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營養(yǎng)專家說,每天吃的食物,不僅要保持營養(yǎng)均衡,還要講究單個食品的營養(yǎng)密度。“營養(yǎng)密度”這個詞,引起了我的關注。
最近重讀《紅樓夢》發(fā)現(xiàn),這本書的熱度仍然居高不下,各行各業(yè)的讀者都有,有的人是第一次讀,有的人則是第N 次讀。正如紅學家所說,這本書能夠提供歷史、文化、藝術、哲學、美學、生產(chǎn)、管理、飲食、服裝、愛情、親情、性格等多方面的營養(yǎng),可謂“營養(yǎng)密度”很高。不管從事什么工作,不管什么年齡,人們都能從中讀出不同的感受。這也說明,作品的“營養(yǎng)密度”越高,涉及讀者的領域就越多,流傳的范圍就越廣,流傳時間也會越久遠。
一位朋友向我聊起她辦公室里有位同事特別受歡迎,因為那位同事的攝影技術很好,大家有什么活動都喜歡帶上他。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基礎上多些其他小技能,會增加工作機遇,尤其是跨專業(yè)的技能。這些技能在增大你職業(yè)生涯的“營養(yǎng)密度”,學識廣,技能多,可輻射的領域就多,綜合實力和競爭力也就越強。
人際交往方面,“營養(yǎng)密度”高的人也更有優(yōu)勢。你若盛開,蝴蝶自來。若能讓別人覺得你的人品與才能方面“營養(yǎng)密度”高,愿意真心為他人付出,別人會主動與你交往,你的“朋友力”與凝聚力也會越來越強。
由此看來,懂得提升自我修養(yǎng)與能力,懂得增大做人的“營養(yǎng)密度”,也是獲得成功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摘自2024 年3 月5 日《廣州日報》)
小時候我家有一個很大的院子,種有很多樹,我父親規(guī)定小孩子要輪流掃地。掃院子是很累的,每天天還沒亮,在上學之前便得開始掃,掃完院子才可以去上學,每個小孩都很不情愿地掃地。
有一天,父親看見我們掃地那么痛苦,便教我們一個方法,以后要掃地之前,先把樹搖一搖,把明天要落下的葉子先搖下來,這樣一來兩天掃一次就可以了。
第二天,我們就開始實踐,掃地之前先用力地搖樹,結果發(fā)現(xiàn)搖樹比掃地還累。最后搖好樹,終于把明天的葉子也掃干凈了,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心中很有成就地想著:“好棒,連明天的葉子也掃好了!”正在得意的時候,一陣風吹來,又把樹葉吹下來了。大家便很訝異,怎么還有葉子?于是幾個兄弟便聚在一起商討解決的方法,最后得到了一個結論:“可能是搖得不夠用力,明天再使勁搖一搖看看。”第二天一早便起來搖,拼命地搖樹,結果把好幾棵樹都搖死了。
不管我們怎么用力搖今天的樹,明天的葉子都不會預先落下來啊!
(摘自豆瓣網(wǎng),攝圖網(wǎng)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