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活動中,學習力的培養是重要內容之一,為了促進對學生學習力的培養,當前在數學課程教學中構建相關教學情景,將數學課程知識融入教學情景,以此深化學生對數學理論知識的理解。文章以小學五年級上冊數學位置“數對”為例,探討該內容相關教學背景、教學目標與教學要求,培養學生關于“位置”內容的學習力,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不斷優化小學數學教學,提升學生數學學習效率。
關鍵詞:借助;實際情景;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8918(2024)23-0097-04
一、 研究背景
在新課標與“雙減”實施的背景之下,當今的小學教育越來越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其中,位置內容的學習是小學數學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對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傳統的位置內容教學方式往往只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缺乏實際情景的應用,導致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文章提出了借助相關實際情景提升學生關于“位置”內容學習力的研究。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引入實際情景,將抽象的“位置”概念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結合,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
實際情景的構建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小學五年級上冊數學位置“數對”教學活動中,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與教學場景,對學生構建相應的教學情境,在具體應用場景中提升學生的學習力。位置“數對”是小學五年級數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用于描述物體在平面上的位置關系,學習數對,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坐標系與坐標的概念,為后續的數學學習打下基礎。文章旨在促進學生掌握數對的基本概念,通過相關實際情景的應用,加深對數對知識的理解。
二、 研究目標
文章研究目標在于通過實踐研究找到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將實際情景與“位置”內容的教學結合,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在教學活動中設計對比實驗,將驗證引入實際情景之中,可以提高學生對“位置”內容的掌握程度。研究哪些類型的實際情景運用策略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力,并探索在不同年級與班級的適用性。開發適用于學生的“位置”內容教學材料,基于研究結果,優化教學活動的設計與管理,為小學數學課程教學提供參考。
三、 研究內容
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在小學五年級上冊數學位置“數對”教學中,引導學生能夠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掌握列與行的含義,結合具體的教學情境,促進學生學會用有序數對表示位置。掌握書寫規律,能夠正確使用括號,在研究過程中,明晰列數在前,行數在后,對中間逗號的正確使用情況形成一定的認知。
在課堂中向學生介紹數對的概念,數對是由兩個數組成的組合,用于描述一個物體在平面上的位置。其中,第一個數表示橫坐標,第二個數表示縱坐標。例如,展示一個簡單的坐標系,并標注出一些點的位置,讓學生直觀感受數對的概念。介紹數對在生活中的應用,展示實際情景,在地圖上標注城市的位置,在棋盤上標識棋子的位置,均運用了數對的知識。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與數對相關的實際應用,并進行分享,以此強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在課程教學活動中進行講解與演示,向學生詳細介紹數對的概念與表示方法。同時,強調數對的讀寫方法及注意事項。組織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學生自己動手繪制坐標系,標注點的位置,以加深對數對概念的理解。分組進行討論,指導學生互相交流學習心得,共同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在對學習內容完成之后,給學生布置相關練習題,指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練習,鞏固所學知識。
四、 研究方法
運用文獻綜述法,查閱相關文獻資料,了解已有小學數學情境教學與學習力研究成果,對學術觀點進行總結分析,為研究提供理論依據和參考。
運用實證研究法,對實際教學實驗和觀察,驗證實際情景對提升學生位置內容學習力的有效性,其中包括實驗法、調查法等。
運用案例分析法,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以小學五年級上冊數學位置“數對”為例,分析實際情景在教學中的應用效果,為研究提供實證支持。在案例與教學情景中,引導學生觀察,通過分析之后,引導學生得出同一列的規律,數對的第一個數字均一致,同一行的規律,數對的第二個數字均一致。由此在具體情景中,引導學生感受數對的規律。
運用定量與定性結合的研究方法,進行定量分析,收集學生的學習數據,評估實際情景對學習效果的影響,通過定性分析,了解學生的反饋情況,深入探討實際情景在“位置”內容學習中的作用。
歸納總結法,對研究結果進行總結和歸納,提煉出實際情景提升學生“位置”內容學習力的有效策略。在教學中注重學力培養,通過歸納總結,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與概括能力,結合具體場景,培養學生良好的空間觀念,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引導學生體驗數學交流的簡潔性。
五、 研究成果
