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李圣玲(1977~),女,漢族,山東濟南人,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花園學校,研究方向:初中數學。
摘 要:新課程背景下,教師需要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合理應用分層教學模式,為初中數學教學提供創新支持。教師應圍繞學生學習能力和教學要求對不同層次學生進行合理劃分,彰顯分層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作用,實施分層教學策略,保證初中數學分層教學的可行性,提高初中數學分層教學水平。
關鍵詞:初中數學;分層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4)25-0132-04
受學生個體差異的影響,采取常規模式進行初中數學教學不僅影響學生學習主動性,也會造成低層次學生出現思維混亂的現象,影響初中數學教學質量和學生邏輯思維培養效果。因此,應從學生學習能力和邏輯思維差異表現入手,在合理策略支持下推進初中數學分層教學良性開展,為學生個性化學習和全面發展提供有力支持,使得全體學生可以在分層教學模式支持下得到素養提升。
一、 分層教學模式概述
分層教學模式就是按照“抓兩頭,帶中間”的原則對整個班集體學生進行合理分層并開展針對教學的模式,按照學生學習態度、學習能力、數學知識基礎和成績等級等方面進行合理分層,并對不同層次學生開展個性化教學。這種方式可以增強不同層次學生在數學知識教學中的參與力度,并將“因材施教”理念全面落到實處。同時,通過分層教學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需求,促使學生逐步掌握各項數學知識,靈活應用各項數學知識解決各類問題。
二、 分層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一)增強學生學習信心
一個班集體有學習好的學生,自然也有學習不好的學生,如果堅持統一目標和內容開展教學,就會導致高層次學生難以取得進步,低層次學生產生負面情緒,使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主動性和自信心受到一定影響。而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分層模式,則可以根據學生層次劃分情況對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做出調整,避免不同層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負面情緒,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主動性和自信心。同時,通過分層教學可以改變初中數學課堂枯燥乏味的現象,增強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
(二)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新課標改革背景下,不僅需要保證初中數學教學規劃的合理性,也應從多個角度出發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保證學生各個思維層次的優化效果。靈活應用分層教學模式可以針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探索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展開全面培養,使得不同層次學生在課堂上展開有效互動交流,避免學生之間學習能力和思維表現差距過大而產生明顯的學習焦慮,并在分層教學模式支持下激發學生內在學習動力,使得學生各方面核心素養均得到有效培養。
(三)提高初中數學效果
目前,初中數學教學在實際開展過程中會受到一定限制,這就導致初中數學教學效果低下,學生難以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獲得思維提升。通過分層教學模式可以提升初中數學教學效果,促使學生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中獲得良好體驗,使得初中數學教學效果得到進一步提高。不同層次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學習能力大相徑庭,靈活使用分層教學模式對學生開展個性化教學,可以彌補學習能力薄弱學生思維缺陷,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教學指導和課堂練習規劃。此外,教師也可以按照學生學習習慣和綜合素養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節奏,促使學生深入學習各項數學知識。
(四)實施科學考核評價
分層教學的開展可以為初中數學課堂因材施教提供有力支持,改善常規統一評價現狀,避免學生在教學評價過程中產生負面情緒。分層教學能實現不同層次學生分層評價,對不同層次學生設置分層評價標準,關注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進步,保證初中數學教學評價的客觀性。借助分層評價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盡可能縮小不同層次學生之間的差距,從而將全班學生共同進步目標落到實處。
三、 分層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確定分層教學主體
初中數學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學習能力和成績高低將其劃分成高中低三個層次,保證不同層次學生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參與度。在此之前,需要教師與學生展開多方面互動交流,避免層次劃分過程中對學生的情緒和心理健康產生不利影響。低層次學生數學基礎比較差,學習能力也相對薄弱,應以鞏固基礎知識為主對低層次學生開展相應教學。中層次學生具備一定數學基礎,但是自主學習能力相對薄弱,應以強化訓練教學為主對中層次學生開展教學指導,從而提高中層次學生的學科素養和實際學習能力。針對高層次學生應進行更為深入的教學指導,使得高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得到同步提高。比如,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一課教學時,教師應結合學生對本節課知識內容的掌握情況和學習喜好進行合理分層,低層次學生掌握平面直角坐標系基礎知識,中層次學生應用平面直角坐標系畫圖,高層次學生可以利用平面直角坐標系解答教師提出的問題。這樣可以增強不同層次學生在實際教學中的參與度,突出不同層次學生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改善傳統照本宣科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分層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和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培養中的作用。
(二)設置分層教學目標
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存在一定差異,這就應根據學生之間差異表現對具體教學目標進行優化調整,從而保障相應教學的有效性,避免初中數學教學目標與學生實際學習情況脫節。初中數學教師應考慮最近發展區理論基礎對學生學習能力和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加以分析,針對不同層次學生設置目標,確保不同層次學生都可以完成符合自身認知能力的教學任務,避免高中低層次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和自主練習過程中出現思維混亂和實際學習能力薄弱等問題。讓每個層次學生都可以參與到初中數學教學和數學知識深入學習當中。比如,在《平行線的性質定理》一課教學時,教師應根據學生層次劃分情況確定適當目標,為低層次學生設置的教學目標為理解平行線的數學概念。為中層次學生設置的教學目標為學習平行線的判斷方法,同時學習同位角、內錯角以及同旁內角相關知識。為高層次學生設置的教學目標為靈活運用平行線相關知識解答課后習題。如此,促使學生按照自身能力和水平高低學習相關知識,增強了分層目標在初中數學教學和學生學習能力培養中的作用,發揮了分層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三)規劃分層教學內容
