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湯亭亭的“全球小說”:作為一種現代性策略

2024-08-04 00:00:00郭思聰
華文文學 2024年3期

摘 要:美國華裔的文化身份使湯亭亭的創作是跨語言、跨文化、跨國界的,但同時也使她處于中美兩個文學空間的邊緣。而湯亭亭追溯并認同自惠特曼以來的美國語言與文學傳統,并將美國文學空間首都紐約的語言文化的多元性作為創作的現代性模范。她在創作歷程中不斷地穩固現代美國作家的地位,而她在這一背景下提出的“全球小說”(global novel)概念也就區別于通常概念下的世界文學。這是一種為獲得來自美國文學空間的文學性與現代性認可而提出的寫作策略。基于帕斯卡爾·卡薩諾瓦在《文學世界共和國》中提出的文學空間理論,并結合湯亭亭的創作與訪談,本文將還原湯亭亭在美國文學空間中“被同化”的過程以及得到文學性準入的路徑,同時分析其地位的不穩定,借此探尋“全球小說”作為湯亭亭創作策略的內在邏輯。

關鍵詞:美國華裔文學;文學空間;“全球小說”;湯亭亭

中圖分類號:I2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677(2024)3-0044-07

作為當代重要的華裔作家,湯亭亭(Maxine Hong Kingston)自出版其首部作品《女勇士》(The Woman Warrior)以來,便因跨文化、跨語言的創作背景與特色以及女性主義的性別立場受到國內外研究者的關注。排除部分缺乏理論框架的批評性評價,如Katheryn M. Fong發表公開信指責湯亭亭不能準確書寫中國文化以及移民歷史背景而扭曲華裔形象等①,大多數研究者關注其作品中的性別與文化議題,如張敬玨認為《女勇士》揭示了因華裔社群整體受到的種族歧視與壓迫而退居次位的性別議題②;也有研究者從不可靠性敘事入手,探究湯亭亭自傳性創作中對事實的改寫與女性意識的凸顯。③此外,研究者依據華裔文學跨文化的特點,探究其作品中對西方現代文學“荒原敘事”的發展以及提供的東方哲學視角。④可以看出相關研究大多關注湯亭亭的具體作品以及其中的身份與文化議題,而沒有談到湯提出的“全球小說”概念。

“全球小說”(globalnovel)是湯亭亭在發表于1989年的文章《小說的下一步》(“The Novel’s Next Step: If Someone Could Create the Global Novel, We’d All Have a Sequel.”)中提出的,在1993年同Neila C. Seshachari的訪談中得到一步解釋。⑤湯亭亭所定義的“全球小說”是一種城市小說,作品中的人物來自于世界各處而匯集于同一個城市、同一個目的地,湯亭亭在此強調這應當是一個美國城市,而這個城市將作為世界的縮影。⑥這一概念提出時正值全球化快速發展的時期,同世界范圍內的人口流動以及城市化密不可分;同時,這一概念同“世界文學”又有差別,是湯亭亭一貫創作的延續與發展。為了探究湯亭亭的“全球小說”的形成過程與內在邏輯,本文將借助帕斯卡爾·卡薩諾瓦的“世界文學空間”理論,梳理湯亭亭在英語語言區域內所作的語言選擇以及進入美國文學空間的路徑,分析其獲得準入后與所在文學空間的互動,進而探尋“全球小說”作為湯亭亭現代性策略的意義。

一、美國文學空間的自治與傳統

帕斯卡爾·卡薩諾瓦的《文學世界共和國》是一部以語言與地理區域為切入點,探討文學世界運行模式的學術論著。卡薩諾瓦強調“語言路徑”在“文學世界共和國”競爭機制中的重要作用,將語言作為文學資本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文學載體的語言被視作文學本身而成為文學性的認證。⑦在此基礎上,關于語言區域同文學空間的對應關系、文學空間的相對自治、各空間之間以及空間內部的不平等,卡薩諾瓦作出進一步論述,以此為框架還原世界文學史的圖景。⑧湯亭亭作為華裔作家進入美國主流文學的行列,經歷的便是卡薩諾瓦所言的經過文學空間的“祝圣”而獲得了文學性的認可。在分析湯亭亭被準入美國文學空間的路徑前,梳理美國文學空間獲得相對獨立性的過程是必要的:因為這將說明為何美國文學之于湯亭亭是一個文學中心,以及它所透露出的現代性如何吸引著湯亭亭。

