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求恩是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他為了中國人民的抗戰事業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值得中國人民永遠紀念。1938年6月,白求恩到達晉察冀根據地總部所在地五臺縣,受到了軍區司令員聶榮臻等領導的熱烈歡迎,并聘請他為軍區衛生部顧問。軍區領導希望他在后方醫院領導醫療衛生工作,但白求恩為了能夠及時搶救傷員,強烈要求上前線去,他說:“我是個外科醫生,應該到離火線最近的地方去治療,離火線近,傷員可以及早治療,可以少受痛苦,傷員好得快,前線就可以多一份打擊敵人的力量?!辈⒈硎緸榱酥袊箲饎倮慌聽奚膱远Q心,“如果為了個人安全,我就不到中國來了,只有消滅了法西斯,才有最可靠的安全”。
關于他在晉察冀根據地奮不顧身搶救傷員的事跡,有許多文章已經介紹了,這里選取幾則,主要是他的演講、書信,以及創建戰地醫院和衛生學校等事跡,說明他時刻將傷病員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對工作嚴謹負責的崇高精神。
一、《在我們生命的重要日子里》的演講
1938年8月,白求恩倡議在山西五臺縣松巖口村建立一所“模范醫院”,得到了晉察冀根據地黨政軍領導的全力支持。這年9月15日,醫院落成并舉行開幕典禮,軍區司令員聶榮臻同志親自到會并致辭,白求恩在開幕典禮上發表了著名的講演,之后這篇講演被整理為《在我們生命的重要日子里》一文[1]。
白求恩在演講中說,“面對日本帝國主義及其發動戰爭的威脅,我們都應該發揚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互幫互助來擊敗他們……在來到晉察冀邊區工作的這幾個月的時間里,我從你們身上學習到了忘我的精神、合作的精神、克服困難的精神,我只有教會你們更多的醫療技術才能報答你們”。
接下來,他強調了掌握優秀醫療技術的重要性。前線的戰士為了戰爭的勝利英勇負傷,“我們的任務就是要用自己的技術去治療受傷的同志”,這也是一場戰爭,“我們要打的敵人是死亡、疾病和殘疾”。醫療技術涉及所有的醫護人員,包括的內容非常廣泛,“因此我們可以說掃地的技術,組織醫院的技術,上藥的技術,動手術的技術,給病人洗澡的技術,扶起病人來的技術,以及使病人舒適的技術”。每一個人都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這些工作做到最好。
同時,他說所有醫護人員都要具有強烈的愛心和責任感。無論醫生、護士或護理員,他們的共同職責只有一個,“責任就是使我們的病人快樂,幫助他們恢復健康,恢復力量”。“你必須把每一個病人看作是你的兄弟,你的父親,因為,實在說,他們比父兄還親——他是你的同志”。無論是診治或者是在護理的過程中,都要把病人的利益和感受放在第一位,“在一切的事情當中,要把他放在最前頭。倘若你不把他看得重于自己,那么你就不配在衛生部工作。其實,也簡直就不配在八路軍里工作”。
只有做到良好醫德和精湛技術的完美結合,才算是一個合格的醫護人員。他要求,“醫生要有一顆獅子的心,一雙婦女的手”,既“膽大、堅強、敏捷、果斷”,同時也得“和藹、仁慈、對人體貼”。這適用于醫生、護士、護理員等每一個從事救治傷員工作的人。每一個人都要時時刻刻“想著傷病員”,時時刻刻問自己“我還能多幫助他們嗎”?為此,要想方設法地改進自己的工作,掌握新的技術。
二、致聶司令員的信
白求恩率領的醫療隊在緊張的戰爭環境和艱苦的醫療條件下,在搶救運送傷病員、戰地醫院建設和培訓醫護人員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績,僅從1938年9月白求恩大夫寫給聶榮臻的一封信中就可以充分地體現出來[2]。
首先,信中總結了“處于非常緊張中的游擊戰爭情況下在冀中所進行的工作”。如僅在4個月的時間中,醫療隊經過了四次大的戰斗,在緊張的戰斗中搶救傷員,“在這幾次會戰中醫藥隊離火線始終沒有超過八里地,有時甚至還要近些”。如在4月26日到28日的吉會戰斗中,“醫藥隊駐在離火線七里的地方,在六十九小時不停的工作中給一一五名傷者施行了手術”。醫療隊離前線很近,危險性極大。在河澗東北40里的楊家莊,醫療隊剛出村,400日軍就闖入村子。由于全體隊員都騎了牲口,不但能夠迅速地撤離,而且將所有的醫療器具裝到了鞍袋之中,“全體隊員和裝具都得保全了”。在吉會和宋家莊,手術室所在的廟宇都被炮火擊中,燃起了大火,所幸隊員們無一傷亡。這段時間內醫療隊僅在冀中所走過的總距離,就有1504里。
