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蘊藏著極為豐富的紅色資源,紅色資源傳承弘揚和保護利用工作成績斐然。但不可否認,在重要紀念設施和場所、重要資料和實物等以外的“具有代表性的其他資源”的收集、發掘、保護、利用方面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為此,建議如下。
一、進一步豐富上海紅色資源名錄的內涵
上海已經建立的紅色資源名錄制度及已經采取的保護利用措施應當進一步完善,不斷充實具有重要歷史價值、教育和紀念意義的紅色資源。其一,已經列入名錄的,要進一步細化優化保護和利用措施。其二,尚未列入目錄的,要抓緊發掘、考證,使目錄更為準確完整。其三,注意利用其他省區市紅色資源發掘的新成果、新線索,進一步豐富上海紅色資源名錄的內涵。
二、盡快開展以發掘紅色資源為主的尋寶、獻寶活動
上海對紅色資源的發掘保護利用,應當在加強政府統籌的同時,注意對散落民間的紅色資源的收集考證,避免寶貴資源因年代久遠而被湮沒。一是,中國共產黨早期在上海的重要活動、上海地下黨組織的活動等,除了在既有文獻中查找核實外,還應當在老一輩革命家的親屬中發掘。二是,關于地下黨保護上海、解放上海的生動故事和實物證據,也應當抓緊時間收集考證。三是,上海的老勞模、老干部、老科技人員都是上海各個歷史時期的親歷者、見證者,應當趁其健在抓緊原始資料的收集。
上海是紅色資源的“富礦”,但“找寶”要依靠群眾力量,建議盡快在上海開展尋寶、獻寶活動,讓原屬于個人的紅色“傳家寶”脫穎而出。
三、檔案整理利用研究和散存原始資料收集發掘應當齊頭并進
文獻研究須在既有文獻的基礎上進行,豐富現有文獻的館藏也刻不容緩。須加強統籌,做到檔案整理利用研究和散存原始資料收集發掘齊頭并進。紅色“傳家寶”既是我黨風雨征程的見證,也是革命精神的生動體現。如果紅色“傳家寶”以個人或者家族收藏的方式保存,隨著時代變遷會遇到許多具體困難,有遠見的政府應當承擔起紅色資源保護傳承的責任。與其日后想辦法收集散落的紅色資源,不如抓緊老一輩尚健在的時機,以實物、文字、圖像、口述記錄等方式固定下來,傳續后人。
四、上海應為打造建黨精神研究高地和紅色故事傳播高地作貢獻
在上海開展尋寶、獻寶活動,可以設計“尋寶”(搜尋)、“曬寶”(公布)、“賽寶”(競賽)、“捐寶”(捐獻)等環節,也可以為相關家庭展現紅色傳承和愛國主義情懷搭建平臺,舉辦類似“我有傳家寶”演講會、故事會、展示會、演唱會等活動。
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優良家風不僅僅是家族與家庭的責任,更是全社會的義務。做好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應當采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例如在線上線下同步呈現尋寶、獻寶活動,吸引民眾參與。
五、上海要種好紅色資源向教育資源轉化的“樣板田”
近年來,上海高校思想政治課程的質量有明顯提升,但仍需要深入發掘革命文物等紅色資源,厚積高校思政教育底蘊,增強思政課在育人鑄魂中的作用。在操作層面,需要實現“兩個轉化”,一是紅色資源向教育資源的轉化,二是教育資源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的轉化。為積極推動紅色資源與高校育人的“雙向奔赴”,還需要在現有教材的基礎上補充本土化、在身邊的紅色資源,增強學生互動式、沉浸式體驗,引發情感共鳴,實現從知識傳授向觀念形成、行為習慣養成的轉變。盡管將高校思政課建設成為大學生真心喜歡、終身受益的課程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但種好紅色資源向教育資源轉化的“樣板田”無疑是上海應當承擔的責任之一。
(作者系上海政法學院退休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