在卡薩諾瓦的理論中,文學世界內的主導地位與文學歷史、文學資本直接相關,即最早進入文學世界的,即獲得了相對獨立性的文學更易得到傳播、獲得威望而進一步被經典化,被認可為是具有“文學性的”。北美大陸曾作為殖民地長期依附于歐洲大陸,因而作為“被邊緣化的中心地帶”其文學領域仍被統治著。18世紀末美國文學的貧瘠在亨利·詹姆斯的論述中得以一見,即短暫的歷史無法讓美國文學“綻放”。⑨同樣,愛默生在題為《美國學者》的演講中指責美國之于文藝的懶散⑩,次年的演說中他更直接地指出美國的文藝風格“本身不信的,而是派生的。一個有著美麗外形,但卻是空洞的花瓶”,而美國的文藝創作同樣“萎靡”、“不愿意創新”{11}。

而在19世紀,北美加入到世界文學空間的競爭中并逐步獲得自治性。{12}正如卡薩諾瓦認為《保衛和發揚法蘭西語言》是法國民族文學以至世界文學史的起點,文學空間的相對獨立同語言的對抗密不可分。{13}卡薩諾瓦將美國文學“大眾語言”的革命追溯到殖民時期生于美洲的歐洲人,即克里奧爾語的先驅。{14}此后,“語言”的論述與實踐在19世紀更加廣泛,其目的都在于建立具有美國精神的文學。如愛默生所說,美國的語言與文學是英國的“派生”,其語言的反抗指向便是“英國式的英語”。愛默生在《論自然》的導言中主張摒棄英國式的“歷史的枯骨堆”和“滿是褪色長袍的假面舞會”{15},呼喚新的著作,作為文學載體的語言也在愛默生的論述中得到更新。他用符號與象征重新定義語言,并認為自然而樸實的語言永遠具有感染力{16},與典雅的英國式英語相區別。同樣,惠特曼對美國語言抱有無可比擬的熱情。在《美國識字課本》(An American Primer)中,他將美國英語的使用范圍擴展到美國的全部人口,即發揚一種大眾的、民族的語言,在承認美國英語使用中存在的詞匯和語法錯誤以及不雅使用的同時將之欣然接納,并以正英語的使用。{17}惠特曼將美國視作英語的繼承人,而這在一定程度上是文學資產的奪取與再發掘。這些宣言理論地或是情感抒發式地明確美國英語的特色,將美國文學的語言同其源頭相區分,形成鮮明的差異。在實踐上,如梭羅將同期超驗主義所支持的樸實語言運用到《瓦爾登湖》中,阿莫士·奧爾柯特則將其運用到教育中{18};惠特曼自覺地鄙棄英國詩人,相比濟慈宮廷式的語言,他使用大海和原始的語言。{19}此后的美國作者則在此基礎上不斷進行英語使用的探索,形成語言的差異,在依附英國文學遺產的同時實現文學創作的反叛,如福克納的成功,這都促使美國形成具有自治性的文學空間。

