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2日,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巴黎通過了《巴黎氣候協定》,178個締約方鄭重簽字,目標碳零排放,力爭將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以拯救地球。
2017年9月13日,巴黎取得第33屆夏季奧運會舉辦權。
2018年,國際奧委會通過新規,為貫徹綠色環保理念,主辦城市需減少新建場館,盡可能利用或改建既有場館。
巴黎是率先宣布碳預算的奧運城市,碳排量對標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一半。場館建設歷來是主辦方的難題。巴黎奧運會所需35個場館,75%利用舊館改建,20%臨建,新建的只有水上運動中心、拉夏貝爾門體育館和攀巖館。
田徑與游泳是兩個用地大戶。田徑比賽,有1998年世界杯足球賽主賽場法蘭西體育場,翻新即可用。將游泳、跳水、水球、花樣游泳4個項目捏在一起,全城無現成場館。經反復比對篩選,躲不掉的新建多功能水上中心定點在毗鄰法蘭西體育場、臨近奧運村的圣但尼省。
幾年過去,被稱為“法國等待了幾十年的最先進的”奧林匹克水上運動中心已躋身歐洲老大,與東邊的主體育場等組團城市奧林匹克中心。這兩個巨無霸用長100米寬18米的懸空街道連接,高峰時能承接15%以上的人流。通道聯接附近兩座地鐵快線站和兩座地鐵普線站,貫穿全城。巴黎軌道交通開通于1900年,運力充足。
水上中心屋頂線條簡潔流暢,使用了2700多立方米的木材,為當今世界最大的凹木框架。屋頂與立面以木材原色為主色調,完美融入周邊綠色環境,建筑的能源消耗減少了30%。
館內看臺呈波浪形,座椅100%用再生塑料制成,就地回收了約100噸的塑料軟木,“像木材一樣加工,像塑料一樣成型”。生產過程還催生了一家專門從事廢塑料利用的年輕企業,除向水上中心供貨5000個座位外,還向其他場館提供了6000張座椅。
這一大型多功能泳池總長70米,一端是跳水池,燈光柔和,水質剔透。建設者對照明系統做了15個方案,調試了15次,“一切以不打擾運動員和觀眾為準,確保完美的手機和4K電視畫面”。交付前,專業人員乘坐裝備高靈敏度傳感器的充氣船,“對池底的每一平方厘米都不放過,確保每朵飛沫都清晰可見”。底部與立面是可移動的模塊化設計,可根據活動類型和實際需求,變化泳池三維尺寸。主場外還臨時安裝了一個標準游泳池,供訓練用。

4680平方米的屋頂幾乎鋪滿太陽能板,能滿足全館25%的電能需求,加裝了廢水與能源回收再發電裝置,場館人員認定用電功率足夠。他們不認可奧運村不安裝空調是“為了節儉”的“環保表演”,稱巴黎地處北緯49度,全城居住區罕見空調,極端高熱天氣概率很低,“奧運會后大家回歸正常生活,奧運村e88fe918b3a087ec896790655b2acd75變身新型小鎮,安裝全套固定空調設備真沒必要。”
4月4日,法國總統馬克龍為水上中心揭幕,祝賀“這個大膽思考的全新地方,以一種新的方式建造”的場館峻工,強調“從環境的角度來看,這也是典范”。
奧運會后,這里的一切將移交給地方,由當地居民、學校、俱樂部、法國游泳協會共享。明年7月向社會開放,收費為成人5歐元,兒童3歐元,“為盡可能多的孩子在小學畢業前學會游泳開辟航道”。
勒布爾熱奧林匹克攀巖館有幸列入新建行列,因為攀巖首次進入奧運會,所需的特殊競技場館在巴黎也是空白。主辦方選定這個離城區較遠而活力年輕人居多的小地方。8月5日到10日,人們將關注這里的“懸崖峭壁上的芭蕾競技”。
開賽前,一些市民提前體驗了非凡賽道的魅力。
場館一端有三面攀巖墻。中間是灰色速度賽道,男女選手將分別在短短五六秒內徒手攀上15米高的墻頭;左側賽道為藍色,這一難度攀巖墻呈大銳角,墻高15米,后傾垂線8米;右側是粉邊藍色巨型攀石墻,高4.5米,要求運動員不系安全繩,在限制時間內完成比賽。
場館半封閉,“非極端降雨,可確保比賽正常進行”。攀巖墻對面是設有6000個座位的臨時看臺,將于賽后第二天拆除。奧運會前的測試賽上,一位85歲的老奶奶帶著曾孫輩前來觀摩,贊不絕口,稱“這是我一生中的盛事”。
位于巴黎北部的的拉夏貝爾門體育館深度融入社區,今年2月竣工時,被命名為阿迪達斯競技場,享有“生態營地”“環保型場館”美譽。建筑物表面八成為綠植覆蓋,與周邊公園景色融為一體。大比例的原木建材,可回收的鋁材外墻,大范圍的隔熱再生棉,建筑混凝土三分之一來自低碳行業。這個全開放的文化體育綜合館設座8000個,除承辦重大賽事外,還可舉行音樂會、時裝表演、大型會議等活動。奧運期間,這里安排了羽毛球、藝術體操比賽。1700平方米大型外圍露臺借鑒莫奈作畫風格的色塊點綴,可以欣賞城市亮點,是個休閑的好去處。奧運會后全館將移交給巴黎籃球隊等一批常駐俱樂部。
在大規模翻新和現代化改造中,主辦方十分注重繼承遺產,保留歷史風貌,引入現代科技,落實環保設計。
近期更名為奧林匹克體育場的法蘭西體育場為全法最大體育場,近30年來幾乎舉辦了法國所有重大國際賽事,參加本屆奧運會的206個代表團的國旗會旗五彩繽紛,高懸在體育場廣場上空。
場內有固定座席86698個,下部約有25000個座椅的觀眾區為模塊化看臺,可升降移動。舉行田徑比賽時,直道兩側可各騰出15米空間,擴出跑道與跳躍場地,其間有氣墊作保護。薰衣紫跑道有“飛翔的感覺”,已通過嚴格的環保評估。7月30日七人制橄欖球賽結束,8月2日到10日變身田徑場,8月11日舉行奧運會閉幕式,全部切換將在36小時內完成。


