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的歷史征程中,大學生作為時代的先鋒,承擔著國家與民族賦予的重要使命。他們不僅需要積累知識,塑造品格,更需要明確自己在家國振興和文化傳承中的角色和責任。高職院校在新時代應當加強榜樣文化的培育工作,借助我國優秀榜樣的精神事跡來激勵和引導廣大學生。榜樣文化的培育不僅是一個認知過程,更是一個從理論到實踐的深入過程。大學生們對照榜樣,檢視自身的行為和價值觀,從而進一步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此外,通過榜樣文化的培育,大學生們能夠更好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關鍵詞:榜樣文化;榜樣引領;高職院校;育人;實施路徑;現實意義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4110(2024)05(c)-0122-05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Role Model Cultural Resources into the Education Path of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New Era
SANG Ying'ao
(Dali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Dalian Liaoning, 116021, China)
Abstract: In the new historical journey, college students, as pioneers of the times, undertake important missions entrusted by the country and the nation. They not only need to accumulate knowledge and shape character, but also need to clarify their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in the revitalization of their country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role model culture in the new era, and use the spiritual deeds of excellent role models in China to inspire and guide students. The cultivation of exemplary culture is not only a cognitive process, but also an in-depth proces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College students can compare themselves with role models, examine their own behavior and values, and further strengthen their ideals and beliefs.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cultivation of exemplary culture, college students can better practic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contribute their own strength to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ociety.
Key words: Role model culture; Leading by example; Vocational colleges;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path; Realistic meaning
在北京大學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談到:“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1]青年是和新時代一起進步的一代,他們既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也承擔著歷史的重任。青年應該以奮斗的精神,追求自己的理想,以青春的熱情和力量,為民族的復興和國家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1 新時代榜樣文化的內涵
1.1 榜樣文化
什么是榜樣文化?首先需對其核心意義有明確的認識。在我國,“英雄”“典型”“楷模”等詞語經常與“榜樣”聯系在一起。人們在提到這些詞匯時,腦海中往往浮現出特定人物和事跡所構成的生動畫面。這表明,“榜樣”在我國文化中已成為一個深植人心的精神文化概念。在一定時期,對社會的主流精神風尚產生影響,體現出人們共同的價值觀,并引導著人們思想的人,我們稱之為“榜樣”。榜樣文化就是對模范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可貴人格及高尚品德進行提煉、升華而凝結出的文化形式。榜樣作為一種價值觀,是構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一塊有機拼圖,對人的整體素質提高起到了帶頭和帶動的作用。它的強大之處是可以對大學生的道德觀念進行無形的教育,從而對他們的價值系統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使他們在受到榜樣文化的熏陶后,將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形。因此,高職院校在新時代應當加強榜樣文化的培育工作,借助我國優秀榜樣的事跡來激勵和引導廣大學生。
