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長寧區虹橋街道古北市民中心考察調研時,首次提出“人民民主是一種全過程的民主”,這讓長寧在中國民主政治發展歷程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2022年擔任長寧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后,面對這一重大命題,戴驊積極主動適應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新要求,帶領長寧區人大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定按照總書記的囑托孜孜踐行,讓民主之花在長寧生機勃發。
人大月刊:擔任長寧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后,您開展區人大工作的整體思路是什么?
戴驊: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大工作會議上提出的“四個機關”要求,深刻回答了什么是人大、建設什么樣的人大、怎樣發揮人大職能作用等重大理論和實踐課題。在市人大常委會的有力指導和長寧區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們把人大工作與發展大局緊密結合,扎實推動新時代長寧人大工作高質量發展。
一是突出政治引領,以更高站位把牢正確方向。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以開展主題教育和黨紀學習教育為契機,圍繞“第一議題”,堅持每兩周一次的常委會黨組、機關黨組聯組學習會議,強化理論武裝,夯實思想根基,努力把黨的創新理論成果轉化為做好新時代人大工作的新思路新舉措新成效。
二是突出創新實踐,以務實舉措加強監督工作。我們將人大工作融入全區中心工作布局,扎實做好監督工作,努力在推動提升執行力上有新作為。在今年年初召開的區人代會上,全體人大代表首次對區政府提交的19項為民辦實事候選項目進行無記名投票,差額產生17項2024年區為民辦實事項目。為做好票決制后半篇文章,我們組織82位區人大代表組成8個專項監督小組,實行雙組長、雙對接機制,全領域覆蓋、全環節跟進,對為民辦實事項目進行全過程監督與評議,推動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在制度機制保障上,我們修訂專題詢問辦法,并通過《關于進一步提升審議工作質量的實施辦法》,持續深入加強監督審議工作。
三是突出主體地位,以優質服務保障代表工作。我們組建首批5個代表工作小組,通過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深度掌握社情民意,提出高質量意見建議,并積極轉化為代表議案、立法建議、工作建議等。我們加強專工委人員配置,吸納專業領域代表參與委員會各項工作。在開展代表集中聯系社區活動時,我們要求承辦單位到場,首先匯報上次活動中意見建議的辦理情況,推動意見建議辦理形成閉環。
人大月刊:長寧是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首提地,在這一重大理念提出后,區人大如何推動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全區遍地開花?
戴驊:作為首提地的地方人大常委會,我們肩負著特殊的光榮使命,按照區委部署要求,充分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載體和人大代表來自人民、扎根人民的特點優勢,把全過程人民民主貫徹落實到人大工作全過程各方面。
2021年,長寧區委二次全會提出“努力打造全過程人民民主最佳基層實踐地”,2022年,區委四次全會提出攻堅“首提地”擔當行動。2023年,區委七次全會強調要高標準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不斷提升城區治理現代化水平。
在此過程中,人大一直主動作為,積極探索,努力在長寧打造“最佳基層實踐地”中貢獻人大智慧。連續兩年,區委將全過程人民民主有關課題交由區人大常委會黨組牽頭開展調研。在《關于打造全過程人民民主最佳基層實踐地若干具體問題的深化gQeFGb4sI3TiTQ49oAD9TCXHD7cVd102RDmpsM7uczY=研究》和《關于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推動民生實事項目提質增效的調研》兩個課題中,我們總結基層鮮活經驗,查找短板弱項,研究提出對策建議和有效舉措,努力為全區科學決策服務。
我們自身也在持續深化民主實踐創新。今年,依托各街鎮黨群中心、黨群服務站點、營商服務中心、文化中心等,我們擴容了16家代表聯絡站點,更加貼近地在園區、樓宇、企業加強陣地覆蓋,面向蓬勃生長的新領域、新業態和新就業群體,致力豐富和拓展代表聯系人民群眾的渠道。我們落實區人大代表列席、市民代表旁聽區人大常委會會議等工作制度,組織“走進人大”活動,舉辦“代表論壇”,引導代表、群眾在親身體驗、參與中感悟全過程人民民主。
人大月刊:長寧對接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臨空經濟園區聚集了一大批國內外知名企業,請問區人大如何服務保障長寧經濟社會發展?
戴驊:長寧作為虹橋國際開放樞紐上海市域范圍內唯一的中心城區,全域納入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北向拓展帶,其中西部19.9平方公里納入核心區范圍。
2023年,我們緊密結合區“十四五”規劃綱要實施情況中期評估專項調研,緊密結合《上海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專項監督,重點關注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和數字化轉型重要戰略任務的推進情況,從拓展維度、增加深度、提升溫度三方面強化監督。
2024年,我們對區政府落實《上海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和《關于推動虹橋國際開放樞紐進一步提升能級的若干政策措施》的情況持續跟蹤監督,助推長寧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7.0版行動方案落地見效。
我們組建東虹橋人大代表聯絡站及人大代表工作小組,首創“1+7+N”協同共建人大代表聯絡站點模式,從“東虹橋總站”出發,以重點企業、樓宇、園區為分站,串聯“鑫達站” “博世站” “百秋站” “攜程站” “金融園站”“海益站” “東虹橋中心站”,助力發展區域新質生產力。
我們全力配合做好市人大長寧代表組代表服務保障工作,近年來,圍繞長寧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市人大長寧代表組連續就做優做強虹橋國際貿易生態圈、生命健康產業前沿領域創新服務平臺優化建設、促進上海數字平臺經濟進一步突破發展等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積極為長寧發展出謀劃策,為全市發展大局作出長寧貢獻。
人大月刊:長寧區域內有一家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基層立法聯系點、兩家市人大常委會基層立法聯系點、一家市政府基層立法聯系點,區人大如何聯動這些立法聯系點的工作,最大限度發揮它們的作用?
戴驊:我們以“支持推進,統籌協調,宣傳發動”為原則,為基層立法聯系點開展工作提供支持、服務、保障。
第一,我們通過設立區人大常委會立法信息采集點,支持聯系點拓展設立專門類立法信息采集點,統籌資源力量支持聯系點延伸工作觸角。
第二,我們與華東政法大學簽訂合作框架協議,推進落實合作項目,去年通過開展課題調研,形成7個聯系點制度文件及5個工作圖示的研究成果,借助智庫力量進一步完善基層立法聯系點工作機制和流程。
第三,我們將立法意見征集融入日常工作,在開展監督、視察等工作時,主動向群眾和部門征集立法修法意見,再將有價值的建議通過基層立法聯系點渠道向上反映。
第四,我們通過制度設計、聯合調研、聯合辦會等形式探索基層立法聯系點全方位工作聯動,在區級層面,形成立法征詢多元聯合體,織好立法征詢區域網絡。
人大月刊:您是區人大常委會主任,也是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市人大監察司法委副主任委員,請問您怎樣把市人大的要求同區人大工作有機融合?
戴驊:參與市人大常委會相關工作給我帶來很多啟發,我對區人大工作的思考和要求有不少來源于對市人大常委會工作的學習借鑒。在謀劃區人大工作時,與市人大對標,眼界和思考的層面更高。目前,市人大與區人大工作緊密程度很高,我的職務有利于我更好地領會市人大工作要求,及時將其轉化到區人大工作中,對于上下聯動的項目,在我們區級層面也可以得到更準確、及時的落實。希望在開展上下聯動工作時,獲得市人大更為精細化、有針對性的指導,市、區共同把工作做實、讓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