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是溝通心靈的橋梁,也是跨越國界的信使,佐田雅志、竹內亮這兩位日本導演通過他們向日本民眾介紹中國的努力,生動詮釋了這一點。
今年6月5日,竹內亮的電影紀錄片《又見長江》在北京首映,這部作品生動記述了中國長江及其沿岸居民在過去十年間生活的巨大變化。
十年前,竹內亮曾拍攝過一部名為《長江天地大紀行》的紀錄片,不過這部電影未能深入到三江源拍攝長江的“第一滴水”,這成為他難以放下的遺憾。十年過去,已經移居中國南京的竹內亮決定彌補這個遺憾。經過兩年的精心籌備,竹內亮于2021年再次開啟長江之旅,在海拔5000米的青藏高原如愿拍到了長江源頭冰川融化的水滴。
竹內亮熱愛中國,《又見長江》體現了他對這片土地的獨特情感和深厚敬意,也為新時代中日文化交流提供了獨特的鏡頭語言。影片放映后,竹內亮說,“因為我喜歡中國和中國文化,喜歡中國人和他們的故事,所以中國觀眾才會同樣喜歡我的作品”。竹內亮還說,他娶了中國妻子,所以他是中國女婿,對長江有著家人般的特殊情感,長江是中國人的“母親河”,也是他的“岳母河”。
談論日本人拍攝的長江,在竹內亮之前還有一位日本友人不能不被提及,那就是佐田雅志。
1983年,一部25集的紀錄片《話說長江》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引起巨大轟動,一度創下40%的收視率,這一紀錄至今沒有被破。這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實際上是由佐田雅志歷時三年傾其所有拍出來的。
佐田雅志的真正身份是音樂家和歌手。他當年發表的單曲唱片《関白宣言》在日本銷量超過150萬張,這首歌的中文版就是在華語地區廣受歡迎的《男子漢宣言》。山口百惠的經典名曲《秋櫻》就是佐田創作的。佐田曾多次來華演出,早在1980年9月就在北京展覽館舉辦了個人演唱會,是中日邦交正?;笫孜辉谥袊e辦演唱會的日本歌手。他積極參與各類中日文化交流活動,所演唱的《鄉愁》深深打動了很多中國人的心田。
1980年的北京之行徹底改變佐田的生活。在這次旅行中,他得知中國中央電視臺正在籌劃一部關于長江的紀錄片,于是以父親創辦的“佐田企劃會社”名義提出合作請求,雙方一拍即合,決定共同制作這部紀錄片。初期計劃投資8億日元,但由于當時中國經濟狀況窘迫,日方承擔了全部投資。為了追求最佳效果,這部紀錄片采用35毫米電影膠片進行拍攝,成本大增,
20世紀80年代初的長江流域,交通不便,拍攝難度很大。最終,創作人員克服各種艱難險阻,跋涉3200公里,耗費總長度達113萬英尺的膠片,以遠超預算的巨資拍出了這部曠世經典作品。如果把這些膠片交給以毫不吝惜工本費而著稱的中國香港電影導演王家衛,可以拍出兩部《阿飛正傳》和十部《東邪西毒》。
然而,這部紀錄片在日本播映后,反響不如預期,制片方所獲收益僅5億日元,當時年僅28歲的佐田雅志因此背上了高達28億日元的債務,自己的公司也宣告破產。佐田唯一能用來還債的就是他的音樂,此后用了30年時間在日本各地馬不停蹄地舉辦演唱會,1982年共舉辦了162場,之后每年都超過100場。直到2012年,在舉辦了總共4200場演唱會后,已年屆60歲的佐田雅志終于走出債務陰影。30年間,加上利息,佐田累計償還了約合1.5億元人民幣的巨額債務。
佐田雅志為《長江》日語版創作的主題曲《生生流転》寄托了他對生活的堅守和對未來的追求,也能體會到令他絕不氣餒的力量源泉——長江。
佐田雅志曾在一次音樂會上說:“每個人都有夢想,與各種艱難困苦作戰以實現夢想就是人生,人生的價值其樂無窮。”如今,中國的豆瓣網友給予《話說長江》高達9.4的評分,是對這部紀錄片以及佐田本人的最大慰藉和嘉獎。
從《話說長江》到《又見長江》,20年的光影不僅見證了長江及其沿岸人民經歷的變化,也體現了中日文化交流的久遠綿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