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期是人類生命中最重要的發展階段之一,幼兒的身體和智力發展都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因此,在幼兒園階段,如何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和教育方式,對幼兒的發展至關重要。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幼兒園開始嘗試開展種植活動,希望通過種植活動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探索精神以及環保意識等。種植活動不僅可以為幼兒提供一種有趣的學習方式,同時也可以讓幼兒在實踐中體驗到種植的樂趣和收獲,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和參與度。因此,文章對深度學習視角下幼兒園大班種植活動的實踐與探索進行研究,并提出一些具體策略,以此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關鍵詞:幼兒園大班;種植活動;實踐與探索
中圖分類號:G6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4)24-0163-04
種植活動中,幼兒在開放自然的種植環境進行主動探索,這個過程主要發掘幼兒的自主意識和實踐能力,而后通過教師的適時指導促進幼兒將其積累為學習品質,從而獲得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而所謂深度學習,就是指在教師引領下,幼兒基于對知識的充分理解,對新的信息與觀點進行批判性的思考,建構新知識與已有知識之間的關聯,形成對知識的系統性認識,并最終遷移所學,達成問題解決的過程。因此,研究深度學習視角下幼兒園大班種植活動的實踐與探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 幼兒園種植活動的定義和特點及對幼兒發展的影響
(一)幼兒園種植活動的定義和特點
幼兒園種植活動是一個綜合性的活動,不僅豐富幼兒的相關知識、技能,還能激發幼兒的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同時也能讓幼兒親身參與植物種植、養護、觀察和收獲等過程,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認知發展。幼兒園種植活動具有以下諸多特點:①實踐性強。種植活動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活動,需要幼兒動手進行種植、澆水、施肥等操作。這可以幫助幼兒鍛煉自己的身體協調能力和手眼協調能力,同時也可以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和實踐能力。②觀察性強。種植活動需要幼兒不斷觀察植物的生長變化,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結構和特征等。這些過程可以幫助幼兒培養觀察力和探索精神,同時也可以促進幼兒對自然的認識和理解。③團隊性強。在種植活動中,幼兒需要和其他幼兒共同合作,互相幫助,這可以培養幼兒的團隊意識和協作能力,同時也可以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和參與度。④環保性強。種植活動可以幫助幼兒深入了解植物的生態功能和重要性,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從小培養環保意識,促進幼兒形成良好的環境保護習慣。
(二)種植活動對幼兒發展的影響
首先,其能夠促進幼兒社交能力和協作精神的發展,幼兒園大班種植活動需要幼兒一起參與,從選植物、培育、觀察到收獲,需要幼兒們一起協作完成。在活動中,幼兒們需要相互協作,共同完成任務。這樣的活動可以培養幼兒的團隊合作意識,讓幼兒們學會與他人合作,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觀點和想法,培養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其次,還能培養幼兒的科學探究能力和觀察能力。通過觀察種子的發芽、生長和變化過程,幼兒可以培養自己的觀察能力,學會觀察和描述植物的不同特征,還可以通過種植活動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學習植物的生態知識和基本的生物學概念,如光合作用、水分和養分的吸收等。