其次,信中對搶救和轉運傷員方面的成績進行了總結。在戰地醫院中實施的手術有315次,這還不包括護士對傷員的初次包扎。勝利地完成了將1000多名傷者從冀中轉運到了冀西的艱巨任務,雖然這個行程是極困難和危險的,但是沒有失落一個傷員。
在信中,白求恩特別提到,為了能夠及時地搶救傷員,戰地醫院越靠近前線越好。他說:“我相信每個人對于在距前線僅一二里的戰地能勝利地施行手術都感到快慰?!彼e例來說明這個問題:有兩名戰士都被步槍子彈穿過了腸子,受傷的部位和程度幾乎是相同的。兩名都施行了手術,一個是送到后方,在受傷后18個小時后進行的;另一個是在前線,在受傷8小時后進行的。但結果卻是迥乎不同,前者在次日犧牲,后者很快痊愈?!昂艽髷的康氖軅撸麄兊膫幍靡约霸玳_刀,因而避免了發炎,能在一個月內歸隊”。而能否及時進行手術又取決于戰地醫院距離前線的距離,戰地距離前線越近,越有利于及時搶救傷員。但另一方面,這對于戰地醫院的建設、醫院的醫療條件和醫護的技術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時,也意味著全體醫護人員隨時面臨著傷亡的威脅。白求恩曾提出過一個口號:“我們要到受傷的人那里去,不要等受傷的人來找我們?!彼前俜种俚刈龅搅?。
他在信中又贊揚了翻譯董同志和張醫生為病人獻血,救活了一個又一個的生命。在此之前,白求恩自己先為一個傷員獻出了200CC的鮮血,挽救了這位傷員的生命。每次在傷員做手術急需輸血時,白求恩總是第一個要求給病人輸血。大家考慮到他年齡大了并且身體不好,都不同意。白求恩說:“前方將士為國家民族流血犧牲,我們在后方工作,獻出點血有什么不應該的!別耽誤時間,救傷員要緊!”堅持給病人輸了血,給所有人做出了表率。
再次,在戰地醫院的建設方面。白求恩在每個旅都建立一個流動醫療隊,在前線部隊的急救站和后方醫院之間起到了橋梁作用。他還創辦了新型的“特種外科醫院”,把醫院建立在駐地群眾的村里,家家都可以當病房,由醫生、護士、傷員和當地群眾共同組成院務管理委員會。不但節省了大量的物力和人力,每個傷員可以得到群眾很好的護理和保護。
三、戰地醫院建設
騾馬流動醫院,是一種靠騾馬鞍袋馱運的流動醫院。白求恩根據戰地醫院經常需要流動轉移,而山路崎嶇,交通運輸主要靠騾馬馱運的現狀,創造了這種方便快捷的流動醫院。白求恩將手術室所需要的器械分門別類地裝到袋子或者箱子內,裝卸方便,轉移快捷,很適合游擊戰環境下流動醫院的需要。一所簡易的戰地醫院的用具,包括一個手術室、一個包扎室和一個藥房的藥品在內,“所有必須品足夠施行一百個手術、五百次包扎以及五百人的藥品的裝備”,這些所有的用具和藥品、器械,都可以裝到鞍袋中,用兩頭騾子來馱運。在前面所提到的楊家莊歷險中,就是由于采用這種快捷靈活的運輸方式,無論是人員還是用具、藥品和器械都得到了保全,充分體現了這種流動醫院的優越性。
這種鞍袋流動手術醫院給八路軍各軍區醫院都帶來了很大啟示。各地都效仿著做了自己的手術箱,將各種醫療器械井井有條地加以放置。更主要的是新型手術箱裝卸和轉移都很方便快捷,到達目的地之后,把手術袋或者手術箱子從騾馬上拿下來,打開后,將器械擺好,很快就可以做手術了。
由于冀中當時沒有醫院,所以白求恩籌劃盡快建立七個流動救護隊性質的簡易戰地醫院,使每個游擊區都有一個醫院,以便于能夠及時迅速地搶救傷員。
為了將醫院建設成真正的模范醫院,白求恩注重建立科學規范的管理制度。他看到醫院沿襲過去打游擊的習慣,無論是診斷、治療、護理、探病等都缺乏一套嚴格的規章制度,就下定決心要加以改正。他建立了醫生做記錄的制度,對病人的病情變化加以詳細地記載。白求恩自己身體力行,認真做好各項記錄,包括患者的姓名、受傷的部位等,都要記錄在本子上。他還對手術器械和藥品的保管、使用制定了詳細的制度,防止出現差錯。白求恩每晚休息之前,都要檢查、核對第二天手術要用的器械和藥品。他說:“不這樣,萬一急用時,器械發生了毛病,藥品短少,就要影響治療。”
為了提高醫務人員戰場救護的能力,白求恩舉辦了多次特種外科培訓班,八路軍軍區的醫療衛生干部都參加了培訓,由白求恩親自授課,提高他們的理論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此外,他還編著了《戰地救護須知》《初步療傷》《戰場療治技術》《戰地外科組織治療方法草案》和《消毒十三步》等多種教材供學員們學習,有效地提高了學員的理論水平和技術操作能力。
