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加州州長紐森作為拜登陣營核心成員,專程赴佐治亞州亞特蘭大市CNN總部,現身拜登與特朗普電視辯論現場,以顯示對“老領導”的忠誠。紐森在辯論結束后立即被記者團團圍住。當被問及民主黨人是否有“換登”的想法時,紐森旗幟鮮明地表達了對拜登的支持:“我永遠不會背棄拜登總統,我不知道有哪個民主黨人會這樣做。”此后半個多月的時間里,紐森在不同場合受到各種記者無數次的同樣追問,都做出相同的回答。
紐森對拜登的支持并非停留在口頭上,而是以實際行動努力充當拜登競選的“代言人”。《紐約時報》將紐森稱作“華盛頓之外拜登最忠誠的盟友”,以形容其正在拜登競選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7月初,受拜登委托,紐森先后到訪密歇根州、賓夕法尼亞州和新罕布什爾州,不遺余力向這三個關鍵搖擺州的選民宣揚拜登政府的執政業績,將應對邊境移民危機不利歸咎于國會共和黨人的“破壞”與“阻撓”,并聲稱“特朗普如果卷土重來,將極大威脅甚至毀滅美國的民主”。
紐森的這些跨州行動顯然超出了一位州長的履職范疇,使他看上去更像是已成為拜登的“發言人”。對此,他自己解釋說:“我必須到現場去,反復宣傳他(拜登)的成就,以及(民主黨繼續執政所能提供的)令人信服的未來。”
紐森對拜登的支持在政治理念上得到更多反映,順帶鞏固自己的民主黨“未來之星”形象。紐森作為一州之長,不像拜登那樣深受國會共和黨人的牽制,而是能夠在加州更徹底地推進民主黨進步派議程,積極打造“樣板藍州”,塑造自己的民主黨“門面”形象。2023年11月,紐森與當時仍在競逐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資格的佛羅里達州長德桑蒂斯舉行了一場全國矚目的“紅藍州長辯論”,把兩個州的政策分歧上升為“兩條道路、兩個美國的對決”。就在拜登與特朗普舉行辯論前的6月25日,紐森通過錄播視頻形式發表了2024年加州州情咨文演講,開篇大做選舉動員,將本次總統選舉稱作“對加州、對美國、對世界來說一個非同尋常的時刻”。其演講內容更側重全國性問題,闡述執政成果及優先事項時,無論是在經濟、住房、多元化、墮胎問題上,還是環保、控槍、邊境管控、稅收、科技創新等事項中,都比拜登領導的聯邦政府更顯立場激進、成果顯著。與此同時,紐森對特朗普及共和黨極右翼進行了言辭激烈的批評,其超強硬姿態被《政客》雜志評稱“把自己塑造成了民主黨的斗犬”。

本質上看,這些支持很難被視作紐森對拜登的全情付出,而更像民主黨內部的協調行動。畢竟當前,維持黨內團結比任何其他事項都更重要。在拜登自己決定退選前,繼續忠誠服務于在任總統的選戰活動對紐森而言有百利而無一害。至于是否取代拜登以及如何“更進一步”,他有很多因素要權衡。
紐森有著美國人傳統認知中的英俊外表和熟練的政治表達能力,助其積累起不小的政治魅力。他籌款能力較強,名下的政治行動委員會“民主運動”自去年3月成立至今,已募集2400多萬美元,在全國范圍內廣泛資助民主黨人提升政治影響,反映出紐森不會“止步于加州”的雄心。而自拜登辯論失利至今,紐森堅定支持總統、全力維系黨內團結、激烈批判特朗普的表現,有助于其進一步鞏固在黨內和支持民主黨的選民心目中的地位,從而在不遠的將來向更高政治目標發起沖擊。
不過,紐森也有軟肋。在共和黨看來,紐森的諸多“執政業績”都可以成為攻擊目標:巨量公共項目使得州政府資金極度緊張,預計2024/2025財年加州財政赤字將達到創紀錄的680億美元;州失業率居高不下,今年3、4月份均超過5%,冠絕全美;提高服務業工人薪資及高額的汽油稅,使加州食品、油價等基礎消費價格上漲,許多小企業因成本上升而倒閉……此外,不管立場如何激進,紐森本身與少數族裔、女性、移民等堪稱現今民主黨“政治正確”的標簽毫無關系,白人政治精英形象反而成為他的“拖累”,天然削弱了他的競爭力。而且,作為“深藍州”的州長,紐森對關鍵搖擺州選民的吸引力也相對有限。
紐森自己或許也不認為現在是鋒芒盡露的最佳時機。7月13日特朗普遭未遂刺殺,選情一路上揚,民主黨內的“哀兵”情緒愈發濃重,“誰選誰輸”的消極心態悄然蔓延。在此情況下,紐森對決勝特朗普根本沒有把握,未必愿意草率上陣頂替拜登。且從當前的美國輿論來看,第一任期表現不佳的副總統哈里斯越來越成為替代拜登的“最可能人選”,至少以其身份替代拜登順理成章,且在女性及有色人種選民中可以與特朗普一較高下。紐森本人也曾在本次大選早期公開表態,不會與哈里斯競爭。并且,拜登醞釀退選這段時間里有消息稱,紐森拒絕在哈里斯出面與特朗普競選的情況下作她的搭擋。
民主黨在本次大選中的后續走勢仍將取決于黨內以及與主要捐贈者的多方協商,但從紐森的表態及普遍預測來看,2028年或許才是他“走向全國”的最佳時機。
(作者為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