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謝怡靜(1993~),女,漢族,江蘇昆山人,昆山市實驗小學,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
摘 要:語文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途徑。然而,長期以來,許多教師在作文教學中都面臨著一些共性問題,如學生寫作興趣不高、表達方式較為單一、語言修辭運用欠缺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文章從層遞式教學模式的理念出發,嘗試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應用層遞式教學模式。文章分別從作文教學環節的構思與主題選擇、素材搜集與組織、語言表達與修辭運用以及修改與反思四個方面探討了層遞式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層遞式教學;應用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4)25-0061-04
在小學教育階段,語文學科一直占據著重要地位,而作文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邏輯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培養有著重要意義。層遞式教學模式作為一種富有活力的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展現出巨大的潛力,它通過分階段、循序漸進的教學設計,幫助學生提高寫作能力。文章旨在探討把層遞式的教學模式應用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策略,希望通過文章的研究,能進一步明確小學語文作文層遞式教學模式的實際應用,為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參考,幫助學生在作文寫作中不斷成長和進步。
一、 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應用層遞式教學模式的意義
層遞式教學模式是一種逐層遞進、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其主要特點是將復雜的學習任務分解為多個層次,每個層次都建立在前一層的基礎上,從而逐步引導學生遞進式地學習和提高。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應用這種教學模式有以下意義: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自信心
層遞式教學模式通過將復雜的作文寫作過程分解成若干層次,讓學生逐步完成每個階段的任務,降低了學習的難度。而學生在完成每個層次的任務后會產生成就感,這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
(二)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與學習方法
層遞式教學模式求學生在每個層次充分消化吸收前一層次的知識,這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在不斷重復、鞏固前一層次的知識時,會形成扎實的學習基礎。比如,在學習“語言表達與修辭運用”的階段,學生可以通過多次反復訓練某一種修辭手法,如對比、比喻等,更好地掌握該修辭手法的運用,養成不斷反復練習的良好學習習慣。
(三)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
層遞式教學模式將學習任務分解為多個層次,學生在每個層次都能夠逐步掌握知識和技能,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層遞式教學模式也能夠幫助學生逐步提高學習水平,從而提高學習成績。例如,在素材搜集與組織階段,學生可以先從簡單的素材入手,慢慢掌握素材的組織方法,然后逐漸增加素材的復雜程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 小學語文作文層遞式教學模式的應用措施
(一)構思與主題選擇
構思是作文的基礎,它決定了后續內容的展開和表達的深度。而主題選擇則關乎作文的主旨和觀點,是整篇文章的靈魂所在。在這一階段,教師可以采取一系列具體的應用措施幫助學生有效地進行構思與主題選擇。
1. 啟發式問題引導構思
教師可以通過提出啟發式的問題,激發學生思考,引導他們從不同角度思考作文的內容。例如,對于一個寫春天的作文題目,教師可以問學生:“春天給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你喜歡春天的哪些方面?”這樣的問題可以讓學生自由發揮,積累素材,為構思作文打下基礎。
2. 創設情境促進構思
教師可以創設情境,讓學生進入到特定的場景中,從而更好地構思作文。例如,對于一個以“我的暑假生活”為題目的作文,教師可以通過圖片、視頻等多媒體素材,給學生展示暑假時候的場景,讓學生仿佛置身于一個真實的暑假場景,再進行構思。
3. 利用文學作品啟發構思
教師可以選取優秀的文學作品,如詩歌、散文等,讓學生欣賞和品味其中的美妙語言,從中汲取靈感。例如,對一個以“家鄉的美景”為題目的作文,可以讓學生先從學過的課文出發,比如,教材中的《美麗的小興安嶺》《豐饒的西沙群島》等,汲取作者的立意或者描寫角度。然后再給學生提供大量描寫家鄉美景的詩歌和散文,讓學生通過模仿和借鑒,培養其在作文動筆前的構思和主題選擇能力。
4. 鼓勵學生講故事啟發構思
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講述自己或他人的真實故事或者虛構的故事,從中提取情節和細節,作為作文構思的素材。學生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往往會產生更多的聯想和靈感。
教學實例:
假設教師給學生出了一個作文題目:“我眼中的快樂”。應用層遞式教育模式來指導學生寫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幫助學生進行構思與主題選擇:
首先,教師展示一幅描繪快樂場景的圖片,然后問學生:“看到這張圖片,你腦海中有什么快樂的畫面?”學生可以自由發揮,描述自己心中的快樂場景,例如,“我眼中的快樂是在公園里放風箏,看著五彩斑斕的風箏在藍天白云下飛翔。”然后教師再提出問題:“你為什么會覺得放風箏是快樂的?你有沒有其他快樂的經歷?”學生可以通過這些問題進一步豐富構思,例如:“放風箏時,我感受到了自由和快樂,因為風箏的線仿佛是我和藍天的紐帶,風箏飛翔的感覺讓我心情愉悅。”此時,學生的構思已經初步完成。
