫情過后線下服務開始回歸。此外,旅游和活動傳播等線下業務已經全面恢復。此外,新質生產力產業的快速發展,為公共關系行業開辟了新的邊界和空間。
3.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給行業帶來機遇和挑戰。越來越多的公關公司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挖掘潛力,一些公司通過AIGC技術降本增效,但人工智能技術并非公共關系行業的專利,公關機構扮演的角色沒有發生太大變化,如何通過技術更好地服務客戶,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4.ESG發展理念已逐漸由政府主導向企業自身選擇轉變,越來越多企業在實現創新發展、協調發展和綠色發展方面有新突破,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注入了新動能、開辟了新場景。企業在ESG領域方面的公關支出,正在成為行業新的增長點。
5.資金問題依然是公關公司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難題。公共關系行業主要服務對象集中于大中型企業,導致作為專業服務的公關公司在結算方式上處于劣勢,較長的賒銷賬期及墊資等問題,使得公關公司資金上面臨壓力,再加上運營成本的不斷攀升,一定程度影響了公司財務健康和做大做強。在外部融資方面,融資難、融資貴也是公關公司面臨的共同挑戰。
作為行業組織,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始終致力于中國公共關系行業的國際化、專業化、規范化。面對復雜的國內國際形勢,協會將與全行業共同面對挑戰,推動行業成長和提升行業社會影響;繼續與政府部門、國內外行業組織等保持溝通,讓全社會了解和重視公共關系的作用;繼續推進公共關系的業務整合和資本運作,探索多種渠道的融資模式,推動更多的優秀公關公司做強做精;鼓勵公關公司在通過創新模式等手段發展壯大的同時,承擔更多的行業責任和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