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朱江(1982~),男,漢族,陜西安康人,陜西省安康市漢濱區果園小學,研究方向:音樂教育。
摘 要:《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簡稱《新課標》)在解讀藝術學科核心素養內涵時明確提出了培養學生“創意實踐”素養的具體要求,創意實踐素養是指學生利用多學科知識聯系現實生活進行藝術創新與應用的關鍵能力,其能使學生在藝術活動中主動地將多種創意落到實處。在此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師則可組織創意實踐活動,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文章將從六個角度,即創設現實情境,促使學生產生多元創意;探究音樂創作方法,優化學生創新意識;促進藝術創作,落實學生的藝術創意;促進學科交融,開展綜合性的藝術創新活動;展示創新成果,分享各自的獨特創意;構建激勵機制,增強學生的創新欲望,闡述小學音樂教師組織創意實踐活動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音樂;創意實踐;策略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4)25-0149-04
現階段小學音樂創意實踐活動普遍并未落到實處,一方面,是因為許多教師將教學重點放在了“雙基”層面,過于關注學生對音樂理論知識、基本技能的理解與熟練應用情況,很少引導學生參與到創意實踐活動之中;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小學生普遍缺少良好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他們并不擅長利用音樂基本要素自主編寫旋律、歌詞等,缺少通過音樂表現與創造表達個人思想、經歷、情感等的意識與能力,且不少學生對創意實踐活動存在畏學、擔憂、退縮等不良心理,缺少良好的學習自信與創新動力。然而,音樂本是培養學生創新素養的重要學科之一,小學生應學會在歌曲演唱、器樂演奏等活動中加入個人理解并進行個性化的創意表現,主動嘗試通過各類音樂基本要素去創造能夠記錄自己生活、反映個人成長的音樂作品,進而在豐富的創意實踐活動中真正地理解音樂的魅力。因此,在《新課標》實施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師也應主動地設計豐富的創意實踐活動,使學生能夠主動進行創新實踐,學會用音樂去表達所思所想、所見所聞。
一、 創設現實情境,促使學生產生多元創意
《新課標》明確指出,創意實踐活動應該是“緊密聯系現實生活”所展開的藝術創新活動,也倡導一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靈感”,以便有效地活躍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能夠主動探究音樂創作的關鍵技巧,并且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展開藝術創作。因此,小學音樂教師可在課堂上創設現實情境,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想象與聯想能力,引導學生產生豐富多元的靈感,為開展創意實踐活動做好充分的準備。
例如,在《不再麻煩好媽媽》一課,本首歌曲由6個樂句組成一段體結構,旋律自然生動,歌詞簡單易懂但情感真摯,展現了小朋友不想麻煩好媽媽、想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心情。在本節課上,我便通過幾個問題創設了現實情境,即詢問學生家中的家務是由誰做、自己的房間是由誰整理、平常的餐食由誰準備、家中日用品的購買與補充由誰完成,等等。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學生能夠清楚地認識到媽媽承包了家中的全部家務,任勞任怨。在這時,我便使用聲情并茂的語言展現了母親在做家務、照顧子女時無私無悔、甘愿奉獻的偉大品質,使學生產生了感恩母親、渴望幫助母親分擔的美好情感。在此基礎上,我播放了《不再麻煩好媽媽》這首歌曲,還鼓勵學生將個人所思所想編寫成符合樂句特點的歌詞,通過“續寫”歌詞內容表達自己的情感,從而順利地激發學生的靈感,為開展創意實踐活動做好充分的準備。通過課堂觀察也可判斷,當小學生能夠主動關聯現實生活去創編歌詞、聆聽旋律時,也往往能夠順利地落實藝術創意。