與語言一同作用的是美國先進的印刷技術與出版業。19世紀末由于彩色印刷工藝的各類探索,美國的新型通俗雜志與報紙行業獲得巨大的商業成功。{20}美國文學空間中作品發行與流通的路徑得到拓寬,并形成了與歐洲大陸相區別的文學繁榮,即報刊帶來的完備的記者寫作體系以及龐大的讀者群體。與超前的商業模式一同為紐約賦予話語權的是國際版權法規制定的推進:1887年紐約奇克林會堂舉辦了為美國版權聯盟募款的朗讀會,該會聚集了眾多彼時美國文學的代表人物。{21}這一在國際版權法規上預見性的先行對日后文學的翻譯與傳播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即流通的途徑在商業與法規下成為系統的國際性行為。盡管報刊形式下的文學作品的質量參差不一——因為其中包含大量通俗的大眾讀物,如《麥克盧爾》和《芒西》著意安排雜志內容,吸引了大量讀者{22}——但這提供了日后推及世界的商業模式,出版業也因之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美國文學空間的話語權隨之增添了分量。{23}而任《大西洋月刊》與《哈潑斯月刊》編輯的威廉·迪安·豪威爾斯將刊物商業事務遷往紐約,表現著紐約作為美國文化中心的事實。{24}另一方面,美國,尤其是紐約,有著強大的“多元卻單一”的文化與種族政策。“上帝的熔爐”(the melting pot)是美國長久以來近似神話的種族話語:任何人都可以放下一切到美國開啟全新的生活,成為卓有成就且統一的群體的一員。{25}紐約在各種程度上都是美國熔爐最佳的代表,出身紐約的西奧多·羅斯福積極推動憲法修訂以反對各類歧視;1895至1897年間紐約警察中有德、意、斯拉夫、愛爾蘭以及北歐各族裔的人員。{26}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紐約成為不為倫敦所接受的英語作家的去處,如愛爾蘭的知識分子在美國社會中形成了具有規模與政治影響力的社群。他們在對抗英國語言影響力量的同時{27},為美國逐漸匯集能夠同倫敦想對抗的文學資產。紐約作為熔爐神話的代表以多元性作為政治與文化現代性的表征,而這一多元性對身為華裔的湯亭亭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即使20世紀初和越戰時期——而后者對湯亭亭的影響巨大——的歷史事實表明,非裔與亞裔等少數族裔并不在熔爐之中并且種族政策更加強調同一性,湯亭亭的創作也極大程度上以這一現代性為目標并作出改寫。綜上,美國文學空間逐步地加入到文學權力的爭奪中:紐約作為一個文化與商業的比例恰到好處的城市{28}、美國的文化中心,它成為文學世界中分量極重的文學首都之一,同樣具備祝圣權,即文學性準入的權力。而湯亭亭也追尋著紐約的現代性。

二、中心的邊緣與“被同化者”

湯亭亭生于1940年加利福尼亞州的斯托克頓。其父1925年移民美國,其母則在1939年前往美國與丈夫匯合。她的父母均是廣東新會人,語言上使用的是粵方言下的四邑方言。此外,在美國移民相對聚集,人們大多來自同一地區,甚至多數人是同鄉,所以華裔移民之間幾乎都使用四邑話交流。{29}因此,湯亭亭的第一語言并非通常意義上的標準中文或官話,而是四邑話。湯亭亭在多篇采訪中提到兒時母親講述中國的民間故事,在父母朗誦的李杜詩歌中接觸到中國最偉大的文學作品。{30}這種憑借語音傳承的口頭文學對湯亭亭的創作有著巨大影響,如其母講述的《花木蘭》成為《女勇士》中的故事來源,和母親的個人歷史以及家庭的歷史通過口述的方式也成為她的創作資源。

然而,當湯亭亭強調“講故事”的傳統,坦言“文化以口述的形式傳承,而不必以文字的形式”時{31},這同樣反映了湯亭亭并沒有在語言習得期間接觸到中國文學中最具文學性的文學資本,即以漢字為載體的中國文學。湯亭亭早期創作的《女勇士》與《中國佬》具有鮮明的自傳性質,根據《女勇士》中的部分敘述可以得知,她的父親是一名傳統文人,離開中國前在新會作私塾教師,“能把整本整本的詩詞背下來”{32},并且在赴美前寫有大量傳統的中國詩歌{33},這在后來的采訪和傳記中得到驗證。湯亭亭談及早年文化影響時,鮮少提及父親,更多地提到母親的“講故事”,而父女的交流也是在湯成為職業作家后才變得頻繁{34}。因此,盡管其父擁有豐厚的傳統文學素養與通往古老文學資源的途徑,但僅憑借方言口述,湯亭亭實際上處于中國文學空間的邊緣,很難得到文學語言與資源的傳承。

根據湯亭亭的回憶,斯托克頓的華人街區周邊雖是多種族居住,但仍能看出華人移民形成一個相對緊密但封閉的社會群體:即使社區因街道改造而分散,華人依舊載負著同樣的文化與風俗,同時為自我保護與保存而形成封閉的環境。{35}在以“盎格魯—撒克遜”文化以及清教文化為主導的美國,這樣的文化小環境不可避免地處于邊緣區域,而對于湯亭亭來說,她既遠離中國文學空間的中心,又處在一個文學首都內的政治與身份上的邊緣地帶,同美國的主流文化有著距離。因此,她既面臨一代移民子女的語言學習問題,又在文學創作中面對著與“文學的格林尼治子午線”的美學距離,而為了獲得來自文學空間的祝圣與認可她必須縮短美學距離、獲得屬于文學首都的現代性。{36}

