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選取古人類藏品,通過三維激光掃描,采集藏品數據;利用采集到的數據,建立藏品三維數字化模型;再運用3D打印技術,實現同比例、高精度打印;利用打印好的實體模型,制作模具;再用模具實現傳統模型的翻制、修復、著色,最后完成復制品的制作。這就是古人類藏品“雙胞胎”計劃。
三維激光掃描和3D打印的完美搭配
傳統的藏品復制要經過翻模、塑形、雕刻等流程。一般會直接在原藏品上進行翻模,這難免會將翻模的材料殘留在表面,對藏品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而塑形、雕刻則需要技藝精湛的師傅,不僅材料、人工成本高,而且耗時較長,復制一件藏品要近一個月的時間。三維激光掃描和3D打印的配合,能夠在不直接接觸藏品的條件下,利用收集到的藏品精準三維信息完成復制,完美解決了這些問題。



三維激光掃描是一種高精度、無損傷、立體的掃描技術,它可以在不接觸藏品的情況下,獲取藏品的三維點云數據。
所謂點云數據是指一組在三維坐標系統中的點的集合,點云由數以萬計甚至百萬計的點構成,這些點共同描述了目標對象的表面特性。


紋理貼圖是藏品建立數字化模型過程中很關鍵的一步。那么,什么是紋理貼圖呢?紋理就是物體上呈線條狀的花紋,例如紡織品上的花紋、墻壁或木頭上的紋理等。貼圖是指在計算機圖形學領域,通過在對象的表面應用一幅或多幅圖像,以達到增強真實感的效果。它可以賦予物體紋理、顏色及光照效果,使之看起來更接近真實物體。
為了讓“雙胞胎”無限接近藏品的真實樣貌,工作人員會先對藏品進行多角度拍攝,并用專業級標準色卡校準顏色;再根據實際物品的屬性,例如反射率、粗糙度、光澤等,修改紋理貼圖并為模型設置合適的材質屬性。
YC3Y1aTBHfMs41fw8d37qF0FkTqdFjSHAYuL7FC0YX8=對于那些已經受損或部分損壞的藏品,模型設計師會根據藏品局部造型,通過軟件對數據模型進行虛擬重建和修復。
3D打印就像用積木搭房子一樣,讓我們可以用計算機設計的模型來制造實物的技術。
配合三維激光掃描獲取的藏品精準三維信息,并通過使用數字軟件和特定材料,3D打印可以將藏品造型和紋飾直接打印出來,大大簡化了藏品復制的工藝流程。

制作內膽:工作人員會將混合好的硅橡膠均勻涂抹在打印件表面。在這個過程中,既要確保硅橡膠完全覆蓋打印件,又要確保硅橡膠固化后,可以輕松地從模型上取下來。我們可以把內膽想象成制作月餅用的木質模具。
制作外殼:如圖所示,外殼由兩個半模具組成,材質為石膏或樹脂加玻璃纖維布。工作人員在內膽的內表面先涂一層樹脂膠液,接著鋪一張玻璃纖維布,再繼續一層一層地裱糊上去。等樹脂膠液自然固化約1小時后就可以脫模。這就做好了一半外殼,另一半外殼如法炮制即可。我們可以將外殼想象成月餅皮。
兩個外殼合體:將兩半模具合并在一起,倒入樹脂、石膏等材料,待其凝固后取出成品,即樹脂件。圖為沒有上色的樹脂件。這一步我們可以想象成向月餅皮中灌入餡。
精修:工作人員參考三維模型和高清照片進行樹脂件精修。
上色:根據藏品的細節和色彩特征,工作人員會使用不同的繪畫工具進行分層上色,以還原原物的色彩效果。
藏品三維數字化模型的建立,使藏品能夠以真實且精確的方式在虛擬環境中展示;通過虛擬重建和修復,珍貴的藏品能夠以數字化形式得以保護、傳承和延展。這對于恢復歷史原貌、保留完整的藏品形態,都具有重要意義。
(責任編輯 / 高琳 美術編輯 / 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