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世矚目的奧運盛會在塞納河畔拉開帷幕,世界各地的運動健兒在浪漫之都又是一番拼搏。勝利的喜悅,失敗的淚水,終究會成為五環旗下一個個令人動容的故事!
對于中國體育代表團,故事的開始是許海峰在洛杉磯射落新中國奧運參賽史上第一枚金牌。那一刻,是國人記憶中永遠激動人心的定格,就此翻開了中國體育發展史嶄新的一頁。從1984年到2024年,整整40年,恰好是中國社會方方面面改革開放波瀾壯闊的40年。40年里,中華民族奮發圖強,中國人民就像奧運會上每一個運動員那樣,兢兢業業揮灑汗水拼搏奉獻,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領域取得了輝煌成就,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已然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伴隨著中國社會不斷發展的40年,中國體育同樣成績斐然,成為世界體壇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成為奧林匹克舞臺上的金牌大國。從1984年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到2008年第一次舉辦奧運會,再到2022年,北京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雙奧之城”,中國以體育的名義,彰顯了一個文明大國的底蘊和實力,展現了一個獨有大國的從容和自信。
時代的變遷,社會的變化,中國人迎接奧運的態度也早已不再像從前那樣。從最初為許海峰的首金振臂歡呼舉國歡慶,到曾經為一塊金牌的得與失或頂禮膜拜或扼腕嘆息,再到現在理性看待,客觀評價,真正將奧運會看作是一項國際賽事,是全世界優秀運動員歡樂的大聚會,是奧林匹克精神傳承和發揚的大舞臺,是人類向自然和自身挑戰而踐行“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理念的盛會,是世界各國文化交流與融通的大平臺。
無論是中國體育代表團,還是每一名參賽運動員個體,頑強拼搏,爭取勝利,努力站上最高領獎臺,是期待,是夢想;但同樣,不強求勝利,坦然面對失敗,衷心祝福對手,更是當下應有的態度。流過汗,奮斗過,拼搏過,無論結果如何,都不應有遺憾。金牌不是奧運的全部,也不是參加奧運的終極意義。應該珍惜這個舉世矚目的國際舞臺,充分展現新時代中國人的精神風貌。如今,“00后”已成為國際賽場的主角,據不完全統計,中國體育代表團“00后”人數占比接近或已超過七成,這是一個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年輕群體,是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階段出生的嶄新生命,是中國對世界更加開放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全新一代,他們見多識廣,個性張揚,可鹽可甜,真實自然,敢打敢拼,不驕不躁,由里到外都散發著自信的青春氣息。他們在奧運舞臺上的表現,代表著新時代中國青年的形象,昭示著中國體育的未來,更昭示著中華民族的未來。他們一定會有這樣的擔當,更有這樣的氣質和作為。
奧運賽場,勝敗乃兵家常事,喜悅與失意同在。作為一名普通的觀眾,放棄金牌這一唯一的標準,更多地關注金牌背后的故事,關注賽場上每一個拼搏的瞬間,感受賽場上每一個動容的時刻。不要因為中國隊員錯失一枚金牌而無法釋懷,因為每一個隊員都是和世界最頂尖的高手在較量,每一個人的背后都有無數的心血和汗水,每一名對手都值得尊重。在互聯網時代,更應摒棄網暴,自覺抵制“飯圈文化”對體育比賽的侵襲。體育比賽猶如人生,有高峰有低谷,奮斗的過程才是真正的底色。
媒體報道也應有正確的方向和大國心態,努力為運動員安心參賽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無須過度放大一塊金牌的得與失,不必過度糾結一城一池的失與守,切忌對細節評頭論足,無需對偶然事件小題大做上綱上線,批評和指責從來都不是有利于運動員成長進步的正確方式。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的建設,不是幾塊奧運金牌就能一蹴而就的,中華體育精神的傳承和發揚,永遠是賽場上的主旋律,飽含著書寫不盡的感人故事。
競技體育的成績終究是綜合國力的體現,國家的繁榮富強賦予了中國體育蓬勃向上的力量,也賦予了國人如今面對奧運的大國心態。無論是參賽者、觀賽者,還是報道者,走出成王敗寇的思維定式,以奧林匹克精神的名義,享受奧運,欣賞奧運,弘揚奧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