卡薩諾瓦在《文學世界共和國》中探討了文學空間的豐富性,她認為每一種對文學的立場與見解參與到文學資源的競爭與對抗中,都會作用于世界文學空間的規則,使之發生演變。這些文學空間內的顛覆具有各類形式,其中同化雖然是反叛的最低程度,但對于不具備民族資源的人而言是進入文學的第一途徑。{37}湯亭亭也是如此,作為處于兩個文學空間邊緣的華裔作家,她選擇走向更具備現代性的文學首都,紐約。

湯亭亭在英語學習中曾經“失語”,但當她掌握了英語時,她感到“黑色的窗簾被拉開了”{38},隨之而來的是一種未結束局外人狀態而作出的融入。1955年就讀高中的湯亭亭在《美國女孩》雜志上發表文章《我是一個美國人》;而在自傳性的作品《女勇士》中她寫道:“我要把自己變成美國姑娘”{39}。這些融入一個國家的舉措是社會的、身份上的認同,不能與文學創作上的同化相提并論,但是這仍能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她選擇變得美國化甚至更加美國。而在文學資源上,湯亭亭則選擇繼承美國文學傳統。“我依照我聽到的語言寫作。這是古老的美國傳統,自超驗主義時便是這樣。他們使自己同英國人區分開,于是我們用全新的美國語言創作。”{40}她在采訪中梳理美國語言和文學如何獨立于它曾依附的英國文化,這樣梳理自愛默生到垮掉的一代,以至延伸到當下深知且繼承了語言傳統的湯亭亭本人。對文學空間歷史的了解能夠賦予她發言的合法性,繼承文學傳統則使她的創作足夠美國而得到認可。僅是繼承傳統是不夠的,她需要追尋現代性而得到祝圣。這種特殊的時間差距只有處在邊緣的作家能夠意識到{41},她要走向中心。于是她選擇惠特曼式的美國語言,因為惠特曼的語言足夠自由,足夠美國,足夠現代。他的語言包括全部的人類,無論國籍與性別{42},這便是惠特曼成為湯亭亭眼中區別于其他作家的、美國文學現代性的代表。值得注意的是,湯亭亭對民族性的文學與語言的聯系是有所認識的。在較晚出版的作品如自傳性詩集《成為詩人》(To Be the Poet)中,她提到曾長于寫詩、富于靈感的父親常擔憂:什么是詩歌,為什么自己無法像在中國時那樣不斷創作?{43}這一描述不但出現在自傳詩集中,也出現在小說《第五和平書》(The Fifth Book of Peace)中。{44}兩處描述后都有湯亭亭給出的解釋:詩歌來自土地和人民,她的父親在美國無法聽到故地的語音。在《成為詩人》中她將這一論斷歸于美國詩人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而這也展示著她的影響源和她遵循的美國語言傳統。而湯亭亭將文學的創作同語言聯系,這其實也解釋了為何她本人更多地是一個美國作家,一個使用英語的作家。同時,她不必拋棄已有的中國文化資源。在語言方面,她在寫作中保存著中國式的英語用詞,用錯誤的拼寫顯示具有族裔特性的英語口音,而這在惠特曼的信條下是被允許的:英語是最廣義的語言,吸納各民族、各時代的方言并與之結合。{45}而在題材方面,奇特或是異國風格也會被接受,因為在同類之外保持差異性能被識別出來,因保持一定距離而得到認可。{46}最終,沿著美國文學的傳統重新走過文學獨立的路徑,這幫助湯亭亭獲得來自中心的認可。

