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信息化背景下,小學教育教學中開展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是指根據教材的內容,確定具體的教學主題,再融入其他學科的知識,加深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的印象,以此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基于此,本文首先論述了信息化視域下小學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的重要意義,其次分析了小學教師開展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時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信息化視域下開展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的具體路徑,希望能夠更好地提高小學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信息化;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教學策略
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主要目的是突破各個學科之間的邊界,將各個學科的知識充分地融合在一起,促使學生構建全面完善的知識體系。在小學階段,開展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活動能夠更好地豐富教學內容,彌補傳統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使學生各方面能力得到有效發展。信息技術的發展已經深刻地改變了教育教學的面貌,其應用范圍日益廣泛,并在多個層面上展現出顯著的教學效果[1]。因此,在開展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活動時,教師需要積極地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活動的質量。
一、信息化視域下小學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促進學生整體性思維的發展
在社會發展中,整體性思維是人類成長與生活中的必備素質。在小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整體性思維是指當學生面對一個學習上的問題時,學生能夠從整體上深入探究該問題,主要目的是希望學生能夠形成動態化、開放化視角,從而全面地把握學習上的問題。從整體性思維培養的過程來看,學生所學習的知識與思維的發展具有內在的聯系。因此,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整體性思維,教師應該以相應的知識作為基礎和支撐,以保證知識的橫向聯結性。在傳統的教學中,各個科目的教師都開展獨立教學,科目與科目之間缺乏聯系,學生在構建知識體系時也是以單個科目為主,無法培養學生的整體性思維。而在信息化背景下,小學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開展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活動時,需要以某一門學科為基礎,橫向連接其他學科的知識,有效地打破了各個科目之間的獨立性,通過信息技術,如多媒體教學、互聯網資源等,幫助學生構建跨學科的知識網絡體系,使他們能夠在不同學科間建立聯系。在面對復雜問題時,鼓勵學生運用多學科知識進行分析,培養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和批判性思維。通過跨學科學習活動,學生能夠學會從不同角度全面地看待問題,形成良好的整體性思維。
(二)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與發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這也是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主要目標。具體來說,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所呈現出來的能力和狀態具有綜合性質,還會將自己所學的知識應用在實際生活之中,這就是所謂的綜合能力。在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過程中,知識遷移能力的確是一個核心要素。知識遷移能力指的是學生將在一個情境下學到的知識應用到新的、不同的情境中的能力。知識具有一定的情境性特征,如果教師應設計的教學情境脫離學生生活經驗和興趣,使學習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脫鉤,知識缺乏情境性,就容易產生惰性知識,不利于幫助學生發展知識遷移能力[2]。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給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情境,為知識的有效遷移提供相應的場所。因此,在信息化背景下,小學教師在開展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活動時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搭建良好的知識遷移情境,發展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并通過融入其他學科的知識,為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奠定基礎。在構建學習情境時,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活動具有強統攝性和高開放性,這就意味著學生在該情境中學習時需要將抽象的知識遷移進來,學會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進而提高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通過將教學活動與實際情境緊密結合,可以有效縮短學生獲取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之間的距離,這對于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三)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在新時代的教育背景下,學生的核心素養被賦予了更加重要的意義。核心素養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體現,它不僅涵蓋了學生在各個學科領域的知識掌握,更強調了學生應對復雜問題時所表現出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其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全面地整合不同學科的知識和方法,形成跨學科的思維方式。而且是為了讓學生充分地調動起自己的高階思維,實現知識的遷移與實踐。核心素養具有不可傳遞性和不可遺傳性,這就意味著想要使學生具備良好的核心素養,就必然要求學生進行親自實踐,在知識遷移與實踐中形成良好的核心素養。而在信息化背景下,通過開展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活動,教師可以為學生搭建良好的實踐平臺,真正地讓學生實現做中學、運中學和創中學。此外,主題式跨學科教學活動通過將學習內容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確實能夠顯著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這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具有積極影響。
二、信息化視域下小學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認識不足
在教育教學中,教師在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他們的理解和認識對于教學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為了充分發揮這種教學模式的效果,教師需要在認識層面上解決幾個關鍵問題。但是,就目前的教學現狀來看,小學教師開展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活動仍然存在認識不足的問題。
首先,小學教師對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的價值和內涵認識不足。部分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可能對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的必要性持有疑問,擔心這種教學方式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影響他們的成績[3],在教學過程中應用該教學模式時存在應付了事的心態。其次,教師對學生缺乏認識。在當代教育實踐中,教師的角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關鍵的是引導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和提升綜合素質。為了實現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的最大效益,教師首先需要深入洞察學生的學習現狀和教育目標。然而,一些教師仍然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他們可能只關注學生分數的提高,而忽視了培養學生的全面思維和知識應用能力,這無疑會削弱教學模式的效果。
(二)教師的教學能力方面存在不足
任何一個教學活動、任何一種教學方式都離不開教師的精心設計與組織,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也不例外。然而,長期實行的分科教育體系可能讓一些教師在跨學科教學方面感到挑戰,因為他們可能對自身專業以外的領域不夠熟悉。這種局限性可能會影響到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的有效實施,學科與學科之間也無法構建起連接點。