再如,在《小袋鼠》一課教學實踐中,為了有效創設現實情境,我利用信息技術整理了關于多種動物行走、奔跑等動作行為特征的短視頻,由此引導學生觀察各種動物的行為特征,豐富學生的直接體驗。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模仿《小袋鼠》這首歌曲的旋律特點去設計、展現不同的動物形象,學生也可據此設計與動物相關的音樂作品。這樣一來,小學生在電教媒體的啟發下主動地展開音樂創造,初步嘗試利用各類音樂基本要素去展現各種動物的形象特征。
在上述兩個案例中,教師使用不同的方式創設了現實情境,豐富了學生的藝術體驗。在第一個案例中,教師通過人文對話、問答活動喚醒了學生的現實記憶,使學生能夠體會到媽媽對家的付出與犧牲,進而結合《不再麻煩好媽媽》這一音樂作品的主題引導學生自主編寫歌詞并說出自己的心里話,順利地開展了創意實踐活動。在第二個案例中,教師則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觀察、記錄了各種音樂形象特點,順利地優化學生的音樂理解與藝術感知,激發學生的音樂靈感,使其積極地通過音樂表現去設計、展現各類動物的音樂形象。這兩種情境創設方式都起到了良好的啟思、導學作用。所以小學音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創意實踐教學的育人目標,靈活選擇多種方式創設現實情境,不斷地發揮學生的聯想與想象能力,以便真正地促使學生實現有意義的學習。
二、 探究音樂創作方法,優化學生創新意識
《新課標》在介紹創意實踐活動時指出,要引導學生“對創作的過程和方法進行探究與實驗”,確保學生具備將個人想法轉化成藝術成果的關鍵能力。因此,小學音樂教師可在課堂上設計音樂探究活動,引導學生探究音樂作品的創作手法及其表現形式,初步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并鍛煉學生的關鍵能力,為促使學生主動落實藝術創意做好充分的準備。在此方面,小學音樂教師則可從以下幾個角度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音樂創作手法:
首先,引導學生探究音樂作品的樂句結構、節拍旋律等基本要素,以及音樂作品的音的長短、聲的高低等,使學生能夠從整體上分析一首音樂作品的旋律、節奏所產生的藝術表現效果及其所傳達出來的情感。據此,學生在進行創意實踐時也就能根據個人的真實感受、情感體會等自主設計相應的樂句結構與整體節拍,主動地進行藝術表達。
其次,引導學生探究音樂作品中的音樂符號及其所代表的實際意義,使學生能夠進一步學習創作一首音樂作品的旋律表達方式與節奏特點,了解音樂作品的創作過程、表現形式,從而在創意實踐活動中進行靈活應用。
再者,引導學生探究歌詞創編的關鍵技巧,比如,歌詞與樂句之間的協調情況、歌詞的押韻情況等,使學生順利地展開豐富的藝術聯想與思考。
最后,教師還應引導學生自主欣賞、鑒別各類樂器的不同音色及其表現效果,使學生在進行創意實踐時主動地進行器樂演奏,積極地展開豐富的藝術表達。
比如,在《小樂隊》一課教學實踐中,本首歌曲采取了3/4拍,大調式結構,通過擬人化的手法展現了大提琴、小提琴、單簧管等多種樂器的音色特點及其表現形式,歌詞內容簡單、樂器之間相得益彰,能夠很好地引導學生掌握各類樂器的特點。因此,我便按照上述思路組織學生探究音樂作品的表現方式及其創作過程。首先,學生通過聆聽、集體鑒賞等活動自主傾聽歌曲中各聲部的旋律,初步學習《小樂隊》這首歌曲的樂段結構、樂句特征,分辨歌曲中使用了哪幾種樂器進行演奏,結合歌詞內容自主學習各類西洋樂器的特點。其次,當學生對歌曲作品產生了整體的認識之后,我便指導學生分析了《小樂隊》在表現不同樂器時的旋律曲線,利用樂譜引導學生認識各類音樂符號及其表現效果,自主學習大提琴、小提琴、單簧管、小號、圓號、大鼓這幾種樂器的外形與音色,學唱歌曲、合唱歌曲,且要嘗試使用不同的樂器演奏歌曲,自主學習各類樂器的演奏技巧。這樣一來,學生也就能夠從理論層面掌握創造音樂作品的關鍵技巧,也能從中學習多種樂器的演奏特點。最后,我便組織學生分析了歌詞使用擬人化手法去展現各類樂器的表達方式,以及歌詞長短與樂句長短之間的一致性,使學生能夠深刻理解歌詞內容并學習歌詞的創編技巧,進一步活躍了學生的思維,使其能夠在藝術實踐活動中根據實際需求展開創新表達。