通過實踐和研究,找到了有效的方法,能夠將實際情景與“位置”內容的教學結合,包括使用實物模型、地圖、游戲等方式,使抽象的“位置”概念更加直觀、生動,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在對比實驗實施過程中,發現引入實際情景能夠顯著提高學生對“位置”內容的掌握程度。與傳統的理論教學方式相比,使用實際情景的教學方式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研究多種類型的實際情景與運用策略,包括使用實物模型、地圖、游戲等。此種策略在不同年級和班級的適用性得到了驗證,可以為小學數學教學提供更加具體、實用的教學建議。教師引導學生對“數對”的討論,體會這是什么含義,利用“列”“行”等相關知識內容,掌握兩個數字表示一個確定的位置的方法,強化學生思考與分析,通過情境融合,深化學生課程學習,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分析與推理能力。
在教學中注重學法遷移,從座位圖至格子圖,形成立體的數學結構,在具體場景中促進學生對“位置”相關知識的融會貫通。通過多項知識整合分析,引導學生領會數學知識、數學思想的形成過程,帶領學生感知數學認知過程,并在實踐過程中,結合自身的理解,學會構建“數對”與“直角坐標系”的數學模型,培養學生數形結合意識,加強對相關知識的深入理解,為后續相關課程內容的學習打下基礎。結合“現成”情境,促進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引導學生由線拓展到面,引導學生從交一維空間拓展為二維空間,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形結合思想,帶領學生體會統一行與列的順序、行與列的名稱、位置的表示方法,利用具體的情景與實際情況,促進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認知。
基于研究結果,設計適用于學生的“位置”內容的教學材料,包括教案、課件、練習題等,旨在幫助教師更好地實施基于實際情景的“位置”內容教學。在各項工作完成之后,對此次研究成果進行總結,發表研究論文,舉辦研討會,加強研究成果的推廣,為小學數學課程教學提供范例。研究成果能夠為小學數學教學提供新的教學思路與方法,促進小學數學教育的改進。
六、 研究效果
對學生設計鞏固練習,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對表示自己在教室的位置。教師報數對,學生站;(3,X),(X,2),(X,K),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站起來,并尋找其中的規律,經過逐步探索之后,得出最終的結論。結合教材相關練習指導學生學會用數對表示指定漢字的位置,強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在學生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內容之后,結合生活,強化學生應用意識的培養。教師指導學生用數對表示位置,結合連連看、十字繡、國際象棋、中國象棋、圍棋、掃窗圖、奧運會活字表演等相關場景,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在課程學習活動完成之后,引導學生思考:通過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有什么問題要提?你能夠聯想到生活中的哪些場景?結合《課堂作業》中的相關內容,促進學生進一步思考。
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了解學生對數對概念的理解程度。檢查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評估學生對數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通過測試了解學生對數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此次研究過程中,引入實際情景,使得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理解“位置”的概念,感受數學學習的實際應用價值,增強學習的興趣與動力。實際情景的引入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位置”相關的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通過具體情境的引入與運用,促進學生有效解決實際問題,鍛煉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為未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七、 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選擇適合學生的實際情景,并進行適當的設計,在這一過程中,要求教師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識與經驗,以確保實際情景能夠有效地與“位置”內容的教學結合,并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與好奇心。此次研究過程中,對具體教學情境設計的針對性不足,未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力,影響了綜合教學效率的提升。每位學生的學習能力與興趣均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對同一實際情景的反應也往往有所不同。因此,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應當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策略,確保每個學生均能夠從實際情景中受益。實際情景的運用能夠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位置”相關的知識,但是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現實問題,可能出現過度依賴實際情景的現象,導致學生忽視理論知識的學習。
