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寒山地條件下,人的生理機能受環境因素制約大,常規作戰模式受限較大,無人分隊自主作戰優勢更加凸顯。在遂行自衛反擊、邊境封控、控邊維穩等各類型任務中,可通過精準高效的行動,實現戰術行動達成戰役目的,甚至促進戰略意圖實現,消費比高、預設性強,具有重要價值。
高寒山地條件下任務行動,往往呈現出政治上的要求更高,空間上的復雜性更強,對抗的非對稱性和手段的非常規化等特點。既要看到特殊條件對各類任務開展帶來的制約,同時也要看到限制約束下帶來的隱藏契機,通過發揮無人自主化優勢,促進形勢利好發展。
突出融合性,系統提升作戰效能。高寒山地作戰地域地形多變,地面通道交叉分布于大型河谷,通道縱深長、曲折迂回;同時非通道地域山高坡陡、溝深谷窄、地形割裂,特殊的地理條件對于地面任務分隊行動和戰場空間容量都有較大制約。無人分隊通過強化自主作戰運用,可以有效破解觀偵死角、地形阻隔等問題,實現在峽谷、河谷深處的突擊行動,將作戰模式由被動克服不利作戰條件向主動適應戰場條件轉變。空中無人力量可以通過沿通道低空飛行,規避敵低空偵察,提升作戰行動與自然空間的貼合度,增強在各層次作戰空間的力量聯動。借助平臺實現觀察、攻擊范圍的延伸拓展,以及有人分隊能力的延伸,進一步實現人機優勢互補,綜合發揮任務系統效能,進一步促進軍事技術與任務地域實際緊密對接。貫通作戰殺傷和保障鏈路,提升偵察、機動、打擊等不同任務環節轉換速度,增加了任務執行的手段選項,讓決策選擇更加豐富,戰法設計更加多樣,任務目的達成更加精準高效。
突出交互性,全面增強應變能力。在各高寒山地條件下的各類型任務中,面臨氣候突變性強、涉外、多因素混合復雜度高等特點,較一般條件下作戰,偶然因素更多、不確定性更高。通常需通過更多的臨機調整,以應對多變條件下戰場條件變化。在物理空間和法理維度的雙重限制下,實時精準持續的指揮要求給任務分隊之間的信息互通和協同配合帶來更大壓力,任務容錯率低,指揮決策面臨更高的要求。通過有人無人系統平臺綜合編組,使作戰任務分隊成為要素互聯的集成系統,進而提升任務分隊整體的快速響應和應變能力,能夠有效減少實時性通信保障需求,保證在通信可能遭受干擾中斷情況下,任務行動按照既定方案不間斷開展。通過無人自主作戰行動策略階段化封裝與實地指揮調整相結合,減輕各類不確定性因素影響,消除一般性多發情況的處置偏差,使各類任務目的精準達成。

突出適應性,綜合降低任務成本。高寒山地條件下嚴寒、缺氧、大風、高濕等因素,直接作用于戰斗人員,影響人員和裝備的正常能力發揮。通過無人力量前出,避免戰斗人員陷于敵方包圍,同時采用無人系統在敏感、爭議地段執行任務,防止政治外交上的不利局面,降低任務行動的政治性風險成本。借助無人自主作戰形式,可以減輕環境因素導致的戰斗力衰減,減輕參戰人員對于高原環境的心理恐慌,防止出現打擊士氣,影響戰斗意志的情況,從而減少人員傷亡,以降低作戰行動的人力成本。通過提前預設、打包構設等方式,彈性延長任務的工作線,減輕任務實施人員的精神和身體壓力,輔助主觀思考決斷等過程,降低決策成本。針對多功能綜合集成大武器系統平臺造價高、抗毀性弱的隱患,通過在高寒山地限定空間內集成小型化無人平臺,將單個復雜大系統轉變為集群化的小平臺,發揮分散化綜合效能,降低整體造價成本。
以任務牽引拓展模塊化組合協同訓練,結合年度演訓計劃,區分任務行動要素,突出重點,開展訓練演練。借鑒當前已有的無人系統導航制導和控制系統的功能特點,并結合現實任務的功能需求拓展當前無人系統功能,從無人自主作戰前期系統準備、任務執行過程中的關鍵流程及信息保障等方面,探析無人分隊自主作戰、無人系統設計和無人力量建設。
集成優勢預先置入信息。任務準備階段,結合方案修訂和戰法研究等工作,針對性制定在高寒山地中各類型行動的方案預案,劃分模塊導入無人綜合控制系統。通過“策略包”提前導入控制系統,實現行動意圖提前構設,提升指揮員經驗的效益加成。著眼能力強化協同,進行方向性預先編組及論證,強化相關行動方案研練,提升關鍵環節無人平臺支持可靠性和熟練性。針對具體行動特點完善基本行動方案,構設更貼近實際的訓練場景,融合仿真模擬手段,強化任務準備。做好年度演訓磨合檢驗,著力增強演訓數據采集、結果評估、分析總結,不斷深化實踐經驗積累。關注好信息系統輔助決策作用發揮,聚焦信息識別處理、情況規范分類等環節,合理明確人機的處置權限、功能定位和協同方式等關鍵內容,以及規范導出行動決策建議等結果,提升任務系統實用性。
人機協同完善作戰系統。到達任務區域后,結合實地情況判斷處置,對接指揮控制、信息通信要素,明確行動策略和行動指令,通過控制系統實現任務具體實施過程中的自主協同。根據平臺反饋情況,綜合情報信息,實時開展現地情況分析和形勢判斷,組織后續階段偵察、打擊、干擾等行動。在模塊化功能基礎上,助力實地決策指揮,配合實地反饋加以完善,以進一步制定行動執行計劃。增強多類型無人平臺協同控制,通過不同功能趨向的系統配比編組,適應不同任務要求,提升“人機”整體任務系統的綜合作戰能力。以完善無人系統綜合控制系統為牽引,增進指揮組-技術控制組-行動分隊指揮控制鏈路順暢性,做好整體作戰系統綜合適用性考察。