在這一次教學實踐中,教師不僅利用《小樂隊》這一音樂作品培養了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增加了學生的藝術知識儲備,還引導小學生從創作者的角度去分析歌曲的旋律特點、音樂基本要素的應用情況、歌詞的創編手法等多個關鍵問題,初步優化了學生的創新意識,為學生后續的創意實踐活動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三、 促進藝術創作,落實學生的藝術創意
《新課標》要求要通過創意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生成獨特的想法并轉化為藝術成果”,使學生順利地形成“藝術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使得創意實踐活動真正地落到實處。因此,小學音樂教師則應設計多元化的藝術創作活動,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展開藝術表達與創新實踐,使得每一個學生都能夠主動通過音樂展現所思所想、記錄所見所聞,真正地促使學生實現可持續發展。
例如,在《我們多么幸福》一課教學實踐中,本首歌曲展現了兒童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的美好情感,旋律輕快、明朗,學生在聆聽、學唱歌曲時也能被這種情感所打動,產生幸福愉快的感受。在本節課上,我便設計了一個創意實踐活動,即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對“幸福”的感受與體會自主創編歌詞、調整歌曲的旋律或者是創編舞蹈動作去表達、記錄自己的幸福感受,在創意實踐中進一步感受音樂的魅力。在這一創意實踐活動中,善于運用文字表達的學生可以自主改寫歌詞內容,按照《我們多么幸福》這首歌曲三拍子的強弱節奏繼續進行音樂創作,練習襯詞的使用方法;對歌曲旋律不滿意,或者是難以產生情感共鳴的學生則可自主改編樂句結構、旋律節奏等,通過抒情或者是更加歡快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幸福感受,主動通過音樂表現歌頌幸福;善于進行肢體表演或者樂器演奏的學生則可根據《我們多么幸福》創編舞蹈動作、設計器樂演奏活動等,突出歌曲的人文底蘊、情感傾向,在豐富的藝術創作活動中實現自主表達。這樣一來,小學生則可根據自身的特長優勢自主進行藝術創新,也能在此過程中體會通過音樂表達幸福感受的過程,真正地體會到音樂的特點,形成良好的審美意識。
在這一次創意實踐活動中,小學生能夠在音樂學習活動中主動地表現個人創意,也能夠通過不同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幸福感受,可以順利地形成良好的創新意識與創新實踐能力。除此之外,小學音樂教師還應鼓勵并支持學生根據自己的成長經歷、情感體會等自主創編原創的音樂作品,即學生負責編寫歌詞、編寫旋律、進行演奏等,進而使學生能夠學會通過音樂表現自己的感受、思想,記錄自己的經歷、體會等,以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素養。
四、 促進學科交融,開展綜合性的藝術創新活動
《新課標》認為,創意實踐活動是指學生“運用多學科知識”進行藝術創造的具體過程,主張打破藝術學科之間、藝術與其他學科之間的壁壘,使學生能夠綜合遷移多學科知識展開獨立的藝術創新實踐。針對這一要求,小學音樂教師也應主動地促進學科交融與合作育人活動,引導學生綜合地遷移多學科知識去進行藝術創造,使學生靈活地展開藝術創新與實踐體驗,進而順利地形成良好的創新素養。
