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年初金磚國家合作機制實現歷史性擴員后,代表性和吸引力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表達了加入意愿。目前,已有包括馬來西亞、泰國、老撾、緬甸、白俄羅斯、孟加拉國、委內瑞拉、古巴、塞內加爾、土耳其、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尼加拉瓜在內的30多個國家申請加入金磚機制。然而,6月25日,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在白俄羅斯訪問時公開表示,金磚國家已投票決定,暫時停止接納新成員,并將重點放在整合最近加入的成員國上。在各國掀起加入金磚機制熱潮之際,金磚國家為何對擴員進程按下“暫停鍵”?
2024年1月1日,伴隨著沙特阿拉伯、埃及、阿聯酋、伊朗、埃塞俄比亞成為金磚國家正式成員,“金磚五國”成功擴員為“金磚十國”,金磚國家開啟了“大金磚合作”新階段。此番擴員不僅體現了金磚國家在日趨動蕩的國際形勢下,順應世界多極化的歷史潮流,助力“全球南方”深化團結合作的堅定決心,也反映出廣大發展中國家對“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金磚國家合作精神的認同和向往。新一輪擴員進一步增強了金磚國家的代表性和實力。
當今世界變亂交織,百年變局加速演進,烏克蘭危機和加沙沖突持續延宕,民粹主義和保護主義思潮不斷抬頭,這些因素抑制了全球化進程,嚴重扭曲了全球經貿互動邏輯,使得世界經濟面臨的風險日益加大。在這一背景下,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發展訴求難以得到有效回應,更無力單獨應對全球性變局。因此,聚焦共同發展、強調務實合作的金磚機制成為凝聚發展中國家的重要平臺。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希望通過加入金磚機制,擴大與金磚成員國的經貿投資合作,挖掘和培育本國的經濟增長點,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共同抵御地緣政治經濟變化帶來的風險挑戰。

金磚國家合作機制是一個由發展中經濟體組成的多邊合作平臺,不斷吸納新成員、擴大對發展中國家的覆蓋面是該機制發展的必然選擇。與此同時,“全球南方”的崛起為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基礎。經過歷史性擴員,金磚成員分布更加廣泛,經濟總量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已超過七國集團,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的地位大幅提升。新成員所帶來資金、技術、資源、市場等更進一步擴展了金磚國家的經濟合作空間,強化了產業合作基礎,激發了金融合作動力,為促進“全球南方”共贏合作提供了新動力。
雖然金磚國家能夠通過擴員吸納新資源、增強代表性,但一味擴員也將增加原有制度資源的分享和消耗,導致組織功能弱化、行動力趨緩。因此,金磚國家合作機制必須解決內部提質和對外擴員之間矛盾,在確保務實合作取得應有成效的前提下,以漸進、平衡的方式推動后續擴員進程。目前,金磚合作已進入“大金磚合作”階段,面臨的挑戰也逐漸增多。
一方面,成員國間關系更加復雜,利益調和難度增大。擴員并不會自然減少或消弭原有成員間的矛盾,反而會因為新行為體的加入使問題更加復雜化,并進一步抬高溝通和協調成本。當前,金磚成員間的地緣政治矛盾成為機制效能發揮的障礙。在地緣政治沖突頻發的背景下,金磚成員間的地緣政治矛盾恐進一步加大。印度以中國為主要競爭對手謀求“領導型全球大國”地位,傾向于用邊界問題在中印關系上做文章;巴以沖突使沙伊和解成果面臨嚴峻挑戰;埃及和埃塞俄比亞因尼羅河復興大壩問題而關系緊張。此外,新成員間的同質化競爭問題也較為嚴重,這也或將影響金磚成員間的經濟合作。如沙特、阿聯酋、伊朗均為重要的原油輸出國,產業結構和產業發展訴求相似,開展經貿合作和擴展市場時會產生一定程度競爭。
另一方面,美西方對金磚國家的施壓將持續增加。過去相當長時間內,美西方一直將金磚國家合作機制視為松散的多邊組織,大肆宣揚“金磚褪色論”等抹黑論調。但是,金磚國家擴員后,美西方卻將該機制定位為現有國際秩序的“挑戰者”。美西方認為,金磚國家合作日益偏向政治安全合作,他們甚至擔心“大金磚合作”正與西方陣營構成對抗性的“平行體系”。