初中數學分層教學需要保證各個層次學生教學內容的合理性,為學生學習能力培養提供有力支持。考慮學生之間個體差異和學習需求教師應對教學內容實施整合處理,確保教學內容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積極主動學習要求。考慮初中數學教學內容規劃情況和資源合理分配將個性化教學目標落到實處。通過適當內容開展初中數學分層教學,可以促使不同層次學生將自身才能和優勢全面表現出來。從內容規劃角度出發提升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開展初中數學分層教學。同時,也需要教師從“互聯網+”平臺入手歸納收集相關資源信息,將網絡資源與教材內容有效結合到一起,增強初中數學教學內容與前期規劃進程之間的關聯性,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并引導不同層次學生針對教學內容展開深層次思考。比如,在《一次函數》一課教學時,對低層次學生來說,教師需要先了解學生學習基礎和認知水平,促使低層次學生將學習重點放在基礎知識學習鞏固上,從而規劃符合低層次學生的教學內容。對中層次學生來說,應通過優化相關內容進行函數特殊性和單調性教學,滿足中層次學生深入學習和掌握相關數學知識的目標。對高層次學生來說,應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為核心規劃教學內容。這可以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打破常規思維,找到自身思維僵局的突破口,確保初中數學教學可以在分層內容支持下穩步實施。
(四)開展分層教學活動
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在相關教學中的參與力度,不僅需要增強分層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力度,也需要根據學生思維素養和層次劃分情況開展教學活動。增強不同層次學生互動合作力度,通過小組合作活動來縮小低層次學生和高層次學生之間的差距,促使高層次學生帶動低層次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從而激發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在課堂上的參與力度。教師需要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身想法,為不同層次學生提供一定表現機會,讓高層次和中層次學生幫助低層次學生查漏補缺。增強不同層次學生在課堂上互動力度,以此保證初中數學教學課堂的活躍性和分層模式應用效果,使得初中數學分層教學可以借助適當活動更加合理地開展。比如,在《全等三角形》一課教學時,教師在課堂開始時需要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講解,以此提高低層次學生對全等三角形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對中層次學生適當提高教學難度,對學生進行全等三角形判定條件教學。對高層次學生進行特殊全等三角形判定教學,促使學生根據自身掌握的數學知識解答各類問題。教師也應根據分層教學情況開展相應活動,組織各個層次學生相互合作,促使高層次學生帶動低層次學生。
(五)課堂練習分層設計
課堂練習對于幫助學生鞏固自身已掌握的數學知識具有重要作用,這就應做好初中數學課堂練習分層設計。傳統教學方式對課堂練習設計有統一的要求和標準,這就影響不同層次學生對課堂練習的重視程度,課堂練習設計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效果也很有限。為此,需要考慮課堂教學內容分層設計課堂練習,確保學生可以在課堂練習過程中不斷鞏固自身對相關數學知識的了解。遵循因材施教原則提高學生認知能力和相關數學知識掌握程度。針對低層次學生設計相對基礎的課堂練習,針對中層次學生設計相對復雜的課堂練習,針對高層次學生結合實際生活設計應用型課堂練習,促使不同層次學生在初中數學教學課堂練習當中獲得成長,從而保障初中數學教學的全面性和課堂練習的針對性。比如,在《銳角三角函數》一課教學時,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基礎項目設計課堂練習,通過不同難度的課堂練習題增強學生對銳角三角函數數學知識和計算方式的掌握。為低層次學生設計單一簡單的課堂練習,為中層次學生設計較為深入的課堂練習,為高層次學生設計拓展練習。增強不同層次學生在初中數學教學和課堂練習中的適應性,借助課堂練習幫助學生鞏固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可以使學生在不斷練習過程中提升自身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度,理解相關數學知識的本質,提升初中數學分層教學質量。
(六)分層開展教學評價
完成初中數學教學之后就應根據分層模式應用情況和學生學習能力展開相應評價。做好初中數學教學分層評價可以為后續教學方案規劃和相應教學改革提供合理參考依據,增強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和數學核心素養的掌握力度,從而為學生提供一定借鑒作用。考慮到初中數學教學分層評價的差異性和實際開展效果,為了改善常規教學“一言堂”的現狀,可以將學生學習成績和課堂表現融入初中數學教學分層評價當中,以此保障初中數學教學分層評價的全面性和客觀性。教師要對不同層次學生制訂針對合理的評價內容,借助科學合理評價增強對高中低三個層次學生基礎知識學習情況的了解,并在優化學生學習思維情況下推進相關教學良性開展。比如,在《等式與方程》教學完成之后,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層次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展開針對評價,對低層次學生采取課堂測驗的方式進行考核評價,對高層次學生結合實際學習情況展開相應評價。教師可以根據本節課教學情況對教學考核評價形式加以調整,客觀評價不同層次學生在初中數學教學和相關知識學習的情況,增強考核評價在初中數學分層教學中的適應性。
四、 結論
為保證初中數學教學質量和學生在教學中的參與度,教師應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和新課程改革要求增強分層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力度,使得不同層次學生可以全面參與到相關教學當中。文章針對分層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提出相關策略,希望可以借助推進初中數學分層教學合理開展。
參考文獻:
[1]劉香芝.初中數學課堂分層教學法的有效應用[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3(4):167-169,173.
[2]羅震宇.淺談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數學分層教學[J].中學課程輔導,2023(19):12-14.
[3]張志剛.采用分層教學方式 助力初中數學課堂[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3(14):52-54.
[4]王玥.尊重差異,分層提升——初中數學分層教學的探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3(9):74-76.
[5]孟創斌.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分層教學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3(2):23-25.
[6]張艷.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理科愛好者,2022(6):24-26.
[7]王曉英.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分層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理科愛好者,2022(5):19-21.
[8]劉彩珍.初中數學課堂分層教學的實踐——以二次函數中的三角形面積問題為例[J].中學數學研究(華南師范大學版),2022(16):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