接著,教師可以展示一篇描寫快樂經歷的優秀作文,讓學生欣賞其中的美妙語言和構思。學生在欣賞過程中,可以借鑒其中的表達方式和情節,來豐富自己的作文構思。
通過以上方式,學生不僅學會了寫作時如何選擇主題,又積累了大量的構思素材,為后續的作文寫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通過教師的啟發和指導,學生可以更加自信地投入到作文寫作中,并且在層遞式教學模式的引導下,逐步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二)素材搜集與組織
素材是作文的基礎,它直接影響作文的內容豐富程度和表達質量。而組織素材則需要學生具備整合和歸納的能力。在這一階段,教師可以采取一系列具體的應用措施來幫助學生有效地搜集和組織素材。
1. 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搜集素材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采用多樣化的方式來搜集素材。例如,學生可以通過觀察身邊的事物,收集生活中的細節和感受;通過閱讀書籍、報紙、雜志等文獻,汲取知識;通過上網搜索、觀看視頻等途徑,獲取豐富的信息,進而使作文內容更加豐富多樣。
2. 提供范例引導學生搜集素材
教師可以提供范例作文,讓學生從范例中獲取素材的靈感。范例作文可以包括優秀的學生作文,也可以是優秀的文學作品。例如,教師可以給學生出一個以“我的假期生活”為題目的作文,然后提供一篇寫假期生活的優秀作文范例,讓學生從中找可借鑒的素材。
3. 引導學生進行分類整理
在素材搜集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搜集到大量的信息,并對這些素材進行分類整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按照不同的主題或內容將素材進行分類,然后選擇最具代表性的素材進行歸納。分類整理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素材的重點和主題,使作文更加有條理。
教學實例:
假設教師給學生出了一個以“美麗的四季”為話題的作文,教師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來幫助學生搜集和組織素材:
首先,教師展示一些圖8PzMygmHcczGyJSy22m/7RnjEKTMHDp7ycYi3DGbXI8=片,圖片中包括春天的花朵、夏天的海灘、秋天的果園、冬天的雪景等。然后,教師讓學生觀察圖片,寫下自己對每幅圖片的感受和想法。學生可以記錄下每個季節的特點和自己在該季節的活動,形成一個素材列表。
接著,教師提供一篇以“美麗的四季”為話題的優秀作文范例。學生在閱讀作文的過程中,找到作者在每個季節的活動和感受,以及作者對不同季節的表達方式,并從范例中獲取一些有趣的素材,比如,描寫春天采花的情節、夏天沙灘游玩的情節等。
最后,在搜集了大量素材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分類整理。學生可以將不同季節的素材分別歸類,然后再選擇每個季節最具代表性的素材進行組織,形成作文的主體框架。
通過以上措施,學生在素材搜集與組織階段會逐步深化對“美麗的四季”這一主題的理解,同時積累豐富的素材。教師的引導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有目標地搜集和整理素材,使作文內容更加充實和生動。在層遞式教學模式的引導下,學生通過素材搜集與組織為后續的作文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語言表達與修辭運用
語言表達是作文的靈魂所在,它決定了作文的文字質量和表達效果,而修辭運用則關乎作文的藝術性和感染力,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動、有趣。在這一階段,教師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幫助學生有效地進行語言表達與修辭運用。
1. 提供優秀范文進行語言模仿
優秀的范文是學習的榜樣,它可以幫助學生熟悉優美的語言表達和修辭手法,教師可以選取一些優秀的文章,讓學生認真閱讀和模仿。學生可以通過模仿范文,逐步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水平,學會靈活運用各種修辭手法。比如,在教學《金色的草地》這篇課文時,作者對蒲公英草地簡練而有趣的表達方式,以及作者在文末對比擬這種修辭手法的運用,都可以作為學生的仿寫對象。
2. 引導學生進行詞語選擇和比喻運用
詞語是語言的基本單位,選用準確、生動的詞語能夠使作文更富有表現力,教師可以提供一些詞語選用的技巧,如使用形象、具體的詞語來增加描述的細節;使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來增強作文的形象感染力。例如,學生在描寫春天時,可以用“嫩綠的新芽”來形容春天的植物,用“歡笑的小溪”來形容春天的小河流,以此增強作文的表現力。
3. 進行語言積累和鞏固
語言積累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些有趣的語言積累活動,如積累形容詞、動詞、名詞等詞匯,積累常用的修辭手法,如排比、對仗等。通過不斷積累和鞏固,學生可以逐漸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水平。
4. 鼓勵學生開展寫作實踐
語言表達與修辭運用需要通過實際寫作來得到鍛煉和提高,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多寫作,多進行寫作實踐。學生可以寫日記、寫隨筆、寫讀后感等鞏固所學的語言表達和修辭運用技巧。
教學實例:
假設教師給學生出了一個以“我的暑假生活”為題目的作文,教師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幫助學生進行語言表達與修辭運用:
首先,教師展示一篇優秀的以“我的暑假生活”為題目的作文范文。在范文中,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詞語來描寫自己暑假的活動,如:“陽光明媚的早晨,我和朋友們一起到河邊嬉戲,笑聲不斷;在炎熱的午后,我們躲在樹蔭下,享受清涼的陣風。”學生在閱讀范文的過程中,可以學習用形象詞語描寫細節的技巧。