此外,在種植過程中,幼兒可以通過照顧植物來培養自己的護理能力,如澆水、施肥、除草、剪枝等。這種護理過程可以讓幼兒學會照顧和關愛他人,培養責任感和耐心。最后,能夠提高幼兒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調節能力,種植活動需要幼兒們耐心等待植物的生長過程,不去干擾植物的生長,可以培養幼兒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調節能力,讓幼兒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自我約束,養成良好的自我管理習慣。
二、 深度學習視角下幼兒園大班種植活動的實踐策略
(一)根據幼兒的興趣,創設有準備的環境
幼兒園大班種植活動的實踐策略之一是根據幼兒的興趣點創設有準備的環境。這意味著教師需要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求來設計種植活動的環境和材料,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首先,在種植活動中,需要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求來選擇種植的植物類型,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因此,教師需要與幼兒進行交流和觀察,了解他們喜歡哪些植物、什么樣的顏色和形狀等,以便為他們選擇感興趣的植物。有些幼兒怕自己養不好,所以可以選擇一些容易生長、生命力強的植物,如向日葵、豌豆、小麥、草莓等。這些植物生長快速,容易發芽,對土壤和環境的要求不高,即使在不太理想的條件下也能夠生長茁壯。還有的幼兒喜歡色彩鮮艷、形態美觀的植物,這時就可以選擇一些觀賞性強的植物。這些植物可以讓幼兒更加喜歡植物種植活動,提高他們的參與度和興趣。其次,提供不同品種的植物是創設有準備的環境的重要方面之一。為幼兒提供不同品種的植物可以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讓他們了解和探索植物的多樣性和差異性。例如,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不同品種的茄子種子,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茄子品種進行種植。這樣的實踐可以為后續的探究埋下伏筆,讓幼兒在種植過程中探究不同品種的茄子的生長特點和差異性,學習植物的生態知識和基本的生物學概念。最后,除了提供不同品種的植物,教師還可以根據幼兒的喜好提供不同的種植環境和工具,如不同顏色和質地的土壤、不同大小和形狀的花盆、不同種類的施肥等,以滿足幼兒的探究需求和好奇心。這樣的實踐可以激發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讓他們在種植活動中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創新能力。
(二)提供多元化的材料,支持幼兒的探究
種植活動中,教師需要為幼兒提供多種不同的工具和材料,以便他們能夠更好地探究和實驗,如提供土壤、肥料、種子、花盆、水桶、小鏟子、小鎬子等,讓幼兒可以親手進行種植,并學習如何照顧植物。同時,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長和環境,還可以提供多種不同的學習資源,如圖書、視頻、圖片等。這些資源可以幫助幼兒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和環境要素,同時也可以幫助幼兒擴展知識和想象力。此外,在進行種植活動時,要基于種植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供多種材料幫助幼兒解決問題,如當植物上出現蛀蟲時,會侵害植物,影響幼兒的種植體驗。因此,教師應該積極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并接納他們的觀點。這樣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參與意愿。通過提出問題來幫助孩子進一步思考問題,如:“你認為為什么定期清理植物周圍的落葉和雜物可以防止蛀蟲侵害?”“你知道哪些無毒的殺蟲劑可以使用嗎?”向孩子介紹一些與植物保護相關的知識,例如不同類型的蛀蟲和它們的特征,以及如何選擇無毒的殺蟲劑。