實時反饋跟進評估調整。任務開展全過程中,校正預先設定的戰場環境信息與實地情況,檢驗通信傳輸、信息處理、決策支持等能力指標,重新評估和明確目標信息與實地情況,協調控制任務各分平臺狀態和行動步驟。無人自主系統根據綜合指令,開展打擊、偵察、掩護、投送等行動。在任務完成后,區分階段分析方案計劃不足,總結經驗問題,充實需求清單,完善修訂行動方案,改進訓練方案及系統設計。在此過程中,以所在單位技術骨干為主要無人系統保障力量,前期進行平臺系統的調試運用,在任務執行過程中,伴隨編組到分隊當中,融入開展信息采集、通信保障等行動,并在任務全程開展實時維護,提供系統運行的技術保障。同步做好數據采集和能力評估工作,采驗線和行動線同步展開,提升系統迭代效率。
高寒山地條件下開展各種類型的任務行動,在地面和空中無人機分隊協同方面,手段運用相對較為成熟,能力和戰法創新都實現了較大的突破,但還需進一步針對短板弱項,增強交流溝通、經驗共享,持續推動系統設計、演練組織、遂行任務等多方面能力生成。
持續提升系統的適配性、適用性。高寒山地條件下邊防管控等任務行動敏感度高、容錯性小,應著重控制實時處置的不確定性,減少常規性問題的決策花費,提高行動效益和精準度。一方面,制定明確的規則,將關鍵性因素格式化處理作為規則的觸發條件,減少響應時間。另一方面,區分環節和步驟,綜合一線指揮員任務行動經驗,經過“格式化”處理,轉換為行動開展過程中的“工具集”。重點在于將捕捉指揮員經驗中下意識的潛在處置反應,模式化形成處置方案,融入到行動的輔助決策過程中。同時將關鍵任務要素的重點環節處置模塊化處理,形成互通性、標準化的行動處置程序,增強指揮員臨機調整的合理性和敏捷性。在偵察、判斷、決策等方面提升無人平臺的自主性,將經驗性數據,轉化為遂行任務行動的直接幫助。持續改善增進無人平臺與控制系統銜接度,增強無人平臺性能和完成任務適配性。發揮院校、研究機構的科研技術、平臺和經驗優勢,強化構建廠商與部隊合作機制,形成經驗長期積累性效果,從技術和基本要素層面解決任務行動具體開展過程中的各種問題。

持續增強運用的可靠性、多能性。著眼任務實際,從無人編組方式、戰法和系統功能組合等方面,重點強化無人自主分隊遂行高寒山地條件下多種類型任務的針對性能力。按系統要素、任務階段和行動節點做好裝備適配、環境適應等磨合訓練和運用,增強作戰系統總體耐用性和可靠性。突出實現無人平臺網絡互聯、信息共享,強化人機互補內在機理性研究,尤其區分關注規模化系統的功能涌現。針對高寒山地特殊條件,既強調減少不利因素帶來的影響,同時也善于利用特性條件的變化,深入研究無人分隊在空氣動力、規避偵察、防范打擊等方面的特點,做好人機協同具體問題的實踐探索檢驗。持續增強無人系統通信能力性能,通過有機融入分隊作戰系統等方式,突出技術控制端防護,創新自主戰法研究以發揮無人系統最大效能,增強無人自主分隊在全天候、廣地域生存能力,提升控制系統任務設計維度的靈活性與作戰任務需求的適配,抓好無人自主作戰理念、概念的宣傳和普及,吸引更多力量參與系統研發和實踐探索。
持續深化訓管的規范性、前瞻性。借鑒世界各國無人力量建設先進經驗和各部隊實踐成果,配套梳理在高寒山地條件下無人分隊演訓方案集和數據庫。對標無人作戰力量的能力需求,著眼部隊無人作戰力量建設方向,進一步統一無人自主作戰理念,突出無人化-自主化-智能化的能力生成鏈路目標,探索運用組合協同訓練、嵌入反饋式演練等方式手段,加強高寒山地戰場環境特點的針對性演訓。聚焦分隊級別無人自主作戰行動的探索,增強多個無人平臺的綜合控制協同能力,做好后期多樣化功能平臺接入的準備,為多域無人智能作戰行動提供增益。積極推進優秀指揮員高寒山地條件行動經驗與新興技術有機結合,合理修訂方案形成邊界條件,明確各級各要素權責,給予不同單位任務自主設計接口,提升無人技術在任務實踐中的可用性。發動廣泛的任務分隊主動投身平臺實驗、演訓評估等工作環節,強化演訓基礎上遂行任務,在行動實踐中檢驗能力,實現理念糾偏和路徑修正,推動形成迭代發展的機制和技術生態。
責任編輯:陳曉芳