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23年下半年起,國家以及上海陸續推出了各種促進入境游恢復和發展的措施,比如國家之間的簽證互免或者中國單方面免簽、口岸落地簽和144小時過境免簽等政策的穩定執行,國際航班的恢復提速,入境人員支付的便利性加強,境外游客住宿范圍的擴大和入住手續的便捷,景區和文博場館的預約逐步國際化……
這些政策的出臺和執行,疊加文旅領域對于入境業務的高度重視,使得上海的入境游正在以市民可感知的速度恢復,街頭咖啡館和酒吧、演出劇院和市集里,外國面孔的比例在不斷增加。各旅游社今年上半年的入境業務也在不斷加快恢復節奏。據某旅游社數據,目前每月接待來滬外籍游客人數已超300,在上海停留時間為2—4天,基本住宿在四、五星級酒店;客源地也從去年集中于中國周邊國家,逐步擴展到美國、英國、法國、希臘、俄羅斯以及中南美洲國家,日均在滬消費也從去年的不到600元/人,提升到1000多元/人。
筆者認為,促進恢復入境游,不僅為了拉動消費,更希望通過境外游客的切身感受,拓寬一條柔性傳播中國故事的通道。如今的旅游產品和服務,已經不再停留于景區游覽、博物館參觀,更強調從游客需求出發來體驗和感受生活。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筆者剛開始從事入境旅游接待工作,開展過“做一天上海人”的活動。我們帶著外國游客走進普通市民家中,學著一起包餛飩或做一頓飯,飯后欣賞市民家庭的“文藝演出”,接待家庭的老人、孩子都會積極參與,游客也饒有興趣,在這些互動中,游客不僅能了解上海人日常的飲食習慣、興趣愛好,還感受到了中國親情文化中的溫情與關愛。
當然,上海新時代的煙火氣不僅更豐富,也更有特色了,能夠成為入境旅游接待的“生活化”元素,也就更多了。
今年3月初,我們接待了30名來自日本不同高校的大學生旅游團。8天7晚的行程中,外灘、豫園等傳統景區依然受到游客們的喜歡,在今年最熱門的上海博物館東館里,神奇的三星堆文物又向東瀛學子們進一步展示了中華文明的多姿多彩。除此之外,上海近年在各個領域的創新發展,尤其是生活服務、公共事業等方面的長足進步,為游客們帶來旅游的新鮮感。為此,我們特地把中共一大紀念館、華陽路街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金山農民畫村、徐匯濱江的休閑服務場地等都納入了行程。
正如期待的那樣,日本大學生們每到一處,都不斷發出驚嘆聲。導游陪同這些大學生走進生活氛圍濃厚的街區,讓他們有充足的時間觀看、體驗和交流。比如,在社區活動中心,日本大學生會詢問關于練習書法、旗袍表演訓練等活動的收費情況,老年人參加活動的目的,甚至還關心上海老年人的醫療健康問題。到了金山農村,年輕的日本游客既對民房外墻上質樸的農民畫十分感興趣,也很關心上海的農村發展、鄉土文化的保存和傳揚等問題。在得到上海市民自然真誠的詳細解答后,學生們還予以熱烈的掌聲以作回應。在中共一大紀念館,一位買了明信片的東京大學生特地在那里加蓋了郵戳、投入了郵箱,寄回日本給他父母。
讓境外游客能夠走進更多的市民群體中,創造主人與客人自由接觸、交流的機會,既會給遠方游客意外的驚喜,也是我以為的“上海故事” “中國故事”的真實場景。近三十年的從業經歷讓我確信,絕大多數境外游客來到上海后,通過實地觀察與接觸,一定能夠感受到這座人民城市的真實進步和踏實進取,能夠在市民富足怡然且有意義的生活狀態里共同感知幸福,而這份對幸福的共識與追求,也多是有能力跨越任何信仰與政治藩籬的。
[作者系市人大代表,上海春秋國際旅行社(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