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9月,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在納卡地區再起沖突,依托無人機進行的電子戰成為這次沖突中交戰雙方重要的作戰手段,阿塞拜疆軍隊大量使用了土耳其的TB2察打一體無人機、以色列的哈洛普無人機等進行電子情報搜集,使得阿塞拜疆軍隊能夠獲取亞美尼亞軍隊的實時位置和動態,為精確打擊亞美尼亞的防空系統、坦克和炮兵陣地提供重要支持。亞美尼亞軍隊同樣使用起重機系列和X-55無人機等,進行偵察和打擊任務。雙方都試圖通過電子干擾破壞對方的通信和雷達系統,而同時又要保護自己的系統不受干擾。在沖突后期,俄羅斯的介入進一步加劇了電子戰的復雜性,俄羅斯在亞美尼亞邊界附近的軍事基地部署了克拉蘇哈-4電子戰系統,成功擊落了多架TB2無人機。在這次沖突中無人機為電子戰提供了新的作戰平臺和手段,同時也帶來了諸多技術挑戰和戰術難題。

時至今日,隨著無人技術的飛速發展,無人作戰環境逐漸成為現代戰場的重要形態。在這一背景下,電子戰作為信息化戰爭的核心組成部分,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本文將探討無人作戰環境下電子戰的機遇與挑戰,并提出應對策略。
近年來,無人作戰系統在智能技術的加持下,展現出了顛覆性的作戰潛質,并被應用到戰爭的眾多環節。隨著無人作戰平臺的快速發展、無人作戰樣式的迅速豐富,逐漸形成了特點鮮明的無人作戰環境,在凸顯電子戰重要作用的同時,也為其提供了發展機遇。
基于網絡的無線用頻環境,有助于提高電子戰態勢感知能力。無人作戰環境中的信息通信主要依靠電磁頻譜來支撐,無人作戰平臺與指揮機構、無人作戰平臺之間主要通過無線電通信系統實現交互,這就為以信號為介質的電子戰系統進行偵察和攻擊提供了機會,并且隨著無人作戰平臺通信組網能力的提升,特別是分布式網絡的構建,也大大提升了電子戰系統在空域、時域、頻域中的信息傳輸能力。另外隨著感知技術的發展,無人作戰平臺中的傳感器分辨率和探測距離大幅提升,并在智能技術的加持下,具備了自主識別和分辨處理能力。因此電子戰系統無人作戰平臺利用傳感器自主識別處理能力,可以全域、全時獲取敵方電子設備的信號和通信數據,并通過分布式網絡結構回傳、共享態勢信息,不僅有助于指揮員快速掌握戰場敵我態勢,同時有助于實現有人、無人作戰平臺間的同步態勢感知。
無人作戰平臺多樣化,有助于提高電子戰指揮控制效率。隨著無人技術在各個作戰空間的廣泛應用,無人機、無人車、無人艦艇等無人作戰平臺大量應用,為電子戰提供了多樣化的作戰手段。這些平臺能夠深入敵人防線,執行電子偵察、干擾和打擊任務,有效突破傳統電子戰指揮控制手段的局限。多種無人作戰平臺將電子對抗行動滲透到戰場的各個領域,極大地擴展了電子戰指揮空間,在增大了指揮控制幅度的同時,又減少了指揮控制的層級,有助于建立指揮員到作戰平臺的直接指揮鏈路。特別是無人作戰平臺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大大提高了無人作戰平臺的自主性,使電子戰的指揮模式從有人參與控制決策的“人在環內”,向由人控制指揮的“人在環上”,并逐漸向無人自主決策的“人在環外”轉變,不僅減輕了指揮壓力,提高了指揮速度,還豐富了指揮方式,有助于實現在復雜電磁環境下的高效指揮。

無人作戰平臺“小、快、活”特性,有助于提高電子戰精確攻擊效能。無人作戰平臺相比有人作戰平臺體積更小,其外形設計無需考慮有人因素,隱身性能更好,并且雷達信號特征、聲光特征都小于同類型有人平臺,因此其目標特征小于有人作戰平臺。加之其出色的機動性,又能夠實現非常靈活的作戰部署,使電子戰系統能夠更加抵近目標,通過縮短作戰距離而大幅減少自身電磁波的傳播功耗,在提升了持續作戰能力和生存能力的同時還提高了電子偵察效果,并有效避免了己方電子系統的干擾。另外,無人作戰平臺的靈活部署,還有助于從時間和空間上達成進攻的突然性。憑借無人作戰平臺所具備的高度機動性和隱蔽性,可以使搭載了先進電子戰裝備的無人平臺能夠快速部署到關鍵區域,對敵方電子設備的精準干擾和摧毀,不僅有助于削弱敵方的通信和指揮系統,還能為己方部隊創造有利的作戰條件,從而實施更加精準的電子攻擊。
機遇與挑戰并存,無人作戰環境給電子戰帶來了眾多機遇,要想抓住這些機遇,電子戰還面臨諸多挑戰,其中電磁環境復雜化加劇、網絡安全風險變高、技戰術更新換代加快等挑戰已經擺在面前。

電磁環境復雜化加劇。在無人作戰環境中,電磁信號充斥著整個作戰空間,這些信號有的來自于自然環境,有的來自于戰場中各種電子設備;有的來自于敵方,有的來自于我方。特別是在聯合作戰環境中,來自多個作戰空間的電磁信號交織在一起,信息量大幅增加,且復雜多變,導致頻譜擁堵、信號干擾等問題日益嚴重,其中來自敵方的有源性電子干擾還會使用相同的頻率對特定電子戰系統進行定向干擾,影響其信號的接收和檢測,甚至發送欺騙性的干擾信號,使作戰人員和無人作戰平臺無法辨別真偽,產生誤判。因此由于電磁頻譜的無邊界性,使戰場上交戰雙方的電磁信號混合在一起,加之電磁環境復雜化的加劇給電子戰系統在有限的頻段內進行電磁頻譜辨別帶來了挑戰。復雜的電磁環境要求電子戰裝備要具備更強的抗干擾能力和信號處理能力。