這樣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問題和解決方案。例如,在種植黃瓜苗后,要注意防蛀,蚜蟲的繁殖速度極快,一株黃瓜苗上一旦長了蚜蟲,很快便會波及其他的黃瓜苗。由于幼兒對蚜蟲的經驗是缺乏的,所以他們想出的辦法無法有效解決蚜蟲泛濫的問題,甚至還會“破壞”到黃瓜苗的生長。此時,教師引導幼兒討論,最后得出可以用健康的無毒殺蟲劑。之后,教師根據幼兒的想法提供一些材料,讓幼兒基于經驗自己調配無毒殺蟲劑,同時在教師的幫助下利用顯微鏡來測試殺蟲劑的功效。幼兒從中也發現:白醋殺蟲劑不能及時消滅蚜蟲;辣椒水和洗潔精殺蟲劑可以消滅蚜蟲,但是洗潔精的殺蟲功效更好。消滅蛀蟲后,黃瓜漸漸成長起來,這時需要給黃瓜搭架子,接下來教師引導幼兒開始討論如何搭架子。為了讓黃瓜搭架能夠順利進行,可以在班級里讓幼兒討論黃瓜架子長什么樣,或者查閱資料。了解黃瓜架的樣式后,讓幼兒當黃瓜架設計師,來設計架子。幼兒有了計劃之后便開始實施,教師繼續觀察幼兒的探究行為,并且鼓勵幼兒大膽嘗試,根據設計圖進行實踐。之后,教師再讓幼兒繼續思考在搭架的過程中是否具有挖掘的點。比如,材料如何固定、如何連接、架子間的距離、高度等。最后,教師提供各種材料如超輕黏土、毛根、紙膠帶等,根據設計圖,通過同伴間的合作搭好架子,無目的地插在每一株黃瓜苗的邊上,或是兩個黃瓜苗的中間,等待著黃瓜可以爬上自己搭的架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這場探究之旅中,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動手中學習、在觀察中學習、在體驗中學習。在實踐中增加了對爬藤植物特點的了解、架子的了解以及架子穩定性的了解,獲得新的知識,并掌握獲得知識的方法。
(三)以問題為導向,驅動幼兒持續的觀察與探究
教師需要通過提出問題和引導幼兒進行觀察和探究,來促進幼兒對植物生長和生態環境的深入理解。首先,教師可以提出一些有關植物生長和生態環境的問題,如“如何讓植物能夠茁壯成長”等。這樣可以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導他們進行持續的觀察和探究。其次,教師還可以通過提問如“哪些因素對植物生長有影響”,引導幼兒觀察植物的生長環境,如觀察陽光、水分、土壤等因素對植物生長的影響。這樣可以讓幼兒深入了解植物生長和生態環境的關系。例如,幼兒投票決定種植茄子苗,種下秧苗后,每天進行澆灌和觀察。在此過程中,秧苗變矮了,這時幼兒就會提出疑問,為什么秧苗變矮了?幼兒經過對比和觀察,發現是秧苗彎了。之后,教師可再進行提問:“其他植物有沒有類似情況?”引導幼兒探查,之后幼兒發現番茄也有類似情況,而且種植番茄時,會將番茄與一根長長的木棒綁在一起。這時教師又可以進行提問:“是不是茄子也和番茄一樣,莖都軟軟的、會彎腰,所以要用木棒綁著它呀?”“木棒綁住的話,能幫助茄子怎么樣呢?”通過教師問題的引導,幼兒很快就在自己的觀察中找到了答案。活動中,幼兒在探索中感到興奮和滿足,這既是主題活動的延伸,也是由幼兒的疑問和興趣點促成的新的學習內容。舍棄“魚”而選擇“網”,激發幼兒在種植實踐活動中對知識探究的興趣,讓幼兒不僅收獲了知識,還學習了獲取知識的方法。
(四)提供多樣化的記錄,梳理、提升幼兒的經驗
活動中,教師要提供多樣化的記錄材料給幼兒,鼓勵幼兒采用多種不同的方式記錄在種植活動中的經驗和成果,以便梳理和總結學習經驗,并提升學習成果和自我評價能力。例如,可以讓幼兒采用多種不同的記錄方式,如拍照、錄像、畫圖、寫日記等,以記錄幼兒在種植活動中的事件,讓幼兒在不同的角度和維度上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記錄和觀察,梳理和總結幼兒的學習經驗和成果,如教師可以在活動結束后,與幼兒一起回顧和總結種植活動的經驗,讓幼兒更好地了解自己在活動中的成長和進步。最后,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經驗和成果,提出更高層次的問題和探究挑戰,以提升幼兒的學習成果和創造力。例如,在種植茄子苗時,幼苗會開花,這時可以讓幼兒將其記錄下來,可以利用泥塑、畫板、拍照等,讓幼兒進行戶外寫生活動。在此過程中,幼兒記錄發現了茄子的葉片從綠色變成了紫色的,而且大的葉片不是整片是紫色,只有葉脈的地方是深紫色,而且茄子葉片上長了硬毛和刺,隨著葉片變大刺也會變大。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探查為什么茄子葉片會長刺,幼兒經過討論,得出了茄子是為了自我保護,這些刺是幼小茄子的“保護傘”。幼兒觀察記錄茄子生長過程,在和大自然以及社會的交流、體驗中,在親身觀察以及日常活動中獲得知識和經驗。
