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不斷發展,中職教育也受到更多重視,語文作為中職文化課程之一,整個教學過程較為系統,教師不僅要考慮中職學生的學習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也要正視中職學生的特殊性,在知識、能力培養的同時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將語文知識更好地連接學生的生活與專業課程,從而為學生成長、發展以及未來就業提供有力保障。本文在互聯網背景下,以中職語文教學為根本,闡述了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實踐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中職語文;核心素養
《中等職業語文課程標準2020年版》(以下簡稱中職語文課標)強調中職教育擔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的任務。其中指明語言理解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發現與鑒賞、文化傳承與參與是學科核心素養。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是人文精神的充分體現,也是建立正確價值觀的載體,更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關鍵,作為中職教師可考慮在“互聯網+”時代支撐下有效開展教學,通過教學信息化建立為學生設計多元化學習情境以及驅動任務,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閱讀、探究、鑒賞、實踐,從而開展創造性、高效性學習。
一、“互聯網+”中職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意義
(一)落實立德樹人的任務
素質教育的全面推廣,也讓立德樹人教育理念融入各個階段教學之中,從學生思想教育到學科教學都需要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教學思想。而“互聯網+”時代中職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將實踐與理論互動結合,引導學生獲得豐富的語文感知,增加學生知識的廣度,提高學生的學習體驗,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
(二)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
中職語文核心素養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形成語言知識與語言能力、思維能力與思維品質,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的綜合體現,語文作為中華文化展現的重要載體,學生在學習中要學會傳承和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語文課程具有讓學生堅定文化自信的功能,那么在“互聯網+”時代下,教師在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能讓學生在學習中進一步發揚中華文化,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以及民族自信。同時教師也需要運用情境、任務、實踐等多種方式,促進學生洞悉文化,了解文化。
二、中職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培育面臨的困境分析
(一)教學意識薄弱
教育的改革和創新也讓越來越多的教師意識到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不足,逐步重視教學模式的轉變。而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有效的教學設計是構建高效課程的關鍵,盡管語文教師已經意識到核心素養發展的重要性,在課程中融入核心素養,但是由于對于核心素養教育認識不足,出現了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未達到預期效果。同時部分教師沒有切實掌握核心素養培養的準確方法,自身的教學意識較薄弱。
(二)教學模式欠缺
中職學生自身文化知識以及技能相對較弱,但是很多教師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所選用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現了教學活動內容單一、課堂教學氛圍沉悶,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其次,部分教師對于課堂教學的設計缺乏合理的規劃,教學中重點難點不突出,教學目標不明確,沒有準確把握教學節奏,這些都讓課堂教學的實施具有一定難度,未能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育人價值,更難談及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三)課堂互動較少
課堂互動是營造學習氛圍、啟發學生思維的有效方式,良好的課堂互動能夠讓學生跟隨教師的指引全身心投入課堂學習中。但是在當前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較少,都是由教師主導教學進度,學生只是跟隨教師被動學習,沒有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在課堂中也無法深入理解語文知識,教師對于學生的學情無法有效把握,很容易陷入教學的惡性循環中,不利于核心素養的培養。
三、“互聯網+”時代中職語文核心素養培育的策略
(一)結合語文課標,科學制定教學目標
在中職語文課堂中,想要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那么教師就需要科學性地制定教學目標,有計劃地實施課程教學。
首先,確定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教學重點的課程學習目標。隨著社會對于人才素質要求的不斷提升,語文新課標中著重制定了中職語文課程教學的目標以及核心素養內涵。語言理解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發現與鑒賞、文化傳承與參與是中職語文核心素養的四個內涵。教師要分析教材內容,圍繞語文核心素養四方面內容來設定教學目標,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核心,如此才能使學生在目標指引下得到高效地培養。
其次,以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發展為主要,教師要明確教學活動的目標。目標是課堂活動的整體呈現,核心素養培養根本是為了學生可具備良好的語文綜合能力。為更好地落實這一目標,教師需要融合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結合教學目標綜合制定教學活動,在針對每一個活動制定相應的活動目標,要注意每一個活動設計開展都能夠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結合中職語文課標核心素養內涵制定學習目標之后,為保障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從目標入手,針對不同學生將目標分層,這樣能滿足不同學生的語文學習需求,也能激發學生學習、探索的興趣和積極性。
(二)設計教學任務,提升學生學習意愿
互聯網技術的深入發展,也為中職語文教學提供了更多便利,不僅豐富了語文教學內容,也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多姿多彩。那么在核心素養發展的背景下,教師要融合互聯網技術創新教學模式,將語文教學與時代發展緊密結合,讓學生能夠充滿趣味、高質量地學習。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互聯網技術在教學各個環節設計不同的教學任務,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意愿,為核心素養培養創造良好的條件。
例如:《老人與海》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從課前預習、課堂教學、課后練習三個環節,設計多元化的教學任務。課前預習環節,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微課學習課件或者名師講堂的視頻,在微課中設計一些學習任務:1.觀看預習課件,了解作者以及本文的寫作背景。2.分析文中作者選取了哪些節點,表達出了什么。3.立足文本內容,你在預習中可以發現哪些問題,并且做出回答。