網絡安全風險變高。隨著網絡信息體系應用在作戰空間構建中,網絡空間與電磁頻譜空間逐漸交融,其中電子戰系統的作戰數據通過電磁信號在無人作戰平臺之間無線傳播,電磁信號成為作戰網絡數據傳輸的重要介質。作戰中,網絡戰和電子戰一體行動、緊密協同,不僅能夠打擊電子戰系統的無人作戰平臺、無線信道,還可以通過電磁信號攻擊電子戰系統中的計算機網絡,因此無人作戰平臺被網絡攻擊和入侵的風險也隨之增加。一旦電子戰系統遭受網絡攻擊,可能導致無人作戰平臺被敵網絡操控,轉而對己方目標進行電子攻擊,或者導致信息泄露、接收虛假作戰數據,甚至導致指揮系統被植入病毒,系統癱瘓,造成關鍵信息節點的毀癱等嚴重后果。隨著信息網絡逐步覆蓋電磁頻譜空間,電子戰系統必須加強網絡安全防護。
技戰術更新換代加快。無人化、智能化技術在近期幾場局部沖突中得到了軍事實踐,并在沖突前期為作戰帶來了突然性和非對稱性的效果。伴隨著作戰突然性的減弱,無人作戰理論快速發展,促進了新型無人裝備體系的構建,現階段無人化、智能化技術正在誘發戰爭形態變革。在這樣的背景下,敵我雙方電子戰裝備也在不斷升級換代,雷達、通信、光電、水聲、無線導航等對抗系統向無人化、智能化發展,電子對抗層面進一步提升。在此基礎上,電子對抗手段被不斷挖掘,電子對抗技戰術方法持續創新,傳統的電子戰手段可能無法應對這些新的變化,還需要不斷研發新的電子戰技術、創新電子戰戰法。
電子戰系統在無人作戰環境下所面臨的挑戰是多方面的,只有積極應對這些挑戰,勇于戰勝這些挑戰,才能把挑戰轉化為真正的機遇。為了有效應對無人作戰環境帶來的挑戰,需要從電子戰的系統升級、網絡防護、技戰術創新等多個方面入手進行升級和改進。
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升級電子戰系統。針對電磁環境復雜化的加劇,電子戰無人作戰平臺需要具備更強的抗干擾能力和信號處理能力。首先利用物理手段提高無人作戰平臺的隱身能力,通過使用復合材料、雷達吸波材料等隱身材料提高其抗雷達探測能力,使用低噪音發動機、防紅外輻射技術提高其抗聲光探測能力。另外在系統內部可以使用先進的信號處理算法和技術來提高電磁頻譜信號辨別能力,比如利用自適應濾波、盲源分離等技術,用以在復雜的電磁環境中準確識別和提取有用的信號。最后還要加強電子戰裝備頻譜感知和管理能力,使其能夠實時監測和分析頻譜使用情況,避免頻譜擁堵和信號干擾。通過綜合運用多種手段,提高電子戰系統在無人作戰環境中的抗干擾性。

加強網絡安全防護體系建設。網絡安全風險的增加要求電子戰系統具備更高的安全防護能力。從網絡空間的組成上入手,加強電子戰系統網絡安全防護體系的建設,在物理層采用安全的軟件和硬件組件,確保系統不易受到網絡攻擊,還要使用加密技術保護電子戰系統內部的通信傳輸。在邏輯層,首先實施嚴格訪問控制策略,使用強密碼、多因素認證和訪問控制等措施,以提高入侵檢測能力;其次要定期更新和升級系統,以應對新的安全威脅和漏洞;最后還要做好系統備份,制定應急預案,提高應急響應能力。在社會層加強網絡安全意識和技能培訓,確保系統操作人員和管理人員了解網絡安全風險,掌握處置措施。通過采用多層次、全方位的網絡安全防護策略和措施,確保電子戰系統的數據安全和穩定運行。
加大技術和理論創新。對于技戰術的快速更新換代,不僅需要電子戰系統保持持續的技術創新和升級,還需要推動電子戰理論的不斷創新。在技術上采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技術,提升電子戰系統的性能和智能化水平。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實現無人作戰平臺的自主決策和智能控制,從而提高電子戰系統的自組織能力,使電子戰系統能夠進行分布式感知、判斷、決策與行動,提高作戰效能和反應速度;利用大數據技術對無人作戰平臺的使用情況進行深度分析和挖掘,形成電磁頻譜態勢圖,為指揮員提供決策依據,使其能夠更加精準和全面地指揮控制。另外,無人作戰平臺還應使用模塊化設計,提高可擴展性,方便根據實際需求進行升級和改造。在戰術上要充分結合電子戰系統的技術能力,針對無人作戰環境和對手特點創新戰法,以應對敵方新型電子戰裝備和戰術的出現。
無人作戰環境下電子戰既有機遇也有挑戰,為了應對這些挑戰并抓住機遇,我們需要加強電子戰技戰術的研究和創新,提升電子戰裝備的性能和智能化水平,通過推動無人作戰平臺和電子戰技術的融合發展,實現戰爭形態和作戰方式的變革。同時,還需要加強電子戰人才的培養和訓練,提高指揮員和作戰人員的電子戰素養和應對能力。以期在未來戰場上,能夠憑借電子戰的優勢,獲取更多的戰場情報,實施更精準的電子攻擊,取得戰爭主動權,為未來戰爭的勝利奠定堅實的基礎。
責任編輯:陳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