1.2 榜樣文化在高職院校發展總覽
高職院校的榜樣文化一部分來源于精神文化,通過對榜樣的觀察和學習進而形成了一種對全校師生具有多重影響的文化。它承擔著育人的重要任務,旨在通過榜樣的力量,引導大家樹立正向的價值觀。在結構上,榜樣文化同樣包括了物質、制度和精神三個層次,分別對應了榜樣物質文化、榜樣制度文化和榜樣精神文化三種不同的文化形態。具體來說,高職院校榜樣物質文化是指那些具體的、有形的物質形態,如校史資料、文化墻、紀念碑等。這些物質載體為學校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有助于提高榜樣文化的育人效果。高職院校的榜樣制度文化是由高校的精神文化演變而來的價值體系,是一種結合高職院校發展而提出的規范性制度,這樣的文化力量可以用來進行評選和表彰,為模范榜樣行為的實施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證。高職院校榜樣精神文化具有深層的動力作用,主要是指高等職業學校在樹立模范人物,以及對其事跡進行闡述、評價和報道的過程中積累起來的一種精神財富。這里所說的財富,既不是物質上的,也不是行動上的,它是介于二者之間的一種心靈形式。激發學生和教師對榜樣的認可,使其理解和實踐榜樣的精神品格,引導其做出正確的行動。所以,在高職院校教育中,要樹立起好的榜樣文化,用榜樣來引導學生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培養出一個德才兼備、有素質、有思想、有人格的優秀人才。
2 新時代榜樣文化融入高職院校的必要性
2.1 高職院校的新時代發展為榜樣文化提供了新的機遇
在新時期,高職院校的榜樣文化也面臨著空前的發展契機。
新時期的英雄模范和先進典型為高職院校提供了新的素材。雖然我們自古就對榜樣文化高度關注,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發展,他們渴望接觸新事物,了解新的時代內涵。屠呦呦、袁隆平、鐘南山、張桂梅等各行各業的榜樣人物不僅在自己的領域取得了卓越成就,更在全社會范圍內產生了深遠影響。時代先鋒和國之重士們為高職院校榜樣文化的建設提供了新的發展視角,有助于大學生延續和傳承新時代的榜樣精神。
在網絡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新媒體的影響越來越大,并且已經成為新時期對學生影響最大的媒介方式,給高校榜樣文化氛圍提供了良好的載體。高職院校可以將云技術、大數據等新興技術方法運用起來,通過移動終端、手機站點等互聯網傳播方式,使學生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獲得最新的榜樣事跡,學習榜樣的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要堅持移動優先策略,讓主流媒體借助移動傳播,牢牢占據輿論引導、思想引領、文化傳承、服務人民的傳播制高點。”[2]
通過這種方式,大學生在了解榜樣的過程當中自然吸收榜樣文化,弱化了教育的感官,增強了高職院校進行榜樣文化培養的時效性。在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應充分利用時代機遇和新媒體資源,加強榜樣文化的培育工作,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貢獻力量。
2.2 高職院校的新時代發展需要榜樣文化力量引領大學生思想
榜樣文化具有明顯的先進品格,它反映了新時代的先進思想,蘊含著豐富的精神底蘊與能量。任何時期,都需要具體的榜樣文化引導社會風氣,形成價值觀念。
新時代下,我們黨和國家對高校畢業生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大學生要有理想、有能力、有責任心。但是,在當前形勢下,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中,榜樣文化建設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目前,一些職業學校在榜樣推廣方面模式固定,榜樣人物和事跡陳舊,致使榜樣的吸引力越來越弱,很難讓學生產生心理上的認同感與共鳴。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3]。
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校德育工作的第一線。要充分利用好新時期的榜樣文化,充分發揮其表率和帶動作用,激發他們不斷進取。通過榜樣的力量去感染、培養年輕學生,讓他們做榜樣的繼承人、踐行者,做新時代篇章的堅定書寫者[4]。
2.3 高職院校的新時代發展需要榜樣文化強基
進入新時期,思想文化領域交流頻繁,意識形態等易受到影響。在“泛娛樂化”的沖擊下,偶像文化熱度很高。對于某些大學生來說,演藝明星比那些先進榜樣更有魅力,從而影響其健康個性的形成,這對高等職業教育示范文化的構建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5]。
新時期,高職院校要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就需要強化新時期的榜樣文化建設,這是對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次有益嘗試。通過展示新時期的現實生活面貌與精神品質,高職院校能夠充分利用榜樣文化的作用對學生進行教育與指導,有助于大學生發揮自身潛能,認清并擔負自身的歷史性任務與職責,從而促進個體個性的發展與自我超越。
