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賓夕法尼亞州巴特勒市舉行的競選集會上遭“未遂刺殺”,右耳受傷。14日,特朗普按照原計劃抵達威斯康辛州密爾沃基市,參加15日至18日舉行的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15日,特朗普在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被正式提名為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當天宣布,已選擇俄亥俄州聯邦參議員詹姆斯·萬斯為競選搭檔。在繼2016年擊敗希拉里·克林頓、2020年敗給現任總統拜登之后,這將是現年78歲的特朗普第三次代表共和黨參加美國總統競選。
萬斯出生于俄亥俄州米德爾敦,2022年當選俄亥俄州聯邦參議員,并于2023年1月宣誓就職。他曾是特朗普的激烈批評者,后來改口說特朗普當選后的執政表現改變了他的想法,進而成為特朗普的盟友。

7月17日,中俄“海上聯合-2024”聯合演習落下帷幕。參加聯合演習的中俄海上艦艇編隊完成全部預定課目演練,在廣東湛江附近某海域舉行分航儀式。此次聯合演習以“聯合應對海上安全威脅”為課題,雙方共派出七艘艦艇參演。在港岸籌劃階段,雙方共同開展了圖上推演、艦艇參觀以及太極拳教學、球類友誼賽、甲板招待會等交流活動。轉入海上演練階段后,雙方參演兵力密切協同、默契配合,共同完成了聯合偵察預警、聯合搜救、聯合防空反導等多個課目實兵演練。此次聯合演習加強了中俄兩國海軍的專業交流和了解互信,推動了雙方務實合作規范化、體系化高位運行。自2012年以來,“海上聯合”系列演習已成為兩國海軍合作的主要平臺,全方位帶動海上聯合軍事行動水平提升,不斷增強雙方共同應對安全威脅和挑戰的能力。
7月16日,哥倫比亞國防部長貝拉斯克斯宣布,哥政府終止與反政府武裝組織“中央參謀部”部分派別的停火協議。貝拉斯克斯稱,“中央參謀部”一個派別近幾個月來違反停火協議,采取“恐怖行動”,襲擊軍隊和平民。他已向軍隊下達命令,向這一派別全力展開進攻行動,并表示哥政府與該組織中支持和談的派別繼續保持停火三個月。
“中央參謀部”是原哥倫比亞最大反政府武裝“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的最大分支。“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2016年與政府簽署和平協議,并于2017年正式宣布成立政黨,但包括“中央參謀部”在內的部分成員反對并另立分支。去年10月,哥倫比亞政府與“中央參謀部”簽署為期三個月的停火協議,今年1月把協議時效延長至7月15日。今年以來,“中央參謀部”在哥西南部納里尼奧省、考卡省和考卡山谷省不斷發起襲擊活動,造成多名士兵、警察和平民死傷。3月17日,哥政府宣布在上述三省中止與“中央參謀部”的停火協議,重啟清剿行動。
7月6日,尼日爾、馬里、布基納法索三國軍事領導人在尼日爾首都尼亞美舉行“薩赫勒國家聯盟”成員國首次峰會,并宣布成立“薩赫勒國家邦聯”。三國軍事領導人稱贊聯盟在地區協同反恐行動中取得的成果,并對今年3月宣布組建的“薩赫勒國家聯盟”聯合部隊表示肯定,該部隊旨在打擊恐怖組織、跨國有組織犯罪和聯盟面臨的其他威脅。此外,三國還決定在邦聯內部建立一家投資銀行并設立平準基金,同時建立一個旨在促進人員、商品和服務流通的機制。