三、不穩定的祝圣與應對策略

1976年出版的《女勇士》大獲成功是湯亭亭獲得一定認可的證明。《女勇士》一書由Knopf出版社出版,發行后不久便得到批評家約翰·萊昂納德(John Leonard)的贊賞。萊昂納德在評論對象的選擇上有著多元傾向:他經歷了“垮掉的一代”,把凱魯亞克與搖滾樂作為學業論文的選題{47},他是第一個為托妮·莫里森撰寫評論的批評家,他贊美跨國界的多元文化,為女性與少數族裔作家撰寫評論并稱自己以評論多元文化為生{48};但同時他秉持著正統的美國風格,它“來自馬克·吐溫與厄內斯特·海明威”,而他的幻想來自希臘神話與欽定版圣經{49}——約翰·萊昂納德是足夠美國的權威。自60年代,萊昂納德便為《紐約時報》《哈潑斯》《紐約書評》等報刊媒體撰寫文學以及文化批評,就托尼·莫里森、品欽、魯什迪等作家的創作發表重要的評論文章。在他人看來,萊昂納德正是位足以驗證文學作品價值的守護圣人。{50}因此,萊昂納德在《紐約時報》上刊登的《對兩個世界的反抗》一文是十分關鍵的認同。篇幅不長的書評為湯亭亭提供了來自現代性的準入。萊昂納德認定這個美國華裔作家是反鄉愁反懷舊的,這暗示著湯亭亭的合作更傾向現代美國,而當他宣稱湯亭亭具備馬爾克斯式的鮮活神話、莫妮克·威蒂格式的女性書寫時{51},這些與彼時最有現代性的作家的類比更表明了湯亭亭能夠與現代性接軌,而且具備文學的世界性。《女勇士》獲得了1976年的美國國家書評人獎更為祝圣增加了信度。獲得文學準入的《女勇士》得到進一步的傳播,它首先經過盜版而后經由官方的譯文流入香港、臺灣以及中國大陸,即通過翻譯進入更廣闊的文學空間。

但得到一次性的祝圣并不是結束,湯亭亭并沒有得到完全的準入,她仍要在掙扎里維護自己在美國作家中確立的位置。一方面她要面對華裔批評家的指責,另一方面文學首都對她異域風格的凝視能夠將她從美國現代性中摘除。主流讀者與批評仍會對湯亭亭的作品作出誤讀與誤釋。瑪格麗特·曼寧稱贊她的作品有舊約或是金枝般的神話色彩,但仍強調其深不可測的東方特色{52};黛安·約翰遜關注其以女性主義立場反抗文化環境的同時提到華裔群體的封閉與難以同化{53}。這些評論都判定了湯亭亭的民族性,將用以區分的民族資源視作異域東方色彩,從而將她置于歷史的與民族的領域中。為此,湯亭亭發表《美國批評者的文化誤讀》(“Culture Mis-readings by American Reviewers”)以對抗批評中對其“東方”屬性的強調與凝視。她堅決地將自己的創作認定作普遍的、人性的,并且承認寫作的個人化與主觀化,將之作為回憶錄自傳傳統的一部分。她宣稱:“當我寫至最深處,飛翔到最高處,觸及到最遠處,我都是以日記作者的方式書寫……而我所希望的便是這般恣意的書寫配得上成為偉大的美國小說。”{54}這番發言雖然帶有強烈的情感色彩,但是也表明了湯亭亭最希望獲得的認可,即其創作成為現代美國小說的一部分。

湯亭亭被同化后并不穩固的地位要求她時刻是現代的,懷舊和民族性是不合時宜的,以至于她要放棄對唐朝詩歌的興趣,并作為一個英語作家強調自己同美國以及現代的聯系。{55}這使湯亭亭在創作中更多地去除中國的色彩,并有意識地使人物成為現代意義上的美國人物。在這個“準入—鞏固”的邏輯下,湯亭亭提出的“全球小說”同樣是她為自證現代性而作出的應對策略。雖然她在1989年才明確地提出這個概念,但是在過去的創作中她已表現出這樣的傾向,如在《女勇士》中她對母親的反駁:“時間在哪兒都一樣,只有永恒的當下,還有生物的成長和衰老。”{56}“要是我們不屬于任何一個地方,就屬于整個地球,你明白嗎?”{57}這接近一種關注當下的世界主義。

