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基礎教育教學改革持續(xù)推進的過程中,借助深入理解知識內在邏輯意義的“深度學習”理念破除傳統(tǒng)教育理念重知識、輕意義的問題成為學科教學的一大改革亮點。深度學習本質上是一種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發(fā)展性、理解性以及反思性是深度學習的突出特征。文章以高中歷史教學為例,從課前準備、教學實施以及課后反饋三個階段提出深度學習視域下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策略,以適應新課改背景下產生的教學需要。
關鍵詞:高中歷史;深度學習;教學模式;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8918(2024)23-0133-04
深度學習旨在教師的引導下幫助學生實現(xiàn)對知識的深層次處理,進而可以在理解知識內在邏輯與豐富內涵的基礎上,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其本質上是一種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發(fā)展性、理解性以及反思性是深度學習的突出特征。基于建構主義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等多種教育理論的深度學習理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不僅能夠滿足新課改背景下對學生歷史學科素養(yǎng)的培育要求,也能滿足高考對學生的能力要求,因此,必須以深度學習理念為指導實現(xiàn)高中歷史課堂模式的構建。
一、 課前準備階段
(一)明確課時教學目標
課時教學目標不同于培養(yǎng)目標,是對培養(yǎng)目標的細化,可行性比培養(yǎng)目標更強,是對歷史教學最終所要達到的目標的界定,對教師的教學行為以及學生的學習行為都有突出的作用。
1. 全面分析學生
學情分析是提高教學目標科學性的必要前提,因此通過學情分析來增進對學生的了解是制訂課時教學目標的第一步。一方面,教師要對高中生的年齡特點以及認知規(guī)律等進行全面分析;另一方面,要立足所教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的個性化特征進行分析,進而在把握學生共性與個性的基礎上實現(xiàn)對學生全面深入的了解,為教學目標的制訂打下良好的基礎。
2. 深刻把握課程標準
課程標準突出反映了新課改背景的成果與新課改理念,對高中歷史學科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等進行了明確的界定,是教師組織教學活動的科學指引。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教師更加重視對歷史教材的鉆研,忽視了對課程標準的了解,影響了實際教學效果。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必須提高對課程標準的重視程度,精心研讀、細化解讀,在TzmJQbZmEIjt/NIwX6NidE+eCIASWt6V/1n8rc9vfLA=宏觀上把握歷史學科教學的總目標以及各階段的教學目標,在明確課程標準與教材、教學關系的基礎上制訂出科學的課時教學目標。
(二)深層整合教學內容
我國上下五千年的發(fā)展歷史無法在有限的教材中呈現(xiàn),盡管教材中已經(jīng)對歷史事件進行了相應的刪減,選擇了一些重點內容,但是受制于篇幅的有限性,歷史教材仍然表現(xiàn)出文字簡略、脈絡不清的問題。因而,必須通過對教學內容的整合才能把握歷史事件之間的關聯(lián)性,實現(xiàn)歷史知識體系的構建,進而幫助學生形成對歷史知識的深入理解。
就目前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模式來看,大多是按照“背景—過程—影響”開展講解的,教學主題的規(guī)整與教學立意的深化都存在欠缺,對歷史知識的學習仍然局限在表面,不利于學生歷史學科素養(yǎng)的培育。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辯證地看待教材在歷史學科教學中的作用,在以教材為授課基礎的同時,對教材進行必要的調整、補充、刪減甚至質疑,進而在把握知識脈絡的基礎上實現(xiàn)對歷史教材的二次開發(fā),讓教學內容在同一主題的連綴下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以主題的設置實現(xiàn)教材整合的方式在應用過程中要避免形式化問題的出現(xiàn),不能讓標題的設置喧賓奪主,而是要在簡化結構、突出主題、彰顯邏輯、表達關聯(lián)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實現(xiàn)深度學習。
