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科技工作逐漸成為檔案事業科學發展的技術支撐和核心動力,為檔案管理一體化和檔案事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大活力。新修訂的《檔案法》第六條對檔案科技工作作出明確規定,“國家鼓勵和支持檔案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促進科技成果在檔案收集、整理、保護、利用等方面的轉化和應用,推動檔案科技進步”。《“十四五”全國檔案事業發展規劃》提出“加快推進檔案科技創新,助力檔案工作轉型升級”的要求,具體包括完善檔案科技創新和應用機制,加大重點科研任務攻關力度,實施科技興檔工程等方面的內容。2021年國家檔案局成立科技信息化司,體現了國家對檔案科技信息化工作的高度重視以及科技信息化在檔案事業發展中的重要位置。當前,檔案事業現代化轉型處于重要戰略轉型期與機遇期,為更好地推動河北省檔案館(河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以下簡稱省檔案館(省方志辦)] 科研工作,結合近兩年本單位科研工作情況,談一點淺顯的想法。
一、從前兩輪業務建設評價看省檔案館(省方志辦)科研工作現狀
從立項情況看,第一輪業務評價即2013—2017年,省部級項目7項,其中獨立項目3項,2014和2015年國家檔案局項目各一項,為《河北省檔案局(館)標準化網絡辦公及檔案利用綜合管理系統》《基于安全可靠應用環境下的河北省黨政機關電子檔案管理中心的建設與研究》,2014年《河北省檔案云管理中心構建電子檔案系統的研發與應用》項目列入河北省省級科技計劃;合作立項4項,均為國家檔案局項目,2014—2017年每年各1項,為《檔案庫房一體化智能管理系統》《新型智能化檔案室檔案分等級管理策略研究及應用》《珍貴檔案展陳保護技術研究》《基于云平臺的全省公共資源交易業務電子檔案管理模式的實證》。2018—2022年,獨立立項無,合作國家檔案局項目2項,分別為2021、2022年各1項。從獲獎情況看,第一輪獲省部級獎兩項,分別是2015年的《檔案庫房一體化智能管理系統》和《河北省檔案局(館)標準化網絡辦公及檔案利用綜合管理系統》項目,分獲國家局優秀科技成果三等獎。本輪獲省部級獎一項、廳局級獎一項。綜合上述情況看,2013—2017年,除2013年外每個年度均有一項以上省部級立項,2014年達到3項;2018—2022年,前三年無立項項目,后兩年各有一個合作項目。總的立項數量由上一輪的7項降至2項,無獨立項目立項,獲獎情況總體相當。從以上數據看,本周期科研立項數量下降明顯,科研工作呈現弱化的趨勢。
近兩年特別是2023年以來,科研工作呈現積極向上的態勢。省檔案館(省方志辦)領導高度重視,主要領導多次過問,并作出具體批示和指示,分管領導帶隊問計國家檔案局并主持召集省檔案館(省方志辦)首次科研工作座談會,分析形勢、征求意見。責任部室切實履行管理職責,通過建立管理制度、組織座談會和專題講座、開展預申報等,積極做好服務保障工作。各部室的科研熱情也開始釋放,積極主動申報,使得2023年在申報部室數量和申報項目數量上均實現突破,4個部室申報國家局項目3項、省局項目6項,立項省局項目3項。
二、檔案科研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選題類型相對單一,參與度不高
從這兩個周期項目看,在研究內容上是積極適應檔案事業數字化轉型發展的大趨勢,主要以信息化建設項目為主,在9項中占7項,其余2項為保管保護類和檔案學理論研究類。申報形式側重館、企或館、校合作模式,合作6項,獨立3項,獨立項目的研究團隊中都有信息化公司人員參與。在具體的研究過程中,省檔案館(省方志辦)的作用更多的是為研究提供平臺、負責與國家局、省科技廳等的協調,實質性的研究參與度較低,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省檔案館(省方志辦)人員研究能力的培養和研究經驗的積累。
(二)申報課題創新性不足,質量有待提升
檔案科研工作應該著眼于檔案事業發展需要,結合自身檔案工作實際特別是自身特色開展研究。2023年未獲批立項的項目,從研究內容看確實是各部室根據實際需求或者工作特點亮點確定的研究主題,相對于省檔案館(省方志辦)自身來說,都屬于創新性的或者開創性的內容,但放在全國來衡量,在創新性和研究性上稍顯欠缺。
(三)主動研發信心不足,積極性欠缺