在1993年的采訪中,她談道:世界上諸多大城市中都有著來自世界各地、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而美國小說會被全球小說取代。這是全球小說形成的前提,即全球化進程推進的背景。這樣的定義為小說的時間做出嚴格的規范,也就是全球小說一定是屬于現代的。而在商業以及文學空間都具有自治權的美國將“成為所有旅途的終點”,成為全球小說的最好背景。{58}出版于1989年的《頑猴爺的贗書》(Tripmaster Monkey: His Fake Book)是湯亭亭的實踐成果。主角惠特曼·阿興這一名字本身是她對美國文學傳統的致敬與回應:惠特曼是她的文學導師,而阿興則是對馬克·吐溫戲劇中刻板的華裔角色的戲仿。她試圖創造一個不斷解構美國社會對華裔刻板印象的嬉皮士華裔青年,這是她作品中少數族裔主題的延續。但除此之外,湯亭亭為《頑猴爺的贗書》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社會背景,她不再執著于《女勇士》中的斯托克頓與洗衣店,也不是存在于母親敘述中的中國南方鄉村,而是60年代的舊金山。在作品的開頭,惠特曼漫無目的地在舊金山游蕩,伴隨著他的旅程,讀者看到的是一個由多種族構成的城市:帶著孩子的華裔老夫婦,人煙稀少的日裔居住區,以及來自法國殖民地的非裔。{59}而湯亭亭在描寫少數族裔的人物時著重刻畫他們的語言,在語句中加入粵語的轉寫或是法語詞匯。這與第一章末尾惠特曼的戲劇構想是相同的:去除種族的身份,語言是足以自證的。{60}惠特曼是十分“美國”的青年,處在舊金山這個六十年種族與反戰社會運動的前線,他是重復著“上帝的坩鍋”這一話語的美國人——把華裔增添到坩鍋中,在多元文化、紐約的現代性上更進一步。

2008年的后續采訪中,湯亭亭補充:全球小說也能表現為世界上任意一個村莊受到來自世界現代性的沖擊,“整個世界來到村中”,同樣是一種全球小說。{61}雖然這一補充出現在2008年,但湯亭亭在2003年出版的小說《第五和平書》中已有所嘗試。小說的第三章“水”講述惠特曼·阿興為反抗越戰征兵政策攜家人定居夏威夷。在這一實踐中,夏威夷正是那個受到沖擊的邊緣城鎮。湯亭亭采用對比的手法展現這種強力:惠特曼受到好客的本地人的邀請共享餐食,感動之后他便直面向越南進發的、駐扎在夏威夷的美軍,躲避無理由的槍擊,與摩門教徒相遇,以及再一次進入由不同族裔、立場構成的反戰游行。{62}平靜的夏威夷被一系列政治與軍事事件沖擊,惠特曼的愿景也因此失落。

湯亭亭的“全球小說”經歷了概念的擴大,但是在實踐中不能斷然將其分割為兩個創作階段并視其發生了質變。相反,這是一個融于她創作與生活經歷的連續概念。首先,就文本而言,《頑猴爺的贗書》與《第五和平書》具有連續性,在展示作為現代性的多元文化的基礎上,都對社會環境做出回應。這兩部作品都對現代文化的多元復雜有所展示,因為上文已有所論述,故在此不做贅述。而這些全球小說都以越南戰爭為背景,展現了惠特曼·阿興對戰爭所代表的系統性暴力的抗爭與應答:由舊金山到夏威夷的消極反抗、逃脫兵役,共同展現了60年代一個嬉皮士青年的完整行動。而《第五和平書》寫于伊拉克戰爭期間,文本中湯亭亭將發生于寫作期間的戰爭同60年代的越戰并置,后者用以指涉當下。因此,湯亭亭的全球小說同和平小說相交互,反對暴力與戰爭。其次,文本外湯亭亭的生活經歷投射到文本的實踐中,全球小說的實踐反映作者個人經驗的持續影響。湯亭亭本人在60年代活躍地參與社會活動,其陣地正是惠特曼所在的伯克利。1967年,她同丈夫與兒子一同移居夏威夷以離開令人疲憊的運動中心,卻失望地發現夏威夷其實是離戰爭最近的地方。{63}這些記錄出現在《夏威夷夏日》(Hawai‘i One Summer)中,這本回憶錄性質的隨筆在1987年以極少數量出版。通過比對可以發現《第五和平書》中惠特曼在夏威夷的遭遇極大部分脫胎于湯亭亭的個人經歷。此外,《第五和平書》的第一章“火”也是湯亭亭本人的真實經歷,即遭遇火災,所有承載記憶的物品與文稿付之一炬。因此,盡管兩部全球小說嘗試在限定的地理范圍上超越族裔的界限,探尋理想的多元文化環境的構建,但其實踐仍是湯亭亭一直以來的自傳性書寫的延續:前期創作如《女勇士》、《中國佬》直接取材于個人與家庭生活,后期間接地將個人經歷投射到創作中去。因此,全球小說的創作實踐既接續了湯亭亭的創作歷程,又重述著美國作為“大坩鍋”的歷史與文化多元的現代性,以獲得這一文學空間的認可。全球小說的宣言既是對紐約作為文學首都以及政治力量所具有的多元性的事實陳述,對于仍需獲得準入的湯亭亭而言紐約依舊是給她以祝圣的中心;也是處于美國文學空間內的作家對中心統治地位的無意識的鞏固。