比如,在《春》一課教學實踐中,這首音樂作品展現了春天蟲鳴鳥叫、風和日暖的春日景象,采取了回旋曲式展現了春天的美好與生機勃勃。針對這一音樂主題,我將音樂與舞蹈、美術課程結合起來,鼓勵學生使用繪畫的方式描繪自己印象中最深刻的春日景象,也鼓勵學生伴隨著《春》這首樂曲的旋律特點自主創編舞蹈動作,使其能夠自主地表現春天的美好與溫暖,也希望學生能夠在豐富的學科交融活動中形成良好的創新實踐能力。這樣,學生則可順利展開美術創作、舞蹈創作,伴隨著《春》這首樂曲展開藝術表達,進一步認識樂曲的節奏特點與旋律特征,思考樂曲是如何表現春天的。
在上述活動中,繪畫表現、舞蹈創編都屬于創意實踐活動,而學生在使用不同的樂器演奏歌曲、通過舞蹈動作進行藝術表演時,也是在呈現創意實踐成果,能夠展現出個性化的音樂理解與感受,可以有效地發散自身的思維、展開豐富的想象,通過多學科知識的綜合應用形成良好的創新實踐能力。
五、 展示創新成果,分享各自的獨特創意
許多學生在進行創意實踐活動時很有可能會陷入固定的思維中,這時就需要通過進一步的分享、交流活動不斷地發散自己的思維、產生更多的靈感。《新課標》提出要“創造更多展示交流的機會,激發每一位學生的藝術潛能”,所以,小學音樂教師也要設計開放的成果展示活動,有效地促進生生交流與和諧互動,使學生主動地分享自己的創意與靈感,認真學習其他同學進行藝術表達與創意實踐的思路與成果,進一步發散學生的思維,有效地開發學生的藝術潛能。
依然以《春》一課的創意實踐活動為例,當學生圍繞“春日景象”這一主題展開了繪畫創作、創編了舞蹈動作之后,我便設計了創新成果展示活動。為此,學生需主動展示自己所描繪的春日景象,分享自己的靈感來源,講述自己根據《春》這首樂曲進行繪畫創作的經歷;也需通過表演活動展示舞蹈作品,伴隨著《春》這首歌曲展現優美的舞姿。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被其他同學的多種創意所吸引,并主動接受幫助,在成果展示活動中進一步發散思維、產生更多的靈感,然后再在藝術創新實踐中將個人想法轉化成具體的藝術成果,從而順利地形成良好的創新素養。
六、 構建激勵機制,增強學生的創新欲望
上文指出,小學生無法形成創新素養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因素便是學生缺少主動進行創意實踐的自信,缺少將個人想法轉化成藝術成果的決心與行動力。《新課標》主張基于學生發展去構建激勵機制,有效地激發學生進行藝術學習與創意實踐的內在動力,尊重生生差異、開發藝術潛能。因此,小學音樂教師也應主動地構建激勵機制,尊重、肯uKqLAOf/E4JB/RB9+LGMGzxBNxgmntjVMJcIRAAbr9c=定每一個學生所提出的創意想法。同時,應大力支持學生將靈感轉化為藝術成果,使學生能夠潛移默化地樹立自信,逐步成長為具有創新素養的優秀人才。
七、 結論
總而言之,在小學音樂課程中組織創意實踐活動是落實核心素養目標的基本要求之一,教師也應在一線教學中主動地組織創意實踐活動,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使學生能夠逐步成長為具有創新素養與藝術素養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陳淑婉.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音樂創意實踐探究[J].基礎教育論壇,2023(22):101-103.
[2]潘晉暉.立足課程標準,彰顯學科特征,落實核心素養——基于“五性”的小學音樂教學思考[J].學苑教育,2023(20):89-91.
[3]舒靜娜.新課標理念下小學音樂創意實踐教學措施[J].啟迪與智慧(上),2023(7):127-129.
[4]文貴.小學音樂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策略探究[J].基礎教育論壇,2023(12):90-92.
[5]張敏華.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音樂創意實踐探究[J].中國音樂教育,2023(4):21-26.
[6]何潔瑩,曲晨.課堂器樂輔助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實踐研究[J].智力,2022(31):15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