此外,教師還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包括自制的微課、相關史料、影視資料等,這些都可以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了解,為深度學習的實現(xiàn)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高質高效設置導學案
歷史學科的知識雜而多,但是高中階段科目多、任務重,歷史課時并不多,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為了實現(xiàn)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有重點的教學,教師就要借助導學案引導學生在課前開展預習,通過預習任務的完成對這一課時歷史知識有一個全面的了解,為歷史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準備條件。
高質高效設置導學案,一方面,要立足教學目標,尊重學生差異,提高導學案的層次性,滿足不同歷史水平學生的發(fā)展需要,讓優(yōu)等生、中等生、后進生都能通過導學案實現(xiàn)鍛煉與提升;另一方面,要強化導學案“導”的意圖,選擇學生能夠通過自主預習完成的知識點作為導學案的內容,并強化導學案對學生的引導作用,使學生能夠在導學案的指引下逐步實現(xiàn)深入學習。
二、 教學實施階段
(一)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深度學習理念除了體現(xiàn)在學習結果上,還體現(xiàn)在學習過程中,旨在通過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深度參與實現(xiàn)學生與教師、與學習內容的充分互動,并在互動的過程中實現(xiàn)深度學習。因此,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是深度學習效果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
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要通過民主課堂氛圍的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構建以及學習共同體的組建在班級形成一種積極的學習文化,讓身處其中的學生能夠更加自覺地參與教學活動。同時,教師也要促進合作探究的活化。一方面,要創(chuàng)新合作探究模式,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融入自主學習,讓學生在自主思考之后再進行合作探究;另一方面,教師要通過探究問題的合理設置來引導學生深度思考,并且要保證探究問題的開放性,避免將學生的思維限制在預設的內容上。以歷史事件為例,教師就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更加真切地感受當時環(huán)境的激烈與緊張,同時,以小組為單位的教學方式還可以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讓學生更加主動地收集相關資料,揣摩人物心理,進而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對歷史事件的發(fā)生背景、深遠影響等形成系統(tǒng)、深入的認識。
此外,教師還要基于雙向交流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參與。師生交流是課堂對話交流的主要形式之一,但是在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下,師生交流的內容大多局限在教師提前挖好的“坑”中,歷史教學完全處于教師的掌控之中,歷史課堂只是為了交流而交流。在這種交流模式下,學生更像是教師完成教學活動的“工具人”,雙向交流的缺失限制了學生觀點的表達,這對以對話為中心的深度教學是致命的。鑒于此,充分尊重與理解學生,并對學生的回應及時做出評價,實現(xiàn)對學生交流欲望的激發(fā)。同時,教師也要通過不斷的學習提高自身的史學素養(yǎng),提高對歷史知識認識的深度與廣度,以便在講解歷史知識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
(二)拓展學生的思維深度
深度學習的一個重要表征就是對歷史知識的深入理解,即學生的思維深度。因此,在深度學習視域下組織高中歷史教學就要以學生思維深度的拓展為導向,借助問題導學的方式實現(xiàn)對學生思維的引導。
以問題為導向實現(xiàn)對學生思維的拓展,首先要更新問題的呈現(xiàn)方式,增加問題呈現(xiàn)的趣味性特征,在激發(fā)學生思考興趣的基礎上讓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為深度學習的實現(xiàn)創(chuàng)造條件。其次,問題的設置要有層次性,通過梯度化的問題設置來滿足不同學生、同一學生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習需求,通過連環(huán)設問的方式實現(xiàn)對學生思維的循序引導。
(三)夯實學生的歷史基礎