在此次教學活動中,對學生講授位置與方向的基本知識內容、位置相關內容相對較為簡單,學生學習難度不高,通過教學情景的融入有利于深化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增強學習效率。以此在情景設計過程中,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與認知發展水平,對學生設置一定的障礙,例如,結合學生在教室中的具體位置,融入學生具體的生活經驗,在情景設計中融入已有的知識。結合學生課堂表現情況來看,在學習活動完成之后,學生基本上能夠掌握所學知識,有效實現了教學設計的目標,但是結合教學實際,仍然有幾個層面需要努力。在課堂引入層面吸引力不足,在情景設計中未能夠有效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而是在教學中構建統一標準,若在教學活動中融入確定位置的需求,則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在整節課設計過程中,整體知識體系相對較為簡單,在教學中設計自學環節,促進學生有效糅合已經掌握的知識,加強對新知識的理解。
但是在具體實踐過程中,交流環節的設計未能夠達到理想效果,出現交流環節流于形式的現象,使得教學展示面較窄,教師引導語言不夠生動有趣,使得課程教學設計效果相對有限,出現學困生對相關知識內容理解不足的情況。因此在相關技能訓練過程中,應當加強對學生的指導,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表述,加強對學生理論的有效指導,使用簡潔利索的語言,促進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教師利用引導性語言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在實踐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為此,在教學中應當平衡實際情景與理論知識的比重,確保學生既能夠掌握理論知識,同時也能夠培養實踐技能。基于實際情景的“位置”內容教學要求具有相應的教學材料的支持。然而,目前相關層面的教學資源相對較少,要求教師自行開發或尋找合適的教學材料,適當增加教學難度與工作量。
八、 今后的研究設想
本次教學中通過講解、演示、實踐操作等多種方式,促進學生掌握了數對的基本概念與應用。通過小組討論與課堂練習,鞏固學生的所學知識。展望:在未來的教學中,進一步拓展數對的應用范圍,探討將數對應用于幾何圖形的描述中。此外,通過游戲、競賽等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與合作,共同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展。為了有效地提升學生關于“位置”內容的學習力,進一步深入研究實際情景的設計原則與方法,增強教學情境設計的靈活性,結合學生的年齡、認知水平、興趣等因素,設計合適的實際情景,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與“位置”內容的教學結合。除了傳統的實物模型、地圖、游戲等實際情景,在今后教學活動中,嘗試引入更多的實際情景,如虛擬現實技術、模擬實驗等,加強對信息技術的有效運用,提供豐富與多樣化的學習體驗。
將實際情景應用到其他數學領域,如代數、幾何等,以驗證“位置”內容的普適性。隨著當前在線教育的快速發展,借助在線平臺為學生提供基于實際情景的“位置”內容學習資源。打破傳統課堂的限制,使得更多學生能夠接觸到高質量的教學資源,同時為學生提供更加個性化、靈活的學習方式。為了準確地評估實際情景對學生“位置”內容學習力的影響,在更大范圍、更長的時間內進行研究,增強教學內容設計的有效性,收集與分析學生的學習數據、滿意度與反饋等相關信息,以全面了解實際情景對學習效果的影響。尋求與專業教育機構、研究團隊的有效合作,共同推廣研究成果,推動小學數學教學的改。積極參與相關學術交流活動,分享研究成果與教學經驗,通過與相關機構之間的有效合作,為提升學生“位置”內容學習力做出更大的貢獻。
九、 結論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通過教學情景的引入,培養小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使得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理解“位置”的概念,從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際情景的引入能夠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借助相關實際情景提升學生關于“位置”內容學習力的研究,為小學數學教學提供新的教學方法,促進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改進。
參考文獻:
[1]陳英姿.在生活中感知數學:小學數學《認識人民幣》情景化教學設計[J].讀寫算,2023(30):82-83.
[2]欒穎.“學講模式”: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習力的有效策略探討[J].文理導航(下旬),2023(8):64-66.
[3]周海燕.“教學生學”理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與應用[J].數學之友,2023,37(16):14-17.
[4]金光瑞.“情景教學”破解“乘法的初步認識”難點:以小學數學教材為例淺談建構主義教學理論運用[J].讀寫算,2023(22):28-30.
[5]江真義.智慧教室環境下小學數學教學的互動行為特征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3(15):196-198.
[6]王琪.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創新思維:小學數學問題情境教學方法研究[J].小學生(中旬刊),2023(7):127-129.
[7]李利利.基于探究式學習的小學生數學思維力培養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3(16):43-45.
[8]黃博.“雙減”政策下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力”[J].江西教育,2023(19):60-61.
[9]張艷,吳志堅.“畫數學”:提升學生數學學習力的“形象支撐”[J].數學教學通訊,2023(13):24-26.
[10]杜倩.淺議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實現有效的課堂互動[C]∥廊坊市應用經濟學會.對接京津——社會形態基礎教育論文集,2022:1256-1258.
作者簡介:班克芳(1977~),女,壯族,廣西南寧人,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玉洞小學,研究方向:小學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