2008年,湯亭亭獲得美國國家人文學科獎和國家圖書獎的杰出貢獻獎。對美國作家而言這是來自權威的極高認可。此外,從《成為詩人》一書可以窺見湯亭亭人際交往的“圈子”:愛麗斯·富爾頓、克萊頓·艾爾什曼、苔絲·格拉赫等等卓有聲名的當代美國詩人、作家以及文學編輯,可見湯亭亭足以躋身于美國文學空間的核心圈子。她獲得了來自美國文學空間的完全祝圣,而用以維持來自中心認可的策略也是有效的。

綜上所述,湯亭亭作為處于文學空間邊緣的作家缺乏充實的文學資源,而選擇以“被同化”的方式追溯美國文學空間獨立的路徑獲得文學傳統、指向文學首都的現代性,以期獲得準入。同時,邊緣的身份不能使其獲得一次性的、恒久有效的祝圣,因此湯亭亭以“全球小說”為應對策略來構建自身的現代性,并不能等同于“世界文學”這一具有超越性意義或流通意義的概念。不過,就現實效果而言,湯亭亭的“全球小說”策略無疑是有效的:“上帝的坩鍋”里確實多了一位黃皮膚的現代美國作家。

① Fong, Katheryn M. “An Open Letter/Review.”, in Bulletin for Concerned Asian Scholars, 9(1977): 67-69.

②{51}{52}{53}{54} Skandera-Trombley, Laura E., Critical Essays on Maxine Hong Kingston. New York: G. K. Hall & Co, 1997, p.108, p.77, p.95, p.82, p.102.

③ 趙小琪:《論歐美華人女作家自傳性作品的不可靠性敘述》,《中國比較文學》2021年第3期。

④ 徐剛,胡鐵生:《美國華裔文學“荒原敘事”的當代發展——以〈第五和平書〉和〈拯救溺水魚〉為例》,《社會科學研究》2015年第1期。

⑤⑥{58} “Reinventing Peace: Conversations with Tripmaster Maxine Hong Kingston”, in Skenazy, Paul, and Tera Martin ed., Conversations with Maxine Hong Kingston. Jackson: 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 1998, p.211-212.

⑦⑨{12}{13}{14}{23}{27}{36}{37}{41}{46} [法]帕斯卡爾·卡薩諾瓦:《文學世界共和國》,羅國祥、陳新麗、趙妮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第13頁,第92-93頁,第6頁,第47-48頁,第94頁,第195頁,第140頁,第101頁,第239-241頁,第105頁,第252頁。

⑧ 宋炳輝:《世界文學的譜系:一個語言地理學的視角》,《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5期。

⑩{11}{15}{16} [美]愛默生:《論自然·美國學者》,趙一凡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5年版,第73頁,第125-126頁,第3頁,第26-27頁。

{17} Whitman, Walt. An American Primer. Boston: Small, Maynard & Company, 1904, p.1-7.

{18} Gura, Philip F.“The transcendentalists and language: The Unitarian exegetical background.”, in Studies in the American Renaissance, (1979): 1-16.

{19} [美]哈羅德·布魯姆:《西方正典》,江寧康譯,譯林出版社2015年版。

{20}{21}{22}{24}{28} [美]拉澤爾·齊夫:《迷惘的一代人的歲月:1890年代的美國》,夏平、嘉彤、董翔曉譯,新星出版社2018年版,第155頁,第15頁,第136頁,第25-26頁,第377頁。

{25}{26} Gerstle, Gary. American Crucible: Race and Nation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7, p.3, p.48-48.

{29}{34}{35}{38} Huntley, E.D.: Maxing Hong Kingston: A Critical Companion. London: Greenwood Press, 2001, p.4, p.18-19, p.4, p.7.