深度學習強調對知識本質的學習,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對強調知識本身的淺層學習的排斥。相反,教師必須認識到淺層學習對深度學習的基礎性作用,在夯實學生歷史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實現(xiàn)歷史教學的深入與拓展。
夯實學生的歷史基礎,首先要重視常識教學,采用專題學習的方式明確歷史常識概念,深化學生對常識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其次,要強調同課異構,以學情差異為準繩對教材進行個性化的整合構建,通過特色課堂的打造實現(xiàn)學生經(jīng)驗與學習內容的深度融合,進而在此基礎上促進深度學習的實現(xiàn)。最后,要借助多樣化教學方式的應用對學生的高階思維進行培育,比如,批判性思維以及創(chuàng)新思維就是歷史高階思維的重要體現(xiàn),將基于問題的學習與基于質疑的學習作為兩種主要的教學方式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加以推進。
三、 課后反饋階段
(一)強化教學反思
1. 重視教師反思方式的創(chuàng)新
深度教學在高中歷史學科中的實現(xiàn)要借助反思的作用,通過教學反思來對教學行為進行二度審視,并在審視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錯誤與不足,并為今后的教學實踐提供具體的指導。鑒于此,借助多種反思方式幫助教師實現(xiàn)反思效果的提升是深度學習視域下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方式之一。
首先,要拓寬教師的反思范圍。狹隘的反思角度會將教師的進步局限在一定的范圍之內,無法滿足深度學習的現(xiàn)實需求。因此,拓寬教師的反思范圍,在明確學生是教學對象的基礎上,對教學內容講授的清晰度、教學目標的完成度、教學方法的適配度等進行全面的反思。同時,教學理論、師生關系等也應該成為教師反思的重要內容。
其次,要加深pnPm1Pikwm0+mkBCoNZGKlqUvbjaiEAFaN9hOL/mgvs=教師的反思程度。深度學習視域下教師的反思程度也應該由表層反思向深層反思轉化,由關注教學表象向關注教學本質轉變。除了要分析課堂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情況,還要反思這些教學情況出現(xiàn)的原因,以便為今后的歷史教學活動提供具體科學的指導。
2. 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性學習
首先,要引導學生樹立反思意識。深度教學是反思性的教學,必須通過學生主動的自我反思來最終實現(xiàn),因此在教師反思之外,學生的自我反思也是實現(xiàn)深度學習的必要因素之一。教師必須從意識層面入手,重視對學生反思意識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反思意識的影響下自覺開展反思活動。
其次,教師要傳授給學生具體的反思方法。一方面,教師要強化反思學習的思想方法在實際教學活動中的滲透,通過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共同尋找問題解決的辦法,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反思性學習思維產生影響;另一方面,教師可以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互動反思,在小組成員互相分享交流的過程中,以他人為參照物來對自身的學習行為與學習效果進行反思,促進深度學習的實現(xiàn)。
(二)優(yōu)化課后作業(yè)
課后作業(yè)是對有限的課堂教學的延伸,有效的課后作業(yè)可以起到鞏固教學效果的作用,對深度學習的實現(xiàn)具有重要意義。鑒于此,教師必須重視合理有效且有深度的課后作業(yè)的設計。
以“對外開放格局形成的過程及意義”為例,教師就可以完成歷史內容向現(xiàn)實問題的轉移。一方面,教師要緊抓這一部分學習內容的重點,明確教學主線是“機遇與挑戰(zhàn)”;另一方面,教師要實現(xiàn)歷史問題向現(xiàn)實問題的延伸,將其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具體問題聯(lián)系起來完成課后探究作業(yè)的布置,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以這一部分知識為基礎對中美貿易戰(zhàn)進行分析。這種作業(yè)布置方式既幫助學生梳理了這一部分的學習內容,明確了學習重點,還讓學生利用這一知識解決了實際問題,強化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應用能力。同時在應用這一歷史知識的過程中也促進了對這一知識的深入認識,理解了知識背后的邏輯,為實現(xiàn)深度學習奠定了基礎。
