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的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都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僅拓寬了學生的學習空間,也對傳統的教學模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通過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信,進而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特點,并選擇合適的信息技術來豐富課堂內容。本文以初中語文為例,探討了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初中語文教學方式,旨在為初中語文教師實施信息化教學提供策略與建議。
關鍵詞:信息化;初中語文;教學方式;教學策略
一、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教育改革也在深入進行。當前,將信息技術融入課堂已成為主流的教學形式。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各級教學都需要緊跟時代步伐,利用信息技術構建高效課堂,以實現新課程改革所提出的教育目標。在初中教育階段,語文學科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它是一門多元化的學科。不僅具有綜合實踐性,還涵蓋了學生未來生活中溝通交流的關鍵部分。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如何有效、合理地將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結合,是至關重要的。這種結合能夠使課堂教學更具趣味性,吸引學生的課堂專注力,讓教學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并以直觀的方式展現知識,使學生能更有針對性地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初中語文教學的現狀
在教育信息化蓬勃發展的當下,初中語文教學方式正面臨著諸多難題和挑戰。傳統的教學模式似乎逐漸難以適應時代的變革和學生的需求。教育信息化的興起,為初中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和困惑。
首先,教育信息化開啟了虛擬化教學的可能性,學生在網上可以獲取大量的信息和知識,也可以通過各種軟件進行自主學習。然而,這種自主學習往往缺乏有效的指導和引導,容易導致學習內容的碎片化和片面化。學生缺乏系統性的學習規劃和深入思考,只是泛泛而談,未能真正理解和把握文學知識。
其次,教育信息化使得傳統的課堂教學形式受到了沖擊。傳統的“講、評、練、測”的教學模式逐漸顯得單一和枯燥,學生缺乏參與感和學習興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需要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引入更多互動性強、啟發思維的教學方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動力。
另外,教育信息化還加劇了學生的學習壓力和焦慮感。盡管網絡上的資源豐富多樣,但也相應地增加了學習的負擔。學生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篩選有用信息,進行學習整合和應用。對于語文這一涉及文學、歷史、哲學等多方面知識的學科來說,學習的深度和廣度更是需要認真對待和努力鉆研。
面對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教師需要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法。教師應當不斷提升自身教學水平,注重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和教學魅力,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學生則需要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善于利用網絡資源進行知識拓展和學習提升,同時也要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心態。
總之,在教育信息化的大潮中,初中語文教學需要不斷調整和改進自身的教學方式,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和人文情懷,引導他們走上思辨之路,感悟文字之美,發現自己的人生追求。
三、現代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優勢
在當今社會,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已經深入到各行各業,包括教育領域。特別是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提升了教學效果,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首先,信息技術為初中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傳統的語文教學往往局限于紙質教材和課堂板書,而信息技術的引入使得教學內容更為形象生動。通過多媒體課件、網絡資源、教學視頻等工具,教師可以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點,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其次,信息技術為初中語文教學提供了更廣闊的視野。在互聯網的時代,學生可以通過電子書籍、在線文庫、名師講座等資源獲取更多更豐富的語文資料,拓展了他們的知識面,提升了閱讀和寫作能力。同時,通過網絡平臺的互動交流,學生可以與全國乃至全球的其他同學共同學習、討論,增強了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此外,信息技術還為初中語文教學帶來了個性化學習的可能。通過智能化的教學平臺和學習App,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興趣愛好進行個性化的教學設計,實現因材施教,幫助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節奏,提高學習效率??偟膩碚f,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優勢不言而喻。它不僅為教師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教學資源和手段,也為學生創造了更豐富更有趣的學習體驗。
四、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方式運用策略
(一)合理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初中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可能性。通過合理利用信息技術,教師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更加豐富、生動的學習環境。教師在開展語文課堂教學時,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特點,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語文學習活動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古代詩詞的背景音樂與圖片展示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欣賞詩詞的同時,深入感受作品的意境和文化內涵;通過虛擬現實技術,讓學生仿佛置身古代文人雅集之中,與詩人對話、感悟,增強學生的情感投入和學習體驗。
例如,教師講解《植樹的牧羊人》該篇課文時,首先教師要提前做好功課,理解該篇課文的主要內容。該篇課文主要講解了牧羊人通過自身的努力與堅持,始終保持著植樹的習慣,經過了漫長的數十年,最終將以前貧瘠的土地變為綠洲。該篇課文曾被改編為動畫片,榮獲1988年奧斯卡最佳短篇動畫獎。所以在進行該堂課的導入時,教師便可以采用具有趣味性的動畫片讓學生觀看,用該動畫片讓學生理解主人公所具備的堅韌不拔的品質,引導學生未來成為能夠為國家做出貢獻的人。除此之外,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還需要將學生當成課堂的中心,在課堂教學實踐時緊緊圍繞學生進行授課,讓學生在學習知識時具有學習的主動權并加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合理借助信息化教學技術,針對初中階段學生的不同特性,通過視頻的方式作為教材的支撐,引領學生打破以往語文學習的死板印象,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自主地發現并探究問題,以此來顯著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借助信息技術,將語文課堂內容呈現得更加直觀
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語文課堂內容也可以呈現得更加直觀、生動。傳統課文的朗讀可以通過語音識別技術實現自動評測,幫助學生提高朗讀的準確性和流暢性;文言文翻譯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翻譯工具進行輔助,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古代文言著作的意思和用法。此外,個性化學習也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實現,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興趣愛好,為其量身定制學習內容和任務,提高學習效率和趣味性。