2023年9月,尼日爾、馬里、布基納法索三國在馬里首都巴馬科簽署《利普塔科—古爾馬憲章》,同意建立“薩赫勒國家聯盟”。根據該憲章,任何一個締約國在遭受襲擊時,其他締約國必須提供援助,包括軍事支持。今年1月,三國發布聯合公報,宣布立即退出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
7月17日,跨地中海移民論壇在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舉行,來自非洲和歐洲的28個國家的政府首腦、外交代表,非法移民問題相關國際組織代表出席了論壇。與會國家達成“利比亞倡議”,一致同意加強國家間合作協調,以應對非法移民問題。利比亞民族統一政府總理德拜巴在論壇上指出,本次論壇旨在加強有關國家之間合作和綜合協調,制定統一愿景,為歐洲和非洲可持續的經濟和貿易關系奠定基礎。意大利總理梅洛尼在論壇上表示,意大利視解決移民問題為優先事項。為應對大量非法移民,意大利需要與地區國家加強合作。
利比亞民族統一政府通訊和政治事務部長瓦利德·拉菲在論壇結束時說,據不完全統計,從利比亞出發抵達歐洲的非法移民數量占總數的40%以上。對此,歐盟委員會副主席馬加里蒂斯·希納斯說,與五年前相比,從利比亞越境進入歐洲的非法移民數量已有所下降。2011年以來,利比亞政局陷入持續動蕩,許多非法移民以利比亞為中轉站,乘船橫渡地中海前往歐洲。非法移民在流動途中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7月15日,阿聯酋、約旦、肯尼亞、尼日利亞等15個亞洲和非洲國家就蘇丹局勢發布聯合聲明,呼吁蘇丹武裝沖突交戰各方立即停止敵對行動,遵守國際人道主義法以及安理會相關決議。聲明還呼吁所有外國勢力停止向蘇丹交戰各方提供軍事物資和支持,避免采取任何加劇沖突和緊張局勢的行動。
聲明表示,蘇丹武裝沖突爆發后,該國的糧食安全形勢急劇惡化,當前有大約2560萬蘇丹人面臨“嚴重糧食不安全”狀況或更糟狀況。沖突還給蘇丹鄰國造成了嚴重沖擊。聲明敦促國際社會立即采取協調一致的應對措施,加大對蘇丹的人道主義援助力度,防止蘇丹人道主義局勢進一步惡化,并最終實現蘇丹武裝沖突的持久解決。
2023年4月15日,蘇丹武裝部隊與快速支援部隊在首都喀土穆爆發武裝沖突,隨后蔓延至其他地區,并持續至今。

6月28日,伊朗舉行總統選舉首輪投票。根據計票結果,兩位候選人得票均未過半。7月5日,伊朗舉行第二輪選舉投票。6日,伊朗選舉委員會發言人穆赫森·伊斯拉米宣布,伊朗前衛生部長馬蘇德·佩澤希齊揚在伊朗第14屆總統選舉中獲勝。
佩澤希齊揚出生于阿塞拜疆族家庭,長期關注伊朗少數民族事務,致力于維護少數民族合法權利。本次競選期間,佩澤希齊揚以“為了伊朗”為競選口號,提出實現8%的經濟增長目標,強調內部穩定對經濟增長的重要性,主張通過對外開放拉動經濟增長。在外交政策方面,佩澤希齊揚提出改善與美國等西方國家關系,以解除制裁、吸引投資。
伊朗總統選舉每四年舉行一次,總統由選民直接投票選舉產生。選舉結果由選舉委員會公布后必須得到伊朗憲法監護委員會認可。因伊朗總統萊希在直升機失事中遇難,原定2025年舉行的伊朗第14屆總統選舉提前至今年6月舉行。
7月11日,根據白宮發表的聲明,美國總統拜登啟動了“烏克蘭協議”,以支持烏克蘭的長期安全。聲明稱,作為幫助烏克蘭加入北約的一部分,“烏克蘭協議”履行了2023年在維爾紐斯所做的承諾,即與烏克蘭談判長期雙邊安全協議,支持烏克蘭的自衛能力。該協議涉及提供安全援助、軍事培訓、現代軍事裝備和經濟支持,并承諾在烏克蘭努力加入歐盟、北約及其他聯盟的道路上繼續支持其安全需求。目前,俄羅斯方面對白宮這一聲明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