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當代作家變網紅早就不是什么新鮮事,但誰都沒想到下一個接過余華“年輕人嘴替”標簽的作家,居然會是他——史鐵生。
這位殘疾人作家原本在很多人心中幾乎只留下了兩個印象:雙腿癱瘓,有個很愛他的母親。史鐵生經常跟海倫·凱勒、張海迪并列,成為學生寫作文時最常用的素材。然而最近,網上卻突然涌出了一大批重讀史鐵生、討論史鐵生的年輕人。當年不耐煩于語文課本里的主旨分析、段落總結的年輕人,如今卻被他的話瞬間戳中。
最近一年來,網上分享的很多讀書筆記中,《我與地壇》《病隙碎筆》出現的頻率都越來越高。
在一個講述史鐵生生平的視頻下方,有人說以前總把他當作“身殘志堅”的單薄符號。看過書后感覺認識了一個幽默又細膩的前輩,有著“頂級文筆”,而且“人格魅力絕了”。
他會給自己的下輩子設計“完美人生”,在考慮該加點什么缺點時,狡黠地表示:“丑可不行,丑是無可挽回的局面,弄不好還會殃及后代。”
他寫自己想要去燒香拜佛求健康,但“為求實惠去燒香磕頭念頌詞,總讓人擺脫不掉阿諛、行賄的感覺”。這讓很多剛剛去廟里的年輕人,立刻汗流浹背起來。
年輕一點的學生讀者,則欣賞書中精巧的辭藻和深沉的感慨。而那些已經步入社會幾年的人,則對書中平實的描述印象深刻。
《我與地壇》里有一段情節,史鐵生在地壇散心時總能遇見一個練歌的小伙子。兩人彼此雖然有意相交,卻每每在對上眼神之后迅速移開,堪稱i 人社交現場。后來有一次終于點頭示意,第二天卻再也沒見過那個小伙子,他才意識到那是告別。
慢慢地,一個脫離了“殘疾人作家”標簽的、更生動的史鐵生被網友們扒了出來。比如,他跟余華、莫言等作家的友情。
最著名的就是“讓史鐵生當守門員”事件。史鐵生曾在書里寫過前半段:馬原總想把我弄到西藏去看看,我說:“下了飛機就有火葬場嗎?嚇得他只好請我去了趟沈陽。”結果到了沈陽,余華帶他去踢足球,把他放在了球門旁。還跟對手揚言:“你們要是踢到鐵生身上,他很可能被你們踢死。”
這個故事最早被看成一個笑話,可現在,彈幕上刷屏的是史鐵生在《我二十一歲那年》里寫的那句:“二十一歲末尾,雙腿徹底背叛了我, 我沒死,全靠著友誼。”他不再是“身殘志堅”的榜樣,而是始終對人生保持渴望與觀察的人,打牌贏了會大笑,也會被朋友背著、扛著走遍大好河山。
嚴肅文學作家在網上翻紅,往往跟他們的書沒什么關系。但史鐵生恰恰相反,很多人是因為看了他的文字,才發現這個已經去世14 年的作家,居然隔空讓自己產生了靈魂上的震顫。
很多人都說看史鐵生的書,有種“后知后覺的傷感”。一位網友小時候背《秋天的懷念》,只是機械地完成作業。后來外公去世,她沒能見最后一面。幾年后重讀《我與地壇》,才明白那句“她出去了,就再沒回來”,描述的是多么深刻的遺憾。
十幾年來,人們習慣于用“樂觀”來評價史鐵生。而如今被扎心窩子的年輕人,終于看懂他寫的是“如何面對無能為力”。
或許因為那個坐在輪椅上的形象過于深入人心,很多人都以為史鐵生是從小就癱瘓。但他其實度過了相當健康、恣意的前20 年,愛田徑、愛足球。直到21 歲時,患上了腰椎裂柱病,從此坐上輪椅。史鐵生還未確診的時候一直期盼是長了瘤,良性惡性都好。然而,最終得到了最不想要的結果:活下來,但再也站不起來,他也因此陷入了與命運一生的纏斗。
余華夸贊史鐵生:“ 他總是能夠在消極里邊發現出積極來。”但那是想通了的史鐵生,而他的文字能被年輕讀者評價為“有力量”,更多是因為他向人們展示了一個深陷谷底的人如何往上爬。他在《好運設計》里,幻想下輩子能擁有一個幸運而完美的人生。最后卻發現,一個沒有遭遇挫折的人會把一切順遂視為理所應當,無法感受真正的幸福。最終得出結論,獲得幸福的關鍵在于無論結果如何,都要享受過程。
但當你以為他可以安然地把苦難當作命運的饋贈時,他又把上面的思索全部推翻:“可我不,可我不!我真是想來世別再有那么多遺憾。”
史鐵生重新翻紅,與其說是大家發現了他身上的什么隱藏特質,不如說是在處境上,跟他形成了微妙的“共振”。他的敵人看似是站不起來的雙腿,其實是那份被困住的、無常的人生。
最初,每個人都堅信著“成功學”那套邏輯——好好學習就能考上大學,踏實工作就能順遂一生。但后來,每個人都發現命運無常。看似平穩漫長的鐵軌有可能突然斷掉,也不是每一分努力都有回報。就像史鐵生在21歲時突然被奪走的雙腿。
剛生病時,他希望自己“要么好要么死”,可命運給了他最壞的結果,讓他在絕望中問了幾百遍“為什么是我”。后來史鐵生寫下:“上帝從來不對任何人施舍‘最幸福’這三個字,他在所有人的欲望前面設下永恒的距離。”而當他終于開始接受自己殘疾的腿時,腎臟又出了問題。又寫下:“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災難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個‘更’字。”
史鐵生從來都沒真正“戰勝過命運”,正如他再也沒能站起來。但他最終找到了自洽的方式,也獲得了面對命運的勇氣。
在他的一篇散文《我的夢想》里,他最喜歡的田徑選手劉易斯,居然在奧運會的百米決賽上輸給了別人。史鐵生當時簡直比劉易斯更沮喪,然而在百米決賽后的第二天,劉易斯在跳遠決賽中跳出了8.72 米的好成績。
“看來他懂,他知道奧林匹斯山上的神火為何而燃燒,那不是為了一個人把另一個人戰敗,而是為了有機會向諸神炫耀人類的不屈。”
這是史鐵生一生都在試圖寫的回答,如今成為一份珍貴的藥方,遞到每個感到被命運困住的人面前。
(摘自“Vista 看天下”微信公眾號,本刊有刪節,蝌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