2.4 高職院校的新時代發展融入榜樣文化是立德樹人的重要手段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邁入了新征程,因時而進地被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發展教育事業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6]。
立德樹人是高職院校辦學的基礎,也是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始終貫徹的一項重要原則。學生對學校的認可程度,會對學校的教育效果有很大影響。在這個過程中,榜樣教育發揮著關鍵的作用。通過榜樣文化的培育,高職院校可以更好地宣傳榜樣人物和事跡,為理論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注入生動、形象的教育資源。這樣的培養模式既能提高學生素質,又能促進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健康發展。高職院校通過選擇和宣傳先進榜樣人物,以及組織各類實踐活動,進行榜樣學習教育,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被主流價值觀引導,進而轉變思維方式和行為。
這正是“立德”內涵之所在,也是“樹人”的實質體現。因此,高職院校應該重視榜樣文化的培育,將其作為立德樹人的重要手段,以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開展。
3 新時代榜樣文化融入高職院校育人的路徑
大學校園,作為一個獨特的“文化場域”,散發著無法抗拒的吸引力。高職院校是人才培養的“神圣之地”,不能只依靠少數幾個優秀的典型來發揮引導作用。高校要充分運用新時期豐富的文化資源,營造良好的校園空間環境和精神氛圍,讓榜樣的力量扎根于大學生的心靈深處,對其進行有效的教化與培養。高職院校的文化引導與價值取向對學生的道德品質與行為準則有著不可替代的影響。高職院校榜樣文化包含物質、制度和精神三個層面,因此,在培育榜樣文化時,也應從這三個維度入手,構建一個綜合、互動的育人體系。通過物質層面的建設,如校史資料的整理、文化墻的設立等,為榜樣文化的傳播提供有形的載體;通過制度層面的完善,如規范性制度的制定和實施,為榜樣文化的實踐提供有力的保障;通過精神層面的升華,如榜樣精神的闡述和傳承,為榜樣文化的內化提供深層的動力。這三個維度相互促進、相互補充,共同實現高職院校榜樣文化的全面發展和提升。
3.1 高職院校榜樣物質文化培育
高職院校榜樣物質文化是大學生日常接觸最為頻繁、感受最為直接的文化形態。它以有形的方式承載著榜樣的精神品質,為大學生提供了最直接的感官體驗。針對高職院校榜樣文化的基礎,我們要牢固樹立榜樣文化,完善各種形式的載體,使其更好地熏陶和激勵大學生。
我們國家一直非常注重對模范性物質文化的培養。很多職業學校通過展示榜樣人物的雕像或肖像、設立校史館和紀念碑、展示榜樣人物的著作和插圖,來激勵廣大學生學習榜樣的精神和事跡。比如以革命家孫中山命名的中山大學、以人民音樂家冼星海命名的星海音樂學院、以陶行知命名的首都經貿大學行知樓等,讓同學們在不知不覺間,感受到榜樣的教育與影響[7]。
但是,新時期的大學生更易被新的思想觀念所影響,這要求高職院校的榜樣文化建設要與之相適應。首先,選擇與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要從他們的身邊挑選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榜樣人物和典型事跡,通過設置展板、易拉寶等宣傳典型人物事跡,使這些具有生活化、大眾化特征的典型人物得到大學生的認同與接納,從而激起他們對楷模的濃厚興趣。
另外,在高等職業教育中,也要注意榜樣文化的時效性。伴隨著時代的發展,新時期的榜樣文化也在不斷地推陳出新。高職院校要用直觀材料作為載體,適時地展示出富有時代特征的模范人物,一旦有了新的模范人物,就應及時通過照片和錄像的形式在學校里進行宣傳,并注重對學校文化長廊和宣傳窗口等場所進行升級。
在培養職業技術人才的同時,也要注重與之相適應的文化產品的開發與利用。充分運用各種題材的文學作品、音樂作品和影視作品。比如,向高校學生宣傳央視的《榜樣》等文藝節目,挖掘新時期榜樣的典型事跡,這是對大學生進行宣傳教育的一個主要途徑[8]。此外,高職院校還可以打造自己的榜樣文化,通過開辦榜樣報刊、創作歌曲等營造濃厚的榜樣文化氛圍。
讓大學生被榜樣的形象和事跡所包圍,使榜樣的精神更加直觀地被大學生認知,這種直觀、具體的展示方式有助于增強大學生對榜樣精神的認同感和共鳴,激勵他們積極學習和踐行榜樣的優秀品質,實現自我成長和提升。
3.2 高職院校榜樣制度文化培育
在樹立榜樣文化的同時,要建立健全制度體系,這既要有物質的支持,又要有科學、規范的制度保證。通過多種機制推動榜樣文化的良性運作,所遵循的各種規章、標準等行動指南構成了高職院校榜樣制度文化。高職院校需要建立科學、合理、規范的制度,讓榜樣文化的培養規范化,更好地起到示范引導作用。所以,健全學校榜樣制度是培養高職院校榜樣文化不可忽視的關鍵一環。
在新時代背景下,加強高職院校榜樣制度文化培育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3.2.1 強化選樹示范體系
大學生樹立怎樣的榜樣,是關系大學生崇拜和學習誰的重要問題,也是影響當代大學生發展的重要因素。榜樣的選拔工作需要有一個健全的體系,要通過創建一個廣泛而又有效的榜樣發現機制,構建科學合理的選拔機制,給學生們提供正能量的參考目標,通過多種有效途徑來推廣榜樣的價值。高等職業教育在樹立榜樣的過程中,應堅持真實性和廣泛性的原則。習近平總書記曾說:“我們宣傳典型,是為了發揮典型的示范效應,做好面上的工作,因此一定要實事求是,保證典型真實可靠、可親可敬,使典型讓人信得過、看得懂、學得到。”要根據新時期新媒介的應用,改進榜樣的宣傳方法,對有關榜樣的資料進行大量的傳播,讓學生們更加理解和信賴榜樣。
3.2.2 強化對榜樣的認可