跨越百年的奧運場館在世上應屬獨一無二,巴黎的伊夫迪馬努瓦爾體育場就有此榮幸。它是1924年第8屆奧運會的主會場,又曾舉行過1938年世界杯足球賽,有15000個座席,本屆奧運將承辦曲棍球競賽,賽后交法國曲棍球協會等常駐。這次改建中,整個建筑框架使用了天量木材,半敞開式的屋頂具備收集雨水功能,4600平方米的太陽能板下,館內銀灰色的環保座椅與深藍色低碳材料制作的場地,令人賞心悅目。
巴黎南體育館,由曾承辦過世博會的目前歐洲最大的展覽中心改建,建筑面積22萬多平方米。廣場正中一個直徑40米360度的巨型LED屏幕,不時閃爍轉換著豐富的奧運信息,大展廳與7個展館有排球、手球、乒乓球、舉重等項目的比賽。
城西大拱門旁的拉德芳斯體育館,開發運用了從進水源頭就得以回收全部氯氣的裝置,專門設備能確保池里不落一粒沙子,“確保運動員的健康安全和完美發揮”。
主辦方改建場館的理念是貼近生活,融入自然,高質量為奧運會服務,創造持久的奧運遺產。組委會主席埃斯坦蓋說:“我們將確保社會從奧運會的遺產中受益,在后奧運時代繼續發展,這是一個承諾。”


7月13日,帶頭去賽納河游泳的法國體育部長卡斯泰拉面對記者鏡頭,借機再次強調要以奧運會為契機,推動全法在10年內完成新建改建一萬座小型體育場館,“不論年齡、性別、健全人還是殘疾人,人人都可以從事自己喜歡的運動”。
巴黎與奧林匹克運動有特殊淵源,將奧運盛會深度融入城市,是主辦方的宏偉愿景。市中心大量臨時建筑既可滿足各方沉浸式體驗,又能節省大量經費,保護生態。有關人士說:“搭臺,要讓奧運好戲連臺,又讓舞臺獨一無二!”
埃菲爾鐵塔,這座高聳入云的世界文化遺產是巴黎的閃亮地標。塔下東南側的戰神廣場因其燦爛的歷史與卓絕的景觀成為巴黎市民重大節慶的聚會圣地。為奧運會,這里臨時建造大型室外體育場,進行沙灘排球、柔道、摔跤和殘奧會的盲人足球賽。場中潔白的細沙場地,四周臨時組裝了12860座鉛灰色觀眾席,視覺效果勝出傳統的海邊模式。主辦方稱,這些設施賽后即迅速拆除,回復廣場往日的平靜與美麗。
巴黎最大的協和廣場位于市中心。這次奧運會,觀賞性高的現代項目自由式小輪車、滑板、霹靂舞、三人籃球均安排于此。四塊臨建賽場,結構呈帳篷型,有37000臨時座位。無論哪個角度,金頂方尖碑都近在咫尺,西南方的鐵塔始終形影相隨,給人獨特的體驗與感受。
金色穹頂的榮軍院是法國軍事歷史博物館與拿破侖陵墓,從冷兵器時代演變過來的射箭在院前巨型草坪上特設賽場,有不凡意義。塞納河上華麗的亞歷山大三世橋是鐵人三項、公路自行車、馬拉松游泳項目的終點。橋身兩端兩側設有四根雄偉的石柱,矗立四尊栩栩如生的金銅色的騎士雕像,是粉絲絕佳的攝影背景。
大批臨建搭建了巴黎奧運系列新舞臺,成就了文化與歷史的深度融合,也履行了減碳的重大使命。當地人說,我們致力于巴黎奧運會,也承諾“巴黎氣候協定”,人類只有一個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