美國攪局金磚國家合作的抓手較多。金磚成員印度參與了多個美國組建的多邊框架,包括“四邊機制”(QUAD)、“印太經濟框架”(IPEF)等,美國可以利用與印度經濟與防務合作關系干擾金磚國家合作。沙特是美國的傳統盟友,兩國在能源領域的合作由來已久,其他經濟領域的合作也在不斷拓展和深化。巴西是美國的主要非北約盟友,美國則是巴西的第一大投資來源國,兩國在糧食領域合作也較為密切??梢哉f,金磚國家擴員對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的內部能力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這也就解釋了為何現有金磚成員對擴員按下“暫停鍵”,轉而關注于內部整合。
金磚擴員并不是一個新課題。兩次擴員進程、“金磚+”合作模式和金磚外圍對話實踐均為金磚擴員的機制化建設提供了重要經驗參考。2023年《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五次會晤約翰內斯堡宣言》提出,要進一步討論金磚伙伴國模式及潛在伙伴國名單,推進擴員進程。據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透露,金磚機制將對伙伴國分門別類地建立清單,并將其作為獲得正式成員國資格的步驟。
客觀看,金磚擴員的機制化程度總體不高,成員國尚未就機制擴容的具體標準、程序達成共識。尤其是,當前申請加入金磚機制的國家更加多元化,在地緣政治沖突加劇的背景下,如果盲目擴員,金磚國家合作將更易受到美西方的掣肘,成員間的地緣政治矛盾也恐將進一步加大。例如,土耳其作為北約重要成員國,申請“入群”舉動可能令俄羅斯等成員心存疑慮。泰國申請加入金磚國家合作機制也面臨一定的國際壓力,泰國是美國主要的非北約盟友,目前正在申請加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不排除美歐會借此施壓泰國疏離金磚機制。巴基斯坦的“入群”申請恐使本來就對擴員持消極態度的印度不滿,印度可能將“設置準入門檻”視為擴員機制的首要步驟。白俄羅斯申請加入則可能加重外界乃至成員國對金磚國家合作機制滑向陣營對抗的擔憂。

相對于擴大規模,作為今年金磚國家輪值主席國的俄羅斯,更在意金磚合作能取得務實成果。今年在俄羅斯喀山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既是金磚擴員后的首次峰會,也是烏克蘭危機發生以來俄羅斯主辦的首場全球性峰會。俄羅斯將峰會主題定為“加強多邊主義,促進全球公平發展與安全”,寄望以“大金磚合作”作為其構建多極世界秩序和實現地緣政治經濟利益的重要平臺和載體。俄羅斯希望峰會實現三大目標:
一是建立金磚支付體系,確保金磚國家的金融安全,推動國際貨幣金融體系的多元化發展。烏克蘭危機爆發后,美西方對俄羅斯采取了嚴厲的金融制裁,更加激發了俄羅斯發起建立獨立于西方支付體系的動力。俄羅斯財政部和央行表示,將與金磚國家伙伴一起,在喀山峰會召開前提交一份關于建立金磚國家支付工具和支付平臺的可行性論證報告,倡議建立一個名為“金磚之橋”(BRICS Bridge)的多邊數字支付結算平臺。
二是建立“金磚國家能源伙伴關系”,確保能源供應和能源安全。隨著沙特、伊朗、阿聯酋等石油大國的加入,金磚國家在全球能源市場中的占比高達40%。建立“金磚國家能源伙伴關系”,可以提升金磚國家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三是建立“金磚國家聯合糧食交易所”,加強俄羅斯作為糧食主要供應國的地位,并提高金磚國家糧食安全水平。在金磚國家成員中,中國和俄羅斯都是全球糧食生產的大國。金磚國家建立糧食交易所,可以增強金磚國家的全球糧食定價權,重塑全球糧食市場,同時可借此進一步推動金磚國家在糧食貿易中實現本幣交易,推動“去美元化”進程。
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金磚精神,要求金磚國家間的務實合作不斷提質升級,切實推動“大金磚合作”邁向新臺階,肩負起團結和發展“全球南方”的重大歷史使命。因此,“虛胖”的金磚國家合作機制并不符合成員國的基本訴求,也不能滿足“全球南方”國家對金磚機制發展的美好期待。在百年變局的時代背景下,金磚合作機制更應以“穩”求“遠”,基于“務實”談“擴員”,發揮“大金磚”的資源、市場、技術等優勢,以大擔當、大作為推動“全球南方”發展。
(作者為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