四、創建衛生學校
隨著敵后游擊戰爭范圍的不斷擴大和戰爭日益激烈,醫務人員缺乏的問題也更加突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白求恩提出在晉察冀邊區創辦衛生學校的建議,得到了中共中央和軍區領導的大力支持。1939年7月,軍區籌建了“晉察冀軍區衛生學?!?,由白求恩親自擬定了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
白求恩重視醫務人員的培養。八路軍中醫務人員占比極小,急需培養大量的醫生和護士。他認為這是他們外國醫療隊的主要任務。“所以我以為最好的辦法,是外國醫療隊不僅只直接運用技術工作,而最重要最有價值的任務是幫助訓練人才,這樣縱然離開,他們自己也能擔負起來”。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白求恩經常親自來學校授課,并編寫了20多種適合于游擊戰環境下搶救傷員的系統而實用的教材。他編寫的《游擊戰中師野戰醫院的組織和技術》就是典型的將醫學理論和實際情況完美結合起來的一本教材。白求恩根據自己一年來在游擊戰爭醫療工作中的經驗,對戰地醫院的建設、手術的實施和各項醫療技術都進行了詳細說明。本書用一章專門介紹了實用的醫療技術,這些方法都可以在搶救傷員中使用。如木鋸可以作離斷鋸使用,絲線可以代替羊腸線,木棍可以當夾板等。書中對一些小的細節也都一一提到,如“可以借用老百姓的門板或木板作擔架,但完畢一定退還”,又如“記住,把手術中取出的彈片、子彈要交給受傷者本人”,等等。
白求恩在教學中貫穿著“讓一切理論服從于實際”的指導思想,他要求“我們盡一切力量,保證學員學一點,會一點,用一點”。在他的教學實踐中和教材中都充分地貫徹了這些思想和理論[3]。
衛生學校為八路軍培養了一大批醫務干部,為搶救傷病員和在根據地開展醫療衛生工作,都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由于白求恩大夫對傷員關懷備至的精神和高明的醫療技術,贏得了戰士們的衷心愛戴,提高了作戰的勇氣。在戰斗中,大家互相鼓勵:“同志們,勇敢沖鋒,消滅敵人,負了傷不要緊,我們有白大夫?!笔軅蟮膽鹗吭诎浊蠖鞔蠓蜻@里能夠得到很好地治愈,有的戰士因為傷痛而不能入眠的時候,護士只要告訴他們白求恩大夫在這里,他們就安心了,一會兒就能熟睡了[4]。
白求恩說:“軍醫就是要和戰士們在一起,就是犧牲也是光榮的。”為了實踐自己的諾言,他在殘酷的戰爭環境中,冒著敵人的炮火,爭分奪秒地搶救傷員,直至戰斗到最后一刻。1939年11月12日,偉大的國際共產主義戰士白求恩大夫為了中國人民的抗戰事業,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他在生命的最后時刻,還惦念在前線戰斗的八路軍,牽掛著傷員,他為不能繼續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貢獻力量而感到遺憾。
晉察冀邊區和延安同時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毛澤東親筆寫了挽詞:“學習白求恩同志的國際主義精神,學習他的犧牲精神,責任心與工作熱忱[5]。”
參考文獻:
[1] 〔加拿大〕諾爾曼·白求恩.在我們生命的重要日子里(1938年9月15日),愛潑斯坦.外國人士作品編(一)[M].重慶:重慶出版社,1992:245-250.
[2] 〔加拿大〕諾爾曼·白求恩.白求恩同志給聶司令等的信(1938年9月15日)[N].新中華報.1939-12-2(4).
[3] 王冠良, 高恩顯. 中國人民解放軍醫學教育史[M]. 北京: 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 2001: 28-29.
[4] 本報訊.本市各界人士沉痛追悼白求恩 [N].新中華報,1939-11-29(4).
[5] 葉青山.白求恩在華北抗日前線,八路軍回憶史料(2)[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15:404.
基金項目:陜西省教育廳協同創新重點項目“延安時期紅醫精神傳承研究”(20JY065)
作者單位:延安大學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