{30}{31}{55} “Writing the Other: A Conversation with Maxine Hong Kingston”, in Skenazy, Paul, and Tera Martin ed., Conversations with Maxine Hong Kingston. Jackson: 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 1998, p.98-100.

{32}{39}{56}{57} [美]湯亭亭:《女勇士》,王愛燕譯,新星出版社2018年版,第71頁,第52頁,第117頁,第119頁。

{33}{44}{62} Kingston, Maxine Hong. The Fifth Book of Peace.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2003, p.28, p.15, p.107-128.

{40}{61} Lim, Shirley Geok-lin.“Reading back, looking forward: a retrospective interview with Maxine Hong Kingston.”, in Melus, 33.1(2008): 157-170.

{42} “Interview with Maxine Hong Kingston”, in Skenazy, Paul, and Tera Martin ed., Conversations with Maxine Hong Kingston. Jackson: 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 1998, p.160-161.

{43} Kingston, Maxine Hong. To Be the Poet.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p.7.

{45} [美]惠特曼:《惠特曼散文集》,張禹九譯,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77頁。

{47}{48}{49}{50} Leonard, John. Reading for My Life. New York: Viking, 2012, p.xv, p.2-8.

{59}{60} Kingston, Maxine Hong. Tripmaster Monkey: His Fake Book.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1989, p.5-23, p.34-35.

{63} Kingston, Maxine Hong. Hawai’i One Summer.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8, p.14-19.

(責任編輯:霍淑萍)

Maxine Hong Kingston’s Global Novel as a Modern Strategy

Guo Sicong

Abstract: Her cultural identity as a Chinese American enables Maxine Hong Kingston’s writing to go across languages, cultures and national borders,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be situated on the edge of the two literary spaces of China and America. On her part, Kingston traces back to and identifies with American language and literary tradition since Whitman and regards the multiplicity of the language and culture in New York, capital of the American literary space. In her writing career, she keeps stabilizing the position of modern American writers, and it is against this background that she proposes the concept of Global Novel as distinguished from the common concept of world literature, a writing strategy proposed to obtain recognition by the literariness and modernity of the American literary spac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literary space, proposed by Pascale Casanova in The World Republic of Letters, and in association with Kingston’s writing and interviews, this article will restore the process in which Kingston is assimilated in the American literary space and gains her access to literature while analyzing the instability of the position, thus exploring the inner logic of the Global Novel as Kingston's writing strategy.

Keywords: 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 literary space, Global Novel, Maxine Hong Kingston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久久久精品三级| 亚洲综合极品香蕉久久网| 天堂在线视频精品| 国产激情在线视频| 一级毛片视频免费| 天天摸天天操免费播放小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77美色|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青青草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午夜激情婷婷| 天堂成人在线视频| 扒开粉嫩的小缝隙喷白浆视频| 91精品最新国内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优优av| 色婷婷成人|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九九视频免费看| 欧美日韩导航| 免费看美女自慰的网站| 亚洲欧美自拍中文|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极品| 四虎精品黑人视频| 国产99视频在线| 日韩国产高清无码| 青青草国产免费国产| 国产精品网曝门免费视频| 欧美无专区| 成人一级免费视频| a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 污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色爽网免费视频| 在线视频97| 福利一区三区| 中文字幕色在线| 色综合a怡红院怡红院首页| 欧美19综合中文字幕| 成人年鲁鲁在线观看视频| 看看一级毛片|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在线| 亚洲一级色| 国产二级毛片| 久久久久久久久18禁秘| 制服丝袜在线视频香蕉|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 成人国产小视频| 欧美激情福利| 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潮| 美女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福利网站| 国产91小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无码A视频在线| 中文字幕丝袜一区二区| 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欧美 国产 人人视频| 欧美第二区| 99精品欧美一区| 91探花在线观看国产最新|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h| 在线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偷国产偷在线高清| 久草视频一区| 成人看片欧美一区二区| 成年女人a毛片免费视频| 91九色国产porny| 无码内射中文字幕岛国片| 亚洲视频一区| 亚洲第一视频免费在线| 亚洲欧州色色免费AV|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91| www.日韩三级| 国产精品女主播| 国产成人三级|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成人综合| 自偷自拍三级全三级视频| 手机在线免费毛片| 亚洲成AV人手机在线观看网站| 九九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视频二区国产精品职场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