例如,在講解《濟南的冬天》該篇課文時,教師以之前制定好的教學目標作為基礎,針對性地將教學重點與難點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使學生充分了解該篇課文的中心思想,掌握作者的寫作手法。教師在教學時熟練運用信息技術的優勢,收集濟南的各類資料,在課堂開始前完成微課視頻的制作,讓學生進行預習,提前了解該篇課文,以便后續開展教學。學生在提前了解課文后,能夠初步理解課文想要表達的感情,深入走進課文的中心,在此基礎上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又比如,在學習《黃河頌》這一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呈現出波瀾壯闊的黃河畫面:洶涌澎湃、波濤滾滾、奔流不息。通過這樣直觀、形象的方法,學生能夠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文章中所描寫內容給自己帶來的震撼和感動。通過這樣直觀形象的教學方式,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并能在情感上產生共鳴。
(三)通過信息技術,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語文知識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語文教學與現代科技實現了深度融合,從而實現了教學方式的創新和升級。傳統的黑板與粉筆已經不再是唯一的教學工具,數字化設備逐漸走進課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軟件,展示生動的圖片、視頻和音頻,使抽象的語文知識變得形象具體,激發學生對知識的興趣。通過動畫、互動游戲等形式,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語文,潛移默化地提高自己對語文學科的接受度和理解能力。
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來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語文知識。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多媒體素材,通過視頻、圖片、音頻等方式展現給學生,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例如,在《春江花月夜》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多媒體素材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在課堂教學前,教師可以播放《春江花月夜》的視頻資料,讓學生在觀看視頻時感受到《春江花月夜》的意境和美。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創設與課堂內容相關的情境,讓學生置身于特定環境中,進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語文知識。
例如,教師在講解《琵琶行》這一課時,可以播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音樂資料和視頻資料等。此外,教師還可以將多媒體資源應用到課堂教學中來,學生在觀看視頻和音頻時不僅可以了解到文章的主旨和情感內涵,還能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
(四)通過信息技術,幫助學生拓寬知識視野
信息技術極大地拓寬了學生的知識視野。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讓學生可以跨越時空的限制,走出教室,走向世界,尋找更加廣闊的知識資源。學生能夠通過網絡閱讀名家名作,參與線上文學討論,跨越地域界限,與世界各地的同齡人共同探討語文之美,并激發無限思維的火花。同時,教育信息化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途徑,如在線課程、學習網站等,使他們能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和方式,實現個性化學習,以更好地發展自身的語文素養。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去發現更廣闊的知識視野,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來幫助學生拓寬知識視野,例如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讓學生了解到圓明園在歷史上曾經遭受過的浩劫,也可以讓學生觀看一些圓明園的圖片以及相關資料,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圓明園有更直觀的了解。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一些關于圓明園被毀滅的相關資料,讓學生了解當時人們為什么要將圓明園付之一炬。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還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到當時人們是如何在黑暗中尋找光明的。在學習《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一些關于抗日戰爭時期人們在艱苦環境下努力學習的相關視頻以及圖片資料。通過這些資料的展示,可以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到當時人們是如何努力學習、生活的。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教師不僅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還能有效拓寬他們的知識視野,進而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五、結束語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初中語文教學方式研究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不斷更新和提升自身的教育理念,重視現代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不斷優化自身的教學設計,以更好地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以及全面成長的需要。因此,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不斷地優化教學設計,并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通過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優化教學方式,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樣化、個性化的語文教學內容,促使學生更好地感受到語文學科知識的魅力和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能力的提升,進而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作者單位:李寶倉 靜寧縣古城初級中學
參考文獻
[1]蔡海瑞.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初中語文教學模式研究[C]//香港新世紀文化出版社.Proceedings of 2022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InnovationandEducationalDevelopment.HONGKONGNEWCENTURYCULTURALPUBLISHING.HOUSE,2022:2.
[2]王艷.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方式探究[C]//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香港新世紀文化出版2020課程教學與管理云論壇(重慶分會場)論文集.[出版者不詳],2020:4.
[3]卓瑪吉.現代教育技術信息化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方式探索[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09):124.
[4]王申.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學方式的創新和探索[J].香港新世紀文化出版考試周刊,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77):141-142.
[5]楊濤.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方式改進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21.
[6]李婷婷.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學方式的創新和探索[J].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課堂教學教育改革專題研討會論文集,名師在線,2019(23):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