(三)存在教學資源匱乏的現象
在小學教育教學中,教學資源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活動的質量和效果。
首先,面對教學資源不足的挑戰。需要采取措施來豐富和多元化教學資源,以支持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活動,才能夠滿足學生的自主學習。但是,在實踐中,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的教學資源卻十分匱乏,一些基礎性的課件較少,特色資源更是缺乏,導致小學教師在應用該教學模式時成了無米之炊。
其次,教學空間受到了限制。由于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存在開放性和融合性的特征,這就意味著該教學模式應該在各種各樣的空間內進行,才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不同空間的認識,實現學生的知識遷移[4]。但是,為了保護學生的安全,目前大部分學校在開展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時將學生局限在單一的教學空間中,嚴重影響了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教學效果。
三、信息化視域下小學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的具體措施
(一)全面提升學校的領導力
在信息化背景下,為了更好地推動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的常態化,學校必須全面地提升領導力。
第一,為了確保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活動的有效性,學校領導力的加強和專業教學團隊的構建顯得尤為關鍵。首先,學校領導需要對教育趨勢有深刻的理解,通過頂層設計,將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融入學校的課程體系中,確保與新課程標準的緊密結合,并持續完善教學體系以防止教學模式的碎片化和隨意化。同時,領導力的提升還涉及到對校內外資源的優化整合,為教師提供必要的支持。
第二,建立一個由不同學科教師組成的教學團隊,可以共同設計和實施跨學科課程,面對實施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團隊能夠提供有效的指導和解決方案。團隊成員之間的協作和交流,以及定期的專業發展培訓,都是確保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順利進行的重要因素。
第三,學校還應建立評估機制,對教學團隊的工作進行定期評估,并提供建設性的反饋,以促進教學團隊的持續進步和課程整合活動的不斷優化。
通過這些措施,學校可以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多途徑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在信息化背景下,為了更好地發揮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的教學效果,學校需要采取多種方式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首先,構建跨學科教學的共同體,在合作與互動的過程中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在信息化背景下開展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不僅需要突破自己的專業限制,拓展自身的知識儲備,還需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教學模式,將信息技術充分地融入教學中,從而進一步強化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教學效果。學校可以通過建立自己的教學平臺,讓不同學科的教師進行相互交流與互動,實現知識互補。教師之間還可以通過交流,共同探討開展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教學活動的策略,分享彼此之間的經驗,從而更好地保證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5]。其jpoXg0yrdfIG/MAskVjuIaWJ5T3OTYEKByzp5Kb+LQk=次,加強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的實踐教學,在不斷地探索中形成實踐智慧。在開展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教學活動時,教師必須不斷地進行探究與實踐,形成豐富的教學經驗,再積極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找到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進而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保證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最后,小學教師需要積極主動地領悟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教學的理念,進而強化自身的教學水平。開展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教學活動能夠有效打破各個學科之間的界限,對各學科的知識進行相互補充。因此,小學教師在實施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時,確實需要深入理解其核心特征,并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技能。
(三)豐富教學資源
目前,小學教師在開展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教學活動時存在一個困境,即缺乏相應的教學資源。因此,學校需要通過建立資源眾籌平臺,以此豐富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的教學資源。在開展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教學活動時,教師也需要利用信息技術來豐富教學資源,以提高教學質量。教學資源不僅僅表現在課件、案例、資料等方面,人工智能、VR虛擬技術也屬于教學資源的一種。小學教師需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保證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順利開展,為學生帶來更多的學習體驗,以進一步提高學生參與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教學活動的興趣。學校可以通過建立數字化資源眾籌平臺,實現各個學科資源的共享。在建設數字化資源眾籌平臺時,各方主體要積極地參與其中,如政府、學校、教師等。政府相關部門應當充分發揮自身的引領作用,為建立數字化資源眾籌平臺提供建設經費,并鼓勵其他主體積極地參與資源共享。而學校則需要鼓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地利用信息技術開展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教學活動,并為教師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以保證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6]。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信息化背景下,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成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夠發展學生的整體性思維和知識遷移能力,還能夠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養,為學生成為綜合型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是,小學教師在開展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教學活動時仍然存在著很多不足,例如對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認識不足、教師的教學能力方面存在不足、存在教學資源匱乏的現象等。因此教師需要深入探究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以保證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強化小學教學質量的同時,更好地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劉彥麟 白銀區第一小學
參考文獻
[1]吳志強.跨學科背景下小學主題式習作教學探究[J].教育信息化論壇,2022(24):81-83.
[2]林少芳.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跨學科主題項目式學習實踐研究[J].師道·教研,2022(8):64.
[3]宋晶.小學主題式跨學科課程整合研究摭談[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21(18):128.
[4]周燕.小學科學跨學科主題學習設計探究 ——以項目式學習“生活中的銹”為例[J].小學教學研究,2023(5):30-32.
[5]杜君君.主題式跨學科融合的實踐路徑[J].四川教育,2021(12):30-31.
[6]李璐.核心素養視域下的跨學科主題式學習的實踐研究[J].科教導刊-電子版(中旬),2020(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