接著,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詞語選擇和比喻運用。學生可以嘗試用具體的詞語來描寫自己的暑假活動,如用“鮮嫩的西瓜”來形容暑假的水果時光,用“歡聲笑語的海灘”來形容暑假的海邊游玩。然后再用比喻手法來增加表達的生動性,如用“像高溫的火爐”來形容暑假的炎熱天氣,用“像一陣清風”來形容朋友的陪伴。
通過以上應用措施,學生會逐步掌握好在作文中實際應用語言表達與修辭運用的方法,同時通過模仿和實踐,也可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修辭運用水平。在層遞式教學模式的引導下,學生在語言表達與修辭運用階段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寫作風格,使作文更加生動、有趣、充滿感染力。
(四)修改與反思
修改是對作文內容、結構、語言等方面進行審查和改進,確保作文質量更高,反思是對整個寫作過程進行回顧和總結,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和進步,為今后的寫作積累經驗。在這一階段,教師可以采取一系列具體的措施幫助學生有效地進行修改與反思。
1. 指導學生審查作文內容
在修改階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作文內容進行審查,確保內容與主題相關、結構合理、邏輯清晰。學生可以思考自己作文的主題是否貼切,是否有明晰的篇章結構,是否有明確的開頭、中間和結尾。
2. 鼓勵學生進行語言潤色
語言是作文的表達方式,語言的質量直接影響作文的效果。在修改階段,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作文中的語言進行潤色,使其更加優美、準確、生動。學生可以檢查自己文章中是否有重復、啰嗦、生僻詞匯等問題,然后進行修改。
3. 提醒學生注意邏輯關系
邏輯關系是作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關乎文章的條理和連貫性。在修改階段,教師可以提醒學生注意邏輯關系,確保作文中的觀點、論據和結論之間有明確的邏輯關系。學生可以逐段檢查自己作文的邏輯關系,確保每一段都有合理的過渡和連接。
4. 引導學生進行同伴評議
在修改階段,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同伴評議,讓學生互相交換作文,并給予意見和建議。這樣學生可以借助同伴的眼睛,看到自己作文中可能存在的問題。
5. 引導學生進行反思總結
反思是對整個寫作過程的回顧和總結,它可以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寫作經驗和不足之處。在修改階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反思總結,提出一些問題,如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如何解決問題、有哪些進步等。學生可以通過反思總結,為今后的寫作積累經驗和提高寫作水平。
教學實例:
假設教師給學生出了一個以“我的夢想”為題目的作文,學生完成作文后,教師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來幫助學生進行修改與反思:
首先,教師指導學生審查作文內容。學生可以檢查自己的作文是否貼切主題,是否有明確的開頭和結尾,是否有合理的論據和論證。
接著,教師鼓勵學生進行語言潤色。學生可以檢查自己作文中是否有啰嗦的表達,是否有重復的詞語,然后進行修改。例如,學生在描述自己的夢想時,可能用了類似的表達,如“我的夢想是……”“我希望……”等,這時可以進行簡化和優化。
在修改階段,教師還可以提醒學生注意邏輯關系。學生可以逐段檢查自己作文的邏輯關系,確保每一段都有合理的過渡和連接。例如,在作文中描述自己的夢想時,學生可以通過“首先……其次……最后……”的結構來安排自己的論述,使文章邏輯更加清晰。
同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同伴評議。學生可以交換作文,并給予意見和建議。
在修改完成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反思總結。學生可以回顧整個寫作過程,思考自己遇到的困難、如何解決問題、有哪些進步等。例如,學生可能反思說:“我在寫作過程中遇到了找不到合適詞語的問題,下次我要多積累一些詞匯,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通過以上應用措施,學生會逐步提高對作文質量的審查和改進能力,積累寫作經驗,為今后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在層遞式教學模式的引導下,學生在修改與反思階段逐漸形成對作文寫作的全面把握,使作文內容更加優美、連貫和精彩。
三、 結論
文章探討了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層遞式教學模式的應用措施,著重研究了作文教學環節中的構思與主題選擇、素材搜集與組織、語言表達與修辭運用、修改與反思四個方面的具體實施。需要強調的是,層遞式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并非一成不變的刻板模式,而是應該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和寫作特點進行靈活的運用。教師在實施層遞式教學模式時,應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需求,注重個性化的指導,幫助每個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發現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使學生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李康.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層遞式教學模式的應用[J].新課程,2021(22):110.
[2]吳祥山.漫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層遞式教學模式[J].考試周刊,2017(87):74.
[3]張學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層遞式教學模式的運用[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