通過制定一套科學公正的獎勵機制、公開透明的模范獎勵機制和監管—制約機制,保證榜樣受到充分的認可和尊敬。建立健全的師德師風管理制度,確保師德師風建設的純潔性,激勵師德師風建設不斷深化。這種牢固的制度壁壘將有助于對職業學校的榜樣培養工作進行監管與管理,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引領作用,促進職業學校榜樣文化的發展[9]。
3.3 高職院校榜樣精神文化培育
與物質和制度文化相比,高職院校的榜樣精神文化具有更深層次和更強的無形力量,處于核心位置。在構建榜樣文化時,要主動進行精神生態建設,并對其進行持續的發掘與提煉。高職院校要深刻發掘榜樣人物所蘊含的思想文化,發揮價值導向的功能,強化其應用。要把“榜樣”文化融入“榜樣”的培養中來,用“榜樣”的精神面貌來影響大學生。高職院校還應注重打造具有自身特色和文化底蘊的榜樣精神文化,關注身邊的師輩榜樣和朋輩榜樣,發現他們身上的優秀品質。通過優化榜樣文化的精神環境,高職院校可以更好地發揮榜樣的引領作用,培養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念,也有助于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推動高職院校的整體發展。高職院校應重視榜樣精神文化的培育,不斷挖掘和提煉榜樣精神,為大學生的成長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在《之江新語》的《要善于抓典型》一文中指出:“抓典型,更具意義的是要樹立精神上的榜樣,讓人們學習典型所體現的精神,讓典型身上的精神發揚光大。”
樹立榜樣精神文化是當前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在此基礎上,高職院校還應主動積極優化榜樣文化育人的精神環境。
高等職業教育應深刻發掘典型人物的精神內涵,發揮主流價值導向作用。要把榜樣文化融入榜樣的培養之中,以榜樣的精神風貌感染大學生。比如,雷鋒、孟泰、新時期的中國女排等,都是我們從身邊的楷模中提取出來的,也是寶貴精神財富。在高職院校的日常教育與文化建設中,這些榜樣既能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又能充實學校榜樣文化的內涵。高職院校應注意創建富有個性與人文內涵的榜樣精神文化,要注意挖掘自己學校中的教師和學生榜樣,這些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貼近的榜樣要比傳統的榜樣更能引起他們的感情共鳴和效仿的積極性。榜樣精神成為大學生思想行為的價值遵循,促使他們自覺踐行優秀品質[10]。
通過優化榜樣文化育人的精神環境,高職院校可以更好地發揮榜樣的引領作用,培養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念,也有助于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推動高職院校的整體發展。
4 結束語
青年強則國強,青年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他們的思想覺悟和精神面貌代表著國家的形象。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加強職業教育中的榜樣文化建設,既是當前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為培養新一代人才而采取的一項重大措施。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構建高職院校榜樣文化,是一個漫長而艱巨的過程。高職院校要不斷探索、不斷創新,使榜樣文化滲透到高校教學的每一個階段,提高其實效性。唯有如此,我們的榜樣所蘊含的高尚的道德品質,才能更好地成為當代青年發展的強大的精神動力。以榜樣作用,激勵廣大青年學子堅定理想信念,練就過硬的本領,肩負起歷史重任,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發展,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9.
[2] 中共中央黨校網.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 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共同思想基礎[N].人民日報,2019-01-26(1).
[3] 習近平.習近平向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頒授勛章獎章并發表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9-09-30(1).
[4] 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14.
[5] 習近平.之江新語[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212.
[6]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光明日報,2017-10-28(1).
[7] 曹冬青.中國共產黨榜樣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武漢:武漢輕工大學,2023.
[8] 梁春菊.新時代大學生榜樣文化建設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23.
[9] 張俏,耿燕.新時代榜樣文化視角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研究[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23,42(7):84-87.
[10]張元晶,秦穎,張杰.高校圖書館實施榜樣文化育人的策略探析[J].化工管理,2023(3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