目前,省檔案館(省方志辦)從上到下對檔案科研工作的認識不斷加深,但是重視程度還需再提升,還沒有把科研工作放在解決業務工作難題、推進檔案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高度上看待,加之省檔案館(省方志辦)整體研究經驗不足、研究人才相對匱乏,特別是在去年申報國家局科技立項失利的情況下,某種程度上存在主動研發信心不足的現象,積極性還需要進一步調動和提高。
三、推動檔案科研工作的建議和對策
(一)加強組織引導,營造濃厚科研氛圍
要加強對科研工作的組織和管理,引導全省檔案部門深刻認識檔案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科研工作對各部室來說不是硬性指標,更多的屬于日常業務外的附加工作,需要承擔科研任務人員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心血。為此,必須營造重視科研、尊重人才的濃厚氛圍,給予科研人員充分的肯定和認可。建議建立獎勵激勵機制,對在科研工作上表現突出的團隊和個人從精神上、物質上給予一定的獎勵,在個人進步上給予一定的傾斜,同時加大科研宣傳力度,提升影響力,多途徑地激發科研人員積極性和活力。以廣西壯族自治區檔案館為例,該館在績效二次分配上對承擔科研項目并順利通過驗收的相關人員予以一定數額的獎勵,發表研究論文和論著也會有數額不等的獎勵,同時干部使用提拔上也是優先提拔,自2016年實施激勵機制后科研立項35項,本輪業務評價立項16項,獲獎6項,成效顯著。
(二)在精準研究選題和研究內容上下功夫
研究選題和研究內容是科研課題的核心和靈魂,一個好的選題往往能夠成功引起評委的關注和青睞,為順利立項奠定好的基礎。要緊緊依托國家檔案局最新立項指南,圍繞檔案事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和新任務,聚焦前端性、戰略性、關鍵性和實用性問題,確定立項選題研究方向和內容。一是要緊扣工作實際,積極研究解決檔案事業發展中遇到的重大理論和關鍵技術問題;二是要注意突出地方特色,特別是具有地方唯一性、獨特性的選題;三是在有研究實力的前提下,注重科技發展前沿,圍繞現代化管理模式開展研究。選題切忌過于寬泛,宜小不宜大,可以“小題大做”,不能大題小做。過大的選題會面面俱到,難以講深講透,難以駕馭,而相對較小的選題才能夠做深做細做出新意。最重要的是對擬申報課題前期要有一定的研究基礎,比如發表過研究文章或者有一定業務工作基礎,或者邀請有相關研究成果的人員進入研究團隊。以2020年河北大學《雄安(下轉52頁)(上接24頁)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檔案資源協同整合研究》項目為例,一方面其主題具有一定地域性,主題專題性較強,其項目組負責人發表相關主題學術論文十篇,成員也曾對雄安新區三縣非遺進行田野調查,并將部分成果整理出版,研究團隊由從事檔案學基礎理論、檔案資源開發、檔案保護、民間音樂保護與傳承的人員組成,與主題相關的研究領域覆蓋較全,這些均極大增強了評審專家對該課題研究實力的信心。
(三)創新科研組織形式,以項目為載體推動科研工作
樹立項目思維,打破傳統的以部室為單位搞科研的模式,在人員組織上,舉全館之力,通過項目組建團隊,由團隊帶頭人提前半年或一年提出項目研究建議,并進行廣泛深入的前期調研分析,確保項目研究的創新性和研究性。通過項目載體,吸引人才聚集,實現研究力量的結構化匹配和最優化。建議充分利用省檔案館(省方志辦)三支人才隊伍和省級檔案專家在科研工作中的引領作用,讓相關領域的專家承擔并主持課題的實施,積極吸收有興趣有潛力的年輕人參與,既發揮專家的研究能力,又利用年輕人創新意識強、學習能力強的優勢,以傳幫帶、老帶新的方式,帶動不同層次各類人才潛心研究,培養更多科研新生力量。
(四)堅持獨立立項、合作研發雙管齊下
目前,省檔案館(省方志辦)在業務水平、科研基礎、研究能力、研究人才等方面相對薄弱,這些方面的提升都需要時間,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既要主動進取、盡力而為,又要尊重客觀、量力而行,在獨立開展檔案科研、積累經驗的同時,現階段應該以合作研發為主,大力提倡并鼓勵與有研究實力的科研機構、高校、省直機關和企業等單位聯合進行,借智借力,提升項目申報質量,確保項目立項和驗收成功率。同時要注重實際合作研究過程中省檔案館(省方志辦)人員的參與深度,積極主動參與到相關工作和研究中去,防止合作流于形式。通過合作達到既解決人才短缺、技術落后等瓶頸問題,又能夠培養鍛煉研究隊伍,積累研究經驗、提升研究能力的目的。
作者單位:河北省檔案館(河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