(五)加強家園合作,共同促進幼兒成長
加強家園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種植活動中,需要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讓家長了解種植活動的目的、內容和安排,以及家長的角色和參與方式;可以通過家長會、家長工作坊等方式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其次,在種植活動中,可以邀請家長參與活動,讓家長與幼兒一起種植、觀察和記錄植物的生長過程,增強家長與幼兒之間的親子關系。在此過程中,需要與家長分享活動成果和經驗,讓家長了解幼兒的種植成果和經驗,同時也讓家長能夠分享自己的經驗和觀點,促進家園合作的深入發展。例如,幼兒園的大班進行了一次種植活動,家長和老師共同協作,讓幼兒們親手種下了一棵小小的植物。回到家后,家長可以根據老師提供的種植指南,幫助孩子繼續觀察和照顧植物的生長情況,并將成長的過程拍下照片和視頻,分享給老師和其他家長。幼兒園老師也可以在班級群里分享幼兒在幼兒園的種植活動成果,讓家長更加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并為孩子的成長提供更多的支持和鼓勵。這樣的家園合作可以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和參與到活動中,同時也促進了幼兒的成長和發展。最后,還可以搭建家園互動平臺,讓家長和教師之間進行在線交流和互動,分享觀點和經驗,加強家園合作;可以通過微信群、在線論壇等方式搭建家園互動平臺。需要注意的是,家長的反饋和意見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及時調整活動方案和安排,滿足家長的需求和期望,增強家長對活動的參與和支持。可以通過問卷調查、反饋會等方式收集家長的反饋和意見。家長和學校的合作,不僅能夠給幼兒提供更加舒適的成長環境,同時家長和幼兒共同參與活動,也能夠促進親子關系。
三、 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參與種植活動,幼兒可以親身體驗自然界的變化和生命的成長過程,有助于培養他們的觀察力和探索精神。他們可以觀察植物的發芽、生長和結果的過程,從中學習到科學知識和自然規律。這種親身參與的學習方式有助于幼兒建立對環境的敏感性,培養環保意識,讓他們懂得如何愛護和保護自然資源。在種植過程中,幼兒不僅學會了基本的照顧工作,還增強了責任心。通過這些活動,他們可以培養自己的責任感和獨立性,學會關注和照顧他人(即植物)。同時,種植活動也可以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他們可以嘗試設計花壇或菜園的布局,選擇植物的種類等,培養藝術和設計方面的才能。未來的研究可以進一步探究種植活動對不同年齡段幼兒的影響和效果,可以比較幼兒園大班和小班在參與種植活動后的差異,以及種植活動對幼兒的長期影響。此外,還可以研究如何更好地組織和開展種植活動,以提高其教育效果。這些研究將有助于進一步完善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實踐,并為幼兒的全面發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參考文獻:
[1]嚴嶼秋.幼兒園大班實施勞動教育的有效途徑探究[J].啟迪與智慧(上),2023(5):6-8.
[2]孫楊.利用幼兒園大班種植活動,有效提高幼兒的勞動技能[J].教育界,2022(36):119-121.
[3]徐歡,張秀.深度學習視角下幼兒園種植活動的實踐與探索——以“嗨!佛手瓜”為例[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22(1):13-16.
[4]黃毅娟.幼兒園種植活動中大班幼兒自主管理實踐探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1(1):93-94.
[5]潘晴.“全收獲”理念下幼兒園大班種植活動的實踐思考——以大班萵苣種植活動為例[J].知識文庫,2020(19):12-13.
[6]姚岑.在自然角種植活動中培養大班幼兒的探究能力[J].幸福家庭,2020(5):35.
[7]閔晞思.以種植活動提高幼兒探究能力的有效策略[J].小學科學(教師版),2020(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