課堂教學之中,教師結合多媒體播放本文音頻,引導學生在聆聽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并且反復誦讀。然后再為學生設計合作探究的任務:1.梳理文章內容理清脈絡,畫出文章結構的思維導圖。2.閱讀文中不同段落,掌握寫景抒情類散文的特點,品味作者抒發的情感。而在教學之后可以設計搜集有海的詩句、散文,朗讀并背誦;嘗試運用本文的寫作手法描繪大海的景色,融入自己的感情。結合互聯網技術設計不同類型、不同內容的學習任務,能激活學生的思維,也能引導學生在任務完成中學會分析、鑒賞,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也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意愿。
(三)創設教學情境,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每一篇文章都有著不一的形象,它也是文章的重要組成元素,可以說形象是激活語文思維的重要基礎。雖然中職學生有一定的文化基礎,但是他們的思維品質并不良好,單一的文字很難讓他們感受到文章中所蘊含的形象美,因此只有通過形象感知,才能夠讓學生獲得審美體驗。那么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中靈活運用互聯網技術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為學生展示不同文章中所描繪的形象,引導學生感悟、體驗、思索,使學生融入審美境界中,促進他們思維的發展。
以《荷塘月色》一課的學習為例,這是一篇朱自清的散文,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作者在文中描繪的美景,為學生創設一個美妙動人的真實情境,將文中所描繪的荷塘月色形象地展示出來。然后再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在閱讀中學生能夠對比圖片,進一步領悟課文內容,這會讓學生覺得自己仿佛身處在清冷月光下的荷塘中,對于“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又如剛出去的美人”等優美的畫面有更深入的理解,而他們也能深度感悟文章中所表達的形象美。而教師也可以在學生理解感悟之后,設計課堂互動提問“作者說自己的心理不平靜,為什么能寫出如此寧靜的文章?《荷塘月色》這篇文章如此出名,說一說文章的好處在哪里?”這樣一來,師生之間的互動能營造靈動的課堂氛圍,學生也可在問題解答中實現思維發展,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使其沉浸在美好的情境中。
情境是一種交互式教學模式,能促進學生思維發展,也能將語言知識直觀展示學生眼前。互聯網背景下,情境有了更多樣化的創設方式,除去圖片、視頻以外,教師也可以借助虛擬技術、電子交互白板等,尤其是針對一些文言文、古文的學習,通過虛擬情境創設,引導學生和作者隔空對話,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四)結合信息技術,教學融入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中包含著中華民族的價值觀,也包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其中很多內容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是共通的。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提高中職學生的綜合素質已經成為一個重要教學任務。同時中職語文課標中也將文化傳承與參與規定為核心素養的內涵,在當前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就需要運用互聯網技術加深對傳統文化的滲透,使學生逐步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具備傳承文化的意識,而他們的核心素養、綜合素質也能夠得到有效提高。在學科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不同文本的創作背景,引導學生解析其中的傳統文化。學生學習課文時,課文背景的解讀分析是不可忽略的環節,而課文創作背景主要是指作者的生平以及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年代背景等,那么教師就可以在課前引導學生自主查找相關資料,然后在課堂中通過教學課件展示的方式,實現背景解讀。學生也可在獲得知識的同時體會到作者情感,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提高對文章文學意蘊的感知。同時語文教材中包含著許多經典文本,其中都蘊藏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內涵,那么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領悟、探索發掘文章的奧秘,在閱讀課文時,充分發揮互聯網優勢,讓學生上網搜索、觀看視頻,引導他們在解析文章內容的同時了解其中蘊含的文化常識,學生可有效觸碰到其中的文化內核,懂得尊重與傳承文化。
(五)以素養為導向,設計學科實踐活動
活動是教學的主要環節,實踐活動是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發展思維、培養能力的有效方式,核心素養培養下的中職語文教學,教師可以結合互聯網技術,以核心素養為設計指標,設計不同類型的實踐活動,同時也要融合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使學生能夠全身心參與活動之中。活動準備是保障學科實踐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其中包括活動主題確定、活動方案制定、活動任務發布等。在準備階段,教師要和學生一起明確活動意義、活動思路,使他們能夠在后續活動中更有目的性,形成積極地參與興趣。同時,在活動開展過程中,會產生不同問題,師生雙方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活動方案,學生也要在準備環節積極創新,使活動內容更加豐富,這些都能夠有效促進他們核心素養的培養。
學科實踐活動開展是讓學生在不同的活動空間中大膽地實踐、體驗、感悟,鍛煉自身的能力,豐富情感,以《邊城》的閱讀為例,可以設計如表1的活動內容。
以語文核心素養內涵為依托所設計的活動內容,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探索語文現象,感悟語文魅力,當然,其中也融合了閱讀、討論、實踐等多種活動方式,既能滿足中職學生的語文學習需求,也能收獲成倍的活動效果。此外,學科實踐活動的設計中,也要重視成果總結與展示環節,其目的是通過交流、傾聽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肯定學生的活動成果,提升學生的自信心,進一步發展他們的核心素養。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時代中職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過程中,教師要意識到核心素養培養的意義,明確當前所面臨的教學困境。然后結合中職語文課標,科學制定教學目標,以教學任務為根本提升學生的學習意愿,奠定良好的培養條件,創設教學情境,促進學生思維發展,融合信息技術在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最后也要以核心素養為導向,設計實踐活動,如此才能促進核心素養在教學中的滲透,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實現學生綜合素質、語文素養的培養。
作者單位:繆彩虹 浙江省臺州市椒江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參考文獻
[1]陳顯棟.多元融合 以人為本——核心素養視域下中職語文高質量教學探究[J].新智慧,2023(19):65-67.
[2]劉翠娥.核心素養視角下中職語文的價值定位與實現途徑[J].語文世界(中學生之窗),2023(05):42-43.
[3]王學軍.“互聯網+”背景下中職語文教學的思考與創新[J].中國新通信,2023,25(08):191-193.
[4]王文倩.新課程標準背景下中職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語文教學之友,2023,42(01):17-19.
[5]羅自強,曹培娟,蔣光明.語文核心素養培養導向下的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策略[J].教育科學論壇,2022(15):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