(三)豐富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對教學過程的監(jiān)控、調節(jié)與反饋,是貫穿教學過程始終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這與深度學習的全過程性不謀而合。因此,教學評價與深度學習的融合可以實現(xiàn)對深度學習實施的全過程監(jiān)控,并及時根據(jù)反饋結果進行修正,進而實現(xiàn)深度學習的進一步發(fā)展。故而,將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綜合應用在深度學習理念指導的歷史教學全過程是強化深度學習效果的保障。
四、 開展歷史主題活動
新時代的高中歷史教師,既要在深度學習視域下組織學生深入學習課本內容,讓學生以課本為橋梁或者途徑,走向歷史深處,了解相關的知識,也要為了拓寬學生視野,帶領學生從另一個方面深入學習歷史,為學生開展歷史主題活動,拓寬學生思維,提升學生認識。
(一)結合課本開展主題活動
在學習《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這一單元的歷史知識之后,教師可以結合單元活動內容,如“家國情懷與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演進”,為學生開展主題活動。讓學生分組通過網(wǎng)絡資源、借助學校圖書館紙質資料等,制作相關的圖示,把家國情懷與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演進過程,通過圖示的方式展示出來,如思維導圖、圖說歷史等。看哪一組學生對這一主題活動完成得最好,制作的圖示、圖說最能突出主題,能說明多民族國家演進的軌道。學生要完成這樣的主題活動,不但要查閱相關的資料,還要結合小組的智慧、思維進行設計、制作。整個過程,不但可以增強學生的參與、合作、協(xié)調的能力,豐富學生的歷史知識,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還能真正發(fā)揮主題教學活動的作用,實現(xiàn)深入教學、深入學習目的。
(二)開展歷史主題演講
為了給學生拓寬更多學習歷史的渠道,豐富歷史學習的形式,讓歷史教學變得豐富多彩,內容充實飽滿,教師可以為學生開展歷史主題演講。
首先,學校可以有計劃、有目的地邀請相關的專家、學者、歷史學家,來為學生進行歷史演講。演講結束后,學生可以把自己在聽演講過程中的思考、疑問與專家、學者交流、討論,深化學生對某些歷史知識的學習,提升學生對歷史的認識,深化歷史教學意義。
其次,教師也可以請一些歷史愛好者,結合一些歷史劇,如《康熙王朝》《如懿傳》《甄嬛傳》等,分析里面人物,把電視劇中涉及的主要歷史人物的真實故事,分享給學生,讓學生有正確的認識,同時也讓學生能客觀地看待歷史劇,把歷史與電視劇分開來,不要混為一談,把戲說當真歷史,造成學生對歷史的錯誤認識。
(三)開展歷史知識競賽
為了強化學生對課本歷史知識的記憶,豐富學生的學習形式,增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等,學校可以定期為學生組織歷史知識競賽主題活動。歷史知識競賽活動可以根據(jù)組織規(guī)模,參賽人數(shù)分為團體賽、個人賽,如以一個小組、一個班級進行參賽,或者學生可以以個人形式報名參賽等。這樣的活動不但能調動學生積累歷史知識的積極性,強化他們學習歷史的意識CGfE14E1ylLzXrJQRrlsIg==,也能活躍學習形式,增強歷史教學的趣味性。
五、 結論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歷史學科的教學成效已經(jīng)得到了顯著提高,但是仍然表現(xiàn)出淺顯化的傾向,不利于學生歷史學科素養(yǎng)的培育。因而,立足當前的教育背景,以深度學習理念指導高中歷史教學,從課前準備階段、教學實施階段以及課后反饋階段入手通過多種方式深化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認識,了解歷史學科的本質。在自主構建知識體系的過程中實現(xiàn)與學生生活的聯(lián)系,進而將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要求落在實處。
參考文獻:
[1]趙純鋒.深度學習視域下的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策略探究[J].高考,2022(3):84-86.
[2]歐陽云飛.深度學習理念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研究[D].阜陽:阜陽師范大學,2021.
[3]余永聰.深度學習視域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策略探究[J].中學語文,2021(14):66-69.
[4]焦波.深度學習視域下的高中歷史教學方法探析[J].天津教育,2021(9):77-78.
[5]孫寒.深度教學視域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20.
作者簡介:黃維(1985~),男,漢族,甘肅兩當人,甘肅省兩當縣第一中學,研究方向:高中歷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